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徒小雄
-
2 # 有歷史
西晉亡後,琅琊王司馬睿渡江,到建康重新建立了晉朝皇統。從血統上來說,仍然是司馬 氏。也就是說兩晉實際上是一個晉。
東晉的迅速建立,主要功勞在於士族的支援。
王導王敦兄弟倆都是當時頂級的豪門,他們擁有一部分武力,也聚攏起政治集團,所以渡江後能非常快速地打造出皇朝的班底。
王氏輔晉成為東晉政治的基本底色,虛弱的皇權無法壓倒士族,所以百餘年的東晉政治實際上是權臣政治。田餘慶先生概括為門閥政治。
東晉能維持100多年,而西晉只有30來年,毫無疑問,東晉肯定要好於西晉。
大概有這麼三個方面吧。
一是集中的皇權被分散計程車族政權取代。政權的支撐點變多了。即便司馬氏昏庸,也有士族出來頂門立戶。而且是幾家士族互相制衡,不會出現某家獨大。
二是政治導向鮮明。西晉建國後迅速腐化了,可以說是死在自己手裡。但東晉不一樣。從國君到士族到百姓,都有北伐恢復故土的意願,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打打旗號而已,很多人是口號大於行動的。儘管如此,這個政治旗號仍然成為維持東晉存在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把東晉社會團結了起來。所以北方胡族政權屢次進攻而不能戰勝東晉。
三是軍事力量變強。東晉的軍隊戰鬥力,實際上是各家士族軍隊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保持了較高水平。不論是桓溫的荊州軍,還是謝安謝玄的北府軍,還有後來劉裕的北府軍,都足以與胡人一戰。
-
3 # 清水空流
東晉的開國皇帝叫司馬睿,字景文。司馬宣王司馬懿嫡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可以說,如果沒有八王之亂,賈南風亂政。無論如何也輪不上司馬睿一脈當皇帝,而在當時史載:司馬睿有帝王之氣。龍鳳之資。唉。這牛皮吹的。這隻能說明司馬睿有運氣。天大的運氣。
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馬穎裹挾大傻皇帝司馬衷和琅琊王司馬睿部分宗室逃到鄴城。司馬氏家族也許血液不乾淨。都快亡國了,司馬穎還在大肆斬殺宗室,司馬穎的行為讓司馬睿十分驚懼,怕哪天自己也被宰了。於是連夜冒雨逃出鄴城。司馬穎下令嚴守黃河渡口,必須活擒司馬睿,侍從好不容易掩護司馬睿渡過黃河。來到建業。此時晉懷帝已經登基,下旨讓司馬睿坐鎮建業。 司馬睿初到江東,當時的江東基本上已經是門閥政治了,豪族,士族基本把持的上層社會。東晉皇帝沒有實際上的權力。這樣就導致也就無法再次統一。江東世家豪族既有本土,也有北方南遷而來的,主要是臨沂王家,太原王家,譙國桓氏。穎川陳氏,廋氏。這些家族基本把持東晉政權,直到東晉亡國。也就是說南朝直到隋朝統一也始終是門閥政治。由於江東聚集了大量的豪族,有了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基礎。為東晉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環境。
公元318年4月,晉愍帝被殺,在江東各個士族,豪強,以及逃到江東的西晉舊臣的擁戴下,41歲的司馬睿正式登基為帝。就是晉元帝,改元太興。江東王家為東晉的建立有著最大功勳,是東晉第一豪族,王馬共天下不是虛言,而是實際情況。這裡的王不是指王導一族。而是所有的江東門閥世家。東晉朝廷有新貴,也有舊臣,有強龍,就有地頭蛇。新舊貴族爭奪的就是政治與經濟利益 。司馬睿對此一味的搞政治平衡只能解決一時,但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再說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皇帝也用處也不大。新舊貴族包括與宗室之間鬥爭的很激烈。
