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道底呢
-
2 # 大明雄魂
中國文化中的四大美人,王昭君、楊玉環應該是沒人質疑的,很顯然她們都是有正史記載的,皇宮裡面的人員。
西施之所以受質疑,無非就是她屬於春秋時代的人,時代久遠,歷史文獻記載不是很清晰。貂蟬受到質疑主要是正史中沒這個人,而在三國演義中又對他有很隆重的描述,反差太大。
西施、貂蟬都是底層人物,而且都是失敗方針對戰勝者所實施的陰謀詭計中的一個被利用環節,其真實的人物身份自然就不一定完全真實。
-
3 # 時間的餘孽
西施應該真有其人,至於與范蠡的愛恨情仇我倒持懷疑態度。貂蟬嘛,屬於羅貫中先生虛構的人物,與呂布的糾葛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
4 # 泰坦66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兩個形容女子美貌的成語,說的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而王昭君和楊玉環是確有此人。
西施和貂蟬,分別是戰國時期的越華人和東漢末年的漢朝人,在小說演義中,她們分別為自己的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西施可能卻有其人,相傳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時候,在河邊浣紗的西施,因為特別的美麗被河邊垂釣的范蠡發現,而後以進貢的方式獻給吳王夫差,吳王得到如此傾國傾城的美女,不僅施放了勾踐,也從此不理朝政,整天沉迷於聲色之中,不久越王勾踐攻佔吳國,夫差也成為階下之囚。 至於貂蟬,肯定是羅貫中老先生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為了豐富故事的情節而杜撰出來的人物。但這個人物為什麼叫貂蟬呢?據後人分析,很可能在東漢洛陽的行宮中,曾經有一位掌管著貂蟬飾品的美麗宮女!
-
5 # 手機使用者60429491149
西施,貂蟬是小說中杜撰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貝體分析如下:
西施:生卒年不詳,中國春秋末年會稽人,出生於浙江詣暨,她是美麗化身的代名詞。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大部分人都認為西施是春秋晚翹著名美女間諜,參與影響了吳越爭霸及興吳亂國交替重大的歷史人物,這只是傳說而已,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西施可能是個泛泛的稱呼,泛指美女,並沒有人叫這個名字,更沒有和這段動盪的歷史有任何聯絡。
首先,《國語》《左傳》與《史記》等正史並沒有記載勾踐貢獻美女西施給吳王夫差亂其政一事,而對吳越爭霸的幣史過程卻記述的很詳細。正史比較嚴肅,一般不會隨便記載街頭巷尾不可靠的八卦新聞。假如確有西施此人此事,,西施對吳越爭霸影響如此之大,,正史是不可能忽略遺漏掉的。特別是史記,這個西施連個影子都沒有。要是個別人寫史書忽略遺漏可以理解,而諸多嚴肅珀史學家不可能約好了一起忽略如此重要的歷史人物和史實。所以只能說根本沒有西施這個人。.
連春秋末年最愛對時事品頭論足的孔子,在他的著作裡也沒有關於西施的記錄。其鴻篇鉅著《春秋》裡也沒有。吳越地處偏遠,孔子對吳越看法很不以為然,認為吳越是從偏遠地區冒出來的野蠻人,文明程度很低。他對吳越向負面評價很多,而越王利用西施這種陰謀詭計為孔老二所不齒也,他肯定要從負面角度大書特寫的。但他隻字未提,這是因為根本沒有西施這個人,他沒的可寫,也不會寫。
再次,根據文獻記載,西施是天下美女的通稱或代名詞。也就是說泛指美女。就是說凡是美女,就可以稱西施。很多史書中都有對西施作為美女.的廣泛提及.。
較多記載西施和吳越戰爭有關的《後越地誌》丶《十道志》丶《嘉泰會稽志》、《吳越春秋》,或正史或野史,,這幾百年裡無論正史書或野史都沒有西施`的記載。編年體的史書,照羞.年月日一年一年的編寫,西施這樣影響1兩國之存亡的重大歷史人物突然消失了幾百年,這是不可理解的。
再說貂蟬,無論是《三國志》還是《後漢書》都沒有記載,只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所描述。小說家為了增加色彩而所虛.構的人物。所謂的連環計的更高的提升演義觀賞性想象出來的情節。只有董卓的寵妾傅婢這一人物與《三國演義》中的貂蟬相似,傅婢美貌過人。.在《後漢書呂布傳》中記載,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守,描述與貂禪情通的描述極為相似。貂禪極有可能就是傅婢的化身。
-
6 # 飛天ZY漫雪
西施,貂蟬,古時中國的四大美女,西施比作沉魚,貂蟬比作閉月,都是人們喜愛的古美人。西施是春秋末年越華人,她經常浣沙於河邊,魚兒見了都自愧不如,紛紛沉入水中,所以比作沉魚,貂蟬生於三國,傳說她是一位悽美的美女,只是出身低賤,是一個婢女,但卻有一個美貌的尊容,美的可以將月亮比下去,故稱作閉月。正史對於西施和貂蟬並末見記載。我只是認為,是筆者對故事情節的需要,加以美傳,真實並非存在。而四大美女的王昭君(落雁)和楊玉環(羞花),史書卻一直有記載,昭君出塞,貴妃醉酒,這些悽美的故事,確有其人並不假。西施,貂蟬歷史無法考證。謝邀請,真真假假,我個人只是當作故事來傳閱!
