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條子
-
2 # 小東北每日雜談
顯赫一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盛極必衰的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英國透過長時間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積累了無數財富,第一次工業革命更是讓英國的國力登上了巔峰,可是隨之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幾乎摧毀了英國曾經所有的輝煌。這也就是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第二、美國的奮起直追,美國作為遠在美洲大陸的國家,幾乎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所有戰火,所以美國利用兩次世界大戰的契機飛速崛起。以至於成為了二戰後西方國家陣營的首領,那麼作為小弟的英國無論從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無不受制於美國,這也嚴重影響了英國各方面的發展。
第三、英國經濟發展對殖民地過於依賴,隨著英國殖民地的相繼獨立,英國失去了工業化中最關鍵的兩大生產要素: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再加上美國的崛起擠佔了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市場份額,導致英國經濟每況愈下。
第四、眾所周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奧巴馬對於美國經濟全球化程序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相反英國近年來在全球化方面卻相當保守,對外來移民實施的嚴格勞工制度導致本國勞動力價格高漲,這也大大制約了英國的經濟發展。
透過以上四點,我們不難看出英國的衰落是有著他的必然性的。
-
3 # 大正看世界
英國這個國家在近代的確是風光佔盡,何止是顯赫一時,而是制霸海洋300年,號稱“日不落帝國”。
但有句老話說得好,“盛極而衰,物極必反”,英國在整個世界歷史的長河中,也只算其中的大帝國的一個,雖然已經做到超級牛了,但也免不了衰落的命運,如今看來英國還算一個世界大國,但味道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已經蛻變成美華人的跟班小弟了,真是令人唏噓。
下面“大正”就具體分析一下近代這個大帝國——英國衰落的原因:(一)歐洲其他強國崛起,挑戰英國霸權。
英國的海洋霸主地位是從西班牙人、荷蘭人手中搶來的,而且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讓英國擁有了先發優勢,在這次工業革命中拔得頭籌,享盡了紅利,也就穩定了英國世界海洋霸主地位,成為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及全球。
然而工業革命的成果不可能英國獨自享有,技術擴散到其他國家後,歐洲後起的國家,如德國、沙俄紛紛借力工業革命崛起,就是同樣是殖民帝國的老對手法國也藉助工業革命更加強大。特別是德國統一後,更進一步發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實力變得異常強大。這些後起的新興國家怎麼甘心現在的國際地位,對於英國世界霸權發起挑戰也成為了必然。
(二)英國已經到達擴張的極限。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英國最巔峰的狀態,不可一世的世界第一強國,然而英國的“盛世隱憂”已經出現。特別是一戰後的英國,看似地盤更大了,對整個殖民地體系掌控力卻呈減弱的趨勢。
當時英國控制著世界近5億人口,總領土控制面積已經達到3300萬平方公里,人口和領土面積都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從英倫三島到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地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都有大英帝國的領土,這也是英國“日不落帝國”外號的來源。
但也意味著英國的擴張已經沒有多少空間了,達到一個極限值。英國在擴到極限後,而後打的每一次戰爭,對於英國來說都是消耗戰爭,不再會有新的利益入賬,無論是打輸打贏都一樣,都是對英國現存的國力進行消耗。然而是世界第一強國又是個活靶子,在應接不暇的其他挑戰中,英國國力衰落也就成為必然趨勢。
當一些後起的強國與英國力量對比呈現一個微妙的平衡時,大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一戰和二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英國國力被大規模消耗,從世界霸主位子上摔了下來,雖然而挑戰者德國失敗了,讓美華人撿了個大便宜,接棒英國成為新一代霸主。
這也能夠理解英國和法國在二戰前夕,一直對納粹德國的施行綏靖政策,不就是因為怕打仗,導致自己現有地位不保嗎?但事實證明怕是沒有用的,該來的總會要來。
-
4 # 布衣吳新建
原因是多方面,主要還是風水輪流轉。
當年一代天驕橫掃歐亞,佔了不少地,可現在也就剩1/3。
一代天驕與大英帝國相比,征服其它民族的形式不同。遊牧民族,像風一刮而過,能佔領但無法統治,生產方式決定了佔領時間短暫。大英帝國是透過工業革命崛起,生產力高度發展,創造財富的速度比農耕不知快多少倍,支撐了殖民統治前期的大量財力投入。掠奪來得財富又可以壯大自己的實力,侵略更多國家。
