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6
回覆列表
  • 1 # 黃誠

    衝通盅,形容道的功用。用之不盈,說明如果用道做的盅來裝東西就永遠裝不滿,形容道的功用無窮無盡。後面那幾句形容的就是為什麼道可道非恆道也,且道不容易被發現和掌握。而且道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存在了。道可以定義為一種永恆的存在。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有不同看法可以一起討論。

  • 2 # 山澗一清泉

    一、個人對原文的理解

    1.道衝,用之或不盈。

    意思是:道虛靜空無,他生養天地萬物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損減,用起來又無窮無盡。也就是說老子的思想與能量守恆定律是不一樣的,當然我們人類感受的宏觀世界裡能量守恆定律是對的,可微觀世界裡或超出我們人類世界裡現在很多科學家已發現能量並不守恆。

    2.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同其光,和其塵。

    意思是:大道深邃啊、神秘莫測,他好像是天地萬物的祖宗(本源)。接著老子給出了一種像道東西,就是磨掉他的鋒芒讓他心存敬畏、消解他的糾紛讓他通順、調和隱蔽它的光芒不要過於耀眼、讓他與世間塵土混合在一起而毫不起眼。

    3.湛兮,似或存。

    意思是:這裡的湛和上面的淵意思差不多,都是深邃、空無的意思。所以解釋就是深邃啊空無啊,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4.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意思是:我不知道是誰孕育生成了他,他在萬物的法相生成之前就存在了。這裡的象帝或解釋成天帝、上帝,也就是說是造物主。

    二、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這一章接著講什麼是道,因為道無質無相、無聲無色,很難體察。老子用深淵、象帝等進行對照描述,試圖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是道。道虛靜空無,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俗話說無窮大和無窮小),可卻是萬物的祖宗且掌控著萬物的命運。後面章節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都是我們認識道的方法。只有知道什麼是道,才可以循道,迴歸淳樸自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 # 網聞博報

    且看現代流行版本《道德經》第四章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段話的大意是,大道虛空運轉,而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太深遠了,就像是世間萬物的祖宗。它消磨鋒銳,消解紛擾,調和光色,最後同歸於塵埃。都沉寂無蹤了,卻似乎冥冥常存。我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反倒像是天帝的祖先。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連老子本人論道,也是充滿著混沌不清的感覺。以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系統運動思維來看,可以用數字精確計算的定量概念,只是存在於“術業有專攻”的微觀技術層面。而在“道為術之本”的宏觀理論層面,就只有用語言概括的定性表述。現代人通常認為,西方文化的先進特質,就體現在數理邏輯的可以精確量化。而中國文明的先天性缺陷,正是體現在這種“大大咧咧”的“模糊表述”。豈不知,這恰恰是混淆了“道為術之本”與“術為道之用”的“大邏輯”。如果非要強調“術業有專攻”的數理邏輯,華人數千年前創造的“人體穴位針灸術”和“24節氣天文曆法”,難道就沒有量化計算的精確性嗎?

    可見,只是侷限於“術為道之用”層次的“物質化思維”和“技術性思維”,自然就很難理解“道為術之本”的“混沌邏輯”。因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本身就是一個迴圈往復有無相生的宇宙時空系統運動過程。在這個以時間為變數的宇宙自然世界生態大系統中,“無形之氣”與“有形之象”的互相轉化,原本就是“萬維空間”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人們通常頂多用“四維空間”的“物質化思維”和“技術性思維”,又怎能感知和理解這個大道時空的“混沌邏輯”呢?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西方式哲學命題,也是脫離不了主觀意識能動性“一己之私”的“自我意識”。只有迴歸宇宙自然世界的“天之道”,才能夠找到“吾不知誰之子”和“象帝之先”的“眾妙之門”。這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道至簡萬法歸一,也就是中國式“道術用”與“時勢位”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的系統運動思維。

    如前所述,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這就完全取決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破私立公”的“自我革命”。不管是物質與精神對立統一的西方式辯證思維,還是天人合一有無相生陰陽易變的中國式系統運動思維,要想弄明白“我是誰”,首先都必須搞清楚是誰的主觀意識能動性在表達“吾不知誰之子”。事實上,任何“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論創新和“文以載道”的文藝作品,都脫離不了作者本人發揮主觀意識能動性的社會現實和時代背景。

