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吹泡泡的豬
-
2 # 路遙lgy
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匈奴單于冒頓南侵,劉邦親自帶領大軍二十萬征討。不料,由於劉邦的冒進,被冒頓大軍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之後,冒頓退兵。據說是劉邦用了陳平的計謀退的兵,什麼計謀不知道,但是從“白登之圍”後,西漢開始與匈奴和親。
和親只是劉邦安撫匈奴的一種策略。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惠帝繼位,但朝廷大權落在了皇太后呂雉的手裡。匈奴單于冒頓知道劉邦去世,就更加猖狂起來。他甚至直接寫信給呂雉,語言挑釁。
《漢書》記載,冒頓信裡說“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冒頓說的很直白,應該是少數民族當時少有文化教育的結果,但是,他的話要是放在現在,倒是個很直接的表白方式。
冒頓的意思是說,我是個失去配偶的君王,出生在湖泊,成長於草原,也多次來到邊境,想吞併大漢江山。你呂后也是個寡婦,我們兩個人都不快樂,也沒有什麼娛樂方式,不如我們兩個就各求所需,互補一下吧。
很顯然,冒頓是以攻打漢朝為要挾,在調戲侮辱呂雉。呂雉當然很生氣,甚至樊噲要領兵去攻打匈奴。但是,有人勸說,當年高祖在時,兵強馬壯,還落個“白登山之圍”,如今的國力已是大不如以前,能戰者不多了,難道你比高祖還有能力嗎?
呂雉思前想後,最終還是回信給冒頓說,我已經年老色衰,牙齒脫落,走路都不穩了……。呂雉又派人,用兩輛車,裝滿了金銀絹綢,包括美女,一起給冒頓送了去。這場書信挑釁事件,才算平息下來!
-
3 # 一笑讀史
這個匈奴單于就是冒頓(mò dú),在漢高祖駕崩後,呂后主政時,曾修書一封,要求迎娶寡居的呂后。1、為了奪權,老爸也敢殺
頭曼單于是冒頓的父親,作為長子,按正常情況下,他應該繼承單于之位,可是頭曼單于偏偏想讓自己一個愛妾所生的幼子成為繼承者。為了給自己的幼子掃除障礙,他就把冒頓送到月氏國去做人質。冒頓剛被送過去,頭曼就兵發月氏國,月氏國王欲殺死冒頓,冒頓就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了匈奴。
逃回匈奴的冒頓對自己的父親恨之如骨,那種父子親情在頭曼發兵月氏的時候,已經被撕得粉碎,冒頓想要保全自己,必須要進行反擊。
冒頓發明了一種骨箭,在上面穿了孔,射出來的時候會“嗚嗚”作響,他把這種骨箭命名為“鳴鏑”。
我對自己的部下說:“我的鳴鏑射向哪裡,你們就射向哪裡,不服從命令者一律處死。”
他先用鳴鏑射向野獸,凡是沒有射中者全部處死。
他又用鳴鏑射向自己心愛的寶馬,也有一些不敢射擊者,也都被處死。
第三次,他又用鳴嘀射向自己心愛的妾妃,還有一些不敢射擊者,也被全部處死。
終於,在一次跟頭曼外出狩獵的時候,冒頓用鳴鏑射向了自己的父親,部下沒有不敢不射擊的,就這樣,頭曼單于被射成了刺蝟。
心理已經變態的冒頓殺紅了眼,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弟弟,還有父親的親信全部殺掉,自立為單于。
2、砍下仇敵的腦袋當尿壺匈奴當時被中原人稱為“胡人”,而在匈奴部落的東面,還有一群遊牧民族,為了區別他們,稱之謂“東胡”。當冒頓弒父自立的訊息傳到東胡的時候,狂妄自大,不作不會死的東胡大人派出使者向冒頓興師問罪,並公開索要老單于頭曼生前曾騎過的一匹千里馬。冒頓就問群臣怎麼辦,群臣說:“千里馬是我們匈奴的,怎麼給送給東胡人呢?”,冒頓說:“我們怎麼能為一匹馬而得罪鄰居呢,給他吧。”
過了一段時間,東胡又派使臣過來,要求冒頓單于將自己最心愛的閼氏(單于的女人很倒黴,不是被無故射死就是送當禮物送人)送給東胡大人為妾,君臣大怒:“東胡人太無理了,竟然要我們的王后,請單于發兵討伐他們”,冒頓單于說:“怎麼能為一個女人而得罪東胡人呢,送給他吧。”
東胡王越來越狂妄,又派使者來要匈奴和東胡相鄰一塊土地,冒頓單于大怒,將東胡使者推出去殺了,發兵進攻東胡。
正在帳篷裡摟著閼氏尋歡作樂的東胡大人被抓個正著,並被冒頓單于砍下了腦袋,被做成了冒頓單于的尿壺,不可一世的東胡王國滅亡,真是“想讓你滅亡,先讓你瘋狂”。
