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旺旺微言

    李陵兵困被迫降敵,這種行為無論在什麼時代都不值得頌揚。

    作為史家,司馬遷只看到李陵兵敗無路可去選擇投降,就同情他為他辨護。甚至在漢武帝殿前替他鳴冤。這種行為確實不可取。

    漢武帝如果放任司馬遷如此愚腐作為,就會寒了千萬奮戰沙場乃至為國捐軀的將士之心,也會助長那些貪生怕死者的行為。就會形成將士不敢血戰失敗選擇投降。

    漢武帝作為一國之君,作為一統天下反擊匃奴的統帥怎麼不明白這一點!縱使司馬遷再有才也不能放任他的行為。如果是一般人恐怕會掉1腦袋,司馬遷留下了一條命。宮刑取辱總比丟命要輕吧!

    再者,司馬遷修史性耿筆真,有些地方免不了觸犯漢武帝龍顏。他藉機敲打司馬遷也並非不可能。

    值得慶幸,的是司馬遷並非等閒之輩,忍辱偷生,完成了《史記》這部宏篇鉅著。

  • 2 # 勝馬笀鞋

    值!至少司馬遷是這麼認為的,不然他不會在被關進大牢處以腐刑之後還堅決認為李陵是假意投降。

    這件事中其實司馬遷和李陵都是受害者,因為李陵並不是真的投降匈奴,而司馬遷只是仗義執言而已,做事兒真正不地道的是漢武帝。

    公元前九十九年,漢朝出征匈奴,漢武帝以李廣利為主帥,注意,這裡是李廣利,並不是李廣,這個李廣利是個關係戶,他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論才能,此人實實在在是個飯桶。

    當時有大臣上奏說李廣利難堪大任,應該另選主帥,但是漢武帝並沒有聽從,畢竟這是他大舅子,雖然這個大舅子打了很多次敗仗,但漢武帝還是對他不離不棄,由此可見枕邊風的作用是真的不小。

    李陵是李廣利麾下的騎都尉,在與匈奴交戰的過程中,李陵率五千人馬遇到匈奴主力八萬人,邊走邊打,射殺匈奴兵上萬,連戰八天,彈盡糧絕,最後投降。而李廣利率領數萬騎兵,人數遠超李陵,遇到匈奴兵後還是打了個大敗,士卒死傷大半,差點連自己都沒逃出去。

    訊息傳回長安,漢武帝大怒,覺得李陵既然逃不了,就應該以死報國,但是卻沒想到他投降了,不過這並不是讓他最生氣的,讓他最生氣的是李廣利也敗了,而且在優勢比李陵大的情況下戰績卻遠不如李陵,李廣利是自己親自封的主帥,戰績卻不如一個騎都尉,這要是傳出去,豈不是讓人說自己識人不明,用人不當麼?

    在這個時候,漢武帝為了維護自己天子的顏面,心裡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了。

    很多大臣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便紛紛指責李陵,認為他投降是早有預謀,應該夷三族,正好這個時候又傳回來一個訊息——李陵替匈奴練兵(其實這是個誤會,替匈奴練兵的是李緒),這讓朝廷中處置李陵家人的聲音更加高漲。

    只有司馬遷因為深知李陵為人,認為他肯定是假意投降,想尋找機會再報答漢朝,而且他以五千人馬斬殺匈奴兵過萬,作戰勇猛,不但無過,還應該有功,練兵的事兒,不盡屬實,更應該調查。

    本來司馬遷這樣認為沒什麼錯,但最要命的是他在稱讚李陵的同時還說了李廣利的事,認為李廣利帶領漢軍主力連個像樣的仗都沒打就灰溜溜的跑回來,他才應該受到處罰。

    漢武帝心裡正擔心這件事兒呢,一聽頓時就大怒,要是處罰李廣利,豈不就坐實了自己無識人之明,用人不當?

    天子是不能容忍自己犯錯的,更加不能承認,便將這場仗失敗的罪過全推到李陵頭上,殺其妻兒,夷其三族,也把司馬遷下了大獄。

    當這些訊息傳到李陵耳中的時候,李陵大哭,最後真的投降了匈奴。

    也許有人會說李陵一開始就是真的想投降,但是一個一開始就想投降的人會在人數遠不如敵人的情況下還和敵人連戰數日直至彈盡糧絕麼?他如果早點投降豈不是省了很多力氣?而且他投降匈奴之後不但沒有給匈奴做事,還刺殺了替匈奴練兵的李緒。

