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班大師

    嘉慶二十五年,嘉慶皇帝壯年突然猝死,由此,關於道光繼位的問題,官方的清實錄與非官方史料記載存在著很大差異,有嘉慶帝死前就已宣示傳位詔的說法,有太后懿旨傳位的說法。總之,真相頗不明朗。

    關於道光繼位的問題,官方的清實錄與非官方史料記載存在著很大差異,真相頗不明朗。

    據清實錄所載,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四日,“上至熱河,聖躬不豫。詔城陛廟拈香。”二十五日白天,“上不豫。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端親王綿忻,朝夕待側。上仍治事如常。”但到了傍晚時分,突然“上疾大漸”,以至於“戌刻,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在嘉慶帝“如常”、“大漸”和“山崩”之間,《清仁宗實錄》與《清宣宗實錄》都記載道:“召御前大臣賽尚阿……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卯時立皇太子旻寧。”

    然而《清宣宗實錄》所不同於《清仁宗實錄》的是它多出了一條記載,即七月二十九新君旻寧收到了孝和皇太后從北京寄來的一道懿旨:“我大行皇帝……今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但倉促之間,大行皇帝未及明諭。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這樣,便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嘉慶帝死前就已當眾宣佈傳位遺詔,而且實錄中有二十六日“軍機大臣等傳知在京王公百官”等語,太后又為何史無前例的以懿旨的形式命嗣君繼位,《清仁宗實錄》與《清宣宗實錄》的矛盾與出入,令人起疑。

    嘉慶從“不豫”到駕崩。僅有四十八小時;而其從“大漸”到駕崩,僅在三四個小時之內。這一點無論是實錄,還是包氏碑文及《清史稿·禧恩傳》所說的“變出倉促”、“事出倉促”,都毫無置疑地證明了嘉慶帝是猝然而亡。故傳聞中有關他被雷電劈死之說,雖無從證實,似乎也印證了突發性這一特點。與嘉慶帝一生的身體“素健”相比,他的死實在來得過於突然,實在是出乎包括他本人在內的所有人的意料,以至於死後梓宮還尚“無合制良材”。可見,嘉慶帝並未想過身後事,而突然的暴逝也沒有給予他從容述寫遺詔的時間,這一點道光帝本人也承認所謂“遺詔”為樞臣代擬;而且從包氏碑文及《清史稿·禧恩傳》的相互佐證來看,嘉慶帝甚至連傳位密詔所放何處都未及一交一 待。

    與嘉慶帝以前的諸帝相比,順治帝是在他死前已將部分遺詔內容過目,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遺詔是在辭世五年前就已擬好基本內容,而乾隆帝更有訓政三年的時間來從容考慮他的遺詔,及至嘉慶帝遺詔,純屬軍機大臣代筆,這一點實錄亦毫不諱言,從而也給道光初年留下了所謂“遺詔風波”。關於秘密立儲的傳位詔,雍正帝在創立此制度後,將密詔一式兩份,一份暗存自己身邊,一份明存大內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他死後,兩份密詔先後找到啟封。嘉慶帝本人得以繼統的傳位詔是由眾臣恭取於正大光明匾後,由乾隆帝親自主持宣示的。嘉慶帝親政後,於嘉慶四年(1799)四月初十日密寫傳位詔書,立皇二子旻寧為皇太子,但這份密詔似乎從未置於正大光明匾後,而是二十餘年隨身攜帶。嘉慶帝本人對傳位詔的置所守口如瓶,但他所沒有想到的是會來不及一交一 待而猝然辭世。

    正因為先帝沒有一交一 待後事,特別是傳位詔書放在何處,影響了新君的迅速入統,造成了皇位的一時真空,所以“從官多失措”。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督內臣揀御筐十數事”,仍無所收穫。時間很快進入了七月二十六日。親貴重臣一方面派人馳報京師,一方面召開緊急會議商量舉措。《清宣宗實錄》上記載有:二十六日“命內務府大臣和世泰帶領首領太監人等馳驛前赴圓明園。”及“是日,軍機大臣等傳知在京王公百官。”這一則是宣示先帝猝崩的噩耗,一則也是告知承德尚未找到繼位詔的情況,要求在大內及圓明園裡找尋傳位詔。

    同時,國不可一日無君,親貴重臣也為暫時的皇位空虛召開了緊急會議。睿親王淳穎之子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功,當繼位。”儘管以前有種種跡象表明旻寧極有可能就是嘉慶帝生前囑意的繼承人,禧恩的“建議”不無道理,而且他指出了旻寧的重要功績,即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的紫禁城定亂之功。

