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一丹流青

    29軍大刀隊發起的喜峰口夜襲一役,全面壓制了日軍擅長的白刃戰。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讓日本關東軍輕鬆佔領了我東三省。

    嚐到甜頭的日軍,準備向關內繼續進犯。

    1933年元旦,日軍開始在山海關製造事端,接著就武力佔領了山海關。

    至此,拉開中國軍隊長城抗戰的序幕。

    1933年2月9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命令日軍:“儘快向建昌附近至其以南一線挺進,

    以一部確保界嶺口、冷口、喜峰口等長城重要關口,掩護軍主力的側翼,而後以主力佔領承德及古北口。”

    這時,駐紮在山西的29軍接到命令,開拔到長城沿線抵抗日軍。

    1933年3月9日,29軍開始接管長城喜峰口的防務。

    喜峰口古稱盧龍塞,是連線北平與熱河的交通要道,歷來是拱衛北京的重要屏障,也是外族入侵中原的必經關障。

    戰前,29軍軍長宋哲元書寫誓詞:“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表達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當29軍的先遣團趕到喜峰口時,日軍的500餘名騎兵已經到了長城腳下,29軍官兵們急忙目前堵住通道,打退了日軍,保住了長城陣地。

    1933年3月9日,在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日軍佔領了長城的喜峰口。

    29軍軍長宋哲元立即命令王長海團馳援,王長海團經過強行軍,在黃昏前抵達前線,全團官兵即刻揮舞大刀,投入夜色戰,經過激烈戰鬥,29軍重新奪回山頭高地。

    29軍作為前西北軍的老底子部隊,其裝備比較落後。

    當時為了彌補槍支彈藥的不足,部隊不得不配發了大量的大刀。想要透過大刀的白刃戰,來彌補己方的火力不足。

    3月10日,面對日軍主力的總攻,29軍109旅旅長趙登禹親率部隊與敵白刃戰,浴血長城。

    鑑於日軍的火力優勢,為了揚長避短,29軍組織500名精銳大刀隊員,準備以夜襲的方式,接近敵人,發揚大刀隊近戰肉搏優勢。

    注意了,這500名29軍大刀隊員,他們又被叫著“手槍隊”隊員,是名符其實的精銳。

    大刀隊員精通破鋒八刀(這是由北方武術家們為了抗戰工,摒棄門戶之見,共同研究出的最簡捷、最實戰的刀法),平時訓練刻苦,實戰中往往能用一把大刀對付幾把刺刀。

    當然,這些戰士不僅攜帶一把4斤重的大刀用來格鬥。

    他們還裝備兩支的毛瑟C96,就是我們常說的駁殼槍,又被叫著“二十響”,彈藥配置200發。

    相比中央軍的單兵攜彈30發,大刀隊員的配彈量是中央軍的6倍多,火力非常強!

    一般而言,大刀隊員是29軍的精銳警衛部隊,往往是作為最後的殺手鐧來使用,但為了對抗火力強大的日軍,不得不提前投入戰場。

    3月11日,29軍組織了第二次夜襲,大刀隊500人分左右兩翼偷襲喜峰口附件的日軍。左翼大刀隊進攻日軍的步兵和騎兵宿營地,右翼大刀隊則偷襲日軍炮兵陣地。

    驕橫的日軍打心眼裡瞧不上中國軍隊,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居然敢發起偷襲。

    當天晚上,身背大刀的勇士們,攀過了長城,悄悄進入敵營,等到一聲令下,大刀片飛舞中,日軍人頭滾滾落地。

    29軍的大刀隊共砍死砍傷敵人逾千名,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一架,還有日軍御賜軍旗、地圖、攝像機等。

    此次29軍喜峰口夜襲的勝利,是勇氣和意志的較量,是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的信心!

  • 2 # 戰略論

    應當是1933年3月11夜由著名的抗日將領趙登禹將軍和佟澤光將軍指揮對喜峰口當面日軍的夜襲,史稱“喜峰口大捷”。

    當時日軍的增援部隊剛剛到達,正在進行集結重新部署進攻,29軍第37師決定趁機夜襲日軍營地。當時37師官兵身攜手榴彈和大刀向日軍營地前進,正巧今夜大雪紛飛,為29軍的突襲提供了掩護效果,日軍渾然不覺,許多日軍在睡夢中被砍殺。此戰29軍官兵砍死砍傷日軍上千人,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1架,還有日軍御賜軍旗。29軍傷亡僅400餘人。

    雖然我29軍的大刀隊給予日軍以重大殺傷,讓日軍首次在大規模的白刃戰中不敵潰退,大挫其銳氣。但也要認識到我29軍官兵同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是真正的血戰!例如在由29軍109旅旅長王長海率領的500名敢死隊第一次夜襲日軍時,僅回來20餘人,其餘全部犧牲,可見官兵犧牲的慘重。然僅在幾天後29軍便再次組織起更大規模的夜襲,足見29軍官兵不懼犧牲,誓死抗日的決心。這要是西方軍隊在第一次夜襲幾近全軍覆沒以後,必然不敢再次發動這種進攻。

    寧為戰死鬼,

    不作亡國奴!

