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從演義的劇情就可知曉。

    關羽投降的三條件,其中一條是降漢不降曹。

    曹操欣然同意,理由很簡單,他是漢丞相,即是漢朝。

    由此可得出一條結論,曹操並不是赤果果的擺明架勢要篡漢,乾的不是和袁術,甚至袁紹同樣的勾當,只是儘可能地壯大自已,至於日後能否篡位成功,還得再等候時機成熟。

    所以嘛,荀彧就算忠於漢獻帝,無妨,礙不著曹操的全盤大計,事實證明,曹營很多過去被曹操以匡扶天下,重修漢室旗號召集而來的賢能英豪亦阻止不了曹丕篡漢。

    先生存,再發展,然後徐圖大計。

    很關鍵的三段論,主次分明。

    無法生存,沒得發展,多麼美好的大計都是空。

    演義中就有多次提及曹操如何修正與肅清內部那股忠於漢室的勢力,儘管是出自演義,但很貼切和真實。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曹操起兵時,也是要清君側,恢復漢室江山的,這與荀彧的人生理想是一致的。荀彧給曹操出計策謀劃的,迎奉天子的戰略方針,使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以明正言順的,號令天下諸侯,鞏固自己的勢力,迅速統一北方。荀彧是漢朝士族文化的代表人物,忠於漢室,曹操依靠荀彧的計謀得到了迅速發展壯大。這是曹操早期重用荀彧的原因。後來荀彧反對曹操稱王,而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 3 # 王術伍

    荀彧名家世族出身,聰明又智多。曹操需要他幫助,二人初心匡服漢室,其抱負一致。

    後來曹魏勢力逐漸強大,挾天子以令諸候日甚,曹操在文武擁戴下,封王稱相久矣,遂有篡逆之心,但也有程彧為代表的幕僚反對,況其他兩國尚未平滅,於是終未稱帝。死後其孑曹丕襲魏王,廢獻帝,完成父曹操心願。

  • 4 # 暮雨夜行歸何處

    因為,一開始的曹操根本沒有想到要篡漢自立

    他是想擁立漢獻帝從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一點兒和一開始荀彧的想法是很契合的。

    因此,荀彧一開始的時候是真心真意的輔佐曹操做事業的。胸有大略的“王佐之才”荀彧荀文若憑藉自己的能力和自己後面深厚的關係——潁川荀氏都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援曹操,是曹操前期事業的重要助力。

    而一個人的野心是隨著地位的不斷變化而不斷膨脹的,曹操從一開始真心輔佐漢獻帝到後來慢慢的做到了公、最後做到了魏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就差一步就能登上權利的頂點,雖然這時候的漢獻帝名存實亡,但是作為一個個人品德高尚的君子,一直都是擁護漢朝統治,如果曹操篡漢自立,那荀彧必然誓死不從。

    這一點上,曹操和荀彧的想法不同,自然會造成兩者的決裂。

    曹操前期重用荀彧是真心,畢竟他還是需要找很多助力來協助自己;而後期擁立漢獻帝荀彧成為了曹操更進一步的阻礙,因此兩人的分道揚鑣也是必然。

  • 5 # 張遠宏37772303

    荀彧忠於漢室,希望漢室一統天下,曹操也想一統天下,雖然目的不同,但一統天下的願望是一致的。這就是二人合作的基礎。

  • 6 # 良人執戟2

    這個問題的出現,充分說明小說巜三國演義》徹底顛覆了曹操的真實面目。從小說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提的好,不過,小說是可以藝術處理人物的身份、可以張冠李戴、可以移花接木、可以無中生有,所以小說、戲曲、評書、曲藝、相聲,都把曹操視為大奸大惡的"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形象,我們如果"以史為鏡"談歷史的話,就要小心求證,還歷史本來面目了。

    為什麼曹操一直重用荀彧呢?

    兩人同朝為官、共同效忠漢獻帝

    荀彧一家三代都在漢朝做官,即使東漢未年天下大亂,各地軍閥豪強擁軍自重之時,荀彧都奉漢室為正朔。漢獻帝還是小兒登位之初時,即永漢元年(公元189)荀彧就在朝庭擔任指揮音樂的專職官史。

    (荀彧圖)

    當董卓進京,大亂朝綱時,荀彧憤而離職,投奔冀州牧韓馥,結果袁紹取代韓馥,荀彧認定袁紹最終難成大事,經過反覆徘徊、矛盾,決定投奔駐紮在東郡的奮武將軍曹操。曹操聞訊大喜,搶步上前互揖謙虛道:"你就是我的張良啊"!這句話是曹操對荀彧在以後身份的始終定位,荀彧也始終以張良的身份地位,為曹操的䠇起和掃蕩、平定北方立下汗馬功勞!