    他的一片苦心也在多年後,從匈奴返回的蘇武口中得到了證實。

    司馬遷雖然因為李陵而受腐刑,但是從其後所寫的史記中對李陵事件的記載,其中對李陵不乏稱讚之詞,由此可見司馬遷心中並未因此怨恨李陵,如果司馬遷都覺得值,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 3 # Iwillberightherewait

    司馬遷,之所以我們都能知道了他的名字,知道了史記,知道了他的為人等等,皆因為李陵事件之後,司馬遷對社會,對人性透徹的領悟。

    李廣利的失敗在我們看來是必然的,以不足五千人的兵力,遇到了單于,單于什麼人,也是個領袖,李廣利兵敗。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漢武帝,由於他自己的才能和功績,他跟理解李廣利的失敗,但他出於他所代表的國家的和他自己的尊嚴,他不能理解李廣利的投降,死了,你可以是民族的英雄,但是你卻叛變了。符合我們的傳統思想。可司馬遷的正直給他帶來的屈辱和傷痛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他的明悟,使他得以流傳千古,他想到了先賢們所受過的屈辱,以後所取得的成就,他這不算什麼。

    今天作為旁觀者,我認為司馬遷值得,作為當時的司馬遷,他如果不認為值得,我今天不會知道他。

  • 4 # 風大豬也能飛

    李廣本可以不死,但最後卻選擇了死;李陵本可以不降,但最後卻選擇了降,所以,這兩人之高下,便可從最後的選擇上看出來。

  • 5 # 閃電143754709

    李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但心中還幻想有機會回國,報效祖國。最後老母全家被殺,仍懷報國之心。所以大史公為其辨護,是理所當然的,就算是死也值得。

  • 6 # 春種夏漲秋收冬藏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李陵為別將帶5000步兵,押運糧草隨軍出征。

    李陵帶領5000步兵深入浚稽山,遇到單于8萬主力騎兵,奮戰數日殺敵2萬餘人,彈盡糧絕最終被俘。

    做為一個押糧官,去幹了先鋒官的活,貪功心切。5000步兵深入敵軍,這是必死一擊,捨身成仁之舉,可偏偏別人都死了,李陵投降了。什麼原因投降都對不起死難的5000兄弟,可見李陵打仗的才能是有的,但做人的氣節沒有。

    司馬遷做為朋友為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責罰,最終施以腐刑,或許司馬遷並沒有想到後果如此這般,但作為一個朋友沒有值或者不值,畢竟不是隻有利益的驅使才去結交朋友,做為朋友司馬遷是合格的,做為官吏,理不清形式,看不出利害關係,是失敗的。

    作為史學家司馬遷是傑出的!

  • 7 # 路遙lgy

    謝謝邀請!在後面的漢書裡,班固曾說司馬遷沒有弄清事實,偏袒李凌!事實上李凌投降匈奴後,訊息傳到漢武帝那裡,漢武帝大怒,召叢集臣議論這件事,大家都指責李凌的錯誤!只有司馬遷出來說,李凌已經盡力,不是真投降,或許是為了將來再為大漢立功。漢武帝大怒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了!這期間,劉徹派人到匈奴打聽李凌的訊息,試圖將李凌勸回!這時李凌已經去了匈奴單于的女兒了!劉徹派的人還沒到就聽說李凌在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訊息傳回劉徹哪裡已是近一年了!劉徹這才下令殺了李凌的家人,將司馬遷宮刑!事實上幫匈奴訓練軍隊是另外一位叛徒叫李緒!而李凌在匈奴地位很好高。蘇武牧羊回漢是曾見到李凌勸其回漢,李凌說其能再辱,,,,李凌後也參與與漢軍的作戰!這說明李凌已是真正的叛變者了!所以司馬遷為他受刑受到屈辱,卻是沒有了絲毫價值的!

  • 8 # 小鬼筆錄

    值得,說起來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後人,關隴李家也是大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幾乎道盡了李廣的一生,而李陵繼承先祖遺志,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發光發熱,但是將軍是沒有考慮政治因素的,李陵孤軍突圍到匈奴大帳中,也就是王庭中去了,結果寡不敵眾,被俘虜,而漢武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漢武帝一輩子都在跟匈奴做鬥爭,不死不休的那種,結果竟然有人被俘虜,再加上被李陵敵對家族的朝臣攻訐,漢武帝就以投降匈奴的罪名殺其三族,司馬遷在得知後,就向李陵說情,結果漢武帝餘火未消,就遷怒於司馬遷,而李陵在得知家族被滅後,才一心一意投靠匈奴的,漢武帝的原因最大,不過千古一帝,功過不是我們所能評說的,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僅是自己的意見,望採納。。

