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媽育筱娃

    越吼越不聽,這不就正如成年人,對父母的諄諄教導,越嘮叨越煩,這是必然的,而作為一位母親,我個人覺得,與其說我們管教孩子,還不如說,與孩子一起成長。

    首先,吼孩子,很多父母都是控制不住的,吼完孩子再愧疚,這也是很多父母,包括我都曾經有過的情緒,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但是還是面對孩子的挑釁或者不服從,搗亂,都是崩潰的,所有情緒化為一聲吼吼吼。這是一種情緒,我們在管教孩子的前提,要先發現自己的問題,或者吼背後的深層原因,很多時候,為什麼孩子一樣的行為,你從前覺得沒多大問題現在卻無法接受。

    其次,將心比心,我們比孩子多活了幾十年,我們也經歷多,面對一個孩子學習長大的孩子,我們就是把長大的自由還給孩子,而不是孩子按照我們規定走,我們可以引導,例如你覺得孩子太任性,這是給孩子下定論,所以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因為他太任性,然後你就開始管教孩子。好聲好氣到吼叫懲罰,變成兩個人的角鬥,不歡而散,這其實雙方都輸了。沒有贏家,我們要改變心態,不被輸贏所控制,追求雙贏。

    最後,情緒發洩,是必須的,不需要過度苛責自己,而是發覺為什麼爆發,下次如何,與其糾結當前,不如放在以後,這樣子,管教才有效果。

  • 2 # 叫魚學習

    如今,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一個難題:

    “孩子越長大越難管了!說聽不進去,吼不管用,真的是拿孩子沒辦法了!你說養個孩子怎麼這麼累呢?”

    你是否也有過同樣的疑問,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為什麼明明是為了他好,他還要油鹽不進的“欺負人”?為什麼你越吼,孩子反而越不受約束了?

    當然,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上進、學好,關心孩子的出發點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時候也確實是頭疼:孩子就是油鹽不進,好說歹說就是不聽。

    於是,我們一氣之下就會吼孩子、罵孩子,可是時間一長,孩子真的變成了個淘氣的孩子,越罵越不聽話,甚至還學會了頂嘴。這或許是無數家長最煩心最頭痛的事兒了。

    其實很多家長也發現了,當你一遍一遍的對孩子強調“你不要這樣做”的時候,他反而更不聽話了。所謂的“吼叫教育”只是起了臨時作用,沒多久孩子便一反常態,甚至變本加厲了。為什麼看起來最有用的訓斥反而最無效呢? 歸根到底,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逃生機制”在作怪。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心理學範圍的一個名詞,是指當人接受同類刺激時間過長或過強時,內心會滋生牴觸情緒,就像我們一遍又一遍的嘮叨孩子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被激發出來了,表現就是反抗你,你說什麼他偏不那樣,你的話語毫無威懾力。

    孩子在3-6歲,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他們會開始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的話奉為圭臬,這正是孩子大腦開始活躍發育階段的表現。

    同時,心理學也表示,當人接受同類刺激時間過長或過強時,內心會滋生牴觸情緒。試想一下,有人一直在你耳邊說你這裡做的不好那裡做的不好,你也會產生逆反心理吧,孩子也是一樣的。

    逃生機制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專業術語叫“逃生機制”,是指人在遇到威脅的時候,大腦會下意識的發出命令,時刻準備著逃離危險區域,規避可能出現的威脅。你在不停的批評孩子不夠努力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給孩子的聽覺帶來了疲勞,唯一的感覺就是“怎麼還沒有說完?什麼時候能說完?真煩......”所有的心思都用去逃離這種境遇了,你說的話他怎麼聽得進去?請反思一下,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幾句話:

    “別哭了,就知道哭,再哭我不管你了!”

    “這是第幾次了?每次你都不聽!我說錯你了?”

    “你怎麼那麼笨啊,拿來拿來我給你做!”

    “別磨蹭了,都幾點了!還去不去幼兒園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怎麼什麼都要靠我?”

    “你怎麼老這樣的,你看人家xxx!”