    紫禁城之亂是指嘉慶十八年九月發生的天理教農民大起義,在京城近郊的直隸、山東、河南等地,攻城略地,鬧得天翻地覆。由林清率領的北路義軍竟然圖謀京城,攻入紫禁城內,直接震撼了清廷的統治,史書稱之為“禁門之變”。因為這年是癸酉年,又稱為“癸酉之變”。九月十九日,嘉慶回京。見順利“平叛”,龍心大悅,盛讚旻寧有膽有識,忠孝兼備,可嘉之處,達到了“筆木能宣”的程度。遂發恩旨,封旻寧為智親王,每年增加俸銀一萬二千兩,並命名旻寧所用鳥槍為“威烈”。從此,旻寧的地位已與其他皇子明顯地拉開了距離。

    但在沒有找到足以作為法律依據的傳位密詔以前,多數大臣未與妄加推斷,作為中樞臣首的託津、戴均元更顯得鎮定與謹慎。史載“樞臣託津、戴等猶豫。禧恩之論,眾不能奪。”這時,頗具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一名內侍從身上取出一個上鎖的小金盒,沒有鑰匙。託津當眾用力擰斷金鎖,開啟金盒,裡面正是嘉慶帝密書的傳詔書。於是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託津、戴均元、禧恩等“奉今上即大位”,“隨瑞邸成禮”。這也正如《清史稿·禧恩傳》上所載的“會得秘匾硃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傳位密詔的發現,使旻寧名正言順地成為了新君,消除了承德諸臣由於皇位空虛而產生的“皇邃”。七月二十七日,旻寧的新君身分“諭內閣,朕繼承大統,母后應尊為皇太后。”同時,又諭:“著派吉倫泰帶領太監二名馳驛回京至圓明園。著蘇楞額、阿克當阿傳知總管太監,奏明皇太后。”令吉倫泰面叩請安,這是承德方面第二次派人“馳驛回京”,這次顯然是告知北京,傳位詔已找到,旻寧已順利承統。而從時間上計算,此時的北京剛剛收到來自承德的第一份馳報,開始於大內和圓明園裡查尋密詔。經過一天的緊張查尋,在京的大臣們一無所獲。孝和皇太后此時果斷地決斷,認定皇二子旻寧就是先帝的繼承人,併為此專門以懿旨的形式令留京王大臣飛速馳寄承德的旻寧,令其“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綜上所述,嘉慶帝猝死無疑,道光帝的入統有驚無險。《清實錄》關於嘉慶帝死前就已宣示傳位詔的說法終屬虛構。戴均元墓誌銘,與《清史稿·禧恩傳》相互佐證,可以為信,並與實錄中關於太后懿旨的記載吻合起來,為我們揭示出了嘉慶猝死、道光繼位的真相。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嘉慶皇帝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休假期,前往承德避暑山莊進行滿族的傳統活動——木蘭圍場。嘉慶特別的興奮,不僅僅是難得的休假日,更可貴的是自己即將迎來六十歲的生日,六十大壽,一個甲子,避暑山莊的太監侍衛們忙的不可開交。嘉慶已經在想象著六十大壽的盛大場景和美好的晚年生活了。

    (嘉慶畫像)

    可是,到了避暑山莊不久,嘉慶卻突然染上急病,不久,避暑山莊傳來陣陣哭聲,嘉慶皇帝駕崩了!同時傳來遺詔,安排皇子綿寧做大清皇位的繼承人。可是,這個看似沒有問題的皇位更迭卻有很多疑點,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還原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不過,在我看來,傳位綿寧(即道光)可能有以下猜測。

    一.老爸的陰影太強大

    作為康乾盛世的繼承者,嘉慶這個皇位來的可謂是艱辛,按理說,皇帝應該是九五之尊,天之驕子,可嘉慶卻唯獨對自己的老爸乾隆怕的要死,即使做了皇帝還得聽太上皇的話,不可謂不憋屈。

    事情還要從乾隆晚年的一次木蘭圍場說起。當時,處於生涯末年的乾隆帶著一眾皇子皇孫們打獵,比較武藝,實際上是乾隆在考察未來清王朝的繼承人。當時,年僅八歲的綿寧隨行,在隨後的射箭比賽中,小小的綿寧大放異彩,一連兩次射中靶心。乾隆一見大喜,隨即說道:“若綿寧再中一次靶心,賞黃馬褂!”小綿寧臉不紅氣不喘,再次張弓搭箭,第三箭穩穩命中靶心。

    (乾隆畫像)

    隨後,綿寧來到乾隆面前,長跪不起,乾隆故意問道:“你要什麼?”綿寧不說話,只是瞪著大眼睛看著皇爺爺,就是不起來,乾隆哈哈大笑,命人取來黃馬褂,一時找不到小的,只得拿一個大的給綿寧披上,乾隆高興的把綿寧抱在懷裡,開心的笑著:“此子像朕,大清未來有望!”

