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陰道出血是婦產科最常見症狀之一,發病年齡從青春期至絕經後不等,可見於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及雜病等多種疾病中。出血時間長則一年半載,短則數分鐘數小時。出血量多者,短時間內可達3000~4000ml,甚則危及生命,出血量少者呈血絲狀,常被患者忽視。本病臨床分功能性出血和器質性出血兩類。器質性出血又分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

    【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病因包括寒熱溼邪侵襲、內傷七情、房勞多產、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和體質因素。主要病機是腎肝脾等臟腑功能失常,血氣失調,直接或間接損傷衝任二脈、胞宮、胞脈、胞絡以及腎-天癸-衝任-胞宮軸而發病。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1)發病年齡從青春期到絕經後。

    (2)婦科檢查可排除外傷等導致的外陰、陰道、宮頸活動性出血及尿道出血等。

    (3)透過婦科檢查和基礎體溫測定、B超檢查、子宮內膜活檢術、宮腔鏡檢查、盆腔CT等可明確診斷,區別是功能性出血還是器質性出血。

    (4)透過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可排除血液性疫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病、高血壓、代謝性疾病(腎上腺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引起的生殖道出血。

    2.鑑別診斷

    (1)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青春期女孩的陰道惡性腫瘤,育齡婦女黏膜下肌瘤、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腺肌瘤和滋養細胞瘤等器質性疾病均能引起出血,可透過宮頸刮片、陰道鏡、宮腔鏡、子宮內膜活檢術、盆腔CT等與功能性出血相鑑別。

    (2)透過婦科檢查、妊娠試驗、B超檢查等,可與流產、異位妊娠、滋養葉細胞疾病、子宮復舊不良、產後子宮內膜炎、胎盤殘留等引起的生殖道出血相鑑別。

    (3)透過婦科檢查、診斷性刮宮術、宮腔鏡等可與急性或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炎等引起的生殖道出血鑑別。

    (4)依據患者的年齡、月經史、婚育史、避孕措施及病史等,可排除由於性激素類藥物使用不當造成的藥物性子宮內膜剝脫不全引起的出血。含孕激素的避孕器,如節育器、陰道環、皮下埋置劑等,由於持續釋放低劑量孕激素,可使子宮內膜剝脫不全,發生生殖道出血。此外,宮腔內安放節育器可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出血量多或經期延長。

    【辨證施治】

    1.血熱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多色紅,質黏稠或有小血塊,煩躁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有力。

    分析:陽盛則熱,熱擾血海、胞宮,迫血妄行,故陰道下血量多;血為熱灼,故血色深紅或紫紅,質黏稠;熱邪擾心則心煩;熱甚傷津則口乾,小便黃,大便燥;面赤,舌紅,苔黃,脈數均為熱盛於裡之象。

    基本治法: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運用:清經散(《傅青主女科》)加減。

    丹皮、黃柏、茯苓、澤瀉、白芍、乾地黃、焦山楂各10g,地骨皮9g,青蒿、炒黃芩各6g。

    方中丹皮、青蒿、黃柏清熱瀉火涼血;地骨皮、乾地黃清虛熱而滋腎水;白芍養血斂陰;茯苓、澤瀉行水瀉熱。全方清熱瀉火,涼血養陰,使熱去而陰不傷,血安則止。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出血偏多者,去滲利之茯苓、澤瀉,加炒地榆、炒槐花、墨旱蓮各10g;大便偏溏者,去炒黃柏,加炒白朮、焦建曲各10g,砂仁(後下)3g。

    2.鬱熱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偏多,偶有減少,色紫紅,有血塊,胸悶噯氣,煩躁,乳房作脹,心煩易怒,夜寐甚差,口苦咽乾,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分析:肝鬱化熱,熱擾血海,迫血妄行,故陰道下血,量偏多;肝鬱疏洩失調,血海失司,故偶有減少;熱灼於血,故色紫紅,有血塊;氣滯血瘀則血行不暢,或有血塊;氣滯肝經,熱傷心神,故胸悶噯氣,煩躁,乳房作脹,或心煩易怒,夜寐甚差;口苦咽乾,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均為肝鬱化熱之象。

