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小聰歷史客棧
前段時間熱播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引發了一陣清宮熱,這兩部電視劇中都有一個小細節,《延禧攻略》中,被抬旗的就是劇中的女主角魏瓔珞,她本是清朝的包衣,選秀入宮為宮女,在機緣巧合下被乾隆看上,成為寵妃後被乾隆抬旗入鑲黃旗滿洲。
在《如懿傳》中同樣有抬旗的劇情,在乾隆皇帝登基後,高貴妃的父親得到乾隆重用,為了籠絡高貴妃以及高貴妃的父親,乾隆為本來屬於漢軍旗的高貴妃抬旗入鑲黃旗,並賜姓高佳氏,高貴妃地位瞬間增高。
其實電視劇中提到的抬旗是有歷史根據的,清朝確實存在這種抬旗制度。清朝皇帝對后妃們最高的賞賜就是抬旗,抬旗對后妃來說確實是獨特的榮耀。
抬旗制度清代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雖然現在很多人常常認為正黃旗為八旗中最高地位,其實是錯誤的,鑲黃旗因為早期皇帝親掌此旗,因此鑲黃旗處於八旗中上三旗的首旗地位。
八旗中下五旗分別為: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雖然同在八旗,地位卻和上三旗有著天壤之別。
抬旗,就是清朝政府改變皇親以及貴族功臣的旗籍,是提高地位的一種制度,比如把本來是下五旗的抬到上三旗,這就是抬旗,抬旗在清朝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地位和命運,這也是滿洲所獨有的制度。
清宮后妃抬旗是無上的榮耀前面提到,清朝的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雖然各旗中的旗人地位有區別,可是八旗中所有待選的秀女卻不分上下,一同選擇,因此被選入皇宮的妃嬪身份會很不一樣,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高低之分。
如果八旗秀女被選秀入宮成為皇帝寵妃的話,就有機會被抬旗,清宮后妃的抬旗,是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這是一種重要的榮耀,因此也代表了皇帝的恩寵,如果不是特別得寵的妃嬪,是不會有此殊榮的。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是皇后或者皇太后,都是要以下五旗抬入上三旗的,清人筆記《養吉齋叢錄》記載,:
“皇太后、皇后丹闡(丹闡的漢語意思是母家之意),在下五旗者,皆抬旗”如果本來皇后就出生在上三旗中,出身高貴,自然就不用去抬旗了,比如順治帝的董鄂妃,後來被追封為孝獻皇后,本來出身在正白旗,屬於上三旗,因此即使萬千寵愛在一身,也無需抬旗。
本身出生在上三旗中無需抬旗的皇后還有康熙帝的孝誠皇后為滿洲正黃旗、雍正帝生母為滿洲正黃旗、雍正帝孝敬皇后為滿洲正黃旗,乾隆帝烏喇那拉皇后為滿洲正黃旗等。
因此本身出生於上三旗中的皇后和妃嬪無需抬旗,地位已經是尊貴的了,而其他處於下五旗的后妃卻朝夕盼望皇帝能給她抬旗,能擁有無上的榮耀。
清宮中被抬旗的后妃大清入關以前,因為各方面的典制都不完善,因此並沒有抬旗制度,後來清朝入關後,各方面典制度完善,因此出現了被抬旗的皇后的妃嬪。
1.康熙生母佟佳氏
清朝最早實現抬旗的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因為她的父親佟圖賴隸屬漢軍旗,作為順治帝的妃子,佟佳氏並不受寵,因此順治在位期間,並沒有給佟佳氏抬旗。
在康熙皇帝登基後,為了抬高自己生母的地位,於是康熙十六年將佟佳氏抬入滿洲八旗中的首旗鑲黃旗,佟佳氏家族也因為被抬旗而獲益良多。
2.嘉慶生母,令貴妃
嘉慶生母,也就是乾隆的令貴妃,後來被乾隆追封為孝儀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本姓魏,本來是正黃旗包衣,最先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皇宮,後來脫穎而出,成為了乾隆的寵妃。
魏氏容顏秀美,而且溫柔賢淑,深受乾隆寵愛,因此被抬入滿洲鑲黃旗,賜姓魏佳氏,抬旗後的她在宮中地位穩固,從此青雲直上。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被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被晉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一躍成為執掌六宮的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責長達十年之久。
3.慧賢皇貴妃
乾隆時期還有位被抬旗的皇貴妃就是慧賢皇貴妃高佳氏,高佳氏是大學士高斌之女,慧賢皇貴妃本是乾隆沒當皇帝之前的側福晉。
