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慕鄉關
-
2 # 實夢閣
每個朝代每個宮廷都是不同的,這和前朝的鬥爭是一樣的,有的時期傾軋頻繁,有的朝代政治清明平和。
所以,宮鬥劇的劇情,對於真正血腥殘酷的後宮,則顯得太弱雞了。但是想著每個後宮都那麼血腥,也是不可能的。對於一些平穩時期的後宮,宮鬥劇就過於醜化誇張了。
而後宮的爭鬥,大的血腥的鬥爭,總能夠在史書中找到一些描述。絕不可能像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這樣的完全篡改歷史。這些劇集,是為了情節的方便,而隨意篡改。
所以,如果女性在爭鬥中失敗,皇帝才不會因為面子之類的,繼續追封,對其本人只是偷偷的在宮中幽禁甚至弄死。
尤其是謀害皇嗣的大事,是掩蓋不了的。而對於一個皇后死的地方和原因,更不可能就那樣掩蓋了。
什麼樣的後宮會稍微平靜?什麼樣的後宮會特別血淋淋呢?這和皇帝本人的情況和當時朝代的政局有關。
皇帝有能力且重情重義,他的後宮就會相對安全,因為沒有你死我活的鬥爭必要。例如漢光武帝。
皇帝昏庸放縱負心薄倖,又或者當時的政治局勢傾軋慘烈,那他的後宮就會血淋淋的。
皇子是後宮爭鬥最重要的武器。下面談談古代後宮對皇子的謀殺是否真像宮鬥劇中那麼多的分析,來說明一下後宮鬥爭的真實水平。
1.
最近《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鬥劇霸屏,火的不要不要的。宮鬥劇中最常見的一個情節就是妃子害死別人的孩子,因此皇帝的兒子夭折了很多很多,因此皇帝的子嗣比較稀少。
沒有自然死亡,宮鬥劇裡皇子的死,都是被害死的。
查下歷史,雍正呀,乾隆呀,他們的兒子是死了很多嘛!那些懷孕了就被打掉的,進不了史書記載,更可能是不計其數。
所以可以完美佐證宮鬥劇裡皇子是被迫害致死的情節。
只是,查查史書,古代的公主夭折的也非常多,總不會有妃子閒得無聊去迫害人家的公主吧!而古代普通人家的嬰兒夭折率,也相當的高。有時候高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這是所有人類民族在歷史上都特別喜愛生育的原因之一。
更多的孩子,才能抵抗高夭折率帶來的絕後風險。皇帝之所以要納那麼多的妃嬪,除了好色,更大規模的繁衍後代是最重要的原因。
醫療條件的極端落後,使嬰兒抵抗生病風險的能力十分低下,孩子出痘或者感冒發燒都有可能致死。這是古代宮廷皇子夭折最常見的原因。
古代皇帝沒有子嗣,也有可能是基因原因導致的。最明顯的一例是宋仁宗的情況。宋真宗曾有六個兒子,其中前五個都夭折了,只剩下最小的孩子撫養成人,就是宋仁宗。
而宋仁宗的妃嬪給他生育了無數子女,但是兒子卻全部夭折,女兒還有一些活下來的情況。這很可能是宋仁宗遺傳基因Y染色體有什麼問題,而造成了兒子的夭折。民間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宋仁宗的後宮雖然有爭寵的情況,但是那些女人們都是卯足了勁想要自己生出兒子來,而不是將心思用在謀害別人的兒子上。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就算後宮有幾個女人都有兒子,那也總比和幾千佳麗一樣無子要好。
後宮女人真正爭的,只是平靜安逸幸福的生活,這種生活在古代都特別難得,哪裡還能奢望能夠成為壓制所有人的第一名呢!
2.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作為皇后或妃子,如果沒有得到帝王的絕對寵愛,或者是在權力上佔有壓倒性的優勢,女性一般不可能去迫害別人的孩子。
原因很簡單。你害死了別人的孩子,別人必然會使盡手段來害死你的孩子。
在後宮中能夠受孕並且平安生產下孩子來,並且讓他長大成年,這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毀滅,往往只需要一個瞬間。
誰會做這樣的事情呢?如果害死別人的孩子,就算別人還未動手,也要整天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被害,這種心理上的壓力普通人是無法承受的,更不要說是侷限於小小的四方天地的后妃。
當然,因為失寵或者自身原因,有的妃嬪生不出孩子來,這樣的人她可能會因為嫉妒而想去謀害別人的孩子。但是她們也不敢動手。
古代的連坐制度是非常殘忍的。每一個能夠入宮的妃嬪,身後都是一個家族的希望。例如《紅樓夢》裡的賈元春。
她們入宮之後,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錯,害了家人。只想著怎麼更好的服侍皇帝,討好太后,哪裡有心思用在謀害別人的兒子上?