    "挾天子令諸侯"二人將相同心

    曹操扶持的漢室遷到洛陽,這是荀彧在曹操拿不定主意時,荀彧頗有戰略眼光地說:當年劉邦伐項羽時,為義帝穿喪服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流亡,將軍變賣家產率先起兵勤王,當你在山東作戰而不能遠赴長安護駕,然而還是派將帥冒險與朝廷聯絡,雖然在外作戰,卻心係漢室,這是將軍匡護天下的夙願呵。今天子蒙難洛陽,那裡一片荒蕪(被董卓放火燒了)天下百姓無不痛心,將軍此時如果擁戴主上以順民意,天下豪傑定可招收於帳下,雖有不服的,但也成不了大事,應該立即辦理此事,免得其他人也有此意,後患無窮,這個關鍵時刻,曹操恍然大悟,馬上趕到洛陽,把獻帝迎到許縣。

    這是荀彧對曹操最大的戰略策劃,雙方都表現了相當高的素質和眼光。

    (曹操圖片)

    平定徐州呂布和軍閥袁紹,荀彧可謂軍中張良

    曹操委荀彧留守主持兗州時,陳宮反叛,暗迎呂布,周圍城池都響應呂布,荀彧頓時感覺形勢嚴峻,因為兗州是曹操的後方基地,猶如劉邦之於漢中,稍有閃失,曹操將無路可退,所幸荀彧經受住考驗,堅守兗州,直到曹操回師打敗呂布,兗州保住了,荀彧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當曹操準備乘徐州的陶謙去世之機,進攻徐州時,荀彧勸住了曹操,認為仍然要鞏固兗州的穩定,掃蕩周圍敵對勢力,曹操從諫如流,堅守鞏固,終於在建安三年(公元198)打敗張繡後,又向東擒殺了呂布。

    漢獻帝到許縣後,升荀彧為漢朝侍中,代理尚書令,而曹操升到大將軍,荀彧居朝中承擔重任,曹操在外征戰,曹操問計荀彧:"我在外征戰,有誰能為我謀劃呢?荀彧說:"荀攸、鍾繇",又舉薦郭嘉為謀士,曹操甚是欣賞荀彧的識人眼力。

    當曹操曾被張繡打敗,又要面對強悍的東邊呂布時,袁紹以為曹操敗定了,寫信對曹十分傲慢驕橫,曹操氣得手發抖,頭風又發作了,這時荀彧站了出來,語氣堅定地對曹操說:"自古以來較量勝負的人,如果有才能的人,即使當時弱小也必然能強大,如果沒有才能,強大也會弱小,方今能夠與你一較高下的只有袁紹,袁紹外表寬容,內心卻嫉賢妒能,用人又疑人,軍紀松馳,沒有法規,人多等求於零,而你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而不拘泥於形式,法令又嚴,賞罰分明,兵力雖弱,但你以仁義待天下,對人忠誠務實,所以天下歸心,袁紹雖強又怎麼樣呢?

    建安三年,平定了張繡和呂布後,曹操與袁紹對抗,孔融這時憂心仲仲,認為袁紹有許攸等良士,顏醜、文良又勇冠三軍,荀彧卻毫不動搖堅定的必勝信心,祥細分析敵我態勢,推論出許攸必定叛變,文丑、顏良乃匹夫之勇,一戰即可擒獲他們。

    建安五年,曹操固守官渡,在糧草將盡,準備退回許縣,又是荀彧阻止了這個計劃,並斷言一退就是潰退,必須堅持,又派出人馬襲擊袁部糧草車隊,果然不久許攸因家屬問題,一氣叛離袁紹,顏良、文丑被陣前斬首,田豐被袁紹殺了。一切如荀彧預料。建安六年,在荀彧的堅持下,始終把鬥爭矛頭對準心腹大患的曹操再次進駐黃河,袁紹終於堅持不了,一病之下去世。

