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匠大醫

    脾虛溼氣都會導致流口水,腦梗中風也會流口水的。脾虛的話就健脾化溼,茯苓白朮山藥蒼朮砂仁這也就可以。腦梗中風一般有其他症狀,請到醫院具體諮詢醫生。

  • 2 # 猿叔說醫

    本回答開篇可能與題主提問無關,但是請耐心看下去,後邊的內容對題主的問題有很大幫助,這些都是本人真實經歷的寫照,如果哪位覺得沒必要看下去,那您看完第一段就可以了。

    以我自身學習中醫養生為例來談談我的感受,我雖不從事任何醫學行業的工作,基礎教育也從來沒有教育過我,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中醫的學習和實踐!一切從自己做起,抓住時間就學習,抓住機會就實踐,然後再從實踐中去總結。仔細想來,我是從中醫的穴位開始撬開中醫的大門的,那麼是什麼驅動我對中醫的穴位產生了好奇呢?理由很簡單,本人睡眠質量差,在當今醫院看西醫和中醫數次,診斷結果都是雲裡霧裡!醫生開的藥也沒卵用!總而言之,別人都搞不定我的睡眠問題!以至於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十年,雖不至於要命,卻讓我痛苦不堪,絕對的影響生命的質量,學習,工作,飲食,生活等等一切生命活動!我簡直受夠了!當然,睡眠現在徹底改善了,而且幾乎回到了我十年前睡眠的質量水平!說到這,你們肯定很好奇,我是透過什麼辦法調理好我自己的?我很願意告訴有需要的甚至像我一樣曾經被睡眠折磨的人們,我透過學習身體特定穴位的功能,然後堅持自己按摩穴位,透過學習中醫陰陽五行基礎理論以及經絡系統,看黃帝內經原著和註釋版,自己進行艾灸通絡或者找技師推拿,然後對內食療祛溼,冬天中藥泡腳,平時適當運動,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來調理五臟六腑,檢測自己身體屬於何種中醫體質,可以說,以中醫的基礎理論和預防理念為基礎,全新的把自己身體調理了一遍,最後,睡眠就一天天改善,逐漸地,慢慢地的好轉了,心裡那個高興與舒服,可以說用”又活過來了”這個詞來表達一點也不為過。這裡請注意,睡眠問題不是三兩天就解決的!而且後來隨著實踐的積累,順帶弄好身體的其他小毛病,實屬意料之外的驚喜。

    看到這裡,我覺得我上面說的內容只是大概,有點空洞和不真實,我相信部分同學們可能也有此感覺,發現這篇回答,竟然有700+的瀏覽量,所以我有必要對上述過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記錄。