    人在遇到威脅的時候,大腦會下意識的發出命令,時刻準備著逃離危險區域,規避可能出現的威脅。而當孩子將你的責罵當做危險時,他們的逃生本能會讓大腦無視掉這份威脅。

    這就意味著,在你氣的臉紅脖子粗的對孩子耳提面命時,他們的心裡只有一件事:“怎麼還沒說完啊,好煩啊,還要說多久……”他們的的確確聽不進你的話,因為心裡光顧著祈禱訓話快點結束了,對於該怎麼做、該怎麼改,一句都沒聽進去!在遇到同樣的問題,可不就是屢錯屢犯麼?然而、令人更可怕的是:

    長久以來,很多人意識不到語言也能成為暴力,因為它不留痕跡,但傷害卻更持久。有人形象地比喻——對兒童的語言暴力就如同引爆一顆定時炸彈,它只會在行兇者離開現場足夠久之後才會爆炸。

    究竟如何不吼不叫的管理孩子?

    1、不隨意打擾

    家長要知道該何時叫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儘量不隨意打擾,儘量在孩子活動間隙時和他溝通。

    2、用適當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

    讓孩子停下手裡的事情,看著你,這時和他講。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會沒聽見你的話。

    3、少嘮叨

    家長話太多,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適合哄睡覺用,不適合讓話進入孩子的腦子。所以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4、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

    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不帶負面情緒。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一定更加不會願意去聽從的;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禦”你的“攻擊”上了。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5、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

    有時,您需要在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以確認他真的聽到並理解。

    有時候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並非他成心在抵抗,只是因為他年齡小,聽知覺能力還比較弱;他的大腦還不能很好地加工處理聽到的資訊,就是說,他的確“聽”到這些聲音了,但他的大腦並未真的理解並記住你的具體指令。

    家長要孩子確認,有時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然後我們做調整,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指令的複雜程度,鍛鍊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6、耐心等待反饋

    下指令後,給孩子一些時間。很多家長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沒有即刻反應,馬上發出第二道令箭,然後一道緊似一道,火力迅速升級,不一會兒就硝煙瀰漫。

    給完指令,你要在心裡至少數到10 ,這時細心觀察,找到問題所在。現在,當我喊孩子做某事時,他常常嘴裡喊著:“好了好了,馬上馬上!”這時就要稍微等待。

    7、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這就是他們磨蹭的根本原因。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最有效的辦法,是你要把當前的情況和孩子解釋清楚,幫他們從當下跳出來,看到整個情勢,然後交給他,讓他學著去抓緊。

    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促進了孩子大腦的整合發展,幫他們提高了時間管理和規劃能力。這些能力,在今後孩子的人生中,都至關重要。

    8、教孩子換位思考

    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是: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9、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錶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10、身教勝於言教,育子先育己

    罵孩子的壞處是,他一緊張,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父母就白費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會處處樹敵,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很危險,而且你吼他,他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 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威脅的次數多了,也就沒有效了。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聽不清楚的,越會注意去聽。因此,要孩子注意聽你說話,不必大聲吼,只要引起他的注意力,你越不要他聽見,他越會注意聽。其實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身教,因為太小的孩子還不能說理,當大人做給他看時,他便自然會學進去。

  • 3 # 橙子桔了

    說明教育方式錯了,不如換種方式;

    1.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一下,看看你們的交流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哪裡有問題,互相指出,有商有量;

    2.用間接的方式瞭解孩子的想法活動,與學校老師和同班的家長保持良好的聯絡,多關心孩子的校內生活;

    3.參與到孩子興趣中,爭取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家長;

    4.多辦一些家庭活動,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5.要有十足的耐心,走進孩子的內心,要是稍有不耐煩,敏感的孩子就會發現,之前的努力,就會白費;

    6.與另一半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男女合作,效果加倍;

  • 4 # Tina育兒

    孩子太任性越吼越不聽,家長如何教育?

    越吼越不聽就對了!你見過你吼哪個人,哪個人無動於衷的,除非他不是一個人,不回吼你才怪。

    【1】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想要讓孩子心平氣和,首先家長要心平氣和;

    想要孩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首先家長就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首先家長要快樂開心;

    想要孩子謙遜懂禮貌,首先家長要謙遜懂禮貌;

    【2】父母要耐心

    對待孩子,你越急他越急。

    我家晨兒,從小他爸就跟他急,現在孩子也是個急脾氣。

    但是我不著急,孩子現在跟我學的啥都不著急……

    打雷下雨也慢慢走~~

    【3】父母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大人平等的人來對待

    不要覺的孩子小,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孩子就沒有感覺。

    感覺這種東西是與生俱來的。

    孩子越小對感受就越敏感,你經常抱孩子親孩子對孩子笑,孩子就是健康快樂安全的。

    你若是經常打罵孩子,孩子是恐懼的不安全的,將來孩子會以同樣的形式來對待他人對待社會。

    【4】父母的陪伴和愛最重要

    陪伴孩子玩耍,陪伴孩子讀書,陪伴孩子長大,陪伴孩子一起遊戲一起旅行,用360度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發自內心的愛孩子,表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成就,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迴避孩子對自己的缺點指正,不忽略孩子的感受,正面的回覆孩子的所有情緒。

