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77671246998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此詩是託物言志。

      詩人借物喻情。“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 ”指蟬棲高 樹,暗喻自己品格高尚 ;蟬在高樹吸風飲露 ,所以 “難飽 ”,這又暗合作者身世。由“ 難飽 ”而引出 “聲”來,故哀中含“恨”。但這樣的鳴聲是徒勞的, 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也就是說,作者不肯 同流合汙,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 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白費功夫。作者借蟬來表 達自己的身世和處境。

      接著“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兩句,把詩人 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 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碧綠的樹葉,並不為它的嘶叫 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蟬聲的疏欲斷,與 樹葉的綠碧本無聯絡,可是作者卻怪樹無動於衷,冷 酷無情。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 實感情。“疏欲斷 ”既是寫蟬,也是寄託自己的身世 遭遇。蟬,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但從寄託身世遭遇 說,責怪蟬本可以依託蔭庇而綠葉卻無情,又是有理 的。

      接下去出現了一個轉折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 已平 ”。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自稱薄 宦。他經常在各地流轉漂泊,好象大水中的根莖到處 漂流。這種動盪不安的生活,使他懷念故鄉。“ 田園 將蕪胡不歸 ,”想必家鄉田園裡的雜草遍地,作者思 歸心情更加迫切。

      末聯“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用擬人法寫 蟬。“君”與“ 我 ”對舉,把詠物和抒情結合起來, 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詩人自己舉家清 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命運相似的 薄官,想到“ 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 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 :“蟬飢而哀鳴,樹則漠然無 動,油然自綠也。樹無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蟬棲 樹上,卻恝置之;蟬鳴非為‘ 我’發,‘我’卻謂其 ‘相警’,是蟬於我亦‘ 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 錯綜細膩。” 朱彝尊把這首詠蟬詩譽為“詠物最上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創板的推出對創業板會不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