東晉歷經,王導,王敦,廋亮,蘇峻,桓溫,謝安,劉裕。數個權臣軍閥掌權。皇帝就是個‘’符號‘’而已。如此一來,就註定了東晉歷代皇帝都是傀儡皇帝,這就註定了東晉一開始就是門閥政治,東晉所有皇帝輪流做,但從來沒有掌握實權。始終是傀儡皇帝。世家和軍閥始終掌控東晉朝局。東晉立國103年。始於元帝司馬睿,終於恭帝司馬德文,共11帝。公元420年被劉裕篡位。司馬氏皇族無善終,被劉裕殺絕。
-
4 # 萬水千山入夢來
有仕族的支援。曹操選人才看重才能,司馬家族靠的是仕族,世代相傳。絕了普通人的出人頭地。這就是曹操被後世詆譭的主要原因。
-
5 # 耗電快
我覺得東晉的建立經歷了一個不算太短的過程,從司馬睿307年南渡經營建鄴,到317年稱晉王,318年正式稱帝,經歷11年左右時間。
司馬睿的爺爺司馬伷是司馬懿庶出的兒子,是司馬炎的堂叔,由於在279年平吳戰爭中立有戰功(當時孫皓是向司馬伷投降的,並且在江南民間建立了不錯的口碑),被司馬炎封為琅琊王,司馬睿和他老爸都是世襲了爵位。
司馬睿在首都洛陽時,結交了自己封國內的琅琊王氏-王導。由於琅琊國和東海國相鄰,八王之亂的中後期,琅琊王司馬睿投靠東海王司馬越,幫助司馬越照看大後方,取得出鎮徐州的軍權。後來北方大亂,司馬睿在王導的建議下於307年出鎮建鄴,開始經營江南。311年永嘉之亂,司馬炎一支和其他40多個王爺及親屬被劉曜和石勒屠殺殆盡,司馬炎23子吳王晏的兒子司馬鄴在長安即位,封司馬睿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最高軍事統帥)。司馬睿在王導和族兄王敦的輔佐下結交江南士族,得到了一些大族的支援。王導主內,坐鎮建鄴,王敦主外,坐鎮荊州,手握重兵,王氏子弟遍佈朝廷,所以說“王與馬,共天下”並非虛言。
民間有“五馬渡江,一馬化為龍”的說法,司馬睿是司馬炎的堂侄,並不是直系親屬,和其他渡江的四個王爺相比並沒有特別優勢,正是由於琅琊王氏的支援,才能最終登上帝位。不過司馬睿這個皇帝當得也很窩囊,老是被自己的堂姐夫-大將軍王敦欺負,差點就被趕下臺,所以也只當了5年皇帝就鬱鬱而終。
-
6 # 瀟瀟雨勰
兩晉因為前者建都洛陽位置偏西曆史稱為西晉,後者因為建都南京位置偏東而成為東晉。兩個都是司馬氏政權,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
西晉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晉武帝建立的。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都是雄才大略的英雄,可是後來的兒孫們一個比一個傻,一個比一個蠢,因此西晉政權僅僅51年就被外族推翻了。西晉政權的覆滅給遠在江南的司馬睿帶來了天大機遇,他迅速建立東晉王朝,從而讓司馬政權又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活躍了一百多年。
東晉之所以能迅速建立政權,一是南京也就是建業城本來就是孫權經營多年的都城,基礎設施相當堅固,建都不費吹鬍之力,只需打起一個旗號就可以了。二是孫氏政權滅亡之後,司馬炎把江南豪強世族都遷到了洛陽,司馬家族已經在江南站穩腳跟。司馬睿爺孫三代經營江南,江南沒有戰亂,人民富裕滿足,司馬睿又會拉攏人心,因此從上到下都擁護司馬睿登基當皇帝。加上西晉一大批逃到江南的官員,東晉人才濟濟,真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兵強馬壯,民富國強,加上所有人都一致擁戴,司馬睿不當皇帝誰當皇帝?所以東晉迅速建立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
