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大郭鍋

    南韓不是當年的北韓,南韓歷史比較短暫,南韓於1948年8月15日在北韓半島南部正式建國。南韓歷史源於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韓語:대한민국임(림)시정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 2 #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貝嬌

    南韓就是當年的北韓只不過後期分裂了,北韓也叫做北北韓,南韓也叫做南北韓,當年金日成率領十個師的兵力,把李承晚打的向世界求援,如果不是美國出手干預,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南韓了。

  • 3 # 似水年華1429

    不是!1392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把整個半島賜名為“北韓”;而“南韓”在1948年才成立,它是二戰後期美蘇爭霸的犧牲品……

  • 4 # 穿越再現彼岸

    南韓不是過去所稱的北韓,下圖的下半部分是南韓地圖。

    北韓國名的由來

    北韓這一國家稱呼由來已久,源於古代商紂王時期。

    一、箕子北韓

    相傳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在滅國後,東渡北韓半島,和哪裡的原住民一起擁立箕子為君主,並且得到周王朝的承認,史稱“箕子北韓”。

    二、衛滿北韓

    公元前194年,也就是西漢初年燕華人衛滿,率領一千多人進入北韓,推翻箕子北韓自立,並且積極發展,漢武帝劉徹感到危險,就派兵於公元前107年滅掉了衛滿,史稱“衛滿北韓”

    三、李氏北韓

    公元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1395年定都漢城(現在的首爾)。李成桂將準備訂立的國號:“北韓”(箕子北韓)和“和寧”(李成桂的出生地)同時送給朱元璋審閱批准,朱元璋欽定國號為“北韓”,他這樣認為:

    “東夷之號,惟北韓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李成桂隨即於1393年定國號為“北韓”,這一稱呼一直延續到1910年,這時日本已經吞併了北韓。我們一般稱呼其為李氏北韓,元明清時期,北韓都是中原王國的附屬國。

    南韓國名的由來

    1910年日本吞併北韓,1919年3月1日,由於日本人禁止在學校學習北韓語,引起大規模的北韓人反抗活動,史稱“三一運動”。北韓獨立領導人在海參崴、上海和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合併於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該政府獲得孫中山的支援,法國和波蘭也承認該政府的合法性。

    抗日戰爭日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將重慶作為臨時首都。(志願軍入朝作戰)

    二戰結束後,蘇軍和美國軍隊在北韓半島的三八線匯合,隨即以三八線為分界線各自佔領一部分北韓領土。1948年8月和9月,分別成立大韓民國(李承晚)和北韓民主主義共和國(金日成),蘇聯軍隊於12月撤離北韓半島,美國軍隊於1949年6月撤離。(左為金日成,右為李承晚)

    接下來,兩個國家大打出手,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和華人民志願軍先後入朝作戰,北韓戰爭一直打到1953年,1953年7月27日北韓停戰協議簽訂。以事實上的佔領為界,大概維持在北緯38°線這個界限,以南是大韓民國,簡稱南韓,以北為北韓

  • 5 # ruixuezhaofeng

    距今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北韓半島出現村落,6000年前有村落聯盟,最強盛的阿斯達部落率先進入青銅時期。公元前2333年,檀君成為古北韓首位國君,開啟北韓歷史的檀紀元年,北韓“五千年曆史”從此有確切的紀年,最早記錄檀君的史書為《三國遺事》和略晚的《帝王韻記》(民間在公元前5—前4世紀已有口傳),前者由13世紀後期高麗一僧侶所著,比它早150年的官修正史《三國史記》未記檀君,古北韓的創世之君由此蒙上傳說的色彩。

    至於半島與華夏的淵源,以“箕子東來”說最早。《史記》中有“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北韓而不臣也。”的記載,背景是公元前12世紀殷商被周滅之時,殷商貴族箕子攜一干人士東逃進入古北韓(華夏史籍稱當地人為“東夷”),帶去殷商文化並建立國家,其地位得到周武王正式認可。半島最早的三種古籍(上段落提及)均肯定記載“箕子東來”,北韓半島一直引以為榮,而近現代亦有民族主義史學觀否定該說。

