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書應該只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去讀,而不應該帶有某種功利性的目的。但不排除現實中的確存在這樣的人:他們是希望透過讀書來提升改變自己,對於這類人,看完書發現什麼也沒記住的,應該怎麼辦?
8
回覆列表
  • 1 # 貓小杜在寫作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共有五個章節,我認為在這五章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第三章,在這一章裡,奧野宣之細緻的講述瞭如何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書中引用了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隨筆中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原文是這麼寫的:“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我理解這段話有三個關鍵點,第一,讀書要有快慢之分,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第二,讀書需要下功夫記點東西;第三,有效讀書需要記筆記。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看高效閱讀類書籍的原因,因為我覺得關於如何閱讀,我需要學習的關鍵點有很多。閱讀本身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人成熟成長,可要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離不開正確的方法。如果方法不科學,可能使我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勤奮反倒成了一種諷刺。因此,我選擇讀這本書,學習奧野宣之關於記讀書筆記的方法和感悟。

    奧野宣之可能是因為當記者的職業習慣,我發現他很喜歡看報紙,經常會剪下報紙裡感興趣的篇章粘在筆記本上,而對此我不太感興趣,因為我其實很少手寫筆記,我的筆記都是電子版的,所以這部分內容不太適合我,但作者提出的一種記筆記方法讓我很受益,就是“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我覺得作者沒準是個美食家,喜歡起這樣的名字。這種記筆記的方式最大的優勢是簡單靈活易操作,畢竟越是簡單的事情越容易堅持,讀書筆記這件事寫的再好,如果中途不寫了,就不如寫得一般但堅持一輩子的人。

    另外,如果你發現一本書裡你想要摘錄的內容有很多,那就先把書放置一段時間再摘錄記筆記,你會發現打動你的話會減少很多,其實一本書裡值得摘錄的話一般也就五六處,這才是精華中的精華。

    總之,方法很多,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奧野宣之的這種火鍋筆記法其實跟拆書幫趙周老師的RIA便籤讀書法也挺像,他們的共通之處在於,讓閱讀引發我們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讓新舊知識產生連結,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化為實際行動,這才是閱讀的終極目的:知行合一,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精神財富。

  • 2 # 我們要學習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就從四個維度(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如何活用),來說明了如何透過基本筆記的方式將書的內容化為己有。

    如何選書以及如何購書

    在如何選書方面,作者建議的做法是:列一個購書清單和隨想筆記。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第二個: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我們在買書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些情況;

    想買書,但是又不知道買什麼書,買一本書要猶豫好久。不知道自己要買什麼書,所以看到什麼書都想買。然後回到家一直等到書發黴還沒拿起來過。

    這些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缺乏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們想從這本書中的收穫到什麼,這本書講的這些內容是不是我現階段想知道的。

    總是想著“這本書或許有用”“這方面的知識一定有用啊”,然後就買了。

    所謂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於面前的花朵和聚焦於遠處的建築,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讀書也一樣,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自己在網上看到的一篇不錯的書評、比如網上各種各樣的書單、自己某一天的靈光一閃。都可以記錄下來。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

    關於購書,作者給的建議是儘量是去實體書店購買。

    作者給出的理由是能夠讓我們的購物體驗更加深刻,能夠直觀的瞭解到書籍的真實內容。

    但是我覺得就我們目前而言,或許線上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我的理由是:

    第一,在線上買書能夠節省我們的時間。去書店又是找書又是排隊,還得專門跑一趟,很麻煩。

    如何讀書

    既然是以讀書筆記為導向的讀書方法,最後肯定是要進行思想輸出的。

    對於寫讀書筆記,作者給的步驟是:讀書,劃重點,根據重點來寫讀書筆記。

    應該帶著什麼樣的目的閱讀呢?

    我們要以記讀書筆記的目標讀書。當你帶著這樣的目的閱讀,你就會一邊思考一邊選擇要摘抄的文章,你會不由自主的想多讀幾遍,尤其是對還沒有讀懂的部分。在不斷思考。不斷重讀的過程中,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讀過三五遍了。

    對於一些實在讀不懂的或者沒有興趣的內容,你也就會在這種目的下自動的將它們過濾掉,不會去鑽牛角尖。

    對於怎麼劃重點,作者也給了我們一份詳細的流程,

    做標記有三個步驟:

    通讀折角標記:第一遍通讀全文時,一邊閱讀,一邊把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重讀折角標記:通讀一遍之後,第二遍閱讀第一次折角的頁面,將仍然有價值的一頁折角。標記:第三次翻看重讀折角標記,確認是真的就價值記下來的筆記就在那句話下方做上標記。

    但是在閱讀很厚或者有難度的書,或者在旅行時,看書看太久了,對書感覺煩膩時,我們可以用三枚不同的書籤(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來區分每道程式中斷的位置:

    當我們在「① 處通讀」中斷時候可以使用通讀書籤標記當我們通讀到某個時候,認為讀不懂了,需要返回去看前文時,使用「重讀書籤」。當終中斷「② 重讀」過程以後,開始「③標記」時間,此時使用「標記書籤」。當三種標籤都蒐集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筆記了。

    以上的步驟都可以說是寫讀書筆記的準備階段,接下來就是怎麼寫讀書筆記了。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他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在做好標記之後:

    畫 ⭕️,其後摘抄原文;畫 ⭐️,其後跟著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補充說明。

    這麼幹的好處就是可以立即記錄當時的想法。因為這就是我們讀書的印證,是我們與書本交流過的痕跡。

    首先,先在筆記本上寫上時間、作者名、書名。接下來就按照我們說的摘抄+評論的格式依次記錄。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每寫一段要記住換行,段落與段落之間留出兩行空白,這是方便我們以後再次閱讀、新增新的筆記和修改的用途。這個過程中重點都放在「摘抄對自己重要的段落」和寫「主觀評論」上,可能會碰見一些你客觀覺得很重要,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的文字,我們也不需要摘抄進來。

    就這樣極簡的格式和內容就組成了我們讀書筆記的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活用

    在社交媒體上寫書評或者讀後感。

    不管我們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工作以後面對寫作總是非常傷腦筋的。其實她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寫作是一個系統的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學習,所以對於這一方面的能力會比較缺乏,很多人無法將自己零碎學到的東西整合到一起。但是這本書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論,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收集點點滴滴,當我們翻開我們得到讀書筆記的時候,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將我們從一本書上能夠學到的東西整理出來了,然後我們在根據我們記的筆記,找一個比較寬鬆一點時間,將他們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都在強調獨立思考,但是想想我們做「摘抄+評論」的讀書筆記不就是我們獨立思考出來的東西嗎?透過對印象深刻的句子的摘抄,立刻寫出當時的評論。在之後的數日裡,反覆閱讀又能再次發現新的觀點。就這樣循序漸進的,為讀書筆記更新新的內容,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發現不再需要所謂的「權威」告訴你孰對孰錯了。

    消化一本書完整的流程是:瞭解需求——選定書籍——購買——記錄心得——分享——完善。

  • 3 # 五月笙
    一、透過概念卡片,掌握書中最核心的幾個概念!

    希望讀書有用,就必須弄懂一些書中最核心概念,這些概念就是一本書的精華。

    比如,當你看一本時間管理的書,就可以從中提取一些重要概念,比如時間感知度、拖延、重要緊急四象限、暗時間等等,找到某個概念的定義,原理,案例和應用場景等等,最後整理成概念卡片。概念卡片是我們的知識庫,當你在某個領域的概念卡片積累得越多,你就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一個作家之所以能成書,也就是因為他在某個領域積累的概念卡片足夠多。那概念卡片怎麼做呢?

    概念卡片的內容包括:概念的定義、原理、案例,我們還可以加入類比和隱喻,思考這個概念可以聯絡到什麼內容,可以在什麼場景中應用。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圖是我今天做的“綠燈思維”概念卡片,可供參考。

    二、建立自己的“練兵場”。

    1️⃣「練」就是『聯』的意思,也就是建立知識間的廣泛聯絡。

    很多書中都提到聯想學習,這是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新知識很容易被遺忘,舊知識就像一個強有力的掛鉤,新舊知識產生聯絡後,新知識也就被我們牢牢記住了。

    我們在讀書時不能單一地學,當我們看到書中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不是看過就看過了,而是分析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的?這個思路背後是否有我已知或者未知的內容?我還能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什麼領域?

    我在看一些重點內容時,會特意放慢速度,會思考自己是不是曾經學過這個知識?這個概念是否與其他概念有相同之處?在其他書裡是怎麼解釋這個概念的?這個解決思路是不是可以用到其他場景?這個方案背後的原理是什麼?雖然這樣一來效率降低了,但是我真正理解了知識,並且能夠學以致用。

    2️⃣『兵』,是發現冰山的意思。

    知識就像一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概念,都是冰山一角,如要提升認知水平,就必須試圖追尋冰山底下的部分,對一個知識,要有尋根問底的態度,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雖然這個世界有萬千現象,但是背後的底層規律就那麼幾個。掌握事物的底層規律,我們就能突破現象看到本質。那些會學習的人,他們不滿足於「簡單地知道」,而是「溯源更多」,知道一個概念的含義,你也許只會人云亦云,所以還需要研究概念背後的原理,凡事都問幾個「為什麼」。

    3️⃣『場』,是指我們要找到可以實踐知識的場景。

    知行合一,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學到,讀書要注重知識點的運用。假如你是孔子老先生的學生,當你報了一門又一門的課,他一定會死勁懟你:“前面學的都還不會用,學新東西又有啥意義呢。”