    曹操又連續打擊袁紹殘部、打敗高幹等人,支援攻擊劉表,佔據荊州。至此,北方平定,荀彧居功至偉、封侯賜戶。

    綜上所述,曹操與荀彧同朝為官,共尊獻帝,曹主外征戰,荀主內朝政,關鍵的戰略大計,曹操均採納荀彧的方針,故能齊心合力統一北方大業。

    這是二人"將帥和"的密切合作階段,堪稱完美。

  • 7 # 楓葉滿山4

    荀彧荀文若,潁川人,其父荀琨兄弟八人,好稱八龍,而司馬仲達之弟兄好稱八達,此二族皆當時東漢大家世族,貴族。荀彧祖父和父皆在漢為官輔佐漢室。所以荀彧的忠漢思想原於家庭背景的薰陶,之所以被曹操重用是因為曹操的“唯才是舉“和當時的政治環境(要知道荀氏一族在當時的影響力,就像袁紹族四世三公。)荀彧的之才被曹操稱為王佐之才,荀彧還有知人之能,其推薦的戲志才和郭嘉皆上流謀士。荀彧善於推理,勝袁紹的四勝之說及官渡之戰的大捷和南征劉表的陸路出兵宛.葉都出自於荀彧的謀略。當然還有很多成功例子,試想這樣一個人才,曹操能不重用嗎?至於曹操知荀彧忠於漢獻帝,漢帝只是一個傀儡罷了,曹操權傾朝野,忠漢忠曹對曹操看來已無意義,就是忠漢又怎樣?當時天下群雄角逐,而曹操要的就是人才,荀彧屢出奇謀,曹操屢勝。當然曹操在早時還沒有明顯的野心,在濡須之戰前要稱公,稱王的事,荀彧覺得看出了貓膩,既然是丞相何必在稱王。也正是這原因導致了荀彧在濡須之戰時被曹操徵調外出,從而抑鬱而終。要知道荀彧一直都是在京城,相當於劉邦的大管家蕭何,曹操征戰,都是留守京師重地,負責大後方的。感謝邀請!

  • 8 # 楚狂接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朝廷威望日益減弱。戰亂中地方實力派逐漸轉化為了軍閥,但是漢室的大義名分仍然存在。荀彧出身潁川名門,胸懷大志,滿腹韜略,年少時便被稱為“王佐之才”,面對這亂世荀彧選擇了輔助明主匡扶漢室的道路。

    起先他來到了袁紹身邊,袁本初那時剛奪取冀州,勢力如日中天。袁紹本人出身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更兼儀表堂堂、折節下士,四方豪傑紛紛歸順。面對荀彧的到來,袁紹更是待之以上賓之禮,尊敬有加。而荀彧卻用驚人的智慧看破袁紹非成大事之人,轉投了曹操。當時曹操地少兵寡,實力根本無法同袁紹相比,面對荀彧這樣名士賢才的投奔喜出望外,直呼“吾之子房也。”就這樣二十九歲的荀彧成為了曹操陣營的首席謀士,並在此後二十一年中都是曹魏最重要的謀臣。

    荀彧的到來對於曹操的崛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曹操前期的文臣班子就是荀彧建起來的。他先後推薦了戲志才、郭嘉、荀攸等一大批潁川名士為曹操所用。這極大填充了曹操的文官空白,為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再有在曹操勢力最危險的興平元年,又是荀彧力挽狂瀾。那時曹操大軍東征陶謙,張邈和陳宮反叛,並連結呂布要奪取曹操當時唯一的根據地兗州。荀彧當時坐鎮兗州,面對危機形勢當機立運用手中極為有限的兵力守備要害之地,馳招夏侯惇等人誅殺了一批叛亂者,穩定了軍心。豫州刺史郭貢見兗州大亂領兵數萬想來分一杯羹,荀彧單騎入郭貢營中陳說利害,讓郭貢保持了中立的態度。並且與程昱一到奇謀百出設計死守城池,終於撐到了曹操回師大敗呂布。如果沒有荀彧,曹操很有可能在興平元年就退出來歷史舞臺。

    此後在曹操南征北伐時,都是荀彧坐鎮中樞,排程軍資,足兵足食。屢屢在曹操拿不定注意的關鍵時刻,分析利弊,促使曹操做出重大戰略決斷。使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徐州之戰等戰役的勝利。在對待漢室的問題上,荀彧首先提出了奉天子以討不臣,說動曹操迎奉天子。這個時候漢朝中央和曹操是有共同利益的,漢室需要一個地方實力派在經濟、軍事方面的扶持。而曹操需要漢室的正統名分。所以一開始雙方是有蜜月期的,可以看做一種合作關係,合作的紐帶就是荀彧。荀彧在迎奉天子後被朝廷委任為了中書令,也就是天子的秘書。荀彧是即忠於漢室,也忠於曹操。這種二元忠誠在三國時代很普遍,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名義上都是忠心於漢室的,這時三國時期的政治正確。而曹操也不是一開始就野心勃勃的人物,董卓禍亂朝堂,是曹操首倡義兵討伐董卓。關東聯軍逡巡不前,又是曹操獨自率軍勤王,曹操自己也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自己當初只想做到漢佂西將軍,封個侯爵就知足了。

    但是人是會變的,隨著權勢越來越大,昔日那個執五色棒震懾權貴的少年終於也變成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權臣。昔日共同扶助漢室的這位戰友、同志現在成了漢室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時候自己與他漸行漸遠了呢?悠悠半生,面對空無一物的食盒,荀彧知道自己今生再無漢祿可食了。

  • 9 # 漩渦鳴人yy

    其實荀彧的想法很簡單,只不過很多人把它搞複雜了。荀彧的想法就是終於他所在的勢力的名義上的老大。

    荀彧代表的不是他個人,而是代表一個家族,他可以不要臉,但他的家族要臉,她可以說幫助曹操去謀朝篡位,但是這樣的無名最終會落在他自己的家族身上,那他的家族肯定恨死他了。

    如果說曹操的領地裡面沒有漢天子,只有曹操是老大,荀彧這一輩子都會幫助曹操幫助他,一心一意的輔佐他成就霸業,但是誰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天子接到自己家了呢?