    據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之間。他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曾擔任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相當於負責記錄歷史和管理文書檔案資料的官員。關於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華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他就是周太史儋,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同時,史籍中也有“孔子問道於老子”的明確記載。包括後來老子被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和道教的教祖,以及被唐朝皇室追認為李姓始祖等等,都足以證明老子本人的身世就像他的學說一樣充滿著神秘色彩。

    不過,從老子“西出函谷關入秦而著五千言”的歷史脈絡中,我們也能夠發現一些有關老子真實身份的線索。因為周朝興起於渭河流域上游的周原,前期也是建都於關中的豐都和鎬京,史稱西周。後經周幽王時期的“西戎之亂”,周平王才東遷洛邑,史稱東周。自此,就進入了長達五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因此,老子在東都洛邑擔任周朝的史官,然後“西出函谷關入秦而著五千言”,也正符合地理方位的時空邏輯。《漢書·藝文志》稱:"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求是學刊》 1980年03期刊載金德建所著《老聃學說出於史官考》認為:“老聃學說的來歷,大約是因為做周史的緣故"。他列舉了《左傳》、《國語》、《論語》、《大戴禮記》等書中史官屬於格言形式的話,並將16條有關材料與《道德經》相對照。譬如,《左傳》記載,成公二年,仲尼聞之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中記載孔子的這句話,顯然是《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語意所本。這些材料的對比進一步佐證,《道德經》中的語句確是“史官們向來儲存的知識”。

    老子所著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或稱《道德真經》,都是後來的稱謂。這本書最初就稱為《老子》,其成書年代至今仍無法確定。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進行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在流傳期間,也曾產生過多種校注版本。

    資料顯示,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和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都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黑格爾曾說,中國哲學中另有一個特異的宗派,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性。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及與哲學密切聯絡的生活方式的發揮者是老子。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一生研究中國,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著有多卷本《中國科技史》專著。他說,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參天大樹的根在道家。李約瑟越研究中國,越認識老子、道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越發相信老子學說的正確,越來越按照老子說的去做,他晚年乾脆自稱是“名譽道家”、“十宿道人”。現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西方國家,都相繼興起了“老子熱”。有的尊老子為“中國哲學之父”,有的尊老子為“世界哲學之父”。2007年,在已有多種英文譯本的情況下,一種《道德經》新譯本的出版權在美國又引發了8家出版商的激烈爭奪,最後哈潑公司以13萬美元的高價拿下了出版權。美國的《紐約時報》,還把老子列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據新華網2014年10月21日報道,老子《道德經》一書,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風靡西方世界,引發了眾多學者和政治人物的熱烈探討。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統計,當今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量最大的世界名著中,《道德經》僅次於《聖經》。2 0 1 1年6月2 1日,潘基文在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就職演說中,援引了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2010年6月19日,俄羅斯國家領導人梅德韋傑夫在聖彼得堡論壇演講時,曾建議遵循哲學家老子的教誨應對金融危機。他說:“如果我們遵循中國哲學家的遺訓,我認為我們能夠找到平衡點,併成功走出這場巨大的考驗。”他同時還引用了《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的話:“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由此可見, “老子天下第一”,這絕非虛言。自從“盤古氏開啟鴻蒙”,華人世代頌揚的先人功德,就是“有巢氏教民建房築屋”、“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華胥氏教民結繩織衣”、“伏羲氏作易八卦通天道”、“神農氏嘗百草教民稼穡”和“黃帝振德修兵替天行道”。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以來,特別是自從“禮崩樂壞”的“春秋無義戰”以來,一個華人僅憑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就使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兩千五百年後,卻仍然受到各國政界精英、學界泰斗、商界大腕和普通老百姓的敬仰和推崇,並且在全世界引發了一場持續發酵的“老子熱”,這堪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奇蹟。

    人們注意到,在當今世界上是《道德經》比《論語》的影響大,而在中國國內卻是《論語》比《道德經》的影響大。這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同樣是中國歷史的文化特色。所謂“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因為老子所傳的是“大道”,而孔子所傳是“常道”。如前所述,就像華人“知道不知道”的口頭禪一樣,在經“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後形成的《尚書》版本中,也倖存著這樣的記載:“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乙、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用現在的話來講,此所謂《三墳》之“大道”,就是華人祖傳的“大道主義真理”。此所謂《五典》之“常道”,就是“大道主義真理”的時代性闡釋和實用性發展。