就算沒有孩子的後宮女人,能夠得到憐憫,收養一個其他妃嬪的孩子,甚至收養一個孩子(一般是皇帝對宗室或者得寵大臣的恩惠而讓收養他們的孩子),這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謀害皇子,一旦被發覺,那是誅滅九族的事情。而古代後宮人口眾多,想要做這樣的事情而不留下蛛絲馬跡,是極為不容易的。
如《延禧攻略》裡面,純貴妃謀殺富察皇后的嫡子,那個孩子是皇帝最心愛的孩子,這導致了富察皇后的死亡。這要是真實的後宮裡,純貴妃絕對不可能因為生育了六阿哥就可以免死,死後還有追封。
真要出現這種情況,她被賜死都算是輕的,她肯定會被褫奪所有封號,她的家族幾百口人甚至都會因此而受到牽連,族滅或者流放。絕對沒有可能因為她家裡是功臣重臣,皇帝又要面子,而就這樣遮掩過去。
3.
但是,古代後宮(大一統王朝的和平年代)也確實有謀害皇子的事件發生,並且記載於史書之上。
這種情況在後妃善妒狠毒並且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中出現。例如西漢的趙飛燕姐妹,晉朝的賈南風,南宋的李鳳娘,明朝的萬貴妃。
這種情況皇帝是知情的,但是因為寵愛或者懼怕或者昏庸而默認了這樣的事情發生。
例如趙飛燕姐妹,漢成帝因為寵愛她們,同意讓她們殺死了自己的兒子,最終導致絕後的後果。
例如賈南風,她是中國歷史上超級悍妒的女人,她丈夫晉惠帝智商不線上,被不少人評價為白痴和傻子。她就直接拿著矛之類的武器刺向懷孕的後宮女人的肚子,一屍兩命。
晉惠帝的太子得到了其祖父晉武帝的寵愛,而且已經年長,賈南風一樣敢殺之。最後導致了八王之亂和晉朝的覆滅。也是一個奇葩的時代。
例如南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也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悍婦。史書上倒沒記錄她謀害皇子的事蹟,但是她幾乎逼瘋了自己的丈夫,殺死了丈夫最寵愛的黃貴妃,那麼謀害後宮皇子的事情估計也不是沒有了。
再說明憲宗的萬貴妃,她因為曾經和皇帝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成為明憲宗心靈的支柱和最依戀的女人。
萬貴妃生下的兒子夭折了,之後她就嫉妒別的女人生孩子,弄死了不少明憲宗的兒子。明憲宗心裡知道,但是更愛萬貴妃,也就聽之任之。
後來,有個女人終於偷偷生下了明憲宗的兒子,並且養到六歲,這才被立為太子,得到太后的保護,萬貴妃無法迫害。
因為萬貴妃害死了太子的生母紀氏,害怕太子以後報復,於是轉變心性,放開後宮讓她們生,希望用其他女人的兒子來取代太子,不過最終沒有成功。這個太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
以上這些女人,李鳳娘和萬貴妃最後還是善終。
4.