  • 3 # 深度工場

    如果題目是抗戰的話,其實也還是有一些這種戰例的。其實白刃戰不僅僅是刺刀戰,白刃戰在中國抗戰時期,其實就是近戰的代名詞。

    在近戰當中,中國士兵喜歡使用駁殼槍射擊,其實日軍在白刃戰,也一樣開槍。什麼武士道退子彈,都是80年代的戰爭電影編劇臆想出來的。從日本明治維新一直到昭和時代戰敗。

    日本出的所有步兵操典,都沒有拼刺刀必須要退子彈這一條。如果有可以出示一下,大家看看。當然了,一直到現在這種說法出現了30年了,也從來都沒有人拿出過真實證據,到底是日本步兵操典那一版,那一章那一頁有這樣的規定。

    我們知道了,日軍拼刺刀退子彈都是假的,就明白了,日軍真實的規定是白刃戰要開槍。而且,在進入白刃戰以前,士兵要投擲手雷和手榴彈,並且要最後開槍,再撲向對手進行白刃戰。

    在白刃戰的同時,日軍機槍手還會從兩側向對手進行機槍壓制。並且在日本步兵後面的擲彈筒,也必須全速發射,打擊對方步兵陣線後部。日軍要求儘可能的使用火力殺傷對手,而不是刺刀。

    在華北游擊戰,我軍也有類似記載,發現真實戰鬥,日軍其實經常躲避拼刺刀,日軍更加喜歡使用擲彈筒,重機槍和步兵炮解決戰鬥。反而是我軍,非常喜歡拼刺刀,拼手榴彈與打近戰。

    中國軍隊在抗戰當中近戰武器,也就是白刃戰武器主要包括刺刀,湯姆森衝鋒槍,格魯曼衝鋒槍,盒子槍,勃朗寧手槍,大刀,手榴彈甚至是長矛等武器。日軍經常記載在戰場發現青龍刀,其實就是大刀。

    要說抗戰近戰碾壓式勝利,就要說駐印軍的胡康河谷戰鬥了。戰史記載:22師突破間布本山隘後,繼續南進,迂迴高魯陽以南地區,斷敵退路。23日,我軍四面合圍困守之敵,咫尺相接,炮火戰車均失效用,雙方爆發激烈白刃戰,以手榴彈、刺刀搏殺,戰鬥異常激烈。

    日軍不敢戀戰,迅速後撤。中國駐印軍於29日攻佔沙杜渣,並與38師113團會師。日軍先後遺屍300多具,死傷900人以上,66團傷亡674人。至此,素有孟拱河谷天然屏障的胡康河谷交界處山林中20多里山隘,為中國駐印軍突破。

    駐印軍以《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資裝備,除有戰車營、山炮營外,每個步兵連配備6門小迫擊炮,士兵多為衝鋒槍,小迫擊炮在山地使用優於日軍的擲彈筒。這兩種武器在森林中使用至為便利,效果很好。日軍素以白刃戰自豪,衝鋒槍刺速快彈著密,是在進行白刃戰中,瞬間殲滅敵人的有效武器。

  • 4 # 達o芬奇密碼

    喜峰口大刀隊。唯一的一次白刃戰勝利。但這只是一個小戰鬥,只有500人。22次會戰,消滅上百萬敵軍。只有司馬公敢把前朝項羽說成英雄。把本朝劉邦說成無賴。但他也由於他的直言成了公公。漢陽兵工廠造了上萬支漢陽造。但只製造出來幾千把刺刀,因為刺刀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我們的技術很難造出合格的刀。老百姓打造的刀不鋒利,會捲刃。而且為了防止折斷,加寬加厚,所以大刀隊的刀都造的非常笨重。看看騎兵連用的刀,日本刀就知道技術相差多遠。 閱讀量4221禁評刪除

  • 5 # 杜康不負西江月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原本他只是日本的一套道德體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隱忍,謙讓,為了發動對外擴張和侵略戰爭,日本的統治者斷章取義的突出“忠”,“勇”,鼓勵日本士兵淡然面對死亡並與狹隘的民族主義相結合,被灌輸這種精神的日本軍隊在漫長的十四年抗戰中給華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中國軍民用血肉之軀與之對決憑藉的則是不屈不撓的民族抗爭精神!