東晉建立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我們知道,曹魏是篡奪了漢家江山,曹操知道將來錦繡江山一定姓曹。他也怕有人取代曹家江山,有天夜裡他夢見三馬同槽,他把馬騰馬超馬岱趕得無影無蹤。快去世時,他又夢見三馬搶槽,當時他手下只有司馬懿,司馬懿當時正輔佐曹丕。曹操想收拾司馬懿,可曹丕卻處處保護司馬懿。司馬懿韜光養晦,到所有英雄豪傑都灰飛煙滅,司馬懿終於出人頭地了。他掌握了曹魏王朝的軍政大權。他知道曹魏江山遲早得姓司馬,他也擔心有人爭奪司馬家族社稷,當時不知那兒挖出塊石頭,石頭上寫的是馬後牛代。正好有個後將軍叫牛金,司馬懿用了個奸計把牛金毒死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馬懿的後代司馬靚不爭氣,娶了夏侯妃子。這個夏侯妃子可能是嫌司馬靚功夫不行,就和一個姓牛的小官勾搭成奸,激情萬丈之後有了愛的結晶,珠胎暗結竟然懷上了牛家骨血,這個生下來孩子就是司馬睿,而那個姓牛的小官原來卻是牛金的小兒子牛小金。
所以司馬懿千算萬算還是被牛家後人奪了江山,只是這個司馬睿不敢說是牛家的子孫,因為這樣他就失去了司馬家族的名分,自己的江山也就做不成了。因此司馬睿到今天還叫司馬睿,而不是叫牛睿。
早在司馬懿在世時候,符石上就明明白白說江山將來是牛家的了,司馬懿還要硬抗天命。咋樣?枉費心機而已,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鐵打的江山流水的皇家,中華五千年封建歷史,就是這樣演繹過來的。誰要想千秋萬代統治這個世界,無疑是白日做夢!秦始皇做不到,司馬懿做不到,你,我,芸芸眾生,更是做不到。我們只有在歷史長河裡游泳撒歡打滾的份,古今多少英雄事,都付江湖笑談中!
-
7 # 嶽劍
八王之亂使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在全國各地積極活動,準備恢復晉朝的統治。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國號仍為晉,司馬睿是為晉元帝,因其繼西晉之後偏安於江南,故史家稱之為東晉。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被大將劉裕所平,劉裕擁恭帝,掌握東晉大權。
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
8 # 風光藝境
能力平平的琅琊王司馬睿之所以能在西晉滅亡僅百餘日,便迅速而順利地重建晉政權,紹續晉統,皆賴“仲父”王導之力焉!
同室操戈,骨肉相殘,長達十六年的西晉宗室諸王爭奪皇權的“八王之亂”(291—306),鬧騰得晉室元氣大傷,氣數將盡。內遷的各少數民族乘勢而起,形成了“五胡亂華”的狂潮,316年十一月,西晉王朝終於在風雨飄搖中走進了墳墓。
司馬睿是司馬懿曾孫,十五歲嗣爵琅琊王,累遷左將軍。晉懷帝永嘉元年(307)七月,司馬睿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假節,鎮建業(313年改稱建康,今江蘇南京市)。九月,安東將軍、琅琊王司馬睿入駐建業。安東將軍府司馬王導與司馬睿同齡,少有風鑑,識量清遠,司馬睿推心置腹引為親信、謀主,凡事必諮詢之。司馬睿為皇族疏屬,中才之質,威望素輕,江東世家大族並不買他的賬,不願歸附,以致司馬睿到任多時,也沒有一個士大夫前去拜訪表忠心。王導見狀甚是憂心,便設計抬高司馬睿的威望,藉機說服籠絡江東士族顧榮、賀循等輔佐琅琊王,顧、賀等名士歸至琅琊王麾下,參與軍府政事;由此,江東士族傾心竭力共事司馬睿。311年六月,漢(304年七月,匈奴族劉淵起兵反晉;十月自稱漢王,建漢政權)將劉曜攻陷晉都洛陽,中州士族躲避戰亂紛紛南遷。司馬睿採納王導的建議,禮賢下士接納其中不少賢能人才,與之共圖國事。在王導的指導下,司馬睿禮名賢、納賢能,聯合江東豪門大族,苦心經營江東,為日後順利上位奠定了堅實基礎。316年十一月,漢軍圍攻長安,晉愍帝降漢,西晉滅亡。