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剛登基二十一天的乾隆皇帝就封高氏為貴妃,同時下令將高氏母家由內務府包衣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可見慧賢皇貴妃也得到了乾隆帝非比尋常的寵愛。
4.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本來屬於滿洲鑲藍旗,但是入宮後的慈禧深得咸豐寵愛,並且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成為了後宮贏家,在自己的兒子同治繼位後,慈禧作為皇太后,名正言順被抬入滿洲鑲黃旗。
5.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本身屬於蒙古正藍旗,雖然蒙古族在清朝時期有著高貴的血統,但是在那個時代,畢竟滿洲屬於正統的統治階級,因此阿魯特氏由蒙古正藍旗被抬入滿洲鑲黃旗。
結語綜上所述,抬旗在後妃們的心目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抬旗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皇帝的寵愛,同時如果一旦被抬旗,對后妃們意味著福從天降,有了在後宮中改變命運的資本,連整個家族都會改變命運,獲益良多,因此抬旗對后妃們來說是獨特的榮耀。
-
3 # 圖文繪歷史
滿清的八旗,正黃、鑲黃、正白旗為上三旗,由皇帝親領,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由諸王統領,所以對於旗人來說,旗籍和家族、世系一樣,是身份的標誌之一。
八旗盔甲。上三旗也是八旗中人口最多的,到清末時有造冊兵丁3萬人,男女總人數超15萬,皇帝身邊的侍衛全部由上三旗中選出。按照旗籍制度,旗人都是旗主的奴僕,上三旗的人當然都以是皇帝的奴僕為榮,所以上三旗最為榮耀。
康熙生母佟佳氏,其家族本是漢軍正藍旗,因功抬入漢軍鑲黃旗,生康熙後進接抬入滿州正黃旗。這裡就有問題了,下五旗的女性嫁給皇帝,成了寵愛的妃子,但根本旗制,這些尊貴的妃子見了本旗主還是要行奴僕之禮,就顯得尷尬了,另外女性的旗籍是隨丈夫的,於是從康熙開始,只要嫁給皇帝冊立的皇后、貴妃等,一律抬入上三旗,稱為“抬旗”。
田文鏡,本是漢軍正藍旗,治理黃河有大功,抬入正黃旗。抬旗現象不只限於皇帝的妃子,《養吉齋叢錄》記載,抬旗有兩種,一種是皇帝妃子,一種是旗人官員,有軍功、政績突出者,由皇帝特旨,也能抬入上三旗,比如雍正重臣田文鏡,本是漢軍正藍旗,因功抬入漢軍正黃旗,為上三旗;乾隆重臣阿桂,滿州正藍旗,因戰功抬入滿州正白旗,為上三旗。
阿桂,本是正藍旗,因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滿清的八旗,除抬旗外,還有換旗、降旗、出旗等情況,換旗是在上三旗或下五旗之間相互改換,比如順治時期的喀蘭圖,由蒙古正黃旗改為滿州正黃旗;降旗,一般是獲罪的官員;出旗,發生在清朝中後期,由於旗人不事生產,人口太過龐大臃腫後,有些底等旗人生活困難,於是乾隆以後,旗人可以出旗自行謀生。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隨著近些年清宮戲大行其道,抬旗也成了人們非常熟悉的東西,似乎皇帝一高興就給誰誰誰抬旗,而某位妃嬪家族一旦被抬旗,便雞犬升天了……
何為八旗八旗是清朝獨特的編制,亦軍亦民,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形成八旗定製。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將被俘和歸附的蒙古人、漢人、北韓人等等也編入了八旗之中,遂形成了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三種編制,以滿洲為尊、蒙古次之,漢軍地位最低。
所謂八旗,並不是指滿洲、蒙古、漢軍各八旗、總共二十四旗,而是八旗某一旗下包含滿洲、蒙古、漢軍多少不等的牛錄,總數依然是八旗,而不是二十四旗。以正黃旗為例,正黃旗下分為正黃旗滿洲、正黃旗蒙古和正黃旗漢軍多少不等的牛錄,而不是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和漢軍正黃旗三個旗。
與此同時,在八旗滿洲內部有包含著很多獨立編制的包衣牛錄,這些人大多是原女真貴族的世奴和後來戰爭中女真、滿洲俘虜或者歸附於其的漢人、北韓人、蒙古人甚至包括一些滿洲人。雖然仍然屬於八旗滿洲,卻是單獨編制的牛錄,包衣屬於奴籍、低人一等。至少理論上他們比漢軍地位要低,為什麼呢?以洪承疇為例,他降清後最初被編在了包衣牛錄之中,後來清太宗為了“照顧”他的臉面,才將他改編入了漢軍牛錄。可見,至少清初包衣理論上的地位要低於漢軍,不是嗎?