    是這樣的,我現在只能依靠回憶來描述當初的機緣巧合,但我仍然記憶猶新,在2017年十一長假期間,頭幾天,不想出去湊熱鬧,在家裡休息,一天中午吃完飯坐在書桌前,窗外Sunny明媚,顯得屋裡很亮堂,心情還算不錯,就是略感疲憊,總有種說不出的輕微煩躁感,當天,一如既往的習慣,肯定是晚起,早餐錯過,理由很簡單,睡不醒,大約11點起床,整個上午其實也沒幹啥,但是還沒到下午2點,就開始感覺疲憊了,很多年這個時間段都是這麼過來的,但並不以為然,習以為常,可是當天當時,我就隱隱覺得這種狀態不正常,30歲出頭的人,精力上不應該是這麼經不起消耗的,以後還要工作30幾年,隨著年齡增加,精力會每況愈下,到時豈不是更糟糕,不行,我本能的抗拒了一下這種狀態,我相信世上肯定還有其實他我不知道的法子,那這個辦法到底躲在哪兒呢 ?看醫生又沒效果,自己又沒方法和力量,周邊朋友又沒人能幫上忙,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我想到了歷史,想到了古人,我相信我的這個問題絕對不是個例,也不是當今才有,古人肯定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於是,我就開啟電腦,搜尋了下關於睡眠問題的古代解決辦法,結果出來,果然是有不少,有針灸,有按摩推拿,有艾灸,有中藥調理等等,五花八門數不勝數,很尷尬,根本搞不清哪一個是真的。其中針灸我是知道的,但是有這個的醫院也不多,對我個人來說,太專業而且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如果沒有師傅教,靠自己一時半會肯定搞不定,也許還會搞出問題來,所以算了,然後就開始瞭解按摩,推拿,艾灸這些方法,透過2個小時左右的研究,發現網上很多人有在用這些方法,但是同時又發現有更多人在質疑,現代人說是迷信,西方人說不科學,甚至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學者都在大談特談科學還是不科學的問題,老實說,看完之後,我也很猶豫不決,作為現代高科技行業的從業者,一個理工科專業的本科生,過去幾十年我接觸和學習的絕大部分知識是數學,物理,化學,細胞生物學,科學,技術,分子,原子,電子,軟體,硬體,邏輯,引數,定量,方程,物理化學數學公式等等這些現代西方知識體系的東西,這種情況下,我是非常的蔑視古代的這些傳統技術的,但是,我的歷史觀又讓我對自己的疑慮做出了新的判斷,民國以前幾千年以來,中華大地上,百姓的疾病都是怎麼治的呢?難道都是見死不救或者都是等死嗎?不可能吧,常識告訴我這樣的懷疑是愚蠢的,那麼,古人靠什麼治病?很顯然,就是中醫,這個絕對都繞不開藏不住的的話題,所以,又帶著這個常識性的問題,我繼續開始全面的去了解中醫,考察中醫,我發現,中醫原來有砭針灸藥推拿,導引6大體系,而且發現古人制造的醫療器械選材和製作都很考究,如砭石,刮痧板種類豐富,選材特殊,針灸型號不同,長短粗細不一,作用不同,還有衍生的梅花針,針刀,另外還有各種火罐器材,品類豐富的艾灸器材,艾柱的製作與選材等等,做工精良講究,非常的專業,這確實是讓我深感意外的發現,並且否定了騙子和迷信的說法。同時,我發現這些方法除了吃藥之外,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東西,就是經絡和穴位,對於穴位和經絡的印象,我是有一點的,從小從武俠電視劇上有看到點穴的功夫可以把一個人定住,小時候不懂事,就常常伸出兩指去使勁的點選小夥伴的身體,結果經常捱揍,所以從小我就知道,這個點穴除了做遊戲好玩外,其實沒用,因為這功夫我從來沒有見過誰練成功過,包括我。再後來長大點的時候,看了一些武俠小說,發現裡邊對點穴有很多的藝術表達,也就習以為常認為,穴位這些東西只能是存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裡邊了,哪裡曾想它是來源於中醫的真實存在呢!但是,作為一個而立之年的人,我想我還是要全面理性的看待一個問題,不管別人怎麼看,我自己試試不就可以證實了,而且這個實踐起來對我來簡直是太簡單了吧。所以,很快我就找到與睡眠相關的幾個重要的穴位開始實踐,其中有3個穴位,我至今記得非常清楚,一個神門穴,一個百會穴,一個太陽穴,大部分的記載說在這三個穴位上按摩10到15分鐘,力度適中,可以改善睡眠消除疲勞,所以,我就一開始就找神門穴,對著網上的圖片位置反覆的比對,感覺,認為基本準確了,就開始自己按摩,發現確實如網上所說的,有痠麻脹痛的感覺,而且按摩穴位周邊的其他地方,同樣的手法和力度,卻沒有這種感覺,然後依此方法,查詢位於頭頂的百會穴,採用食指和中指按摩,發現只要稍稍用力一按,我就能感覺很疼,我甚至心理都擔心,會不會按出啥問題啊,趕緊查詢資料,發現一些人說,如果按的疼,說明這個穴位所在經絡可能不通暢,並沒有發現有出人命的事故,我姑且相信這種說法,確實也不再擔心會出什麼問題這事了,於是就放心大膽的去按摩,甚至故意使勁按得有明顯的疼痛感。最後是太陽穴,這個穴位是特效穴,網上說按摩要小心謹慎,因此,我就閉著眼睛,用兩手的大拇指按住穴位,力度由輕到重,緩慢的用大拇指腹按揉,心裡仔細的去感受這種按摩的疼痛感,三個穴位大約30分鐘下來,發現除了酸脹疼痛感外,麻的感覺不明顯,身體也相安無事,也沒有出啥問題,但是也沒有啥明顯的效果,只是略微感覺清醒點。於是,我就一笑了之,當時大概是樂觀的安慰了下自己,先睡一覺再說吧,也許一次兩次的按摩就是這樣了,所以當天下午就睡了一個午覺,結果,醒來之後,我真的驚訝了,因為那一覺睡醒之後,腦袋感覺特別的清醒,全身感覺很輕鬆,再看看窗外樹木,房子,Sunny,感覺到精神煥發,就是小時候那種一覺醒來之後,精神倍爽,精力充沛的感覺,哦,我天啦,我簡直是高興的跳起來了,我老婆說我瘋了,我傻笑,那一刻,只能意會,除了我自己,還有誰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興奮與久違的輕鬆的呢!但是我又不確定,是不是睡眠上的這種變化和按摩穴位有關,而我又很祈禱希望確實和這些穴位有關。不過,這倒不是什麼糾結的事,繼續實踐觀察,感受幾天不就知道了,因此,十一期間剩餘的幾天假期,我就待在家裡研究並實踐了一些和睡眠有關的穴位,後來發現如我所期盼的那樣,這些穴位對睡眠問題確實有效,而且最重要的是穴位的效果穩定。從那以後,我就正式開啟了我的中醫自學之路至今從來沒有停止過,業餘時間都撲在這個上面,收穫很多很多,比如後來的經絡的學習,陰陽五行理論的理解,對自己和家屬的一些慢性疾病的解決方案,效果非常好,總而言之,就是發現了醫療新大陸,甚至說中醫的思想改變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對社會,人生,自然,宇宙,性格,命運,儒家,道家這些的理解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發現中華文化,飲食文化,漢字含義都與中醫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如果無其他特殊情況,我的餘生的空餘時間應該都會致力於中醫養生的實踐與傳播。