轉年正月,晉弘農太守宋哲南奔江東,二月末,趕到建康。宋哲稱受晉愍帝詔,令琅琊王司馬睿統攝萬機(據侍御史王衝稱,晉愍帝出降前一天,曾說:朕已詔琅琊王時攝大位)。有了愍帝的詔令,琅琊王承繼晉統便名正言順,有了過硬的政治基礎了。三月初九,司馬睿於建康即晉王位,改元建武,開始委任百官,立宗廟,建社稷,初具政權規模——東晉政權正式建立。
318年三月初七,晉愍帝罹難(317年十二月,愍帝為漢主劉聰所害)的訊息傳到建康,晉王司馬睿身穿最重的喪服為愍帝服喪。原晉帝遇難身亡,文武百官請求奉上皇帝尊號。初十,司馬睿即皇帝位,建元大興,是為中宗孝元皇帝。
司馬睿之所以在西晉滅亡後僅百餘日,便能迅速建立政權,紹續司馬氏皇統,皆賴王導之力。若無王導為他籠絡江東世家大族,穩穩立足東南,有塊可靠的開基之地;若無王導指導其招納中原望族、士大夫,並領導南遷門閥、聯合江左士族,形成擁護輔佐力量,司馬睿是根本不可能如此地迅速順利重建晉政權,為司馬晉續命一百零四年的。
司馬睿當然清楚自己的皇位是怎樣到手的,因此,即位之時,命王導登上御床與自己同坐——千古未有之奇事。王導知道尊卑輕重,當然堅決拒絕。以故,時人才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流行說法。
-
9 # 袁衛宇
嚴格來說,西晉是亡於八王之亂引發的五胡亂華,西晉最終是被胡人所滅。八王之亂只是引子,真正讓西晉走向滅亡的是五胡亂華。
西晉滅亡後,西晉的遠支宗室琅琊王司馬睿在南北方士族的共同擁戴下,在建康稱帝,仍然用晉作為國號,延續晉祚,史稱東晉。
衣冠南渡西晉末年,先是八王之亂,接著五胡亂華,天下大亂。為了躲避戰亂,一部分王公貴族逃往相對安寧的江南避難,這其中就包括琅琊王司馬睿和一些世家大族。
司馬睿雖然是西晉的王爺,也算宗室,但他和西晉皇室的血緣關係非常遠,他是晉宣王司馬懿的曾孫,晉文王司馬昭的侄孫、晉武帝司馬炎的堂侄。
論當皇帝,司馬睿顯然資格不夠。論血緣的話,首先要找司馬炎一脈的後人,如果找不到的話,再找司馬昭一脈的後人。但是司馬昭一脈的後人在八王之亂中絕嗣,司馬炎一脈的後人在五胡亂華中絕嗣。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由司馬懿的一脈的後人來繼承大統。
當時包括司馬睿在內的、渡江的五位宗室王爺,都是司馬懿的一脈的後人。最終登基稱帝的是司馬睿,因為司馬睿有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鼎力相助,而其他四位王爺缺乏士族的支援。
不過不管怎麼說,能渡江活命就不錯了。江南地區當然比戰火紛飛的北方好太多。
穩定江東司馬睿初到江南時,因為沒什麼名望,再加上和西晉皇室的關係始終太遠,所以江東士族不怎麼搭理他,他到江南一個多月了,沒有任何江東士族來拜訪他。
司馬睿想在江南站穩腳跟,就必須取得江東士族的支援和合作。眼下的狀況,讓司馬睿非常著急,卻又無可奈何。
不過好在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導兄弟倆,想了個辦法提高司馬睿的威望。他們借上巳節之機,讓司馬睿坐上高頭大馬出巡,而王敦、王導則率北方士族跪拜之。此舉讓江東士族大為驚訝,也跟著一起跪拜司馬睿。
隨後王導又造訪了江東士族的代表人物賀榮、紀瞻,取得了賀榮、紀瞻的支援,隨後其他江東士族也紛紛歸附司馬睿。
