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分讀學院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政治家的歷史,因此,說起歷史上的名門望族,那些影響深遠的政治集團不可不提。

    著名的歷史學家陳演恪曾提出一個“關隴集團”的歷史概念,在中國學術界影響深遠。

    根據陳寅恪先生的說法,此集團有兩大特徵:1.“融治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例如八柱國家族成員);2.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關隴軍事貴族集團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其代表人物就是王翦、李信、司馬錯等。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門閥世族活躍在政治舞臺上,門閥世族在東漢中葉已經把持壟斷了仕途;曹魏九品中正制直接激發了東漢末年世家豪族發展成為最早計程車族,經過西晉、東晉、南北朝的鞏固和加強,士族成為中國社會一個特殊的階層,這個特殊的階層享有政治、經濟特權,他們生而富貴,佔據國家大部分高階文官職位,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這期間南朝士族典型代表有:東晉時期的北方士族和江南士族。而隨著侯景之亂,南朝士族死亡殆盡。到了南北朝時期,曾經風光無限的東晉門閥世族們,隨著東晉的滅亡,劉宋的興起而逐漸衰敗,王謝庾桓這些響噹噹的貴姓也已經不復當年,眼看中國貴族的黃金時代就要結束,這時,一個新興的貴族集團橫空出世,一飛沖天,延續了中國貴族時代的壽命,並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這就是縱橫中國近二百年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創造出四個王朝,分別是西魏,北周,隋,唐,並將中國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其發端便是盛極一時的西魏八大柱國,由北魏六鎮武將、代北武川鎮的鮮卑貴族和關隴地區豪族如京兆韋縝、河東柳澤、太原郭彥、武功蘇椿、河內司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組成。

    在當時戰火紛飛的狀態下,西魏是軍政合一的,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出將入相,不光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領導核心,還是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處於社會的頂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國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楊堅曾是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之子。

    楊堅建立隋朝後,他自己十分清楚關隴集團的強大,所以第一時間開始準備消弱關隴集團。首先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啟用山東集團然後趁機削弱關隴集團的影響力。而且楊堅還改革了兵制,也就是建立十二衛,然後把調動、指揮府兵的權利集中到皇帝手裡。這兩步就是削弱關隴集團勢力的最好證明,之後楊堅又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楊廣。很多人說楊堅是因為獨孤皇后的話才立楊廣的,但這又何嘗不是對關隴集團妥協的行為?要知道宇文氏和獨孤氏以及弘農楊氏都是站隊楊廣的,八柱國其中的兩個柱國站隊,楊堅又能怎麼樣?

    楊廣上位之後把十二衛擴充成衛統府,其目的就是加強中央力量以及分散將領權利,試圖削弱關隴集團對軍事的控制力。而且準備遷都洛陽,這樣就能減少關隴集團對他的束縛。迎接娶蕭皇后就是拉攏江左集團的訊號,因為在當時蘭陵蕭氏是江左集團的核心。開進士科也是想著啟用山東集團,然後試圖減小關隴集團對朝廷的控制。三次東征也是想耗盡關隴集團的軍事力量,但是沒想到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後人李淵造反了。

    李淵是關隴集團中的一員,山東集團中的隴西李氏與他交好,而且滎陽鄭氏是李建成的岳父,范陽盧氏也和李淵交好,弘農楊氏是李元吉的岳父,長孫氏是李世民的岳父。如果皇位給了李建成,那麼那些世家都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只不過之後的皇位被李世民奪取了,而當時的山東集團對李家有點看不起,甚至李世民想要和山東集團聯姻都被人家拒絕了。

    隨後李世民大力提高皇家李姓和外戚長孫氏的地位,而且還弄了個《氏族志》來打擊其他世家。正是因為李世民此舉,身為李世民孃舅的長孫無忌成了關隴集團的代表人。李世民死後,李治就和關隴集團展開了交鋒。當時李治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是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反對,也就是關隴集團的反對。當時的武則天拉攏被關隴集團打壓的大臣,並且逐步拉攏中間派和打壓反對派,當褚遂良被貶的時候,反對派開始走下坡路。

    其實關隴集團是一步步沒落的,而長孫無忌又無力駕馭八柱國的力量,所以落敗是一種必然現象。但是長孫無忌並不能全部代表關隴集團,如果關隴集團再選出一個強勢的領導,那麼也未必不能捲土重來。