3、修書一封辱呂后漢劉邦六年(公元前201)秋,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南韓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韓信的反叛和城池的失陷讓劉邦震怒,第二年初冬,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一路破關斬將,隨先頭部隊追擊到平城(今山西大同)以東的白登山。
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劉邦在謀士陳平的建議下,暗中派人重金賄賂閼氏(從東胡大人那裡回來後還能得寵),一夜枕邊風,讓冒頓單于下令解開重圍的一角,劉邦才得以在大霧之中倉皇逃回漢地。
現在劉邦早已不是創業時期的他了,他更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面對北方這個遊牧民族,他實在不敢再去觸碰,就聽從一個大臣的建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變態的外交政策:和親。這個大臣的解釋是:“冒頓就是一個冷血動物,只認識武力,你騎著馬,你用兩條腿,怎麼也不可能幹過他。降服他的唯一理由,就是把公主嫁給他,再給他一筆豐厚的嫁妝,省得他再來搶劫。作為女婿,他也不能再跟岳父作對了,等公主的兒子當了單于,就是漢朝的外甥,更不能跟姥爺和舅舅作對了。”
劉邦立即下令讓他已經出嫁的女兒離婚改嫁到匈奴,由於呂后的強烈反對未能實現,他就收了一位義女,封為公主,嫁給了冒頓單于。
其實劉邦也不想想,冒頓就是一個冷血動物,他能弒父自立,還能把你這個老丈杆子當回事?
冒頓估計也是因為自己的閼氏被東胡大人搶走以後,造成的心理扭曲,竟然鬼使神差的寫了這麼一封信,按輩份,呂后可是他的丈母孃。
呂后閱讀信後,呂后冷靜地給冒頓回了一封信:“單于沒有忘記敝國,還賞賜我們書信,我們誠惶誠恐,我年老氣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走路也不穩,不值得單于為我屈尊玷汙自己,敝國沒有做錯什麼,還請單于寬恕。”
呂后明白,現在還打不過冒頓這個變態狂,只能忍,終會有一天,會讓冒頓的後代付出血的代價。
-
4 # 史上雜談
一、根據《漢書》記載,匈奴冒頓單于給呂后的國書中寫道: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那麼,匈奴冒頓單于給呂后的信中是什麼意思呢?
冒頓單于的意思已經很明顯,赤裸裸地在調戲大漢呂太后。冒頓單于的原文翻譯出來就是:我是喪偶的君王,出生於湖泊,生長於牛馬成群的大草原,我多次來到邊境,想要吞併大漢的江山。你呂后是寡婦,你和我都不快樂,沒有什麼可以娛樂的,你和我不如互相各取所需如何?
二、冒頓單于的意思是想讓呂后陪他睡覺。這是赤裸裸的調戲和侮辱。當匈奴使者拿著這冒頓單于的國書給呂后看了以後,呂后看完第一反應自然是很生氣。
然而,當著匈奴的面,呂后忍住了,因為呂后心裡明白,按照當時的情況漢朝還很難擊敗匈奴。於是,呂后給匈奴冒頓單于回信了,呂后在信中說自己: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
三、呂后讓人將回復給單于的國書交回給匈奴使者,並且送上兩輛車、兩匹駿馬還有美女及其金銀珠寶與單于和親。那麼,呂后的回信又是怎麼回的呢?原本的翻譯大概是這樣:我呂雉年老色衰、牙齒都掉了、走路都站不穩了。單于你一定是聽了什麼人的閒話,讓我呂雉來陪你睡覺,這樣回玷汙了您的,有失身份。我們也沒有罪過,就饒過我們吧。
我們從呂后給匈奴冒頓單于的回信中可以看出這位漢朝的太后受了極大的侮辱,然而她還能如此容忍。想必是呂后心裡明白儘量不招惹匈奴人。
收到信以後,冒頓單于再也不敢輕視大漢,也再不敢調戲呂雉了。
為何會這樣呢?原因是這樣的——
首先,如果放在別的女子身上,受到了這般侮辱,大概會破口大罵,甚至會拼盡力氣,與匈奴幹一架。可是呂雉不同,她看到了漢朝初立,尚無力再去承擔一場戰爭的消耗,於是願意忍。對於冒頓來說,這個女人心智不簡單。
其次,同時,透過言語,我們看出來,呂雉極力表現的態度就是:不卑不亢。雖然有示弱,但是並未有過卑微的臣服。