    隨後的日子裡,乾隆對綿寧尤其寵愛,加強對綿寧的培養,可以說,已經在心底裡把綿寧當做清王朝隔代的繼承人了。那麼,乾隆去世前留下遺詔讓綿寧做隔代繼承人也未可知?以嘉慶對老爸的害怕程度,還不是唯唯諾諾,滿口答應嘛!

    二.禁門之變顯神威

    在嘉慶做皇帝的日子裡,他沒有幹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從頭到尾嘉慶只幹了一件事——剿匪。尤其是白蓮教起義在當時可以說鬧得滿城風雨,其中,最驚心動魄的就是在嘉慶十八年發生的禁門之變最為嚴重!

    當時,白蓮教教徒在紫禁城內安插內應太監,同時秘密安排數百人潛入北京,趁著當年嘉慶去木蘭圍場,紫禁城內兵力空虛之際突然發難,在太監的接應下,數百白蓮教徒分三路湧入紫禁城內,由於事發突然,再加上皇帝北狩,一時間,皇宮大內亂作一團。

    (白蓮教起義)

    而當時,綿寧正在寢宮讀書,突然聽到外面喊殺震天,馬上拿起鳥槍出門,此時,有一小股白蓮教徒已經開始入侵綿寧的宮殿,情急之下,綿寧才發現自己沒有帶子彈。急中生智,綿寧摳下衣服上的銅釦作為子彈,一連擊斃兩個教徒,隨後他召集宮內侍衛保護后妃皇子,肅清敵人,並在第一時間趕到儲秀宮(嘉慶的妃子們此時大多在此),向母妃們請安,得到了一眾母妃的讚許。在綿寧的努力下,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

    隨後趕回皇宮的嘉慶聽說綿寧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大加讚揚,綿寧在嘉慶眾位皇子中的地位開始顯得與眾不同。

    三.道光弒父,尚未可知

    開頭,我們曾經提到,當時嘉慶根本不知道自己行將就木,還在積極籌備自己的六十大壽。實際上,嘉慶也有這個信心,因為嘉慶的家族是長壽的家族,他的父親乾隆活到了八十九歲的高齡,所以,嘉慶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應該也差不多,可是,他卻在六十歲就“英年早逝”了。

    在史書上,對嘉慶的去世描寫也是相當的含糊,只是說嘉慶到了避暑山莊之後,某一天上午去爬山,感到有些頭暈目眩,隨後下午回到寢宮就突發病況,不久就因病去世,死前留下遺詔安排綿寧即位。

    但是,這樣的記載顯然不能服眾。因為嘉慶此前的身體非常健康,從來沒有生過什麼大病,怎麼會突然之間就病逝呢?

    其次,在遺詔上也有問題。清朝自雍正時候開始就立下規矩,不立太子,皇帝遺詔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在皇帝去世後由皇子和顧命大臣同時開啟。可是,嘉慶的遺詔卻是由避暑山莊傳至京城,沒有按照正常程式走,不得不讓人心生疑問。

    再者,在繼承人選擇上也有問題,嘉慶皇子眾多,為何偏偏選擇綿寧做皇帝呢?即使他文武雙全,可他的兄弟綿愷也同樣如此,為何嘉慶不選擇綿愷卻選擇綿寧呢?歷史也沒有告訴我們答案。

    (道光畫像)

    所以,我們能否做一個大膽的預測,綿寧為了帝位選擇弒父呢?畢竟彼時的綿寧已經三十九歲了,他爺爺乾隆三十九歲時可已經文治武功遍天下了,野心極大的綿寧難道沒有非分之想?

    當然,上述的文字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猜測,因為現在沒有人從那個時代過來,我們並不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歷史正是那麼有意思,有那麼多沒有解開的謎團才給了我們那麼多想象的空間。

    我想,這就是我喜愛歷史的原因吧!