-
7 # 一老沈一
西施和貂蟬,這兩個人在歷史上應該是確有其人的。文獻亦有記載,只是西施記載更為詳細。
關於西施。西施,也叫先施,因古時先西同音,姓施,亦稱西子,春秋時越國薴蘿(今浙江諸暨)人。關於西施,《吳越春秋》、《越絕書》和《吳地記》有記載。其中的《吳地記》為唐朝陸廣微所著,此書雖然很有價值,但畢竟晚了西施的年代一千年,可以略去不提。
先看《吳越春秋》,其《勾踐陰謀外傳第九》曰:“十二年,越王謂大夫種曰:孤聞吳王淫而好色,惑亂沉湎,不領政事,因此而謀,可乎?種曰:可破。夫吳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獻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乃使相國范蠡進曰:越王勾踐竊有二遺女,越國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謹使臣蠡獻之。大王不以鄙陋寢容,願納以供箕帚之用。吳王大悅,曰:越貢二女,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子胥諫曰:不可,王勿受也。臣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昔桀易湯而滅,紂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後必有殃。臣聞越王朝書不倦,晦誦竟夜,且聚敢死之士數萬,是人不死,必得其願;越王服誠行仁,聽諫進賢,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綌,是人不死,必為對隙。臣聞賢士國之寶,美女國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吳王不聽,遂受其女”。
西施和另一個叫鄭旦的美女,被獻於吳王是在勾踐十二年,即公元前485年。《吳越春秋》說,後來西施改了名字,和范蠡泛舟五湖了。 《吳越春秋》這部書,由東漢史學家趙曄所著,他生年不詳,卒於公元83年。書的體例為編年記事。他自己說,寫這部書是為了“補國語、左傳、史記之不足”。後來歷代學者對這部書研究者不少,評價頗高,現代學者引用亦不少。
再來看《越絕書》,其卷十二曰——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曰:“昔者,越王句踐竊有天之遺西施、鄭旦,越邦洿下貧窮,不敢當,使下臣種再拜獻之大王。”吳王大悅。申胥諫曰:“不可。王勿受。臣聞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聰。桀易湯而滅,紂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後必有殃。胥聞越王句踐晝書不倦,晦誦竟旦,聚死臣數萬,是人不死,必得其願。胥聞越王句踐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聞越王句踐冬披毛裘,夏披絺綌,是人不死,必為利害。胥聞賢士,邦之寶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於末喜,殷亡於妲己,周亡於褒姒。”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
記述與前書基本一致。《越絕書》,相傳為孔子的學生,所謂“孔門十哲”之一子貢所著。子貢,應該是在越國當過官,協助勾踐滅吳。當清朝編纂《四庫全書》時,認為這部書的最後幾句話裡,暗藏了作者的姓氏和祖籍,於是定為東漢時會稽人士袁康和吳平所著,但其實對這倆人的情況一無所知。這部書,被稱作中國“地方誌的鼻祖”,聲望比《吳越春秋》還高,現在學者們也仍然大量引用此書。 可以作為西施確有其人旁證的,還有離此稍晚的眾多文獻記載。《戰國策》的“楚策三”和“齊策四”都說到西施;《墨子.親士》曰:“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墨子生卒為前480或476-前420或390,幾乎與西施同時;《孟子.離婁下》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即便是美女西施,如果蓬頭垢面,人們擦肩而過時也會手掩口鼻。