    真正結束關隴集團歷史的還是武則天,武則天稱帝后,破格重用人才,改用科舉、殿試選拔人才,這才避免關隴集團捲土重來。而且武則天重用庶族和士族,為的就是避免有超強政治集團出現,也就是徹底杜絕關隴集團再現。

    當然,就“關隴集團”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來說,這個集團不僅具有明顯的地區烙印,而且還具有濃厚的開國功臣的色彩。它的演變,體現著經過長期的分裂,剛剛實現統一的隋及唐朝,如何由一個地區政權變成為中央政權;同時,它的崩潰和瓦解,又成為魏晉以來“官僚貴族化”程序終結的標誌。

  • 2 # 探索歷史奇聞

    提及名門望族,讓我比較回味的是西漢霍氏一族,霍氏在西漢掌權攝政,權傾朝野,別的豪門貴族上朝都是臨大節,霍氏到好,讓家奴代為朝請,甚至在朝請之時私自出宮打獵,惹得整個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霍氏家族的起始

    霍氏能在歷史知名,以及在西漢權傾朝野源於霍氏出了兩大名人,一為霍去病、二為霍光。

    霍去病是霍仲孺與平陽侯府中的侍女衛少兒私通所生,但霍去病這一生卻異於常人,在元狩二年,這位早已懂事的少年已經拜驃騎將軍一職,於這,他才十九歲而已。

    按中國歷史的傳統,多數正房才是正主,偏房或私通下來的子嗣一般都過得不好,想要過得好,還要仰仗正房,而到霍去病這,卻逆襲倒轉了。

    任職驃騎大將軍後的霍去病在長安之際,還將異母弟弟霍光一起帶至長安照顧,在霍去病的幫助下,這位年僅十多歲的弟弟先任朗官,在升遷各曹官、侍中等系列。

    這一系列的照顧,為霍光這一生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也是霍氏後來權傾朝野的所在,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霍光作為霍去病提拔起來的霍氏族人,深受倚重,在隨後榮任車都尉、光祿大夫等重要職位,不僅侍奉漢武帝身側二十多年未曾犯錯一次,被漢武帝視為心腹,還被武帝託孤。

    西漢寵族-霍氏家族

    徵和二年,漢武帝決定立劉弗陵為儲君,著令霍光輔佐,臨終之際,漢武帝更是為了讓託孤更順,還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連下三道詔書讓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助年幼新帝。

    自此,霍氏迎來歷史轉折點,在同為輔臣的情況下,霍光獨具慧眼先後與金日磾和上官家族聯姻,這幾次聯姻讓霍氏家族在朝綱的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哪怕霍光死後,餘威都尚在。

    而且作為輔臣,這位霍光從漢武帝輾轉漢昭帝,再到漢宣帝,歷經三朝,但奈何最終的結果是“功高震主”,雖說是三朝元老,但到漢宣帝這個時期,漢宣帝其實已經很忌諱霍氏家族,哪怕霍光臨終前表示歸政於帝都無濟於事。

    名門望族霍滅

    地節二年,霍光病逝,死後漢宣帝與上官太后同場治喪,更是以皇帝級別葬於茂陵,諡號“宣成”,由於霍氏家族勢力在當時錯綜複雜,霍氏遺孀甚覺此次安葬還不夠氣派,隨還將霍光墳墓規格擴大,這次擴大,也為後續族滅增添了一道罪責。

    霍光死後,他的兒子霍禹及其兄之孫霍山繼續被宣帝委任輔政,然而這兩人均是公子哥,屬於酒囊飯袋之輩,最擅長的就是吃喝玩樂、鬥雞走狗,在維護政治手腕這塊可說是平庸之極。