    願你的孩子,讓你感到驕傲和自豪。

  • 5 # 吾家兒陽陽初成長

    你好,我認為孩子任性,主要表現在: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 ,不聽別人的意見,固執、抗拒、以自我為中心等。

    兒童時期的孩子有這些表現,我認為是孩子在幼兒期父母慣出來的,所以當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時候,父母一味的去吼孩子,是不對的,孩子也不能接。

    我認為小孩有任性的習慣,主要是由以下幾點所導致的。

    1、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在幼兒時期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無節制無原則的對孩子有求必應。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2、由爺爺奶奶帶,現在很多孩子都由爺爺奶奶帶,祖輩不僅溺愛孫子還不嚴加管教,小孩子犯錯也不會管。小孩磕磕碰碰是經常發生的事,但是爺爺奶奶可能會不分青紅皂白責怪他人。時間久了,孩子就慢慢就會以自我為心。

    3、父母沒有耐心,一聽到孩子哭了就妥協了,然後就會想,反正教了他也不親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長大了就會好。但是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好好教導,而一味的妥協,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所以我認為,五歲過後的孩子還很任性的話,就是在一到五歲之間,由家長的一次次妥協造成的。

    對任性的小孩怎樣教育?我認為有兩個時期,一個是幼兒時期,還有一個就是兒童時期。如果在幼兒時期就把這些行為給教育好了,兒童時期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了,如果幼兒時期沒有糾正的話,那兒童時期就必須要在糾正了。如果兒童時期再不糾正的話,到了青春期的話就更不好教育了,那任性可能就會跟著他一生了。

    怎樣讓孩子不任性我給下幾點建議

    1、在幼兒時期,家長就應該明確的告訴寶寶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條件下我可以滿足你什麼條件下不滿足你。還有家庭條教育一定要一致。不要再父母對你說了不行,但是爺爺奶奶那裡又行,這樣就讓小孩不知道是行還是不行。幼兒時期,教這方面會累一點,但是小孩長大就不會存在“任性”一說了。

    2、六歲過後,也就是上小學過後的小孩,如果還很任性的話,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思想越來越成熟也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現在的孩子不僅需要陪伴,還需要溝通。如果孩子對你的意見或者警告都無動於衷的話,那就要拿出一點懲罰手段,但是不要打罵孩子,要讓他明白她的任性不會讓他達到目的。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你也可以適當的給他一些誇獎表揚或者是獎勵,但是最好不要用物質。

    總之,孩子任性是天性,但是我們如果能夠儘早的把這個問題杜絕的話效果最好,時間越晚任性就越不好改正。但是我們不要用打或者罵或者吼的方式來杜絕他的這個習慣,你越打越吼,只會讓孩子的性Grand SantaFe極端,思想和你隔絕,不和你溝通,表面表現得很乖,很順從,但內心不服從,然後到了青春期就會爆發出來,情況就會更嚴重。

  • 6 # 愛數學做數學

    那你作為家長,還吼有什麼用呢?

    該換招了,所謂任性,家長先得弄明白他到底想做什麼,例如我女兒有一次把裝花瓶的包裝拆開,把裡面的泡沫弄碎,滿地全是,由於靜電作用,輕輕的很不好清潔,同時由於拿出來時不小心,摔地上瓶子也碎了,這應該算是一種任性了吧?可是吼又有什麼用,難道泡沫和瓶子還能變成原樣?

    我經過詢問,瞭解到她是想幫我拆開包裝,用花瓶裝花,但力氣小,打不開,想把花瓶倒出包裝,結果沒拿穩,掉地上了。

    說明她其實是想幫家長做事,出發點是好的,瞭解到這一點,就和她一起收拾,經過1個多小時的,才把地面弄乾淨,把碎玻璃渣清完。在此過程中,不要吼,而是先表揚她的行為意圖,然後告訴她怎樣拆開包裝而不弄髒地面,同時注意取出花瓶的方向,這樣她就會學習如何做事。

    歸根到底,家長自己需要多觀察孩子的行為,不要輕易下結論給孩子扣帽子,家庭教育,更需要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向領導彙報工作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