    這樣的話,對於曹操來講,他領地那名義上的老大是誰?漢獻帝,普通老百姓來講,自然知道跪拜的不是朝著曹操跪拜的,而是朝著漢獻帝跪拜的,這個潮挺仍然姓劉不姓曹。

    作為朝廷內部大家來講,自然知道曹操是老大,曹操掌握著軍權,掌握著政權,各種各樣東西,他不是老大誰是老大,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漢獻帝就是老大,而荀彧的家族要招攬人才,或者是收取稅賦,他都必須得去向著老百姓收,老百姓一旦不吃他這一套的說你荀彧這個家族七君罔上謀朝篡位,甘當小人當奸臣,那這麼多的罪名落在荀彧這個家族的頭上,荀彧這個家族還起得來嗎?

    這裡我就要說到一個在三國時期比較奇怪的謀士,叫做徐庶,《三國演義》裡面在有位仁兄出場方式稍微美化了一點,說劉備跑到水鏡先生家裡面,然後遇見了他,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面,這位仁兄可以說出場方式有一些與眾不同,披頭散髮當眾狂歌,然後吸引了劉備的主意。

    如果徐庶這一招不成功,他將一輩子都沒有人用他,古代的名是古代的家族,最講究的是那張臉。臉不在了,誰敢用你,沒人用你,你如何進入權力的中心,沒有進入權力的中心,你掙再多的錢,你都是社會的最底層,商人是農工商,這個商就是代表著你是社會的最底層。

    徐庶,他可以不要臉,他家裡面沒其他的人了,自己又是光棍兒一條,荀彧她不行。荀玉她背後有自己的家族,他時時刻刻都要替自己的家族去考慮究竟要不要保住家族的臉。

    但是說實話,這個孽還是他自己造下的孽,當初曹操內部關於迎接漢天子可以說爭執了很久,是荀彧站出來拍板子決定說去迎娶漢獻帝。也許在荀彧說這個建議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了這種可能性,但沒有辦法,為了曹操,他必須要這麼做。可漢獻帝來了以後,他就不得不去效忠漢獻帝,荀彧這一輩子是替家族打工的料。

    他才是整個三國裡面最可憐的那個人,明明成功已經近在咫尺了,可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只能夠放棄眼前的成功,甘心的去當一回罪人,跑超市給他一個空飯盒,可是曹操沒對她說要死,但荀彧最後自殺,表明了自己的決心,曹操也表示尊重。

    可惜了這一對死傲嬌啊,最後時刻估計連面都沒見上。

  • 10 # 董慶江645

    東漢末年,何進引來董卓,惑亂朝綱,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大漢朝歷經四百年,威望日漸衰落,氣數已盡,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即便如此,忠於大漢王朝的人仍然不在少數,荀彧便是其中之一。

    曹操自刺殺董卓失敗以後,在父親曹嵩的資助下,決意起兵在這亂世成就功名霸業。曹仁、夏侯淵兄弟等人聽說曹操起事,紛紛從各地趕來投奔,於是乎曹操帳下,有了許多的謀士和武將。

    荀彧就是曹操的謀士之一,曹操重用荀彧的原因之一是,荀彧的的才華,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滿腹經綸,深諳韜略。荀彧跟隨曹操,也是希望在這亂世,輔佐明主成就功名霸業,匡扶漢室,為漢室盡忠。

    其原因之二,曹操心裡也明白,大漢王朝雖然名存實亡,但是漢朝並未完全隕滅,在這亂世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能疏遠人才,他也希望自己的知遇之恩,能夠感化荀彧,使之為自己服務,成為自己的心腹。

    其原因之三,是荀彧對曹操的重要性,曹操每次出征,都是荀彧為其看家,做好後勤保障,他的作用相當於當年劉邦的蕭何,成為蕭何敗也蕭何,若不是荀彧在,曹操不但糧草得不到充足的補給,家裡面也得不到安寧,無法專注於前方的戰爭。所以,曹操取得如此成就,荀彧居功至偉。

    從而也可以看出曹操用人唯才是舉,尺度把我的恰到好處,既使得人盡其才,又不會阻礙自己事業的發展。所以,曹操最後送給荀彧的空食盒,就是告訴他,他雖然忠於大漢,但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風途逸的按鍵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