    基本治法:清肝解鬱止血。

    方藥運用:丹梔逍遙散(《校注婦人良方》)加減。

    黑山梔9g,丹皮、當歸、白芍、白朮、茯苓各10g,醋炒柴胡、生甘草、墨旱蓮各6g,鉤藤15g,蓮子心3g。

    方中丹皮、梔子、鉤藤、蓮子心、墨旱蓮、柴胡疏肝解鬱,清熱涼血;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朮、茯苓、甘草健脾補中。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血行不暢,加丹參、澤蘭、山楂各10g;出血量多,去當歸,墨旱蓮改為10g,加女貞子10g,碧玉散(包煎)10g。

    3.虛熱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多或少,頭暈心慌,腰膝痠軟,夜寐甚差,手足心熱,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分析:陰虛內熱,熱擾血海,迫血妄行,故陰道下血;陰虛血少,血海不足,故下血量少;虛熱傷絡,血受熱迫,血量可增多;營血不足,心神失養,故頭暈心慌,夜寐甚差;陰虛,腎失於濡養,故腰膝痠軟;手足心熱,舌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均為陰虛內熱之象。

    基本治法:養陰清熱止血。

    方藥運用:兩地湯(《傅青主女科》)加減。

    地骨皮、丹皮各10g,麥冬6g,玄參、白芍、生地、懷山藥、墨旱蓮各10g,茯苓9g。

    方中生地、玄參、麥冬養陰滋液,壯水以制火;地骨皮清虛熱,瀉腎火;阿膠滋陰補血;白芍養血斂陰。全方重在滋陰壯水,水足則火自平,陰復而陽自秘,故陰道下血自止。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頭昏頭暈者,加鉤藤(後下)20g,白蒺藜10g以平肝潛陽;出血過多者,加炙龜板(先煎)15g,女貞子10g以滋陰清熱止血。

    4.血瘀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多或少,色紫紅,有大血塊,小腹脹痛,胸悶煩躁,口渴不欲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分析:經產之餘瘀留蓄子宮或肝鬱氣滯,經血瘀阻,傷及血海,新血不得歸經,故見陰道下血,量多或少,有大血塊;瘀血阻滯,氣機不暢,故小腹脹痛,胸悶煩躁,口渴不欲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均為瘀血阻滯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藥運用:加味失笑散(夏桂成經驗方)。

    丹參、當歸、赤芍、制香附各10g,益母草15g,艾葉、山楂、合歡皮、五靈脂、川續斷、甘草各6g。

    本方藥以失笑散為基本方,五靈脂通利血脈,化瘀止血不留瘀,丹參、當歸、赤芍、益母草、香附、山楂排瘀,合歡皮、川斷補腎寧心,艾葉溫通衝任不留瘀,甘草調和諸藥。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小腹作脹明顯者,加烏藥、青陳皮各6g,小茴香3g以理氣;小腹冷痛者,加官桂、吳茱萸各3g以溫經化瘀。

    5.瘀熱證

    證候:陰道下血,淋漓不淨,量或多或少,色暗紅,質黏稠,有血塊,小腹脹痛或不舒,胸悶煩躁,口渴咽乾,夜寐甚差,尿黃便艱,舌質紫黯有瘀點,苔黃或膩,脈細數或弦澀。

    分析:瘀血阻於下焦,瘀血不去,新血難安,故陰道下血淋漓不淨,量或多或少;瘀血阻滯,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血色暗紅,有血塊,小腹脹痛或不舒;瘀滯化熱,阻滯氣機,故胸悶煩躁;熱甚傷津,故口渴咽乾,尿黃便艱;熱擾心神,故夜寐甚差;舌質紫黯有瘀點,苔黃或膩,脈細數弦澀亦為瘀熱之象。

    基本治法:涼血化瘀止血。

    方藥運用:加味失笑散合四草湯(夏桂成經驗方)。

    五靈脂10g,蒲黃(包煎)6g,炒當歸10g,赤芍10g,制香附9g,川續斷10g,山楂10g,益母草15g,鹿銜草15~30g,馬鞭草15g,炒枳殼6g,茜草15g。