    對於非虛構類、乾貨類的書,我們讀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工作技能,所以,看十本書都不如運用一個知識點。職場中那些突飛猛進的人,都是讀書的高手,他們在職場上一遇到問題,就會學習相關書籍,然後立即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工作當中。

    三、四色筆記法和白描APP

    我讀過的書是不送人的,這是源於我讀書的一個習慣——手中無筆不讀書。在讀紙質書時,我會用“四色筆記法”來做筆記。

    我之所以叫它四色筆記法,是因為要用4種不同顏色的筆分別標記不同的內容。紅筆標記重點概念和結論性的語言,綠筆標記資料和案例,黃筆標出有疑問及不認同的地方,黑筆寫自己的啟發和聯想。這樣當我再看這本書,或者需要找某個內容,看顏色就可以了,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現在科技發展很快速,有很多好用的讀書工具,比如白描APP,這個軟體簡直太厲害了,當你看在書裡看到好的內容,只要拍個照,然後用白描APP掃描這張圖片,就可以將文字摘取出來,儲存在雲筆記裡。

    還有一些做筆記的方法,比如5R筆記法,5R即5個英文單詞的縮寫:Record(記錄)、Reduce(簡化)、Recite(背誦)、Reflect(思考)、Review(複習)。這種筆記術創建於康奈爾大學,因此也稱之為「康奈爾筆記術」。

    Record(記錄):記錄課堂或閱讀記錄。

    Reduce(簡化):將筆記簡化成概要、提示或索引提綱。

    Recite(背誦):把記錄欄遮住,用簡化欄提示背誦;

    Reflect(思考):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和提問;

    Review(複習):定期進行復習。

    還有懶人必學的九宮格筆記法,也就是篩選九個問題向自己提問,記錄比較隨意。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

  • 4 # Snownan

    最近回答了很多有關讀書方面的問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首先你要想明白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想要“讀完”嗎?把閱讀當成一個任務,每個月讀多少本書規定成硬性指標,如果是這樣,那閱讀就變得十分容易了,不需要思考也無需歸納總結,讀就完事了。

    不過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是“為讀而讀”,而是想透過讀書這種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說話水平,亦或想要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

    這樣你就必須學會「主動學習」,這裡的主動學習不是驅使你讀書的動機,而是一種將書本知識變為己用的方法。要知道,一本書展現的是作者的思路,捨棄什麼留下什麼是作者說了算,一味的接受固有的知識框架會禁錮你的思想,長此以往思維就會僵化,我們要做的是收集書本知識,然後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邏輯框架和思維體系。

    那麼以下三點建議就很有用了。

    理解記憶,用自己的話講出來

    這是最基本的一點,在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書本的同時可以培養你的動腦習慣,這是一種輸出,更是一種精細的加工。

    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審視書中的觀點

    對於書中的觀點見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延伸,學著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把思考過程中迸發的一切想法都記錄下來,這樣閱讀將變得更高效。

    構架網路,形成思維導圖

    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重建結構,按照自己的理解,標記出關鍵詞,每個關鍵詞之間再建立聯絡,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這種方法遵循了人腦神經元傳遞資訊的規律,能幫助你更快的學習新的學科。

    熟練掌握了這三個步驟,相信“怎樣讀書才能化為己用”這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5 # 豬豬貓張讀書

    做筆記僅僅只是閱讀的其中一個步驟,要真正把書本的知識為己所用,需要以產出來倒逼輸入。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裡指出,產出即著書立說。雖然並不是人人都能著書立說,但是可以寫寫讀後感、書評,或者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列行動計劃(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裡提倡的RIA便籤讀書法)。

    通常,我是這樣做讀書筆記的:

    2.完成第1步後,得到的只是零散的筆記,需要做思維導圖,將整本書的邏輯脈絡整理清楚。這樣你就能看到你在第1步中做的筆記是對應的那個章節的哪個內容。

    3.按照思維導圖整理的邏輯順序,將你做的筆記提煉出3-4個要點,用恰當的語言將這幾個點串起來,形成一篇讀後感或者書評。下圖是我做的思維導圖筆記截圖。

    4.如果是用RIA閱讀法讀致用類的書籍,可以準備三種不同顏色的便籤紙。

    R(Reading,閱讀拆頁),拆書家請學習者閱讀原書拆頁。I(Interpretation,講解引導),拆書家講解引導,促進學習者理解知識並關聯自己。A(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拆書家催化促動,促進學習者將書中內容拆為己用。

    閱讀過程中對某個案例有感而發時,可以在I便籤紙上用自己的話概括案例主要內容和自己的想法,在A1便籤紙上寫自己聽到或看到的相關經驗/案例(可以是反例),在A2便籤紙上寫自己今後的計劃,計劃要具體可行。讀完一本書後,把這些便籤筆記轉化成電子檔儲存在雲筆記,把所有的寫了計劃的便籤紙拿出來貼到顯眼的位置,督促自己完成。下圖是I, A1和A2便籤案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口再生產型別的特點及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