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亭與落霞同暉

    歷史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本可為詩詞歌賦自成一家,或為丹青高手、瘦金體書法獨樹一枝。但,天公弄人,不應生在帝王家。做為亡國之君,世人可憐、可悲、可嘆!

    李煜,南唐後主,居富庶之地,不思進取,整天奢糜歌舞之中,終為宋滅國,在宋都城西北隅遜李唐囚禁至死,受盡曲辱。

    他的不朽之作,,昨夜小樓又東風……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至今為人傳誦。但,治國與個人興趣愛好兩碼事。李煜做為詩詞高手值得稱頌,但為國一君,是極不稱職的

  • 2 # 萬卷縱橫眼欲枯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派兵滅掉了南漢。南唐後主李煜非常害怕,主動去除了國號“唐”,改稱“江南國主”,並派遣他的弟弟鄭王李從善去宋朝朝貢。宋太祖扣留了李從善,第二年,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並在京城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投降。

    幾乎是同時,有商人告密,宋軍在荊南建造戰艦千艘,並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宋軍的戰船,李煜哪裡敢答應。

    李煜派李從善去宋朝,本是試探。結果宋朝接受了南唐低聲下氣的納貢和後主屈辱的自降身份,但並沒有停止進兵的準備工作。李煜憂心如焚,為兄弟擔心,更為國事憂愁,但他除了宴飲悲歌,卻也沒有半點辦法。

    開寶六年(973年),南唐內史舍人潘佑感到國運衰弱,極力勸諫李煜,提議讓李平擔任尚書令,大臣徐鉉、張洎說“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就派人抓捕他們,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也自縊於獄中。

    李從善給李煜送來一封信,說大將林仁肇有心謀反,已暗中和宋朝勾結。李煜深信不疑,派人毒死了林仁肇。其實這是趙匡胤的反間計,李從善糊里糊塗地做了敵人的棋子,李煜也不加分辨,貿然殺人,自毀長城。

    後來,李從善在宋太祖的逼迫下寫信勸說李煜進京朝見天子。這次李煜表現強硬,他沒有回信,反而上表,請求太祖放李從善歸國,趙匡胤當然不會答應。

    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先後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召李煜進京,李煜託病不從,他說:“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

    太祖就派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派宣徽南院使曹彬隨後出兵,水陸並進。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繼勳統領兵馬,全力禦敵,因強弱懸殊,兵敗如山,沒過多久,宋軍就打到了金陵城南十里。

    國家危在旦夕,李煜卻毫無鬥志,他沉溺在佛法之中,每天沐浴更衣,焚香禮拜,希望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這一天,他在吟詩作詞、參禪禮佛之餘,罕見地登上了金陵城樓,因為自從開戰以來,他最寵幸的大臣張洎就不斷上奏,說宋朝軍隊傷亡很大,勝利指日可待,所以此刻他以為會聽到萬千子民的歡呼,會看到三軍將士的高昂士氣,誰知觸目所及,全是宋軍的旗幟。

    李煜欲哭無淚。這位懦弱的君王,這位風流的詞帝。此刻,他沒有像自己曾經承諾的那樣,親自披掛上陣,背水一戰,而是一面令人奏響自己所做的《念家山破》的悲涼的曲子,一面親自帶領城內軍民高聲誦讀佛經。

    音樂和誦經當然擋不住宋軍的鐵騎,開寶八年(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南唐滅亡。

    李煜率領親屬、隨員四十五人,出城投降。在數萬宋軍面前,李煜赤裸著上身,史稱“肉袒出降”。

    沒過多久,他們就登上了開往汴京的大船,從此,李煜告別了自己的帝王生涯,告別了美好的江南,告別了幸福的生活。

    這次永別,他為後人留下了這首沉痛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自小在豪華宮殿長大的李煜,雖然不缺詩人的浪漫情懷,卻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只見慣“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的他,哪裡懂得“干戈”?亡國的打擊讓他“沈腰潘鬢消磨”,想想這四十年的國家,這三千里的江山,在最後一次祭拜祖廟的時候,不知道心裡會有幾多的懺悔。教坊奏響了離歌,對著平日服侍自己的宮女,他忍不住潸然淚下。