    公元前108年,中華漢朝征服古北韓後設4郡。前1世紀,半島北部、西南和東南出現高句麗、百濟、新羅,北韓歷史進入三國鼎立時代,它們既在半島舞臺上演戰與和的多幕戲,又臣服或抗爭於華夏諸王朝,與後者的關係決定著其命運走勢。高句麗從廣開土王(392—413年在位)起重心南移,427年移都平壤,“北和南進”取得成效,後與隋唐交惡,雖有戰術之勝,最終於668年滅於唐軍所助的新羅。百濟與新羅均交好於大陸王朝,但新羅更勝一籌,它於660年滅百濟。公元676年,新羅一統北韓半島,定都慶州。公元900年和901年出現(後)百濟和(後)高句麗,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

    918年,後高句麗武將王建奪權,935年滅新羅,王氏高麗統一北韓半島,定都開城,立科舉制度,定佛教為國教,創最早金屬活字印刷,留下八萬大藏經等文化遺產。1392年,武將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李氏北韓,歷27代君主至1910年被日本吞併,1897年曾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李氏北韓對內排佛重儒創制文字,對中、日遵循“北不失禮,南不失信”的祖訓。1592、1597—1598重創日軍入侵贏得“壬辰衛國”戰爭。王朝中後期兩班、外戚爭鬥專權,1876年,日本以《江華條約》強開“隱士之國”大門。1895年甲午戰爭日本將中國勢力逐出半島,北韓宣佈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係。1905年,日本成為北韓的保護國。1909年,首任統監伊藤博文被安重根義士刺殺。1910年,日本以《日韓合併條約》吞併北韓。

    日本殖民統治北韓35年間,掠奪半島資源,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實行奴化教育,學校限制直至取消韓語教學而改用日語,強制北韓人“創氏改姓”,切斷家族、種族血脈延續來同化北韓人。二戰時日本大量掠奪當地勞動力,強徵慰安婦,為侵略戰爭服務。北韓群體反抗的標誌性事件是1919年“三一運動”,它以“大韓獨立”為終極訴求,鬥爭浪潮席捲全國,成為北韓偉大紀元的開始。同年4月,流亡海外的仁人志士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個體事件是柏林奧運會馬拉松金牌得主孫基禎,他以日本選手身份參賽,所有簽名均以韓文加註“Korea”,領獎臺上垂首且以月桂遮住胸前日本國旗,這個瞬間永遠留在記者鏡頭中。漢城的一家報紙也因“不敬”報道被殖民當局停刊數月。

    1945年北韓光復,但在美蘇敵對加劇,冷戰降臨的背景下,半島分裂成南北兩部分。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戰爭給同一民族帶來至今無法治癒的傷痛,南北離散人員多達百萬以上,南韓政府1988年接受離散家屬團聚報名超13萬人,其中半數至2015年2月底已過世,南、北方2000年8月至2015年10月共進行20次見面團聚,南方僅有4000多人如願......

  • 6 # 江琯

    看著下面回答的挺全,我也就插科打諢幾句。南韓就是北韓,北韓不是南韓,你說南韓是北韓也可以,你說南韓是北韓也可以。我斬釘截鐵的說,北韓就是南韓。從歷史上看,北韓的曾用名中就有大韓帝國,從疆域上來講,現代南韓的版圖是涵蓋整個北韓半島的,同樣北韓的版圖也是涵蓋整個北韓半島的。只不過因為淪為日本殖民地後,整個大韓帝國已經不在。乃至於後來二戰結束後,北韓人民要求獨立也得到了各國的認可,不過因為鐵幕已經拉開,在北北韓,金日成稱為北韓的領導人,而在南北韓,李承晚成為領導人而已,三八線兩邊都心向統一。過去,中國不承認南韓,只有金日成的北韓才是北韓的唯一合法代表。後來,兩個國家同時加入聯合國。你說南韓和當年的北韓區別在哪裡?而在淪為殖民地以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就在上海成立,那個時候,哪裡有北韓和南韓的區分?所以,南韓就是北韓,北韓也是南韓。

  • 7 # 火舞至極

    在南韓未建立以前北韓主要指的是李氏北韓地域是整個北韓半島!而現在的南韓坐擁半島南部,北北韓佔據北部,形成了不同體制的兩個國家,並未實現大一統!所以南韓還不能算是北韓!