    方中五靈脂、蒲黃化瘀止痛,重在化瘀;炒當歸、赤芍、制香附理氣活血;鹿銜草清熱止血;馬鞭草清熱利溼,化瘀止血;茜草化瘀止血;益母草化瘀生新;川斷補腎,又止血;山楂、炒枳殼行氣化瘀。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小腹作痛明顯者,加延胡索10g;大便溏洩者,去當歸、炒枳殼,加白朮10g,丹參10g,建曲10g;溼熱偏甚者,加敗醬草15g,馬齒莧10g,薏苡仁15g。

    6.溼熱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少,淋漓不淨,色紅質黏稠,或夾小血塊,小腹脹滿,或伴有腹痛,肢體倦怠乏力,納谷不佳,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濡。

    分析:溼邪阻於下焦,蘊蒸生熱,擾動血海,溼熱與血搏結,故陰道下血,量少,淋漓不淨,色紅質黏稠,或夾小血塊;溼熱搏結,瘀滯不通則小腹脹滿或疼痛;溼熱燻蒸,故納谷不佳;溼邪阻絡,故肢體倦怠乏力;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濡均為溼熱之象。

    基本治法:清熱化溼止血。

    方藥運用:加味四妙丸合加味失笑散(夏桂成經驗方)。

    炒黃柏6g,薏苡仁12g,牛膝10g,炒蒲黃(包煎)6g,炒五靈脂10g,茜草炭10g,馬齒莧12g,椿根皮12g,陳皮10g。

    方中黃柏苦寒下降入肝腎,直清下焦溼熱;牛膝補肝腎,引藥下行,加馬齒莧、薏苡仁則清熱燥溼之力更強;五靈脂、蒲黃、茜草炭化瘀止血;陳皮理氣和中。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心肝火偏旺者,加鉤藤(後下)10g,炒丹皮10g;失眠者,加龍齒(先煎)10g,炒棗仁6g;大便溏洩者,加砂仁(後下)5g,蒼白朮各10g。

    7.陽虛瘀濁證

    證候:陰道下血日久,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紅,質稀或有血塊,頭昏腰痠,形寒肢冷,面色㿠白,納欠神疲,心慌心悸,舌質淡,苔白膩,根部略厚,脈細弱。

    分析:腎陽虛衰,陽不攝陰,封藏失司,血海不固,故陰道下血日久,量多,或淋漓不止;腎陽虛,血失溫煦而瘀結,故色淡紅,質稀或有血塊;脾腎陽氣不足,故頭昏腰痠,形寒肢冷,面色㿠白,納欠神疲,心慌心悸;舌質淡,苔白膩,根部略厚,脈細弱均為陽虛瘀濁之象。

    基本治法:補腎助陽,化瘀止血。

    方藥運用:固本止崩湯(《傅青主女科》)合震靈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人(黨)參30g,黃芪15g,白朮、熟地、黑當歸、炒川斷、陳棕炭各10g,黑姜5g,炙甘草6g。

    方中人(黨)參、黃芪大補元氣,昇陽固本;白朮健脾,資血之源,統血歸經;熟地滋陰養血,佐黑姜既可引血歸經,更有補火溫陽收斂之妙;黃芪配當歸,含有當歸補血湯之意,功能補血;熟地配當歸,一陰一陽,補血和血;炒川斷溫腎止血;陳棕炭固澀止血;炙甘草補氣和中。諸藥合用,共達補腎助陽、化瘀止血之功效。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出血過多時每日2劑。

    加減:大便偏溏者,去熟地,加砂仁(後下)5g,六曲、建蓮子各10g;心煩失眠者,加龍骨、牡蠣各15g,炒棗仁10g;夾有血塊,淋漓不淨者,加失笑散(包煎)10g,益母草15g;出血過多者,吞服紅參粉3g,三七粉3g。

    8.氣虛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多,色淡紅,質清稀,無血塊,頭昏神疲,氣短懶言,納食較少,大便或溏,小腹空墜,舌質淡,苔薄而潤,脈虛大無力。

    分析:脾主中氣而統血,脾氣虛弱,統血無權,故陰道下血量多;氣虛火衰,血失溫煦,故血色淡,質清稀;脾虛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故頭昏神疲,氣短懶言,小腹空墜;脾氣虛運化失職,故納少便溏;舌淡紅,苔薄而潤,脈虛大無力均為脾虛之象。