    國家滅亡了,他再也不用憂心國事,憂心戰爭,可是,以淚洗面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在北上的船裡,一首淒涼的《渡江》就是他此時心情的寫照: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這首詩記錄在宋代馬令的《南唐書》裡,被認為是李煜投降後北上時所作。但也有人認為是南吳最後一個皇帝楊溥所作,當年,李煜的祖父就是奪取了楊溥的天下,才創立了南唐。李煜的祖父登基後,逼迫楊溥全家遷往潤州,後來又派人刺殺了他。有人說,這首《渡江》正是楊溥去潤州的途中所寫。

    不管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李煜和楊溥,他們的命運是何其的相似啊。這或許是老天爺故意開的一個玩笑吧!

  • 3 # 獨行山人

    一代梟雄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發動陳橋兵變,建立趙宋王朝。開始有戰略的對南方諸國進行征討。所以說,宋朝滅掉南唐,是歷史的趨勢。

    外在因素

    作為趙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同樣具有雄姿大略的戰略能力,建國後就制定了統一南方的周密計劃,就是先弱後強,各個擊破。971年,趙匡胤滅掉南漢以後,放眼看天下,只有北漢和南唐了。進攻南唐,趙匡胤做了精心準備。由於地域的原因,南唐多水,進攻南唐需要水軍。趙匡胤一是積極準備軍需物質、修造戰艦,二是日夜訓練水軍(三年),三是聯合已經臣服的吳越共同攻擊南唐。吳越出兵由杭州進攻金陵;大將曹彬潘美由北渡江進攻金陵;大將王明從西路進攻南唐重鎮湖口(鄱陽湖)。在三路大軍的圍攻下,南唐政權土崩瓦解。

    內在因素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包括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只有把自己的特點和長處發揮到極致,那麼肯定是一位成功者。南唐後主李煜被後世譽為詞帝,在中國的文壇上獨佔一席。可惜,他的身份是帝王。他不懂治國,也懶得治國。只熱衷於花間派的詞賦創作。李煜的強項是詩詞創作,短板是治國理政。身為帝王又不會治國理政,註定是一場悲劇。(後世與他相媲美的有帝王之名無帝王之實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好有朱由校。)李煜做了俘虜後,依舊繼續發揮著他的長處,創作了讓人垂淚的《破陣子》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李煜——南唐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趙匡胤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李煜是一位傑出的詞人。各自有各自的拿手戲,趙匡胤在政治上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李煜在文化上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可是,一位是開國皇帝,一位是亡國之君。

  • 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南唐的前身就是江淮流域的吳國。

    唐昭宗時,楊行密在淮南一帶幾次擊敗朱全忠的南侵,規模最大的是幹寧四年(897)的戰爭。經過這次戰爭,“行密由是保據江淮之間,全忠不能與之爭。”“自楊氏王吳,淮甸之人不識干戈者,二十餘年。”此後,徐知誥(即李煜的祖父李升)逐漸掌握了吳國政權。後晉天福二年(937),徐知誥搞了一次“禪位”,做了吳國的皇帝。過兩年,他就把國號改為大唐,自己也複名李升,即南唐烈祖。李升還算是個明君,比較注重民間的疾苦,他曾說:“百姓皆父母所生,安用爭城廣地,使之肝腦異處,膏塗草野?”後晉天福四年正月,李升詔曰:“比者干戈相接,人無定主,地易而弗藝,桑隕而弗蠶,衣食日耗,朕甚憫之。其嚮風面內者,有司計口給食。願耕植者,授之土田,仍復(免除)三歲租役……”再加上“擅魚鹽之利,即山鑄錢,物力富盛”(宋史四七八)。所以,南唐在李升時代的經濟政治是向上發展的。

    但此後,李煜的父親李璟即位的近二十年,南唐信任邪佞,窮兵黷武,斷傷國家元氣;而中原的後周又已強盛起來,北宋在後周的基礎上又有了發展,使南唐的滅亡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李煜在位的十多年,南唐基本沒有戰爭,人民生活還是比較安定,生產雖沒有大發展,但也沒有遭到什麼破壞。南唐甚至可以說是當時全國經濟文化的中心。