  • 9 # 劉家五叔

    那一年,每日都想著滅掉匈奴的漢武帝,派出自己的寵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將軍李廣利帥領八萬將士征伐匈奴。並派出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侍從李廣利押運輜重,而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李陵卻不甘於此,李陵就主動請纓自願率兵踏平內廷,漢武帝開始並不同意,但在李陵再三遊說下,便同意其率領步兵五千人出戰,但其率領軍隊孤軍深入浚稽山,卻與匈奴先頭騎兵遭遇,匈奴戰敗,捉到的戰俘洩露,李陵軍隊中箭矢不足,隨單于派出主力八萬騎兵圍攻李陵,李陵率領軍隊且戰且退,經歷八晝夜的戰役,李陵部隊斬殺匈奴一萬多人,在突圍中,李陵不幸被俘。事情傳到漢朝,史官司馬遷為其說情,被關入大牢,事後漢武帝派大將公孫敖率領軍隊迎陵。但據公孫敖報告,李陵在匈奴訓練匈奴部隊,威脅漢朝,後漢武帝震怒,司馬遷處以極刑,李陵全家斬殺,李陵聽到全家被斬的訊息後,心灰意冷,再加上單于的誘導,將自己女兒嫁給李陵,坐上駙馬,並封了大官,在匈奴朝廷也有了一席之地。公元前74年,在匈奴為官20多年的李陵,最終還是未能在次踏上故土,病死他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我想現在大家應該瞭解了:李陵事件的大致經過了,根據題目“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而值得難受嗎?”我認為值得,我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1、司馬遷當時是一名史官,當朝廷上下得知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無不震驚,各個見風使舵、察言觀色,趨炎附勢、譴責、抨擊李陵(按當時的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上了戰場計程車兵,要麼凱旋歸來,封官加爵,要麼戰死沙場,為國捐軀,英明千里。至於投降或者被俘就算逃回來,也是難免一死),漢武帝也是這樣認為的。

    此時的司馬遷一身正氣、再加上其是李陵的朋友,知道李陵為人,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來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這樣的評論、遊說再正常不過了。但是他卻不瞭解漢武帝、不瞭解自己“老闆”的內心活動,被打入打牢。

    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覆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意見?"

    司馬遷做到了一個正直臣子對朝廷、對這個事件的另一類看法與見解,難道有錯嗎?為了朋友、為了飛將軍李廣的孫子、開脫幾句有錯嗎?這個不能說嗎?

    但事情就是這麼巧,還好像往最壞的方向發展下去了:大概一年後,漢武帝派大將公孫敖率領軍隊迎陵。但據公孫敖報告,李陵在匈奴訓練匈奴部隊,威脅漢朝,後漢武帝震怒,司馬遷處以極刑,李陵全家斬殺。

    好像大喊:“冤啊!!!”那個訓練匈奴軍隊的不是李陵,是另外了人,就這樣,所有最壞的結果出來了:李陵永遠回不來了、司馬遷被極刑了、李陵全家斬殺了。

    這一切難道不值得難受嗎?或許司馬遷還沒有寫《史記》之前,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們可能看不到這本鉅作了,一個堂堂七尺男兒,被執行腐刑,奇恥大辱啊。但又沒辦法,為了完成這本鉅作,認了吧,誰能理解當時史公的內心?沒人能理解的。

    只能說整個事件充滿著“可惜““可嘆“”可憐””可悲”。

  • 10 # 蜻蜓一點水

    謝謝邀請,首先我認為值得,李陵作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人,承襲了飛將軍戰場上的神威,司馬遷為其辯護,說明司馬遷是個耿直的人。事件經過是,李廣利帶兵攻打匈奴,李陵作為先鋒部隊帶5000餘人,深入匈奴腹地,在與大部隊失去聯絡後,李陵部隊遭受匈奴人的圍攻,5000餘人全力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僅剩百餘人。無論是出於為了儲存有生力量,或者其他原因,李陵確實投降匈奴了。這件事讓漢武帝雷霆大怒,為了給漢武帝寬心,司馬遷說李陵只是假投降,他會回漢土的。面對朝堂一片倒李聲,沒想到漢武帝也將怒火洩在司馬遷身上,最終招禍。司馬遷受辱後,思想感情更加豐富,因此也寫下許多感人肺腑的文章,比如《報任安書》。也更是因為他耿直的辯護李陵,2000年來,他的影響深刻的印在世人心中,所以為李陵辯護值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者證申請表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