  • 3 # 漁樵講史

    清朝前期皇位更替,幾乎每一次都有爭議質疑之聲。努爾哈赤傳給皇太極,有說本是要傳給多爾袞的;皇太極傳給順治,有說孝莊為了兒子能上位,不顧臉面下嫁給多爾袞的;順治傳給康熙,有說是因為情劫,出家為僧的;康熙傳給雍正,九子奪嫡,打生打死才繼位的;雍正傳給乾隆,有說提前逼死三阿哥弘時的;乾隆傳給嘉慶,又是逼不得已,因為立了三個儲君都死了,才輪到他的。

    嘉慶皇帝現在到了嘉慶皇帝駕崩,傳位給道光,結果又出意外了。1820年,嘉慶在當了二十五年皇帝后,於承德避暑山莊突然暴斃,終年61歲。但要命的是,他死之前並沒有指定哪位皇子為儲君。

    在嘉慶暴斃當晚,群臣大亂,只有皇二子旻寧臨危不亂,立即命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等回北京,到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找傳位詔書。他之所以鎮定,是因為早在嘉慶四年,他的名字就被嘉慶寫入詔書,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了。

    但是嘞,一幫大臣們連夜趕回北京後,把正大光明匾拿下來卻發現,後面壓根就沒有詔書。這時候旻寧就慌了,因為當時皇后為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不是他親媽,而鈕祜祿氏正好還有兩個親生兒子,一個是皇三子綿忻,當時二十五歲,一個是皇四子綿忻,當時十五歲,年齡都不大不小,正是可以登基的好時候。

    還有一個原因,旻寧雖然為嘉慶皇帝的嫡長子(原長子夭折),但清朝一直不流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立賢不立嫡,理論上所有皇子都有希望繼承大統一。

    道光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這時候,更意外的來了,皇后鈕祜祿氏直接宣佈了一道懿旨: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但早已和哀家說傳位於二皇子旻寧。於是,旻寧這才順利登基,事後他尊鈕祜祿氏為皇太后,尊榮無限。

    有後人分析,鈕祜祿氏之所以如此乾脆承認旻寧為儲君,首先嘉慶確實最重視這個兒子,曾誇他:“忠孝兼備,豈容稍靳恩施。”早在多年前就跟大臣們明確說過要立他為儲君。

    其次也是因為旻寧在朝中和軍中威望甚高,曾親自上陣與攻入紫禁城的天理教徒大戰,自己的兩個兒子根本就鬥不過他。

    不過旻寧登基為道光皇帝后,國勢更加衰敗,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時,天朝上國徹底成了西方列強餐桌上的肥肉。

    道光皇帝就連喜歡吹捧滿清的閻崇年都曾說:“道光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鴉片戰爭的失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皇帝應負主要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宣宗實錄》、《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等

  • 4 # 愛冬的文

    1820年10月,清朝第八位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即位,年號道光。此時最為心安的就是這位道光皇帝旻寧了。有關嘉慶傳位密旨的各種傳言不攻自破。清王朝開始了新的一頁。

    道光皇帝

    嘉慶傳位密旨

    1820年9月,在熱河圍獵避暑的嘉慶帝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腦、心血管病而猝死。

    嘉慶帝

    皇帝死了,首要的問題是繼承人選。可人們在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沒有發現傳位密詔。

    自雍正皇帝時起,清朝皇帝在選定繼承人之後並不宣佈,只預立密詔二道放好即可,一道藏於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一道藏於皇帝隨身所帶的金盒中。

    隨行的大臣在嘉慶帝隨身所帶的金盒中,發現了傳位密詔,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當時宣佈。隨後嘉慶皇后鈕祜祿氏傳懿旨令旻寧繼位。這些奇怪的舉止,因不合乎清朝祖制被後世眾說紛紜。

    旻寧的親身母親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早已過世。此時的皇后是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皇后鈕祜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也已長大成人。皇后為什麼下旨令旻寧繼位而不選自己的兒子呢?

    皇后鈕祜祿氏的選擇

    這是皇后的明智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

    首先旻寧深得皇祖父乾隆恩寵。乾隆晚年親自於宮內操辦旻寧與孝穆成皇后的婚禮,並賜旻寧夫婦婚後仍居宮內,此乃清朝皇帝對皇孫特例。也是乾隆暗示為皇太孫的舉動。

    其次此時皇后的親生兒子還不到二十歲,勢力單薄。旻寧已近四十,嘉慶生前也為他培植勢力,大力封賞。

    再次旻寧是嫡長子,皇族宗法內也佔據優勢。

    皇后鈕祜祿氏傳懿旨令旻寧繼位的舉動,得到了道光皇帝的敬重。道光皇帝其後對皇后極為孝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華為、OPPO和VIVO進軍智慧電視市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