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乘肩輿,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鹹驚懼,乃相率拜於道左。帝乃使導躬造循、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自此之後,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晉書·王導傳》取得了江東士族的支援,使得司馬睿在江南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登基稱帝隨著西晉最後兩任皇帝都俘虜,都城洛陽也被胡人佔領,西晉宣告滅亡。西晉滅亡的當年,司馬睿沒有立即稱帝,而是在建康即晉王位,以晉王的身份管理江南事務。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西晉的最後一位皇帝晉愍帝被胡人殺害。訊息傳到江南後,司馬睿在才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太興。史稱東晉。
由於琅琊王氏的巨大功勞,司馬睿不得不重用王氏子弟,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也開啟了東晉士族門閥政治的格局。
兩晉優劣西晉和東晉,名聲都不好,半斤八兩。西晉50年的歷史,真正的安穩日子只有30年,其餘的20年真的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生靈塗炭。
而東晉則是偏安江左,雖然日子相對安穩,但是由於東晉士族門閥政治,士族把持朝政,壟斷仕途,底層人很難有出頭的機會。
-
10 # 盧克讀書
西晉亡於公元317年末,第二年(公元318年)的三月,司馬睿即帝位於建康,東晉建立。
看似東晉迅速建立,其實其基業的開始要從當時還是西晉琅琊王的司馬睿鎮守建業開始算起,那一年是公元307年,整體算來,東晉基業的建立至少花了十二年的時間。
在這十二年中, 中原陷入極端的混亂狀態,匈奴漢國劉淵、劉聰、劉曜的多次侵擾,洛陽和長安幾度被攻佔,西晉懷帝、愍帝相繼被俘,西晉最終滅亡。
司馬睿憑藉著長江險阻,在這十二年中,任用王導及其從弟王敦,先安定江左,以固根本,然後西向平定長江中上游的荊湘地區,謀求中興基業的擴大。其實這個過程有點類似與三國時吳國的創業。
東晉以建康、江州、荊州三地為核心,王敦、陶侃、庾亮、桓溫、桓玄,都曾經在荊州鎮守,除了外戚庾亮外,其餘大將都因為實力足以威脅東晉皇室,皇室必定要謀劃控制之術。所以東晉立國以來,多次發生變亂 ,最後大將劉裕以消滅桓玄的功勞,受晉恭帝的禪讓(公元420年),結束了東晉百年的歷史。
東晉立國百年總比享年五十左右的西晉要略好一些,不過也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
11 # 老圃
晉元帝司馬睿在士族的扶持下登基。元旦朝會,拉著丞相王導一起坐寶座,時人曰"王與馬,共天下 "。意思是皇帝與士族共享權力。這就是說,東晉之所以能夠很快建立,全在於士族出力,所以士族也就成了司馬氏的噩夢。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知道,那個歷史年代的一些社會特徵。
由於魏晉實行察舉制進行選拔官員,土地和權力逐漸向少數人手裡集中,逐漸形成了大世家大地主的局面。
東晉南下之初,王與馬共天下。後期東晉對前秦肥水之戰,東晉出兵八萬,意思不是全國只有八萬,而這八萬是大地主謝家的兵力極限。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在西晉末年,全國已經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門閥數百個,他們之間力量達到了均衡,所以只好找司馬家的後人出來擔任國家元首。也正是因為這一大群門閥勢力相對平衡,才沒有出現像曹操,司馬懿一樣的絕對權臣,東晉的皇位看起來才不像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