古代皇帝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聰明而有能力的皇帝。例如開國之君、中興之主。
第二類:承平之主。這類皇帝一般個性慵懶,天分不突出,不會做特別牛叉的事,但是也不做出格的事,能夠讓王朝穩定向前發展,不退步。
第三類:昏君。
第四類:有智慧有能力,但是時運不濟(包括在某個時間段)的皇帝。例如漢獻帝、漢宣帝、後燕皇帝慕容垂、崇禎。
第一類皇帝自不必說了。
如果他沒有心明如鏡洞若燭火的看人水平,是無法在政治上取得大成就的。要知道,古代男人因為見識多學識多,肯定比後宮女人更加聰明機智。皇帝能把這樣的臣子們掌控的服服帖帖,那個心機水平跟後宮女人絕對不在一個層級。
在這類皇帝的後宮還想動手腳,那是做夢,分分鐘把自己玩完。
第二類皇帝雖然能力稍差,但是也不是傻子。否則的話,也很難將權柄控制在手中。
中國古代的權力中樞,無論是武將還是文官,無論是外戚還是宦官,無論是宗親還是藩鎮,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順服。那些人都是人精,跟他們玩手段,搞平衡,水平差點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這類皇帝的後宮中做什麼事情,除非是皇帝沒留心,否則也很難不被發覺。
第三類皇帝昏君,他們或者是被後世汙名化的,或者是智商不線上的,或者是生性殘暴無法控制自己的,又或者是耽於享樂而不思進取型的。
在這類皇帝的後宮中,必然會有一個實權人物,這個人物還很有可能是個女性。在這樣的後宮,不被人迫害就已經是萬幸了。
第四類皇帝,他們因為時運不濟,無法保護自己的妻兒,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妻兒被人害死。運氣好的,在自己掌權之後為妻兒報仇,如漢宣帝。運氣不好的,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總而言之,皇帝不傻。
宮鬥劇裡的皇帝,全部是智商不線上的情況,下面的妃子一個個的變著花樣弄鬼而毫無察覺。其實後宮妃子的那些小伎倆在皇帝面前,就如同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小心思拿到一個靠本領上位的老領導面前展現一般。
有的皇帝是太過忙於國事而沒心情管後宮的小事,後宮的存在就是為了讓皇帝舒心的,所以皇帝睜隻眼閉隻眼懶得管,但並不表示那皇帝沒有探尋真相的能力。
所以這類皇帝一旦發現有什麼瞞著自己的事情發生,懲罰是相當重的。而謀害皇子這樣的大事,絕不會被等閒視之,肯定會被查出真相處死真兇。
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後宮之中,只要皇帝靠譜,皇后賢良,不讓其有被奪嫡的危險,自然後宮和睦,規規矩矩。或許會有爭寵事件發生,但那個結果是讓皇帝高興的,皇帝可以容忍。但到了謀殺皇嗣的程度,那就破了底線,絕不可忍。
後宮侍奉照顧的宮女宦官疏忽導致皇子的死亡,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但是絕對不會太多。
古時皇子身邊照顧的人都極多,基本不會離開人。一旦皇子出事,皇帝雷霆震怒,經常會讓所有侍候照顧的人一起死。皇子的生死關係到那些奴僕自身的性命,怎麼可能不盡心呢?怎麼可能讓其他妃嬪鑽了空子害死他們的主子呢?
5.
上面說了這麼多,那是不是古代從沒有發生過後宮悄無聲息害死皇子的事情呢?那也不盡然。
我翻遍史書的故紙堆,倒還真發現了一例疑似謀害皇子甚至妃子而不被發現的情況。
這起事件的主人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武惠妃一生共生育四子三女,和她的姑祖母武則天一樣,是相當能生育的女人。
但是武惠妃一開始接連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夭折了。當武惠妃生下第四個孩子時,帶出宮去交給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撫養,這個兒子順利長大。而她後來再生下的孩子也都存活了。
史書的這段描述沒有人感覺到詭異嗎?我看到這歷史的第一感覺,就是有人害死了武惠妃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歷史上,武惠妃和李隆基應該也有所察覺,因此將第四個孩子送出宮外撫養,避免再被迫害。
要知道,那麼小的孩子,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下,不在母親的身邊撫養,存活率會更低。而這孩子出宮反而得活,這非常奇怪。
史書說是皇宮不利於武惠妃孩子的成長。這個記載稍一思考就能夠想到背後發生了什麼。
當時武惠妃寵冠六宮,原來的王皇后都因為她而被廢死冷宮。李隆基也是相當聰明而有能力的帝王,怎麼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只有一個解釋,武惠妃得罪了當時後宮所有的女人,上至妃嬪,下至宮女,因此被大家一致敵對。群眾的力量無限大,所以最終,皇權也鬥不過這些卑微而齊心的人們。
這就好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經典偵破小說《藍色特快的秘密》一樣。作案的是所有人,所有人互相掩護,最終就無法破案。
武惠妃後來想要扶自己兒子上位,透過構陷導致李隆基一日殺三子,讓天下人都感到震驚和憤恨。武惠妃因此嚇死,時年三十八歲。這也是掩飾之詞!
以武惠妃的心理承受能力,絕不可能被嚇死,她只可能如同她夭折的三個孩子一樣,是被宮廷所有的人聯合起來謀害而死。謀害的方法可以參見宮鬥劇情。
李隆基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但是就算知道,也無可奈何。作為天子,也不可能逆天,也就是不可能違逆普遍的民意。
武惠妃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嫉恨呢?