  • 8 # sjtuer

    記住,北韓人當年是日軍的同盟國,,很多北韓人南韓人是日軍的一部分,,殺起華人一點不手軟,,不過後期黑鍋被日軍背了,他們竟然洗白了!!記住,南韓人跟中國血海深仇!

  • 9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已經有很多專業的回答,不如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一下南韓在各歷史階段的北韓版圖上,都對應著哪些古國吧。

    首先強調一下:無論在哪個時期,南韓的國土面積絕非是如下圖這種宇宙版的……

    傳疑時期到公元前2世紀,(今天的南韓)相當於半島南部的辰國和濊(部落)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初年時,漢高祖所封的燕王盧綰出逃匈奴,其部將衛滿率舊部渡過鴨綠江,推翻了箕子北韓自立。

    北韓前三國時期(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今天的南韓)相當於三韓(馬韓、辰韓、弁韓、),東濊,再加上漢朝帶方郡的一半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北韓半島北部和目前中國東北地區主要分佈著扶餘國、高句麗、沃沮、東濊和其它小國家或部落。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

    北韓三國時期(427年-660年):(今天的南韓)相當於是新羅,百濟,加上高句麗的南部國土總和

    4世紀初期,樂浪郡被高句麗吞併。同時南部的百濟、新羅利用中國退出北韓半島的時機發展自己的勢力。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在公元前一世紀,北韓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北韓三國時期”。

    北韓南北國時代(公元7-10世紀):(今天的南韓)佔有大半個新羅國土

    公元668年,新羅聯合唐朝滅亡了百濟和高句麗不久,羅唐戰爭爆發,新羅獲得了平壤以南的北韓半島,北韓半島進入了統一新羅時代。

    爭議:統一新羅時代是1945年北韓南北分治以後的術語,因為政治原因,一些歷史學家建議使用南北國時代,其中包括了渤海國。在北韓於50年代提出主體史學後,認為渤海國在北部且繼承高句麗,而統一新羅由於長期臣服於唐朝而有悖於主體思想,因此渤海國一度代替統一新羅成為北韓歷史主線。此外,統一新羅時代並不承認渤海國對於高句麗的繼承,認為新羅才是北韓三國時代的唯一繼承者。北韓後三國時期(892年-936年),(今天的南韓)相當於是新羅,後百濟,加上後高句麗的一半國土總和

    新羅景德王之子惠恭王即位後,都城內頻繁發生暴動,780年惠恭王與妃嬪等被殺,武烈王系血統斷絕。之後連續發生篡位事件,宮廷紛亂。王位爭奪戰中失敗的王族後裔金憲昌於熊川州獨立,擁有海上勢力的將領張保皋亦起兵,介入都城的王位爭奪。起事雖為中央軍隊鎮壓,地方上仍發生農民暴動,新羅王朝統治能力逐漸弱化。

    九世紀中期,此類暴動頻繁發生,地方豪族多有舉兵,號稱將軍、城主等,脫離新羅統治。其中甄萱、北原的梁吉及其部下弓裔等勢力較強大。

    甄萱是尚州出身的農民,在西南海建立軍功被升為將領。892年以完山(今全州)為根據地起兵,攻佔武珍州(今光州)獨立。後糾集周邊豪族以擴大勢力,900年自稱“後百濟王”,於北韓半島西南部建立“後百濟” 。

