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葵章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其實德軍在蘇聯的戰爭失敗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天氣原因,第二補給線拉的太長,第三德軍分兵同時進攻英國,希臘,北非等地,這是兵家大忌,姑且說不存在天氣原因制約,單從戰爭線的拉長和分兵進攻別的國家,這兩點德軍能否應付過來也就另說了

  • 2 # 不正經的軍棍

    德國輸了也不是輸在天氣上,只不過是一部分媒體為了抹殺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功勞,所特意強調天氣對於戰爭的影響。實際上,天氣對雙方的影響都不小,但是達不到能夠左右戰爭勝負的程度。

    整天嚷嚷天氣影響最大的,是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戰役。而莫斯科戰役呢,德軍戰敗和天氣基本沒啥關係。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軍反攻是從12月5日開始的,而12月6日,莫斯科才開始一個極寒天氣,而緊隨其後氣溫又開始回升,等到12月底,再次降溫。這會兒德軍其實已經開始敗退了,說天氣打敗的德軍,根本就不靠譜。

    如果說莫斯科天氣有影響的話,影響最大的是莫斯科戰役前的雨季,蘇聯那路面質量非常差,極度影響德軍前進的速度。而等入冬以後,路面凝固的話,行軍速度反倒是又提升了。

    所謂德軍輸在沒有棉衣上,只不過是一種託辭罷了,有的蘇軍還穿著德軍的棉衣呢。德國敗在戰線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說白了後勤補給跟不上就是實力不行,你看盟軍後期登陸的時候有多少車輛負責後勤,而德軍後勤就那幾千臺車,根本不夠用。

  • 3 # 猛禽950

    打的贏,

    戰爭就打兩方面,哪兩方面?

    鋼鐵(錢),政治(道義),

    法西斯德國和日本一樣,已經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它們進行的是非人性的,反人類的侵略戰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蘇聯的嚴寒,

    只是加快了德國法西斯滅亡的腳步,

    同時也加快了蘇聯勝利的節奏,

    所以,無論是內因和外因,綜合起來,

    註定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 4 # 不沉的經遠

    所謂德軍被嚴寒擊敗無非是給德軍的失敗找藉口而已,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並非嚴寒,而且如果真的沒有嚴寒的冬天,那麼德國估計就更頭大。

    所謂嚴寒,在氣象學上指的是攝氏零下20度的酷寒天氣。目前網上確實有一種說法,認為蘇聯冬天的嚴寒天氣給德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特別是莫斯科戰役,德軍就是因為嚴寒天氣失敗,不過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莫斯科戰役後期確實氣溫降到了攝氏零下20度以下,出現了嚴寒天氣,並對作戰中的德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降溫是在12月5日才發生的,而早在這之前,德軍的攻擊就已經被蘇軍阻止,在11月29日朱可夫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反擊。就是12月5日降溫的當天,蘇軍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作戰。此時氣溫大幅度下降,對於蘇軍來說影響還大於德軍。

    而在12月5日前,莫斯科的天氣基本在零下10度以上,在整個11月裡,只有兩天是零下11度。而朱可夫考慮反攻的11月29日甚至只有零下1度,按照莫斯科這個維度來說,可以算溫暖了。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戰線拉的太長,不僅後續部隊難以上去,而且補給也跟不上,一線的德軍缺乏彈藥、燃料、冬衣和食物。

    另外莫斯科戰役後期雖然出現了嚴寒,但是這不過是莫斯科冬天的正常天氣。如果要整個莫斯科戰役期間沒有嚴寒,那麼就意味著當年是一個暖冬,但是這對於德軍來說可不是一個好訊息。

    蘇聯的基建一直比較差,大部分地區沒有公路,只有土路,一旦下雨就會成為泥潭,不要說汽車,就連坦克都難以前行。在10月氣溫還沒有降到零度以下時,德軍就因為道路泥濘難行而陷入困境。直到11月降溫以後泥濘的路面結冰,德軍才得以繼續進攻。如果41年真的是暖冬,那麼在11月時,德軍只能對著泥濘的路面發呆,坐視蘇軍加強莫斯科的防禦,結果一樣會遭到失敗。

    所以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蘇聯太大,漫長的戰線最終導致德軍的閃電戰無法發揮作用,蘇聯又有美國的物資援助,即使在初期損失慘重的情況下還有機會反盤,和氣候關係不大。

  • 5 # 謝金澎

    我的看法是蘇軍一樣可以打敗德軍,只不過會贏的更慘烈,更艱難。

    蘇軍打贏德軍,贏的是國力、幅員、縱深、意志,不是僥倖依靠天氣。之所以這樣說,二戰時期的德軍戰鬥力被無限放大了。

    確實,德軍的戰鬥力在西歐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得益於德軍在納粹體制下的超強執行力,這在西歐所有國家都是不具備的。

    第二、德軍強大的軍工生產力裝備出來的強大機械化快速反應部隊,再加上還算是強大的空軍,有了這些硬實的家底,才有橫掃西歐的底氣。

    第三、希特勒的閃電戰,確實是一種機械化時代的全新戰法,當時把各國守軍都打蒙了。因為防守的戰線是很長的,但是他的閃電戰往往是集中優勢兵力於一點,撕開口子,長驅直入,對於縱深較小的西歐國家來說,德軍一個衝鋒,他的國家差不多就淪陷了。