因為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是一位非常賢良淑德的女子,她對李隆基的女人都非常好,而且對她們的孩子也很好,在宮廷中廣受愛戴。甚至在她被廢后,武惠妃想要人說她的壞話,都沒有人肯說。
衛子夫死後還是她重孫當了皇帝才給她追諡為思皇后。可是王皇后被廢,李隆基的孫子——這個和她沒血緣關係的人,就已經重新追封她為皇后了,可見其仁德和得人心。
武惠妃得寵之後,享有的是專房之寵,李隆基以前寵愛的女人全部失寵了。武惠妃的對立面是整個後宮,但是她的才德智慧又無法雄霸後宮,最終就只能迎來整個後宮的報復和反彈。
所以帝王的權力雖大,但也無力對抗所有人齊心合力的反抗。古代要求帝王不要太過於寵愛一個孩子,把所有好的都給他,怕折了他的福,其實,想必真正的內涵也是這個意思,讓這孩子不要犯眾怒。
6.
將女性作為生育機器,孩子必然會成為謀取利益的工具。而真正的人性和母愛之情在其中往往被磨滅乾淨,而沒有正常人的情感。
宮鬥劇如果正常反映歷史,則會因為情節過於沉悶而無法吸引大眾的眼球。如果劇情過於曲折離奇,則會讓人產生一種對人性畸形的看法。而這種看法,其實是對個人不利的。
真實歷史中清朝後宮的爭鬥真的那麼慘烈嗎?從金枝欲孽到甄嬛傳,嬪妃皇后的爭寵鬥心機掌權謀劃地位 簡直刺瞎現代人的眼。真實的史書中記載的後宮爭鬥是什麼樣子呢?
回覆列表
近年隨著以《甄嬛傳》為代表的宮鬥劇大火,各種宮鬥劇如雨後春筍,洋洋兩千年封建社會簡直就是一部後宮爭寵史,大家你爭我奪不亦樂乎。
真實的後宮是否如宮鬥劇那樣複雜微妙?其實要分開來看。
比如說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連個皇后都沒有,也沒有立太子,後宮始終籠罩在一片迷霧中,雖然他的老祖宗《羋月傳》大火,但演義成分很大,也無法據此推斷秦始皇的後宮就充滿宮鬥。
到了漢朝,宮鬥開始正式登場,最著名的就是呂后和戚姬姐倆,一個年輕貌美,一個老謀深算,最終呂后勝出,戚姬被砍成“人彘”,這可以看做是中國封建社會後宮宮斗的鼻祖事件,非常有標誌性意義。
但這件事情雖然殘忍,卻沒有許多宮鬥小說描述的那麼複雜,大家爭的就是個太子位置,不牽扯後宮其他人,比如劉恆老孃就置身事外,毫髮無損。等到劉盈上位,爭鬥也就結束了,大家各自清算。
有了呂后挑頭,西漢的宮鬥史拉開大幕,劉恆是一代賢君,與竇皇后夫妻恩愛,後宮故事較少,到了景帝劉琦,宮鬥又開始如火如荼,王美人為了兒子上位,聯合姑姐竇太主合夥鬥倒了慄妃和太子劉榮娘倆,讓劉徹順利上位,整個過程目標清晰,手段利落,可以看做是封建社會宮斗的樣板戲。
到了漢成帝時期,因為沒有子嗣,兼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後宮烏煙瘴氣,宮斗大行其道。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趙飛燕不惜殘害其他懷孕的嬪妃,最嚴重的是竟然讓漢成帝自己把自己的子嗣殺死,簡直是千古奇聞無出其右,《甄嬛傳》都不敢這麼拍。
自西漢以後,宮鬥就成為歷朝歷代的標配,如同徐克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後宮就是個江湖,誰都躲不掉。
但真實的宮鬥與影視劇中的宮鬥又有不同,宮鬥劇為了湊足篇幅,誇大了細節,把後宮的生活事無鉅細都冠以宮斗的標籤,一顰一笑,一撣一飯都有深意,每個人都心懷城府,過的戰戰兢兢,這種誇大歷史的陰謀論式宮鬥富餘想象力,作為電視劇可以收穫大批擁躉,真實歷史卻沒有這麼複雜。
宮斗的目的在於權力,後宮最引人注目的權力只有兩個:皇后和太子,拋開這兩個位子其他宮鬥意義很低,皇帝雖然有三宮六院,但真實歷史中大多數皇帝忙於政事,後宮低等才人宮女見到皇帝的機率很低,更不談一夜大肚,受孕龍種,雖然也有明孝宗這種奇葩案例,但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少之又少,個別孤例不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