    中原到了後周的十年左右時間(951—960),由於周太祖郭威和他的養子周世宗柴榮在農業生產、內政、軍紀等方面都有了相當的改革和整飭,並北伐契丹,收復燕南之地。所以,代周的北宋王朝的統一中國,並不足為奇。南唐的亡於北宋,不值得惋惜。

  • 5 # 講史霸王

    南唐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南唐主李煜為和他的小姨子廝守,拒絕了宋朝皇帝趙匡胤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他做皇后的要求,從而導致趙匡胤發兵攻打南唐。我把這件事詳細的講一下。

    趙匡胤建立大宋後,雖然說已經佔據了絕大多數地區,但是還有一些割據勢力。趙匡胤要成就偉業,統一天下,所以他絕對不允許這些割據現象的出現。但是如何去消除這些勢力成為了讓趙匡胤頭痛的事。當時宋朝有足夠強大的兵力,但是宋太祖既想統一天下,又想成就勇武仁德的美名。所以在平定周圍割據勢力的時候,他想做到討伐有理,出師有名。

    南唐地理環境優越,經濟文化發達,趙匡胤(宋太祖)早就想得到這個地方了。但是,南唐對大宋一直屈服以求自保。宋朝剛建立時,南唐主李璟就派遣使臣帶大量金帛去大宋祝賀。後來李璟去世,他的兒子李煜每年都向大宋進貢大量的金銀珠寶。對這樣恭順的國家進行出兵討伐顯然是有些不合乎常理的,並且還不利於建立大宋統治者仁慈的形象。但是南唐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趙匡胤(宋太祖)日日夜夜都想得到它。

    不久,宋太祖給南唐主李煜下了一道詔書,要李煜去汴京朝拜天子。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只不過是宋太祖設的一個局,目的就是想看李煜是否真的聽話,以便於自己找藉口發兵。李煜看到詔書後又犯難了,去汴京吧,怕自己自投羅網,白白送死;不去吧又違抗聖靈。實在沒辦法了,李煜就派使者去汴京,對宋太祖謊稱自己有病,等病情好轉再去朝拜。開始宋太祖對李煜不來汴京暗暗高興,以為終於有一個討伐南唐的理由了,不料李煜為自己的不來找了一個藉口,宋太祖的計劃泡湯了。

    機會終於來了,這次是李煜的皇后去世。李煜的皇后周氏和李煜情投意合,兩人都能寫會畫,擅長歌舞。當初李煜就是欣賞周氏的藝術才華才冊封她做皇后。在一個冬日,剛下完大雪,李煜雅興大發,邀請周後一起賞雪。兩人喝酒喝的正起興,周後突然邀請李煜跳舞,李煜提出一個條件,如果周後能夠寫出一首曲子來描繪現在的景色,李煜便答應和她一起跳舞,周後聽後立馬鋪紙命筆,一邊唱,一邊寫,幾乎是一氣呵成。李煜看了便欣然與周後共舞。李煜和周後兩個人恩恩愛愛,整天沉迷於藝術之中。

    周後有個妹妹,姿色比周後還要好。李煜早有一箭雙鵰之心,想冊封周後的妹妹為妃子就是怕周後不答應,所以李煜遲遲沒有動手。天有不測風雲,周後年紀輕輕竟然染上重病去世。周後去世後,李煜萬分悲痛,隨後,他就把對周後的愛都轉移到周後妹妹身上。李煜想等辦完周後的喪事就冊封小周後為皇后,不料這個訊息傳到宋太祖耳朵裡。宋太祖知道李煜是個情種,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宋太祖抓住這個機會,又向李煜實施了一個計謀。

    宋太祖寫了一份詔書,讓使臣快馬加鞭的送去南唐。李煜拿到詔書後,大為震驚,原來太祖得知李煜的皇后去世,想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李煜為繼後。李煜想到與小周後剛剛才發過的誓言,想到與小周後恩愛的瞬間,又看了看手上的詔書,心裡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不能割捨和小周後的恩愛,更不能接受一個沒有一點感情基礎的女人。一向對大宋很溫順的李煜這次竟然拒絕了宋太祖。其實宋太祖是瞭解李煜的,他知道李煜肯定不會答應這門婚事,因此才故意讓使者去南唐,李煜果然中計。