何為抬旗有了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和包衣有高低貴賤之分,就有了抬旗存在的土壤。因為八旗是人為編制而不是天然形成的東西,所以它並不是一成不變或者無法改變的東西。前面說到了洪承疇由包衣改入漢軍的事情,其實這就是抬旗的雛形。為了給功臣獎勵、為了抬高外戚的身份,抬旗應運而生了。
抬旗指的是由地位低的牛錄編入地位高的牛錄,並不單純指從地位低的八旗蒙古、漢軍牛錄編入滿洲牛錄。例如八旗滿洲內部的包衣牛錄抬入普通滿洲八旗牛錄,也同樣叫抬旗。此外,因為下五旗由入八分宗室王公分掌而上三旗由皇帝親掌、上三旗地位高於下五旗,所以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也叫作抬旗。這種抬旗可以是在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內部,也可以由下五旗蒙古、漢軍抬入上三旗滿洲等。
什麼人才有資格抬旗在現而今的清宮戲中,似乎皇帝一高興就可以給人抬旗,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被抬旗!其實不然,抬旗在清朝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不是一般人能夠獲得的,否則也就沒有其存在的意義了。清朝能夠獲得抬旗待遇的基本上只有兩類人:一、功臣;二、高階外戚。
給功臣抬旗是一種超過金銀、爵位的恩賞,因此能夠獲得抬旗待遇的功臣通常都是功勳非常卓著者,如雍正年間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的功臣年羹堯就被雍正帝從下五旗的鑲白旗漢軍抬入了上三旗的鑲黃旗漢軍。再如乾隆年間樞臣阿桂,就是因軍功由下五旗的正藍旗滿洲,抬入了上三旗的正白旗滿洲。能夠獲得抬旗待遇的功臣,基本上就是年羹堯、阿桂這種級別的,一般人是沒有資格的。
再就是高階外戚了,這裡之所以要加上高階兩個字是因為清朝有規定,只有皇后和皇貴妃(副皇后)家族才有資格舉族抬旗,單獨編制一個牛錄!以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家族為例,佟佳氏家族原隸正藍旗漢軍,後來舉族抬入了鑲黃旗滿洲。從下五旗漢軍牛錄直接改編入上三旗滿洲牛錄者,整個清王朝獨此一家!再如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家族,魏氏家族原本為正黃旗滿洲包衣,因為孝儀純皇后晉封皇貴妃之故,舉族出包衣,編入了鑲黃旗滿洲並單獨編制為了一個世管牛錄。
綜上所述,除了前面說到的功臣和高階外戚之外,清朝抬旗獲得抬旗待遇的人其實是非常少的,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皇帝一高興了就給人抬旗。正是因為抬旗的人少,這種“恩賞”才顯得非常榮光!試想,如果抬旗是一個爛大街的玩意兒,雍正帝和乾隆帝有必要拿這個東西來賞賜年羹堯和阿桂嗎?那不是成心噁心人嗎?