    霍氏在失去最大靠山霍光之後,非但沒有憂慮,反而因沒有霍光的約束更加放縱,什麼朝請之時私自出宮打獵、什麼家奴代為朝請,屢屢犯諱而不自知,最終為霍氏族滅釀下禍根。

    霍光沒死之前,壓得朝野勢力鬱郁不得志,死後,這些勢力開始相繼蠢蠢欲動,各種告發霍家不法之事接踵而來,最嚴重的當屬霍族毒殺宣帝皇后許平君的事情。

    這事被宣帝經耳後,久久無法平息,結合霍氏這兩年的犯諱,漢宣帝終於手刃鍘刀,在霍氏謀反之前,相繼誒個誅殺。

    此次誅殺,霍氏最慘的當屬無視朝請的霍顯、霍禹、霍山等人,於地節四年被捕後,在長安市中被腰斬,自此霍家族滅,而霍家族滅離霍光死才僅過3年。

  • 3 # 小怪軟體管家

    在我們中國古代,有名望便意味著有社會地位,所以古代歷史當中的名門望族數不勝數,其中又以漢朝以後最盛!

    漢朝自劉邦建國之後,慢慢的就變成了以名門望族治理天下的社會現狀,外戚與名門望族共同把持著大漢王朝的朝政!這一現象最突出的時候在東漢末年,我們都知道袁紹家中是“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堪稱劉家天下之後的最大家族,這就是在三國時期袁紹可以非常輕鬆地聚集起很大的勢力原因了!還有曹操陣營當中的鐘繇,荀彧,荀攸等謀士,他們的家族在當時都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所以能收到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才能聞名於天下!

    在漢朝之後,幾乎都是名門望族把持著天下的興衰。隋朝時期最著名的關隴貴族,就是建立隋朝的始作俑者,再到唐太宗時期,有五姓七望的說法,太宗下令編著《氏族志》,就是為了壓制這些名門望族的勢力,就連當時唐朝的丞相房玄齡,都與那些名人望族聯姻,來謀取家族的興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皇后就是太原王氏的子女!

    直到武則天繼位,才對這些名門望族痛下殺手,自此這些傳承了百年的名門望族才失去了他們的權力!

  • 4 # 袁衛宇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兩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讀過,句中的“王謝”,就是指東晉頂級士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在當時,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在西晉時期就嶄露頭角,當時比較有名的是王氏有:王戎、王衍。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響噹噹的魏晉名士。曹魏末期,王戎曾被司馬昭闢為掾屬,曾擔任過河東太守。由魏入晉後,王戎歷任荊州刺史、豫州刺史、侍中、光祿勳、太子太傅、尚書左僕射、司徒等職。

    王衍是王戎的堂弟,他也是有名的魏晉名士,他不喜實務、崇尚清談,是清談高手。西晉建立後,王衍歷任北軍中侯、中領軍、尚書令、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司徒、太尉等職。王衍雖然官越做越大,但他始終對政務很冷淡,卻對清談情有獨鍾。王衍如此行徑,誤國誤民,也害了自己。五胡亂華中,他被羯族首領石勒所殺。

    琅琊王氏,真正走上巔峰是在東晉時期。王氏子弟紛紛出任東晉的高官要職,琅琊王氏之盛,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

    (晉元)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晉書·王敦傳》

    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導,助力司馬睿登上帝位,勞苦功高,特別是王導,是司馬睿稱帝的第一功臣。王敦和王導的堂兄弟,也是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

    王敦的正妻是晉武帝的女兒襄城公主,他以駙馬都尉的身份步入仕途。八王之亂中,他和堂弟王導一起為琅琊王司馬睿效力,是司馬睿的得力干將。

    司馬睿建立東晉後,王敦拜大將軍,加侍中、江州牧,後又任荊州刺史。

    後來司馬睿重用庶人刁協、劉隗,以鉗制琅琊王氏,遭到王敦的強烈不滿。王敦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王敦率部攻入建康後,司馬睿被迫向王敦道歉求和。王敦在建康亂殺一通後,返回駐地武昌。

    後來王敦移鎮姑孰,掌控京畿。他當時控制揚州江州、荊州、徐州等重鎮,大有謀朝篡位之舉。王敦晚年再次起兵造反,沒多久就病死了,他的部將打著他的旗號繼續造反,很快被朝廷鎮壓下去了。王敦被開棺戮屍,跟著他作亂的王氏子弟都被殺。

    王導是王敦的堂弟,他很早就在司馬睿身邊工作,是司馬睿最信任的謀臣。司馬睿初鎮江東時,江東計程車族對司馬睿很冷談。於是王導親自拜訪江東士族首領,取得江東士族的支援,司馬睿才得以在江東站穩腳跟。