    隨後宋太祖以違抗聖意為由對南唐進行討伐。在宋朝大軍壓境下,李煜和小周後仍然沉迷於藝術和愛情中無法自拔。直到宋軍兵臨城下,李煜看江山實在難保,為了保全性命,才帶著小周後和大臣向宋朝投降。

  • 6 # 三少yun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這首優美的絕命詞,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深遠的意義.如果單純把李煜定義為文人的話, 無疑他是很輝煌的。柏楊先生如是評價他: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

      01 李煜自幼出生富貴,教育良好,又天生聰慧。他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無疑是史上難得的才子。對於皇位,他一點都不喜歡,甚至刻意逃避!“只是兄弟多夭,迫不得已才當上國主”,尤其是親眼目睹皇位爭奪,更是厭倦, 他不願意當皇帝,他更不適合當皇帝!這是李煜的悲劇,乃南唐滅亡的伏筆。

     

     

    02 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李煜繼位後,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 繼寄希望於向宋納貢以保全基業,危危可及的南唐殷勤侍奉宋朝,除了歲貢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動,也進禮以示支援和祝賀,並多次派遣使者陳說臣服之意。即使登基之後,還沿用北宋年號,每次會見北宋使者, 李煜都換龍袍為紫袍(官服)!此時, 南唐國勢早已敗,書生出生的李煜哪有回天之力?!

      

     

    03李煜繼位時,由於李璟時期戰爭連綿,南唐國削勢弱,國庫空虛,江北土地盡行割讓後,財政因之日益窘迫,尤其每年還要向宋繳納高額貢奉。政府不得不加重賦稅,民不聊生, 怨聲載道。窮處江南一隅之地的南唐, 社會矛盾積重難返。內憂外患!經濟決定國家的力量,從而加速了南唐的滅亡。

     

     

    04創業難,守業更難!

    李煜不是朱元璋,靠自己打天下來的皇位!他沒有朱元璋強勢霸氣的守業之心,在皇室也沒有自己的核心力量! 尤其是即位之初,因為週而復始的戰爭, 中主的去世,朝野人心渙散, 氣氛悲觀頹喪! 李煜治國安邦,又無一技之長,導致整個皇室毫無生氣。用現代的思想來總結,團隊建設不行。一個沒有團隊的皇室,如何能守得住風雨飄搖的南唐呢?!

     

     

     

      05 後人說,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軍事上絕無抵抗。

    南唐國弱,面對強大的宋朝,李煜採用堅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禦策略。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繕甲募兵,潛為備戰。開戰後,李煜立即與宋斷絕邦交,派兵應戰,並親自巡城;按罪誅殺刻意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以鼓舞軍心。歷時一年多,在時間上有效地牽制了宋軍。

    同時,李煜致書吳越王錢俶,告之唇亡齒寒的道理,以圖瓦解宋與吳越的聯盟;並作蠟丸帛書求救於契丹。雖然弱國無外交,但是,從戰爭過程來看,李煜的軍事戰略是得當的,

     

    06公元976年,和秦皇漢武唐宗並列為四大帝王的趙匡胤病死,他也成為四人之中唯一一個沒有完成大一統事業的皇帝。但是,他的死沒有阻擋北宋一統天下, 此時,宋之疆域已經佔中國之七八,天下唾手可得。小政權陸續被消滅,南唐已經陷入了北宋的包圍,就是一快案板上的魚肉!

    所以從理論看,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何況,南唐本來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早已不復李昇的繁華,亂世中的末代,本來就沒有什麼存在感!面對日益強大的北宋,統一天下的決心,南唐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這是南唐滅亡的最根本原因!

     

    南唐之亡,後世的非議多。

    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 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在困難重重,內外交困的難世, 何以能守國十五年之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稱航海家哥倫布為“吹牛大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