抬旗的好處有哪些既然抬旗是一種榮譽,那麼它究竟有沒有實惠呢?還是就相當於一張獎狀?當然是有實惠的!包衣抬旗就不多說了,它直接讓包衣出了奴籍,這是有利於子孫萬代的事情。清朝有規定,上三旗包衣適齡女子都必須應內務府選秀,選中者必須入宮充當宮女。不管你是總督家的小姐、還是將軍家的千金,只要你是包衣籍,就必須老老實實進宮當下人、伺候人,這是包衣的義務!換言之,一旦出了包衣牛錄,那就可以參加戶部組織的選秀,選中者進宮直接當主子!就算進不了宮,也可以被指給宗室王公作配偶,而且以嫡福晉為主,最差起碼也是個側福晉!而包衣就只能當“格格”(低等侍妾)了。
再就是升遷上的好處了,清朝對於皇帝親掌的上三旗是有很多優待政策的,這裡只舉一條——上三旗功勳子弟是清朝侍衛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清初,侍衛一職幾乎為上三旗所壟斷!侍衛在清朝可是有實打實品級的,最低的藍翎侍衛也是武職正六品。對比一下清朝的科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文職從六品。更重要的是,侍衛是可以以原品級轉任文職的!換言之,你辛辛苦苦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都通過了,而且成績也很好、考中了狀元,也只是一個從六品。可是,上三旗子弟只要當上侍衛,那就比你狀元高階,人家是正六品!這還只是最低的藍翎侍衛。事實上,不少上三旗的功勳子弟起步就是頭等侍衛,正三品!
以康熙帝的表弟兼小舅子隆科多為例,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就被康熙帝直接授予了正三品的頭等侍衛職務,不久之後又被提拔為了從二品的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從白丁到從二品高官人家只用了短短小几年時間,就算你高中狀元,自從六品翰林院修撰幹起,幹到從二品也不知猴年馬月了。尹繼善從進士到從二品的江蘇巡撫用了六年時間,就已經被稱為是清朝官場的異數了!這還沒有算入其父尹泰與雍正帝的私人關係。由此也足可見抬旗的好處,那可不單單是一張獎狀,而是後世子孫一輩子享受不盡的優待!
-
5 # 小龍教育平面設計交流
1、在八旗之一的鑲黃旗裡,一般寫成是“頭旗內頭參領下頭佐領人”,皇帝是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但是實際上,皇帝是上三旗的旗主,所以這個戶口只是依例寫下的,並無實質作用。
2、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八旗裡每一旗分滿洲,蒙古,漢三個部分(論民族的話,裡面還有高麗人,回人,甚至還有俄羅斯人)。
相當於給上了個皇家直系貴族的旗籍戶口。
3、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三旗。旗主是皇帝。多守衛皇宮。
下五旗: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旗主是王公貝勒。多守衛北京和外地。
滿族八旗,又稱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正式創立。1601年初建時僅三旗:黑旗、白旗、紅旗。1615年因"歸服益廣"將三旗析設為八: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 清朝年間,八旗頭旗為鑲黃旗,其次是正黃旗,正白旗作為上三旗。
4、
5、
努爾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爾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這樣的
正黃(45牛錄)和鑲黃(20牛錄):努爾哈赤
鑲紅旗(26牛錄);代善長子嶽託八旗戰袍
正藍旗(21牛錄):莽古爾泰
鑲藍旗(33牛錄):阿敏
回覆列表
當然有關係。
自順治時期形成兩黃正白的上三旗制,酋長對寵妃的最高獎賞就是抬旗。
上三旗之中也是有鄙視鏈的,兩黃看不起正白旗,鑲黃旗看不起正黃旗,因為努爾哈赤親自擔任過鑲黃旗旗主(雖然兩黃旗本是皇太極改色的)。
但是,對滿軍整體來說,上三旗是皇帝親將的親兵,沒有旗主(就是等於實際少了幾層主子)。又負責防禦京畿,守備皇宮,地處繁華地區,子弟晉升容易,從軍可以走侍衛,從政考筆帖式,比散居全國的下五旗又高貴又實惠。
抬旗有兩種含義:1、本旗之內,漢軍八旗抬蒙軍,蒙軍抬滿軍。2、下五旗滿軍抬旗入上三旗滿軍。
需要區分的是入旗,就是非旗的在民遍入八旗之內,比如乾隆新編的俄羅斯佐領與北韓佐領,同時,滿清預設的漢軍八旗與漢族通婚,這當然就有漢族女子入旗。
歷史上最牛的抬旗,當然就是康熙對母族的關照,直接將鑲黃旗漢軍的佟養正一支抬為鑲黃旗滿軍。只此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