《孟子注》曰:“西子,古之好女西施也。”孟子生卒為前371-前289;“東施效顰”的成語出於《莊子》,說有個叫東施的醜女學西施,反而更糟,他還在另外篇章裡說到西施,莊子生卒為前369-前286或275,和孟子同時;屈原《九章.惜往日》:“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美女都進了王宮,他生卒為前340-前278;荀子《正論》說:“西施自窺於井,不恃其美”,他生卒為前313-前238。另外,春秋戰國時的《慎子》、《闕子》、《屍子》、宋玉等,都說到了西施。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在並非同門同鄉,不屬一個“微信群”,還有些時間差的情況下,都議論西施,一定不是空穴來風了,可以確定——西施實有其人,而且是大美女。
有人說,孔子和司馬遷怎麼沒說過西施呢。很好理解。孔子生卒為前551-前479,而且他整理的是《魯春秋》,起止時間是前722-前479,作為魯國的宮廷檔案《春秋》,沒有記錄越國的王室決策很正常,進一步說,前485到前479,在當時資訊傳播很不通暢的情況下,西施的事情還沒傳到孔子耳朵裡,他已經臥病不起了。《春秋》不載之事,《左傳》等三傳不可能載,司馬遷寫史記以“六經”為主要參考,他也不會說到這事了。
關於貂蟬。貂蟬的事情比較簡單。流傳至今,是因為《三國演義》的第八、第九兩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卓和呂布都中了圈套,釣餌是貂蟬。史上應該確有這麼一個人,但不叫貂蟬,而且事情經過也由羅貫中做了藝術加工。
陳壽的《三國志.魏書七》記載,呂布熟習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不多久又被提拔為中郎將,並被封為都亭使。董卓自知對人無禮,唯恐別人算計他出外或者居家,都讓呂布跟隨著他,以保證安全。但是董卓生性剛愎,心胸狹小,一時氣憤就忘了自己的危險。曾經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高興,他隨手拔出手戟投向呂布。呂布敏捷地避開了,併為這件事情向董卓道了歉,董卓的怒氣也就平息了。但這件事,使呂布對董卓暗中產生了怨恨。董卓常派呂布守衛他的內宮,呂布藉機與董卓的侍婢私通,但又時時害怕董卓發現,心中惴惴不安。”
這個董卓的侍婢,大約就是貂蟬的原型。 呂思勉老先生,做學問極其嚴謹,他認為陳壽這個記述靠譜,於是在他的《秦漢史》裡,也採用了這個說法。 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一定認為,陳壽說的這個細節,是呂布刺殺董卓的關鍵,於是做了藝術加工。 那麼,怎麼就出來一個貂蟬呢?
原來,漢代武官的官帽上的飾物叫“貂蟬”。《後漢書.輿服志下》說:“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鐺,附蟬為文,貂尾為飾”。晉代崔豹《古今注.輿服》說,“貂蟬”出於胡服。
另外,漢代也常以“貂蟬”比喻達官顯貴。《漢書.楚元王傳》說:“今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魚鱗左右。”
羅貫中給侍婢起了個“貂蟬”的名字,其創作構思咱們只能去猜了——大概一是符合呂布這個東漢末年武將的“飾物”這個意思,那時候確實看不起女性;二是也表示“貂蟬”出於王司徒這種權貴人家吧——“相府的丫鬟九品官”。
文學作品裡,給人物起名字很講究。金庸小說裡的人名學問深了去了。比如,任盈盈和令狐沖,據說是按照老子所說“大盈若衝,其用不窮”而來的,也符合老子說的“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或者,也包含辛棄疾《青玉案》詞句之意——“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題外話了。
-
8 # 世界史圖鑑