    其實我們再冷靜的回顧、盤點一下二戰就會發覺,雖然德軍橫掃西歐,但是卻並沒有打過像樣的硬仗。閃擊波蘭本來就是蘇德兩個巨獸撕扯一隻羔羊,那不過是手到擒來的事情。進攻捷克斯洛伐克更是揮軍直入,基本沒有抵抗。

    唯一遇到的像樣點的戰爭也就是法國戰場了,德軍繞開馬其諾防線還沒放開手腳打,法國就投降了,部分精銳部隊就跟隨英國軍隊進行了敦克爾大撤退。

    所以,德軍的天下無敵其實是一種沒有遇到對手的假象。德國突擊蘇聯時,開始也是進行戰略欺騙,打了蘇軍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德軍在西歐威名赫赫,本來蘇軍就恐懼,加之閃電戰的集中優勢兵力於一點的疾風驟雨式打法蘇軍也根本沒有適應,這才讓蘇軍一潰千里。

    隨著蘇聯的力量不斷向莫斯科集結、收攏,蘇聯的大戰略縱深和優於德國的遼闊幅員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中央已經穩住了神,開始全面進入戰時動員狀態,德軍的閃電戰首次遇到這種對等硬碰硬的陣地戰,就有些失靈了。

    蘇聯軍隊一旦醒過神來,就開始藉助東道主的防守優勢,拖住了北上德軍主力。而德軍遠道而來、長途跋涉,還要防止游擊隊偷襲騷擾,補給線又太長和脆弱,只要長期相持,其軍心必將動搖,優勢盡失,失敗是遲早的。

    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蘇聯也具有納粹那種高效的動員能力和執行體制,這是西歐國家所沒有的。蘇聯一旦進入戰時狀態,他的工業製造能力是遠遠超過德國的,當時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加之蘇聯的人員、資源都超過德國很多,耗得住、等得起,何況還有隨後宣戰的美國、英國對蘇軍的物資支援和對德軍的本土打擊。

    綜上所述,無論嚴冬到來還是不到來,蘇聯都能打敗納粹德國。只不過就是難度係數加大一些而已。

  • 6 # 立志成蟲

    二戰期間的德軍入侵蘇聯,蘇軍擊敗德軍嚴寒的冬天算是一個因素,次要因素。因為1941年的冬天的氣溫驟降風雪交加是比往年提前了大約1個月,在氣溫驟降以前,德軍已經打到了莫斯科郊外再往前攻不動了,實際上形成了對峙,戰場陷入了僵局。想打破僵局獲得勝利就看誰能繼續投入龐大的後續部隊和各項充足的保障,拼的就是國力的消耗誰能熬的過誰。德軍的武器彈藥燃料供應已經有了匱乏的情況,還有運輸補給線太漫長了。進攻莫斯科的德軍把預備隊全投進去了,而莫斯科的蘇軍此時沒有投入戰場的預備隊有9個集團軍,勝負還有懸念嗎?當氣溫驟降風雪來臨,德軍又暴露了冬裝儲備不足,戰場上又缺乏木柴煤炭這些取暖材料的可怕危機,又一次嚴重的削弱了德軍的戰鬥力,蘇聯嚴寒的冬天只是加快了德軍失敗的速度

  • 7 # 老劉

    如果沒有嚴寒蘇聯也能打敗德國。其理由是:

    第一,是因為德國兵力有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德國初期橫掃歐洲大洲,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的領土,極大的分散德國的兵力資源。二戰前德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二戰期間德國和義大利佔領和控制了歐洲大約40%的土地。但是德國的人口有限,不能成為全歐洲的民族主體,戰爭越走向後期,德國兵力的大量消耗,但又缺乏充足的補充,最後德國失敗前連婦女和未成年的少兒都徵集上了戰場,可見後備戰爭兵員的重要。

    第二,蘇聯具備巨大的戰爭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蘇聯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早已被歐洲列強垂涎,迅速復興的第三帝國也不例外。要打敗蘇聯,只有逼迫斯大林投降議和,別無他路,而斯大林也是個沙文主義者,他的字典裡沒有投降一詞,這是精神層面。物質層面,相對德國,蘇聯有更多的人口,更廣闊的戰略空間,其工業製造與德幾無代差,短期內打贏蘇聯根本無望。

    第三,戰爭的勝利就是進攻,德國的兵力消耗難以補充以及後勤資源的保障有限,使之由開始的進攻到後來轉入防禦,也就決定了德國的最終失敗。戰爭後期,德國及其歐洲夥伴再也無力舉行大規模的攻勢了,希特勒只好把整個方針轉入戰略防禦。只要迫使希特勒轉入了戰略防禦,法西斯的命運就算完結了。因為像希特勒這樣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從41年6月開戰到11月德國的石油儲備只有不到八十萬噸了,事實上已經無力維持開戰初期的進攻能力或者說是強大的活力,突擊力了!不僅如此12月份的時候軍備部長托特告誡如果不立即與蘇聯議和結束戰爭那麼德國經濟將由於資源匱乏,貨幣崩潰而徹底破產。

    第四,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是人。希特勒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不管其官兵素質如何好,士氣如何高,鬥志如何強,但在被侵略一方的蘇聯人面前,因為蘇聯人沒有任何退路,不勇敢戰鬥,視死如歸,後退就是死亡,這就決定了蘇聯人的不怕犧牲精神是會徹底壓倒德國軍人的,德國士兵的戰鬥氣場永遠低於蘇聯士兵的,這就是最簡單的戰爭法則,即正義戰爭必定戰勝非正義戰爭!