    基本治法:健脾益氣止血。

    方藥運用:歸脾湯(《濟生方》)加減。

    黃芪、黨參各15g,白朮、茯苓、炙甘草、煨木香、炙遠志、陳皮各6g,白芍、合歡皮各10g。

    方中黨參、黃芪益氣,為君;白朮、茯苓、炙甘草、煨木香健脾補中,為臣;白芍養血斂陰,合歡皮、炙遠志寧心固衝,陳皮理氣,為佐。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血量過多者,去茯苓,加煅龍骨、煅牡蠣各15g,赤石脂10g以固澀止血;小腹冷痛,形體畏寒者,加炮姜、艾葉各6g,補骨脂10g以溫補脾腎之陽氣。

    9.腎虛證

    證候:陰道下血,量少淋漓不淨,色淡紅,質稀無血塊,腰痠頭昏,神疲乏力,或有畏寒,小便較頻,夜寐不佳,舌質淡紅,脈沉弱。

    分析:腎中氣陰虧虛,血海不固,故陰道下血,淋漓不淨;陰虛水虧,故血量少,色淡紅,質稀無血塊;腎虛經脈失養,故腰痠;精虧血少,陽氣不足,故頭昏,神疲乏力,或有畏寒,夜寐不佳;腎氣不固,故小便較頻;舌質淡紅,脈沉弱皆為腎虛之象。

    基本治法:固腎止血。

    方藥運用:補腎固衝湯合失笑散(夏桂成經驗方)。

    阿膠(烊衝)10g,艾葉炭6g,懷山藥10g,川續斷10g,炒五靈脂10g,炒蒲黃(包煎)9g,鹿角霜9g,杜仲10g,補骨脂10g,炙龜板(先煎)15g,人參10g。

    方中炙龜板滋腎斂陰,人參、鹿角霜、杜仲、補骨脂溫補腎陽,阿膠、山藥滋陰補血,五靈脂、蒲黃化瘀止血,艾葉炭溫經止血。

    服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加減:心肝火偏旺者,加鉤藤(後下)15g,炒丹皮10g;失眠者,加龍齒(先煎)10g,炒棗仁6g;大便溏洩者,去阿膠,加砂仁(後下)5g,炒白朮10g。

    【其他治療】

    針灸

    (1)虛證

    取穴:關元、三陰交、腎俞、交信。

    配穴:氣虛配氣海、脾俞、膏肓、足三里,陽虛配氣海、命門、復溜,陰虛配然谷、陰谷。

    操作:針刺用補法,可酌情用灸。

    (2)實證

    取穴:氣海、三陰交、隱白。

    配穴:血熱配血海、水泉,溼熱配中極、陰陵泉,氣鬱配太沖、支溝、大敦,血瘀配地機、氣衝、衝門。

    操作:針刺用瀉法。

    【轉歸及預後】

    大多數功能性出血經過適當治療和調養,一般可以治癒,預後良好。器質性病變中良性出血可以透過手術治癒,惡性腫瘤引起的出血,若能早發現早治療,預後尚佳,若延治誤治,發展到晚期則預後差。

    【預防與調護】

    1.出血是可以預防的,定期婦科體檢可以儘早發現和治療器質性出血,尤其是惡性腫瘤。同時,應重視經期衛生,採取避孕措施,儘量避免或減少宮腔手術,防止流產類出血。

    2.對於功能性出血,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先期等,應及早治療,防止發展成崩漏等嚴重功能失調性出血。

    3.注意補充營養,防止繼發貧血,忌辛辣刺激之品,防止熱伏血分導致出血。加強鍛鍊,舒暢情懷,勞逸適度,防止出血復發。

    【小結】

    出血與熱、瘀、溼三者關係密切。本病辨證重在分清虛實寒熱,虛者多責之於腎脾不足,實者多責之於肝鬱。虛證病程長,陰道下血淋漓難盡,兼有面色神疲,納少乏力,腰痠畏寒,大便溏薄,舌淡苔少,或舌質胖嫩,或邊有齒痕,脈沉細。實證病程短,陰道下血量多,或夾有血塊,伴有口渴心煩,性情急躁,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數。對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出血,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尤其是生殖道惡性腫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滋病和癌症,誰的死亡率高?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