    另外,附帶說下自己的收穫,從接觸學習中醫開始到現在,將近一年時間裡,在實際成果方面,本人先後治好我自己的睡眠問題,早晨不想吃早餐導致低血糖昏厥的問題,溼氣重面板愛出油的問題,頭髮易掉的問題,頭皮屑多的問題,啤酒肚問題,消化不好胃口不佳的問題,手腳易出虛汗的問題,口臭問題,睡覺打呼嚕問題,睡覺流口水的問題!然後順便還改善了我媽媽的手臂腰腿疼痛問題,睡眠不好問題,還有我自己的指甲蓋一個月牙都沒有的問題!其次,在理論方面,黃帝內經的素問部分,我基本看了一遍,靈樞部分多涉及到針灸實踐,難以實施,理解不透!但是正在看盡力去理解感悟。還有全面瞭解十四經絡系統,掌握十四條經絡中常見穴位的功效與按摩手法以及灸法,比如,任督二脈上,百會,大椎,身柱,命門,印堂,人中,膻中,中脘,神闕,關元,氣海等,還有其他經絡上的常見特效穴位,比如合谷,列缺,神門,內關,天樞,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太沖,委中,期門,章門,脾腧,腎腧,肝俞等等,剩餘雖說不上來,但是隻要有人提起,我就基本能快速定位穴位位置,因為,人體經絡模型就擺放在我家裡的書桌上,當看書需要找經絡找穴位時,隨手就拿起來檢索一下,就跟用地圖軟體找地理位置一樣,日子久了,穴位名字都熟悉了,而且細心的人肯定會發現,中醫經絡的每一個穴位命名都包含深刻的醫學實踐精華和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代醫學家們的智慧和專業精神!今人如果不知珍惜,真是枉費了先賢的一番心血!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積累與實踐,使我徹底認識清楚了中醫最先進的地方在於養生和預防疾病,最有效果的地方在於解決常見慢性症狀和亞健康問題,可以大膽的說,如果一個平民百姓自己懂足夠的中醫養生,那麼中醫養生理念和方法完全可以把西醫的癌症扼殺在搖籃裡。

  • 3 # 營養師胡駿

    ‍⚕️首先不必緊張,有些反應就好像人們手涼感冒一樣。成人睡覺流口水主要和其幾點因素有關:

    1⃣️口腔衛生

    口腔作為進食的“通道”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非常容易滋生細菌,如果牙縫和牙面上有食物殘渣或糖類物質積存,就容易發生齲齒和牙周病。口腔內的炎症會促進唾液分泌,如口腔被細菌感染,疼痛明顯,就容易流口水。

    2⃣️睡姿問題

    比如趴在桌子上午睡的時候,很容易流口水,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姿勢不對,比如趴著睡,或者過於側臥,都有可能流口水。那麼只需要適當調整睡覺的姿勢,就可減少流口水情況的發生,這也是較多流口水的原因中易容易處理的一種情況。

    3⃣️大腦興奮

    如果白天工作過於疲勞或用腦過度,睡覺時大腦也有可能會發出一系列訊號,從而引起唾液分泌增加,引起了流口水。如果長期如此,建議調節生活的節奏,釋放一些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同時也可以食用一些日常的食物,幫助安神。 例如小米中含豐富【色氨酸】,【色氨酸】在人體內代謝生成5-羥色胺,它能夠抑制中樞神經興奮度。用小米代替普通的白米有利於提高大腦內的色氨酸數量。像南瓜子仁、腐竹、豆腐皮、蝦米、紫菜、黑芝麻等食物中的色氨酸含量也非常高。