工業革命加劇了不同經濟體之間的競爭,一個落後國家透過合理變革,能迅速起來,也就是說,競爭對手容易形成。德國工業用了差不過40年的世間就走完了英國百年的道路。19世紀90年代,德國魯爾區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重工業區。此外,德國教育的全面興起。20世紀初柏林已經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學術中心。1914年,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強國。
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競爭演變為國家與國家,甚至國家集團與國家集團之間競爭,競爭的最後手段就是戰爭。一戰後德國第一,二戰後美國第一。英國在一、二戰後衰落,被新興帝國代替。
導致風水輪流轉的原因,守成大國固步自封,進而不斷陷入危機。近兩百年世界風起雲湧,大清、大英帝國、日耳曼人、美利堅,輪流坐大,說明一個道理:誰先變革,從舊體制中走出來,誰就能引領風騷,執天下牛耳。
-
5 # 心的開始心
民主政治的興旺是英國衰落的原因,維多利亞時期,維多利亞是一個強大的女性,所以英國空前強大,民主政治,不是不好,而是容易被沒有什麼本事的人,或者裝腔作勢的專業政客所把控,這些政客內心深處只想要權力,並不是想要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建設國家的力量有限,所以長久下去,一個國家必定衰敗。如果一個國家由強有力的英雄統治,凱撒,或者半神一樣的人統治,國家就會強大的多。
-
6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就是二戰的巨大損失把英國的家底全掏空了,它的海外投資和殖民地全沒了,這樣的情況下,以英國狹小的本土是很難不衰落的!當然很多人也總結了一些,比如說英國的技術革新變慢了,不肯採用新的科技,導致優勢被美國德國超過,以至於力量衰落。但是這些細節問題都可以商榷,比如不肯使用新技術這個問題,要知道英國的產業革新比美國和德國都早,它的工廠和裝置早就建起來了,成本需要回收,資本家也要考慮自己的投資,新的裝置的效率提升是否可以覆蓋這個替換成本也得讓資本家算一算,它不像德國和美國,原來就沒有,直接使用新裝置,沒有包袱,形成了後發優勢,最後等到英國想更新裝置時發現已經沒有優勢了,事情已經不可為了!
-
7 # 山壠田
英國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所謂帝國,在被征服地對當地人的管理以榨取財富,供英國本土人享用為主,。所在地的經濟單一,往往處於不公平交易,造成被管理者離心離得,一有風吹草動就鬧事,獨立運動此起彼伏。二戰給英國造成硬傷,殖民地人民輕輕一推,帝國就崩盤了
-
8 # 不惑喂蚊君
我是喂蚊君,我來回答。
在下的看法可能與其他人不太一樣。可能會冒犯到一些人,在下先行陪罪。在下的答案是不正經,不嚴肅的。如果想看正經嚴肅的答案,請移駕別處。不用在這裡浪費時間。在下的答案,僅作為能茶餘飯後的談資。為您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在下認為英國並沒有衰落,只是應時而變的戰略收縮。如果有衰落也只是相對於美國。
英國從一個地處歐洲邊陲的蕞爾小邦,成為一個稱霸世界三百年的日不落帝國,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制度的優勢。
1215年,英國的貴族、主教就用刀劍,逼迫著他們的國王簽訂了《自由大憲章》。那時是中國的北宋時期。那時開始英國就開始限制王權,保障自由,實行法治,保護財產權,承認地方自治權益。是憲政之肇端。《自由大憲章》的作用,怎麼評價都不過分。在1941年的時候,邱吉爾曾經提議,用英國僅有四份手抄本《自由大憲章》中的一份,換取美國參戰。也許有人會說,兩千多年以前,中國的法家,已經有法治的概念。對不起,那時的法治與英國的《自由大憲章》的法治,完全是兩碼事。中國的法治是治民的工具。《大憲章》的法治是既治民,又治王(皇)。是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王權有限。這才是真的法治。中國法家提倡的法治,不過是人治或者說是皇治罷了。
沒有一個統治者,願意自己的權力受到限制。《自由大憲章》簽署之後,英國的臣民執拗堅持《大憲章》的原則。英國憲政的發展是在權力與權利的反覆較量中推進;在鬥爭與妥協,在談判與流血;在回潮復辟與反回潮反覆闢的糾纏中推進。最終確立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政治制度。
厚積而薄發,用了幾百年的時間,終成日不落帝國。
在十九世紀中葉之前,英國是世界上僅有幾個民主憲政國家之一。但是在十九世紀中葉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了民主憲政之路。他們的優勢已不再明顯。最終被青出於藍的美國取代。
在大英帝國稱霸世界的幾百年間,英國幹翻了所有對其霸權構成挑戰的國家。而取代他的國家,是他原來的殖民地美國。我想這不僅僅是巧合罷。
美國的制度是在英國制度基礎之上形成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獨立之初的美國,僅有不到三百萬的人口。在當時恐怕沒有人會想到,美國會取代英國的地位。如果有人當時提出這個想法,就被人笑掉大牙。