    東晉建立後,王導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隨後又任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在司馬睿登基儀式上,司馬睿甚至請王導和他一起坐坐龍椅。足見司馬睿對王導的寵信。

    王敦第一次造反時,王導態度曖昧,不過因為怕受到牽連,他每日帶著族人幾十人跪在宮門口請罪。不過司馬睿對王導非常信任,並沒有處罰王導。王敦控制建康後,希望和王導合作,一起推翻晉室,遭到王導的拒絕。

    王敦第二次造反時,王導堅決反對,並和朝廷同心同德,共同抗擊叛軍。王敦之亂平定後,王導擔任宰相,輔佐晉明帝。後來蘇峻之亂中,王導為朝廷出謀劃策,盡心竭力平叛。蘇峻之亂平定後,王導位極人臣,身份顯赫。王導在宰相任上去世,他死後,也是極盡哀榮。

    復轉中外大都督,進位太傅,又拜丞相,依漢制罷司徒官以並之...復轉中外大都督,進位太傅,又拜丞相,依漢制罷司徒官以並之。-《晉書·王導傳》

    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是王導的侄子。雖然王羲之也擔任過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等職務,但他在政治、軍事上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他的成就是在書法領域,他的書法堪稱一絕。

    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在西晉名聲不顯,在東晉初年的政壇也很寂寥,陳郡謝氏發跡是在東晉中期。爾後的淝水之戰,更是把陳郡謝氏推向頂峰,成為和琅琊王氏比肩的頂級士族,

    陳郡謝氏執掌東晉時,謝安在朝廷擔任宰相,他的族人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在各地領兵,陳郡謝氏幾乎掌控了東晉王的軍政大權。

    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有兩個:謝安和謝玄,

    謝安早年放蕩不羈,喜歡遊山玩水,朝廷幾次徵召他,他都拒絕了。

    後來因為謝氏在政壇程凋零之勢,謝安才不得不出來做官,當時有東山再起之說。謝安入仕後,他先後在地方和朝廷任職。

    桓溫執政時,剛開始和謝安關係不錯,但隨著桓溫流露出不臣之心,並做出各種篡逆之舉。謝安開始疏遠桓溫,並堅決反對桓溫篡奪晉室。

    桓溫廢帝自立後,以祭掃皇陵之名進入建康,同時召見謝安和侍中王坦之。此舉讓文武百官大為驚恐,更是傳言桓溫將要滅掉王謝兩家。

    謝安和王坦之前往拜見桓溫,王坦之嚇得話都不敢說。謝安很淡定,侃侃而談,最終說服了桓溫,打消了桓溫作亂的念頭,保全了晉室。

    既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遂笑語移日。-《晉書·謝安傳》

    桓溫急於稱帝,多次上表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都被謝安以文書不合格為由退了回來,就有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謝安最終熬死了桓溫。

    桓溫死後,謝安入主中樞。當時前秦伐晉的勢頭很明顯,於是謝安推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淝水之戰中,謝玄不負眾望,在前線擊敗了前秦。謝安坐鎮建康,接到謝玄的捷報後,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小兒輩破賊矣”。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晉書·謝安傳》

    淝水之戰的成功,成全了陳郡謝氏的美名,陳郡謝氏的名望也達到頂峰。

    謝玄是謝安的侄子,他成名於淝水之戰。當時謝玄以晉軍統帥的身份,和是十倍於己的秦軍在淝水展開對峙。

    由謝玄親自訓練出來的北府兵,是東晉最精銳的部隊。謝玄率領8萬北府兵,以少勝多,戰勝了強大的秦軍,大敗秦軍,使得東晉轉危為安。

    東晉能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謝玄的功勞是最大的,他也是淝水之戰的東晉方面的靈魂人物。戰後,朝廷只是象徵性地給予了謝玄一些封賞,不過謝玄不以為意。後來46歲的謝玄病死在會稽內史的任上。

    南朝宋齊梁陳更迭,陳郡謝氏沒有再出現謝安、謝玄這樣的軍政人才,而是在文學領域大放異彩。如南朝著名的詩人謝靈運、謝朓,就出自陳郡謝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說夏天坐月子等於受罪?聰明的寶媽不會讓自己受委屈?注意哪幾點恢復得快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