眾所周知,西施名列中國四大美人之首。但是如果說西施的這個人可能並不存在,恐怕會引起非議。但是事實是我們在正史當中去翻看歷史記載,確實找不到關於西施的直接記載。西施的傳說還要追溯到春秋末年在長江下游,有兩個勢不兩立的政權,分別是吳國和越國而越國有一位絕世的美女叫做西施。其實並不是她的名字,只是當時住在西邊的村子裡。人們以此稱呼,在傳說當中西施究竟有多美呢?成語沉魚落雁就是專門形容西施的美貌的,她的一動一靜皆是美,東村的女子,想學她的模樣,更是貢獻出了另一個成語叫東施效顰。
說到吳越之間的戰爭,在吳國報復楚國並取得勝利的同時,越國也趁機在吳國背後發動突襲致使闔閭重傷不治而死,而繼承闔閭的夫差隨即領兵圍攻越王勾踐。越王被迫困在會稽山上最終投降。他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穿著婢女的衣服,乖乖的到吳國當人質,專職養馬,每一次吳王夫差出行的時候,越王勾踐都在拿著馬鞭,吆喝開路,扮演著婢女的卑微角色,甚至在吳王夫差生病時勾踐親自煎藥,並品嚐其糞便,祈禱平安,獲得夫差的信任,回到祖國。當然更可能的情況是吳國滅不了越國,吳王夫差最終信了越王勾踐的虛假承諾,導致越王勾踐順利回國。
勾踐回國後奮發圖強,同時採納范蠡和文仲的建議向吳王夫差敬獻了越國的美女。西施由此被選中,在培訓這段期間內西施和范蠡產生了感情,范蠡在送西施去吳國的路上,矛盾重重,而西施也是病殃殃的。最終夫差見到西施神魂顛倒不惜大興土木把江山丟到了一邊,而此時的越國則伺機復仇。十年之後吳國被越國打敗夫差自殺。之後越王勾踐也想將西施據為己有,但是越王的夫人隨即趕來誣陷西施是亡國狐狸精,並密令大將秦澤將西施沉江而死,而當時秦澤正是因西施和范蠡當年給過恩惠的人的後代,這個美女由此活命,而在滅掉吳國之後越王勾踐開始猜忌功臣,范蠡認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立馬急流勇退在得知西施沒死以後,喜出望外與西施雲遊四海最終在齊魯一代成為鉅富。
西施的結局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一種是與范蠡共度餘生。一種是西施被沉水而死。還有說吳國滅亡以後西施隨即被殺。相傳與當時的伍子胥是同一個死法。西施的傳說,雖然在民間和野史當中異彩紛呈,但是對於西施是否真實存在,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反對者認為,在史記和國語之中吳越爭霸都有詳盡的記載,但對於西施這個人,包括對范蠡的描寫,也之字未提范蠡與任何女人有所往來。第二點更為重要,西施並不是專人專指,而是對古代美女的通稱。在先秦諸子的著作當中經常出現,甚至早於越王勾踐200餘年的管仲還曾說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第三,在與西施的野史記載當中都不曾提到美人計。
西施使用美人計這種提法是在漢朝以後出現的。最早出現於東漢的文學創作當中。而且中國歷史上一個國家的滅亡往往都會找一個女人當替罪羊,夏桀有妹喜,商王有蘇妲己,周幽王有褒姒,這通常是封建社會的史學家和小說家的慣用伎倆,西施很有可能就是這種觀念主導社會當中的一個杜撰人物。當然也有人認為西施是真實存在的,首先一點,在管子一書中雖然管仲說西施是美人,但我們知道管子一書並非一時一人所作,是後人不斷填充完成的。能出現在管子當中,並不奇怪。第二美人計並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各國的史書也不會對此做重點的描述和記錄,吳越兩國的史家一定諱莫如深。
對於越王勾踐而言,他必定要將此事打造成是由自己奮發擊敗吳國雪國恥的事件。而吳國的史官對此也十分避諱。不願承認,因一個女人導致國家被滅。所以司馬遷得不到兩國真實的歷史記錄,自然不會對西施進行詳細描寫。此外在浙江紹興所出土的兩面漢代製作的無說人話,青銅鏡當中,我們看到了吳王,伍子胥,越王,范蠡和二女。這兩個女子亭亭玉立很可能就是西施和共同進獻的美女鄭旦。而且姑蘇臺,西施洞等遺蹟都尚存,也證明西施確實存在。其實西施這個特定的人物並不一定明確的出現在歷史當中,她只是越王勾踐為了擾亂夫差的心智而進獻的諸多美女當中比較有作為,才藝更多的那個人。
回覆列表
有無證據!有何意義!她是四大美女!貌德藝的化身!是中國文化中美女的標準!是象徵性的!又是實在性的!看歷史要有智慧眼光!不要據束一點!把大局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