    在抗戰中武器全面落後於日本的中國軍隊有沒有善於白刃戰的的部隊呢?

    答案是當然有,而且不止一個,白刃戰中北方士兵由於身高臂長佔有先天的優勢,抗戰中經常高唱“大刀進行曲”發起反衝鋒的部隊就有兩支——東北軍和西北軍,其中耳熟能詳的西北軍血戰喜峰口就是白刃戰的經典戰例,再結合其他著名戰例,我們談一談唯一進行了十四年抗戰的東北軍那些以白刃戰抗擊日軍的事蹟。

    手刃敵酋第一戰——雙城阻擊戰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關東軍相繼侵佔遼、吉兩省後,旋即北上進犯哈爾濱,企圖佔領全東北。雙城堡是日軍進犯哈爾濱的必經之地。1932年1月31日,日軍進犯哈爾濱,途徑雙城堡火車站,東北邊防軍22旅662團打響了哈爾濱保衛戰的第一槍,給日軍以重創。

    22旅旅長趙毅令663團陳德才部在蘭稜河岸老少溝隘路內佈置埋伏,662團埋伏於雙城堡火車站,待日軍車進站予以殲滅。1月30日晚8時左右,北上的關東軍第二師團第三旅團兩列軍車先後進入雙城堡火車站,因事先熙洽、郭恩霖等誤認為趙毅決不敢冒然觸犯“皇軍”,會默許日軍由雙城透過,所以預先向日方提供雙城駐軍已撤離的保證。日軍也信以為真,時值嚴冬日軍下車整隊,架起槍支生火取暖。趙毅旅長一聲令下,已經做好伏擊準備的662團官兵,三面發起突擊,先用猛烈火力將敵人壓倒在站臺上下,繼之發起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日兵措手不及,慌作一團。有的鑽入車下,有的跳牆竄入民院妄圖逃命。這次奇襲打死打傷多門師團主力天野旅團官兵400餘名。給進犯的日軍以迎頭痛擊。長城抗戰第一槍——榆關抗戰

    山海關抗戰打響了長城抗戰第一槍,面對關東軍陸海空三軍聯合攻擊,中國守軍擊退了日軍數次攻擊,1月3日日軍援軍抵達戰場,日機十四架飛至山海關上空低空掃射轟炸,繼而炮兵猛烈開火,城內頓成一片火海,海上停泊的四艘日軍軍艦艦炮開火投入戰鬥,同時日本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11時許,日軍發動了對山海關的海陸空聯合總攻作戰。

    中國守軍以步槍,機關槍,迫擊炮猛烈還擊。約有300多日軍衝入城牆缺口,被守軍預先埋伏的大刀隊砍殺20餘人後退卻,面對中國守軍的誓死抵抗,日軍的第一次總攻被打退。中午時分,日軍發起第二次總攻,先用炮火集中轟擊南門及城東南角,另有飛機十餘架沿城牆投彈轟炸並向守軍低空掃射,接著日軍以六輛坦克為先導,掩護數百名步兵向南門發起了拼死的衝鋒,中國守軍集中火力射擊,給日軍以大量殺傷,對沖到面前的敵人以刺刀和手榴彈將其擊潰,日軍如潮水般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東北軍將士們的防禦工事多半被飛機和重炮炸燬,傷亡過半被日軍一部突進南門。

    在濃煙瀰漫的火叢中,守軍官兵猛烈殺敵,拼命反擊,安德馨營第三連連長關景全身先士卒率部展開白刃戰,戰死疆場以身殉國,全連僅剩數人。山海關城東南角被炮火破壞,城牆倒塌,安營第二連連長劉虞宸以下全體陣亡。中校副團長孫玉良親率第一營第一連自西門向南門反擊,第三營第十連自東門向東南城角反攻,反攻官兵用大刀再次和日軍短兵相接展開肉搏,終於使攻入城內的日軍扔下三十餘具屍體倉皇撤退,守軍官兵收復陣地,粉碎了日軍發起的第二次總攻。

    東北軍49軍苦戰滄州

    49軍是東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由張學良衛隊擴編而來,由於七七事變以後華北國軍陸續南撤,津浦線兵力空虛,日軍磯谷師團沿津浦線南下勢不可擋。駐守河南南陽的49軍奉命增援龐炳勳部,防守滄縣。1937年9月22日,日軍甲種精銳第10師團第10聯隊攻擊滄縣和景縣。負責堅守滄縣車站鐵路正面的109師師長正是在雙城阻擊戰中殺敵建功的22旅旅長趙毅。