四、其實證明,寫給呂雉的這封信恐怕是匈奴最後一次透過外交手段“頤指氣使”了。
漢朝經過文景之治,民眾休養生息,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到達漢武帝時期,則徹徹底底的敵國崛起。衛青收復了被搶走的河南之地,霍去病一舉拿下河西走廊,封狼居胥,甚至連匈奴女子盛產胭脂花的胭脂山都收為己有,一時之間,流傳出一句匈奴哀歌:收我胭脂山,使我嫁婦無新顏。
漢昭帝,漢宣帝時期,大漢透過控制西域交通樞紐,使大範圍西域國家臣服,這些小國,曾經都是匈奴的附屬。就是那段時間,Murano古國徹底聽憑漢王指揮。
一轉眼,是幾十年,昭君出塞。又一次和親,但是與劉邦白登山之圍的求和不同,這一次,匈奴單于呼韓邪在部落爭鬥中,依靠了漢軍扶持,奪得大權。之後,他以誠摯的態度,請求迎娶漢朝公主,以示兩國從此交好。
很長一段時間,北境再無戰事。但是,和平是由先輩的無數次理智應對換來的。雖然,史書對於呂雉的評價是專權,狠毒,但是,我想,當司馬遷作書《史記 呂太后列傳》時,也一定不會忘記,曾經她在冒頓的信件調戲時,是多麼的隱忍。
-
5 # 明月清風閣
漢朝初期有兩個奇恥大辱,一個是漢高帝劉邦的白登之圍,另一個就是呂后受辱了!劉邦死後冒頓單于寫給太后呂雉的一封情書差點挑起漢帝國和匈奴的大規模戰爭。我們下面先來看一下這封“情書”的內容,大題意思是“我生在草原,長在草原,我是這大草原上孤獨寂寞的王,我帶領軍隊到邊境不是為了侵擾漢地,而是十分想遊覽中原一番。太后你男人死了,我們都是孤獨的人,不如我們取長補短湊合湊合過吧!呂雉讀完這封信後極其惱怒認為受到了莫大的恥辱,決定發兵征討匈奴。這時候大臣季布勸誡道:“匈奴本是禽獸不如,何必於他們一般見識,我朝目前國力衰弱急需休民養兵!”諸位大臣也勸誡呂雉不要衝動行事,更不要忘記白登之恥。呂雉冷靜下來後邊認真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係,用十分謙恭的態度回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單于百忙之中還不忘賜予我們書信,我朝感到受寵若驚,我現在年老體衰,牙齒脫落兩鬢斑白,實在是配不上單于,單于不必為我屈尊,想想我們也沒有做錯什麼,還請單于高抬貴手放我們一馬吧!”然後附帶著禮物和金銀送往匈奴。
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冒頓乃為書遺高後,妄言。高後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後乃止,復與匈奴和親。——《史記·匈奴列傳》單于本來也不是真的要和呂雉珠聯璧合,只是藉機試探一下漢朝的實際掌權者,順帶侮辱一下這對孤兒寡母,但是看到呂雉的回信後認為呂雉非等閒之輩,於是答應繼續和漢朝和親,在此後呂雉掌權的時間內冒頓單于一次也沒有侵擾漢地,直到呂雉死後才又開始侵擾漢地。冒頓單于敢如此侮辱漢朝並不無事生非,冒頓單于是匈奴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單于,冒頓從小便不被自己的父親喜愛,自己的父親還屢次想害死他立自己所愛女人的兒子為單于,不過最後冒頓單殺父自立,奪取兵權。冒頓掌管軍隊後滅東胡,驅月氏,陸續征服西域烏孫、Murano、呼揭20餘國,佔領河套,更是率40萬大軍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城,如果沒有陳平獻計恐怕大漢開國之君就要淪為匈奴的階下囚了,冒頓單于擁兵數十萬建立起了龐大的匈奴帝國,盛極一時!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史記·匈奴列傳》如此看來冒頓單于有足夠的底氣來挑釁漢朝,而呂雉一介女流之輩,為了漢朝和百姓身受奇恥大辱還能剋制自己,忍常人之不能忍,實在是讓人敬佩!漢朝初期一直秉承黃老學說,以道家“無為而治”治國,民力慢慢恢復。經過文景之治後,終於在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統一國內思想,劍鋒直指匈奴,無數大漢男兒戰死沙場,一雪當年白登之圍和呂后之辱的恥辱,也告慰了和親女子埋葬在異鄉的亡魂,一揚大漢萬里國威!