對於這個新建立的國家,當時的世界不知道有多少看好他們的未來。但是不到二百年的時間,這個國家崛起為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遠遠的超過他們的母邦。除了資源稟賦之外,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站在英國憲政制度的肩膀之上。世界的霸主,為什麼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因為他們繼承的是兩牙的封建制度。
近來網上,不少人以奚落英國為能事。我不知道他們何來之自信。
在下認為,英國沒有原來的強勢,但是遠遠談不上衰落。他們的衰落,只是相較於美國。如果把美國拿掉,大家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現在的英國和其鼎盛時期,差別不大。如果沒有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這些國家所能依靠的只有英國。
英國的GDP大概是不到三萬美元。加拿大一萬五千億美元。澳洲一萬三千多億美元。紐西蘭比較少。他們的GDP總和就是將近六萬億美元。穩穩的世界第二。世界第一是中國。沒有人會認為中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吧?這與鴉片戰爭爆發前的世界格局,沒有什麼不同。
俄羅斯仍然是又窮又硬。德國日本受制於戰敗國身份,其影響力是無法與英國相提並論的。法國也差了點意思。
如今的英國是安理會五常之一。英聯邦國家的盟主。北約重要成員之一。雖然退出了歐盟,與歐盟仍然是盟友關係。在間諜案中,英國可謂一呼百應。俄羅斯好像沒有一個國家為其出頭。這就是影響力。
軍事上英國看來似乎是不入流的。但這也不過是個假象。英國在八十年代,可以打贏馬島戰爭。英國離馬島一萬三千公里。直到今天,遠征一萬三千公里,仍能戰而勝之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吧。因為世界環境,英國和歐洲將安全外包給了美國。所以他們國防開支很少。如果真的有戰爭威脅,重新武裝起來,英國仍然將是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英國放棄殖民地不過是戰略收縮。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已變,由於世貿組織的成立,原料,市場的獲得,不再需要佔有殖民地這種手段。英國放棄了大部分的殖民地。
綜上,英國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談不上衰落。
在下的一點淺見。
-
9 # 劉權林
衰落原因就是資本的貪婪和逐利,還好中國很清醒,沒有受資本控制。比如國家扶持收購國外高科技企業,但限制投資海外房地產,不管多賺錢,所以像萬達、海航這樣大手筆投資海外酒店、電影院、足球俱樂部等對中國發展沒什麼幫助的行業,中國是嚴加限制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英國工業產量幾乎超過其它國家總和,英國軍事也大力發展,佔據了世界最多的殖民地。
所以,那時候英國非常有錢,而且殖民地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還有殖民地廣闊的市場,不愁產品賣不出去。
有錢了,英國就不願辛苦的幹活了,於是開始玩金融,倫敦現在都是世界金融中心,金融很賺錢而且不累,英國到處借錢給別人,坐著收利息。
第二次工業革命來了,開始電氣化。德國、日本開始崛起,但德國、日本來晚了,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德日只有很少的殖民地,沒有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只能自己拼命了,進口原材料,不斷更新裝置降低成本,不然產品賣不出去。可是英國原材料、勞動力和市場都不缺,於是沒有更新裝置的動力,反正不更新也能賺錢,於是英國工業開始落後於德國。
一戰爆發,德國就把英國的遮羞布扯下來了,英國工業不但落後於美國,還落後於德國,戰爭打完英國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二戰時美國更是要求英國用黃金購買武器,英國祖上的積累被徹底耗空,然後就衰落了。
-
10 # 籃球小講解
首先我覺得它不思進取是一方面,太滿足於自身的現實實力,創新意識下降,這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創新次數的多少就可以看出來,其次就是新興的大國興起對英國的衝擊,比如德國美國,最後吶我感覺跟戰爭不無關係畢竟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破壞不是一般的大。
回覆列表
複雜的不說,就簡單表面的說幾個原因。一,自身國土面積少,人品少,資源缺乏,長期依靠殖民地資源及勞動力。這為後面各個殖民地國家的獨立開創了條件。如中國古代的皇朝,殖民地總督在勢力強大後,潛意識就想獨立。其實美國就是這樣獨立的。二,一戰二戰對它的消耗真心的大,打到本土沒兵源補充,於是大量的招募殖民地黑人兵源,所以現在英國才如此多的黑人(本土白人至上的政治力量被削弱)。三,一戰二戰後,英國基本上崩潰,美華人從後趕上當了大佬,英國欠下美華人太多的錢,很多本來是自己權力範圍的地方都讓給美華人,權力範圍就等於經濟。四,二戰後,美華人的胃口越來越大,要求分享老牌帝國的殖民地,或者是重新洗牌,若不依,美國就暗中出力幫忙,一個一個的獨立,僅僅保留英聯邦名號,名不符實。至此,英華人幾乎就原來的英國,從此衰了。還沒完啊,你看現今的蘇格蘭還蠢蠢若動,假如蘇獨立了,威也獨立,英國就只剩下英格蘭與北愛(英格蘭人為主)了。基本上鑑於英國的土地及人口問題,想要恢復惜日榮光,已永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