    追根溯源,此所謂“三皇五帝”祖傳的“大道主義”,最初就產生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時代。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奴隸制小康社會,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級禮法制度。因此,在私有制社會1%與99%貧富階級分化的歷史階段,人們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自然就會信奉“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五典》之“常道”。從“孔子刪詩書繩春秋”到“漢承秦制”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這種“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常道”文化傳承,也就是“盜亦有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再放眼天下,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的“公私之變”以來,特別是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再經“君權神授”的古羅馬帝國軍事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又經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直至形成今天“美元霸權”金融殖民統治的民主法治“普世價值”和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剪羊毛”體系,此所謂“西方文明中心論”的古希臘式大國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就是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神權專制”的“紙牌屋遊戲”惡性迴圈。這種“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的“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國際慣例體系,也依舊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的“術萬變而道不變”。

    歸根結蒂,當今世界週期性經濟債務危機和生態環境危機的不斷加劇,正是源於人們“假公濟私”的精神扭曲和信仰迷失。道德滑坡的“大洪水”物慾橫流,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迴歸自然法則“天之道”的強烈嚮往,這就是“老子熱”在全球範圍持續發酵的必然邏輯。不過,如果不明白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公私之變”的“道不同”,那麼所謂“文明衝突”的核心價值觀之爭和“道路之爭”,就依然跳不出“道可道非常道”的古希臘式“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

  • 4 # 止語終南

    《道德經》第四章

    這一章講述虛無之道的妙用。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大道虛無,卻生萬有。用之不竭。衝,是本章的靈魂,大無大有之意。

    “淵兮、似萬物之宗。”

    深遠廣博,萬物皆因之而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再剛銳的氣勢也最終被道挫掉,再紛繁的爭鬥也最終在道中和解,再耀眼的光芒也最終在道中混而為一,再尊貴的身份最終也在道中平等如塵埃。

    “湛兮、似或存”

    湛然不動兮,似有似無。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大道從哪裡來,但好象先於天地生。

    這一章老子給出一個明確的陳述:道生萬物。

    《道德經》第四章原文: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 5 # 文字的二三事

    《道德經》第四章的原文如下:

    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大致意思是:道虛無為空,它所發揮的作用沒有窮盡。深遠啊!好似萬物的祖先。消磨掉它的銳利,消解掉它的糾紛,調和它所隱藏起來的光芒,將自己與塵埃混同。隱沒啊!若無若存。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好像天帝的祖先。

    道是空虛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它的作用卻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道深奧高遠,好似萬物之宗,就像《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所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物混然而成,先於天地存在。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形體,獨自存在於世間從不更改,迴圈執行不懈怠,可以是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為之取名為:道,再勉強稱之為:大。大即是迴圈不息,迴圈不息即是深遠,深遠即是最後返回至原狀。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就居於其中。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道德經》第四章的主旨是道是抽象的,它無時無刻不存在。道存在於世間的各個角落,先於天地而生,是萬物的本原。

  • 6 # 靜流如歌3888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句話大概你的斷句有點問題,應該這樣斷句:

    道衝而用之,久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衝而用之,久不盈:道,空虛而無形,其大能無窮無盡,就像你把充電器插在電源插座之上給手機充電一樣,你的手機充滿了電了,電源裡的電還是無窮無盡。(實際上它是說,你用小容器往大容器裡倒,不管你倒多少,都到不滿那個浩浩大大的“道”,所以才會“久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淵兮是個感嘆句,意思是道這個東西淵遠深奧啊,像是萬物的本源根本,像是萬物的宗始。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因為道的無所不在的充盈,會挫掉自以為是的銳氣,擺脫紛紜永珍的迷惑,將道這個東東,和於你的生命之光中,你就覺得自己像光芒中的微塵,你會認同你塵土的本相。

    湛兮,似或存:突然之間的明悟啊,使你能在幽幽之中,看到道這個東東似有似無的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道這個東東是哪裡生出來的,是誰的兒子,他的存在比一切有型之物都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培萌百米十秒讓國人激動背後的辛酸有誰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