-
6 # 大東北的小豆包
西漢建立之後,西漢邊境常常遭到匈奴的侵襲,而韓王信等人後來又叛入匈奴,於是漢高祖劉邦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問題,於是親自率大軍來準備與匈奴進行決戰,幹掉匈奴。
不過此時的匈奴是其史上最牛的單于冒頓統治時期,而且也是匈奴最為強盛的事情,結果劉邦大軍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被冒頓匈奴大軍包圍,劉邦大敗,最後只得說軟話才回到長安。
白登之圍後,西漢改變匈奴的政策
此後見識到匈奴厲害的西漢朝廷,開始對匈奴的和親外交政策,送糧送布送美女,只是求得匈奴減少侵擾的次數,而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有這樣的傳統,老爹死了的話,兒子可以繼承老爹一切財產,包括老爹的媳婦,把後媽變成自己的老婆,同樣的,哥哥死了,弟弟同樣也能夠把嫂子變成自己的老婆,這在漢人看來大逆不道,是亂倫,但是匈奴人卻認為是非常的正常。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死了,他的老婆呂雉掌握大權,而在白登之圍後與漢朝約為兄弟的冒頓還在,於是他按照匈奴舊俗,就給呂后寫了一封信,想要把呂后給接收過去,做他的老婆。呂后當然大怒,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而且雖然呂后死了,但是呂后的身邊還有情人審食其,於是呂后就在朝廷議論這件事該如何處理。
劉邦死後,呂后大權在握
在朝廷之上,劉邦的功臣之一,而且也是劉邦的連襟,呂后的妹夫的樊噲,大言不慚的說:“冒頓太過分了,太欺負人,給我十萬大軍我去蕩平草原,消滅匈奴。”可是大臣季布卻反駁道:“你拉倒把,你認為你能趕上高祖皇帝嗎?當年高祖皇帝率領30多萬大軍都沒有能夠擊敗匈奴,反而被圍,你就別吹牛皮了”,而且季布建議呂后繼續維持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於是呂雉親自給冒頓寫信說“我已經人老珠黃,不能在侍候你了,不過可以給你送美女過去”於是漢朝繼續向匈奴送美女,送禮物,而冒頓也回信表示自己有些莽撞,確實不瞭解中原的習俗云云。
冒頓單于是匈奴史上最牛的領導者
於是一場幾乎釀成戰爭的外交事件,最終得到和平解決。
回覆列表
首先,冒頓單于曾寫信調戲呂后,這個事情是有確切史料記載的。
《漢書》記載,公元前192年,此時劉邦已經去世三年,匈奴冒頓單于聽到訊息後,便給呂后寫了一封國書。
這封國書的內容呢,可以說是非常之猥瑣,大意就是說:“你老公死了,我老婆也死了,咱兩是同病相憐,我寂寞你也空虛,要不咱兩滾一塊得了,你排遣我的寂寞,我也填補你的空虛,我一定會好好疼愛你。”
當時呂后接到這封國書之後勃然大怒,朝廷文武眾臣也是紛紛義憤填膺,甚至有人主張直接和匈奴開戰。
但是最終,在經過理智的討論後,呂后還是沒敢宣戰,而是給冒頓回了一封言辭卑怯的國書說:“大汗能看上我是我的福分吶,可惜我已經年老色衰,無力再伺候大汗,若是我以殘花敗柳之身來伺候大汗,那也是對大汗的一種褻瀆。不如我另選些年輕貌美的女子送給大汗,再奉上金銀珠寶,大汗就放過我吧,咱們兩家和平相處。”
就這樣,這件事終究以大漢的示弱求和結束,此後多年,漢匈之間未發生大規模戰爭,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收復河套地區,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敗匈奴。
只能說,呂后此人雖然在史書記載中專權兇殘,但在這次事件中,也算是為國忍辱負重了。以當時大漢的局勢而言,若冒然開戰匈奴,即便能慘勝,也必定是國力衰退,民不聊生,最終必定導致統治不穩。
總之,國家之間的較量,還是以國力為基礎。只有自身強大,才能挺直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