    事實勝於雄辯。歷史的真相是,蘇軍以縱深防禦挫敗了德軍不可一世的閃電戰。蘇聯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強大的國家實力決定了它不可能在二戰中被德國征服。對此,親身參加莫斯科會戰的德軍將領布魯門特里特,在評論莫斯科城下的敗北時,說過一段中肯的話:“一切決定中最致命的決定,是對這個國家首先發動進攻。因為這時的敵人比我們先前所遇到的敵人要強大得多。在那無窮無盡的東線,再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打勝仗了。”說明當時在前線的高階將領已經意識到德國沒有實力戰勝蘇聯人,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竭盡全力也無法取勝。

    如果硬要說天氣幫了蘇聯人的忙,這是歷史的誤區。雖然寒冬擺在那裡,這是事實,但是戰爭最後都是拼的硬實力,投機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當閃電戰變成了消耗戰,德國軍隊的短板就不斷地暴露出來,所以在後來並不是那麼寒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夏季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都一敗塗地。所以說“嚴寒挽救了蘇聯”就是一個世紀彌天大謊,歷史事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 8 # 使用者6633513569255

    大拙:德軍,陷在寒冬,斯大林格勒,無冬裝,後勤保障不行。希持勒,冒進。如不是嚴冬,德裝甲部隊,能迅猛推進。美國租借法案,向蘇,中等國,輸送軍火,等。最終,德國,因戰線過長,會敗。和平,合作,勝過兵。

  • 9 # 榮華之武器堂

    這個屬於老生常談的問題。

    實際上蘇軍在莫斯科城下擊敗德軍並非是冬將軍的幫忙。1941年11月初霜凍期開始之後,德軍在11月15日又一次發動了對莫斯科的進攻。西方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就在這次攻勢發動後不久,出現了大幅度降溫,導致德軍在漫天風雪的極度嚴寒中功虧一簣。同時降溫持續了很長時間,在12月出現了最冷的天氣。

    那麼氣溫到底如何呢?在德軍11月攻勢發動的最初時間,氣溫基本維持在零下6-10度。按照德國將軍蒂佩爾斯基希回憶錄中的說法“。。。於是命令在11月17日開始進攻,試圖粉碎敵人最後的抵抗。。。。的確,微寒和在明亮Sunny下閃耀的白霜,起初也使士兵精神振奮(他們認為自己在進行最後一次進攻),加速了推進。。。”

    他的回憶錄繼續寫道“可是沒過幾日,天氣就發生了劇變,到月底突然出現了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這個指的是11月27日中午的突然降溫,不過溫度只是降到零下20度,並非像德軍將領們認為的零下40度左右。突然降溫對於交戰雙方都顯得措手不及,蘇軍由於缺乏冬季裝備,同樣出現大量凍傷。

    在此之後,溫度又開始回升,基本維持在零下1-6度。之後的再一次大幅度降溫是在12月5-9日,這一點德軍將領們和蘇聯資料完全吻合,溫度降到了零下25-29度(德軍將領們認為零下31-35度)。然而此時德軍早就停止了進攻攻勢,在凌冽嚴寒下展開攻勢的已經是蘇軍部隊了!

    當然,德軍冬裝確實問題很糟糕,這個問題出在他們的陸軍軍需總監瓦格納身上。需要說明的是,希特勒還在夏季就屢次指示加緊準備冬裝,然而瓦格納直到10月19日莫斯科開始下雪才著手這項工作。他還誇下海口,在10月30日之前就可以讓中央集團軍群至少得到1/3冬裝。

    為了讓希特勒放心,還在11月1日搞了個冬裝展覽會。因此當此後古德里安告訴希特勒沒有得到冬裝時希特勒驚呼不可能。實際上此時冬裝還積壓在華沙的火車站裡。

    對於蘇軍來說,冬裝問題同樣很突出。儘管10月4日就開始準備,然而由於物資短缺,需要從遙遠的烏拉爾、西伯利亞臨時徵集,所以德軍11月攻勢時蘇軍冬裝同樣沒有完成換裝。直到12月5日德軍停止進攻,蘇軍開始反攻時,冬裝問題才基本解決,應該說來的非常及時!

  • 10 # 路123833211

    德國越打戰線越長,進入狀態的蘇聯已經回過神了,沒有寒冬蘇聯也知道該怎麼拖住德國,蘇聯的背後還有美國英國這些強大盟友,僵持就是勝利,到最後德國還是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倒伏,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