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子驛
-
2 # 使用者9077928423701
黨爭就是朝廷官員之間互相拉幫結派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集團互相鬥爭攻擊,讓朝廷的內政變得更加混亂。中國歷史中黨爭最激烈的朝代是明朝,而清朝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卻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黨爭現象。就是因為清朝的統治者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康熙帝在位期間就利用滿洲各族的內部矛盾將他們一一剷除。
一、明朝制度
明朝太祖朱元璋上位之後,怕出現重臣專權的現象,於是廢除宰相設立六部,讓君主專權,得到加強。後來因為朝堂事務繁多,又設立內閣制度。內閣制度的優勢就是即使帝王不在,也能讓朝廷正常運作。黨爭在明朝萌芽是在嘉靖帝時期,因為嘉靖帝在中後期多年不上早朝,但是依然手握大權。但是也造就了明朝官員拉幫結派,進行黨爭的現象。
二、清朝軍機處
清朝之所以沒有出現黨爭現象是因為康熙帝按朝廷所有產生內部矛盾的人都剪除。後來雍正上位的時候又建立了軍機處,讓君主專制達到了巔峰。能觀看清朝的歷史可以發現,整個時間段對黨政現象是嚴防死守,一旦發現就採取高壓措施。而且清朝統治者在內閣之上又設立軍機處跟議政廳,從而分了內閣的權力。而這個兩部門直接受帝王的管轄,所以我們才會說清朝黨爭現象很少。但是清朝末年慈禧掌權期間卻非常嚴重,最後被辛亥革命給推翻。
三、黨爭不可避免
黨爭的現象並不僅僅是在中國才有,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西方國家的國際會議中也有,所以黨爭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一個現象。對此我們要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切實的維護好國家的根本利益,
遊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比如說元朝和清朝,卻並沒有出現像農耕文明大一統王朝這樣的一個黨政的情況發生。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遊遊牧民族文化水平較低,還不足以達到黨爭的一個文明程度。所謂黨爭就是各個文人結成不同的派別,表達不同的意見或主張。而這不同的意見或主張,正是由於不同的文化所造成的。遊牧民族形成自己的語言的本就不多而能夠形成各個派別來表達自己的一個文化思想和治理思想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遊牧民族就沒有達到這個黨爭的水平。
第二,遊牧民族由於是少數民族即便他們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完成了統一,但是他們還是比較忌憚農耕民族的,所以他們言論沒有那麼自由,不能夠隨便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或者見解。也就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公開結黨營私,形成了一個派別來進行黨爭了。
第三,遊牧民族相對比較務實,不善空談。他們只在乎實際的一個效果,並不喜歡這樣誇誇其談類似的感覺。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雖然也形成了一個改革派和守舊派,但是這種派別並沒有達到像其他中原王朝那種公開或者是那麼激烈的一個程度。各個派別都忙於埋頭做事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在在進行黨爭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