    弓裔是新羅王族後裔,891年起兵反新羅,隨梁吉於江原道等地作戰。898年建都松嶽(開城),901年稱王,904年立國號“摩震”,911年改國號“泰封”,史稱“泰封國”。

    高麗王朝(918年-1392年),國土面積比今天的南韓大一些

    918年泰封國弓裔王的部將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麗國,定都於自己的家鄉開京(即今開城)。高麗歷史在北韓半島維持了近500年,直到1392年北韓王朝的建立。

    北韓王朝(1392年-1897年),又稱李氏北韓,是北韓半島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佔有整個北韓半島,其國土面積與今天的北韓加南韓基本一致。

    【關注歷史,感謝閱讀,我是夜未央】

  • 10 # 陳大舍

    看了幾個回答,都沒有說全面了。直接上答案:無論是“韓”還是“北韓”都有著至少三千年的歷史,而古代的“韓”和“北韓”是兩個不同邦國,但這兩個邦國的遺民日後融匯成了一個民族。

    先說韓的起源,韓為周之諸侯,最初封於幽州之地。所以《詩•大雅·韓奕》就說了: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錫,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這個“韓”的封地在幽州,與燕國為鄰,所以詩中又說: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之後周宣王北伐戎狄,開拓了疆土,於是以韓侯經營北國,也就是今日的松遼之地,所以詩的結尾說到:

    “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後來宗周亡於褒姒,周平王東遷。韓侯與中原斷了往來,逐漸成為了聚居在半島南部獨立族群。到了秦漢之際已經有了三個大部族,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其中辰韓因大量的有中原地區的流民,所以在風俗習慣上與中原更相似,故又被稱為“秦韓”。後來中原之人習慣的稱半島之地為“南韓”,所以《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就這樣寫到:

    “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南韓”。

    這就是半島稱“南韓”的起源。

    再說說北韓的由來。北韓二字,本應讀作“招仙”。是商周之際,箕子的封國,始封於今河北唐山一帶。據顧炎武《日知錄》中考證:

    “北韓城,在永平府境內,箕子受封之地"。

    也就是說一開始箕子北韓在河北唐山灤河流域,其地有朝水(即今潮河)、鮮水(即今陡河)。因為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天邑商的太師,所以一開始箕子北韓最初不承認宗周是新的共主,如《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

    “武王乃封箕子於北韓而不臣也”。

    也就是說武王伐紂之後是默認了箕子北韓的既成事實,直到周公東征,徹底滅亡商朝主力之後,箕子北韓方臣於宗周,成為諸夏的一份子。隨後,諸夏文明向東北部擴充套件將文明帶給了這些地區的人們。所以直到漢朝時,遼東一代仍舊保持著當年箕子北韓的美風良俗,《漢書•地理志》記載:

    “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北韓,濊貉,句驪蠻夷。殷道衰,箕子去之北韓,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其田民飲食以籩豆,均邑及內郡賈人,往往以杯器食。 遼東,吏見民無閉臧,及賈人往者,夜則為盜,俗稍微薄”。

    可見當地風俗之淳厚。以至於班固感慨道:

    “故孔子悼道不行,設浮於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漢以後北韓屬於高句麗、而三韓屬於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數百年。唐朝與新羅滅百濟、瓜分高句麗,以半島之地為新羅之國,所以北韓與三韓開始成為一個民族。至王氏開國,取高麗之號;李氏開國,臣於大明,明太祖乃賜以北韓之號。至北韓高宗時獨立稱帝乃下詔曰:

    “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之地……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

    所以國號為“大韓”。到了這個時候南韓和北韓已經是同一個意思了。

    南韓安東的一所鄉校。

    首爾,一位頭戴幅巾身著深衣的老紳士在等地鐵。

    勾玉,是東北亞地區特有的一種飾物。

    高句麗古墳壁畫,高句麗的文明系統基本就沿著中原王朝從三代至漢晉的順序承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部整形後,恢復期一般要多久?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