    9月23日上午日軍以密集的炮火轟擊我軍陣地,隨後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發起衝鋒,陣地數處被突破,東北軍將士在趙毅師長率領下,再次以白刃戰的方式與日軍展開搏殺。並派出增援部隊分頭襲擊日軍後方,擾敵陣腳,經過17小時的連續激戰奪回全部失地,與敵重創。隨後49軍奉調增援即將崩潰的淞滬戰場。在凇滬會戰中109師這隻精銳部隊阻擊渡河日軍,並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炮戰,反覆肉搏拼殺,以四個團長全部陣亡的代價堅守陣地死戰不退,最終全軍覆沒。

    威震敵膽的臺兒莊序幕戰——淮河阻擊戰

    東北軍51軍軍長於學忠是張學良兩次兵權的交託人,一生對張學良忠心耿耿,麾下的51軍更是戰功卓著,在徐州會戰中打響了“臺兒莊戰役”序幕戰的淮河阻擊戰。1938年初津浦路南線日軍第13,3,9三個師團分別在南京和鎮江渡江北上,沿津浦線正面發動攻擊。1月18日攻佔明光,1月20日攻佔池河,2月1日攻佔臨淮關,駐守蚌埠和鳳陽的桂系守軍節節敗退,讓開了津浦路正面,津浦路南線告急,南下的51軍緊急奉命增援。

    在淮河北岸面對日軍配屬了重炮聯隊的13師團,匆匆趕到的51軍軍長於學忠率所部兩個師一字排開,在百餘里長的戰線上對戰剛剛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滔天罪行的13師團。從2月3日到20日,雙方先後展開了幾十次戰鬥。

    日軍終日在飛機和重炮的掩護下發起攻擊,到10日凌晨約有一千餘人從小蚌埠渡河成功。13師團配屬的重炮給51軍造成了慘重傷亡,陣地多處被突破,戰況危機,于學忠親率兩名師長督戰,為抵消日軍的炮火優勢,于學忠命令所部發起反衝鋒,兩個旅長衝上一線,雙方共投入3000餘人絞殺在一起,經過了四個小時的激烈搏殺,終使得背水而戰的日軍渡河部隊被全部殲滅,收復全部失地。

    至戰況最激烈之時,51軍113師師長周光烈聞聽麾下將士傷亡慘重,淚飛如雨,壯懷激盪。大聲的念起了《弔古戰場文》:

    兩軍遇兮生死決,

    白刃交兮寶刀折。

    降兮哉,終身亡國奴。

    戰兮哉,骨暴淮河側。

    淮河阻擊戰共殲滅日軍3000餘人,成為安徽抗戰史上殲敵最多的一次戰鬥,有力的牽制了日軍北犯的兩個師團,阻敵南北會合的目的,使得日軍磯谷師團孤軍深入,為臺兒莊大捷創造了必要條件。淮河阻擊戰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後的又一次貨真價實的重大勝利。

    東北軍57軍111師333旅馳援臨沂

    正當51軍奮戰在淮河的時候,他的兄弟部隊111師則奉命戰鬥在淮河南岸,先後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戰績,由於臨沂戰況吃緊,111師333旅奉命馳援。

    在臨沂保衛戰中,張自忠和龐炳勳部血戰不支的緊要關頭,李宗仁查遍全軍最後給57軍111師333旅下達了馳援臨沂的命令,333旅官兵星夜馳援在最緊要關頭出現在臨沂戰場,以一旅之兵發起正面反擊,猝不及防的板垣師團坂本支隊潰不成軍敗退,333旅一路追擊,不料陷入重圍,但全旅官兵毫不畏懼,正面血拼15個晝夜,並高唱大刀進行曲躍出戰壕不斷對敵展開反衝鋒,直至在友軍配合下取得最後勝利。戰後被通令嘉獎譽為“解臨沂之圍,壯我軍之聲譽”,333旅經此一戰再次傷亡過半,僅剩千人。

    57軍在整個抗戰中先後參加了江陰保衛戰,揚州保衛戰,南京保衛戰,連雲港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可以說勝仗無數戰功卓著。並奮戰在後來的魯蘇敵後戰區,他的111師一部於抗戰中後期舉行了八三起義加入了山東八路軍,抗戰勝利後改編成濱海支隊挺進東北,成為二十餘萬東北軍中為數不多回到東北的部隊。在解放戰爭中更是被改編成了赫赫威名的四野38軍114師。成為萬歲軍的一員。

    謹以此文致敬在抗日戰爭中前赴後繼,浴血殺敵的我軍將士,十四年抗戰旌旗縱橫史冊,歸去來兮,惟吾之華夏精神永不磨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銀花怎麼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