    4⃣️脾胃失調

    “胃不和則臥不安”。在中醫認為,流口水是脾胃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如果日常吃飯食慾不高,經常腹脹、腹瀉等,多半就是脾胃失調。建議日常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七八分飽即好。吃飯每一口都要細嚼慢嚥,脾胃需要慢慢調養,便利於恢復。

  • 4 # 初心雲南

    成人睡覺流口水的原因有一般都是脾胃虛,為脾胃之土虛弱,制衡不了體內水液而在睡覺時從口流出而成。調理脾胃就可以了,下面分享一個傷寒論裡強脾胃的千古名方:理中湯————人參、乾薑、白朮、炙甘草各20克(藥方僅供參考,使用請諮詢醫生)

    如果成人流口水伴有:口眼歪斜、平常有身體、手腳麻木的情況那就要特別警惕了,有可能是中風的徵兆!

    造成脾胃虛的原因很多:

    有吃過酸之物傷胃、或肝氣逆反傷脾胃(木克土);有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太飽、太飢餓!還有一點大家經常沒注意到的是,吃飯前後、吃飯時經常要喝各種湯,殊不知這種自以為高大上的養生方式最傷脾胃!大家看看北方人吃飯很少喝湯,卻大部分人身材高大結實,而廣東這邊經常吃飯前後都喝各種名貴靚湯喝,總體上的體質卻不如東北人的體質高大結實!原因在那?原因就是吃飯期間經常喝湯會稀釋胃裡用於消化食物的胃液的濃度,導致脾胃消化功能下降,從而影響身體消化吸收導致人體氣血不足——體質不夠高大結實!改變飲食習慣才能從根本調養好身體~

    治病的根本為治德,德行具足一切病症自行消除,一切藥物都是輔助,願大家都孝順父母多多積德行善————真正的中醫是以德為根,以易經為本,以黃帝內經理論為指導,可謂一藥方一世界,一藥方一乾坤!學習更多古中醫知識,敬請關注我~

  • 5 # 醫學站票

    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口之為病,其責在脾。劃定範圍,不要到處找原因。

    脾氣足,則口水收攝如常。脾氣虛,則無氣力控制口水。入睡後,身體放鬆,口水自流。

    成人睡覺流口水,就是脾氣虛所致。病症單純,不復雜。

    這和脫肛道理的是一樣。都是氣虛無力收攝。脫肛為脾氣受傷而離位,流口水純屬脾氣虛。

    至於治療方劑,應以六君子湯為主,加黃芪以增強補氣之效,加益智仁燥脾溼,攝口水。

    益智仁為治流口水的特效藥。黃芪用量要大,可用30克。

    也有人認為,當用附子理中湯,加益智仁。我很讚賞!能有此見識的,已經是高手了!不過,

    我的看法,則是略有不同。這個病的重點,是氣虛,而非陽虛。是氣虛不攝,而非陽虛水泛。

    用附子理中湯,雖然也能治好,但就辨證而言,則不準確。就用藥而言,則不夠貼切。

    不過,我說的也是空談。論病,離不開具體病人。臨症之時,還需細辯。同為流口水,各人體

    質不一樣,兼症不一樣。確有陽虛的,還需酌加乾薑,附子。溼重的,少加蒼朮。

    我不是醫生,學醫只為自救。老馬識途,久病知醫。希望網上結交中醫界賢達,學習交流。

  • 6 # 脾胃範兒

    治療脾虛最快的方法?

    脾胃虛弱也就是脾虛,這是中醫上的說法,脾虛也細分很多種,而治療脾胃虛弱的藥也很多,一定要用對症,才能改善脾虛的情況。很多人都說自己脾虛,但是具體是哪種脾虛證他們又說不清楚,這就需要專業的中醫大夫進行辨證診斷。

    脾虛一般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透過中藥調理再搭配食療改善,兩者的結合才能比較好地徹底改善脾虛。

    那麼一般脾虛用什麼中藥呢?

    現在針對脾虛有許多中成藥,比如在補益脾氣方面有人參健脾丸,六君子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丸等。溫中散寒補脾胃的中成藥一般可以用理中丸,小建中湯,附子理中丸等,而對於心脾兩虛的患者一般多用歸脾丸,健脾消食化積方面可以用保和丸,大山楂丸等。

    脾虛的用藥十分多,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辨證用藥。

    其次透過食療,藥膳方面改變脾虛,那麼方法就更多了,比如最經典的就是——山藥芡實薏米蓮子粥。

    蓮子一般作為為補脾胃的第一選擇。而山藥既補氣又補陰,是平補脾胃的良藥。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溼。芡實與蓮子肉的作用相似,也是補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芡實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是補脾止瀉的良藥。因此這個粥對於脾虛水溼旺盛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藥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養生保健品那麼多,醫院還是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