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蔚來談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剛參加完中考考生的家長都在考慮初中與高中的謝姐教育問題。

    其中英語可能是大部分家長最迷惑不解的,那麼下面通過幾張圖片從考試角度看一下初高中英語到底有什麼不同。

    第一,最重要的詞彙量不同

    高中需要學生掌握的詞彙量大約在3500左右,不僅多而且難度加大。這些詞彙涉及的領域以及日常交流場景也比初中階段更加複雜。

    第二,語法

    正因為高中要求的詞彙量加大,而且這些詞彙涉及的領域以及日常交流場景也比初中階段更加複雜,所以與之匹配的語法也要求的更多更復雜。以初高中必考的時態語態為例,初中會考的時態語態是6種,高中是12種,而且每一個時態考的內容會深很多。並且高中英語的句子裡包含了很多由複雜語法構成的長難句,導致了閱讀的困難。

    第三,考試題型不同

    初中英語有單項選擇題,高中英語沒有,變成了語法填空和改錯,短文改錯的難度完全不一樣。

    初中英語考試答案基本都在明面,但是高中考試需要你對文章的理解思考。

    那麼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的銜接教育問題呢 ?

    第一,系統的複習一遍初中英語的詞彙,語法,努力做到熟練掌握,張口即來。

    第二,預習高一第一學期英語教材,對高中英語有一個答題的認知。

    第三,想法設法增加自己的詞彙量,對以後學習高中英語甚至以後考級都有很大的幫助。

  • 2 # 小學快樂課堂

    中考是初中階段的終點,但終點同時意味著新起點。進入這個暑假,其實已經等於邁進了高中大門。然而高中,升級版的困難在等著你!那麼,初中到高中到底有哪些變化呢?徑舟教育為你解析

    最重要的是思維的變化:

    與初中相比,高中階段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生變化。

    初中的知識相對淺顯,重視知識的結果。

    高中則更重視知識內在聯絡和其形成過程,要求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所學知識要融會貫通,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都有較高的要求。

    所以,在從初中到高中的銜接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關鍵。

    英語:邊學邊用,課外功夫創造語言學習環境

    不要僅僅依賴課本。高中英語的課文只是給你一個範本,大量的要靠課外閱讀,要將課外的泛讀和課內的精讀相配合,進行自主學習,因為英語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用出來的。

    好奇心減少。初中學生剛接觸英語,比較好奇,上課時經常表現踴躍,紛紛舉手回答問題,但到了高一後,由於年紀的增長,學生漸變沉穩,大多不肯在課堂上直接表露,因此要注意在課外積極準備,充分利用好課堂中的訓練。

  • 3 # 散木17

    初高中英語的最根本差別是語法側重點的不同。初中主要以詞法為主,學習各種詞形變化。比如名詞複數,形容詞比較級。動詞的各種時態變化。這些東西是要記住的。

    但到了高中,沒有新的詞法知識,所以高中的語法就以句法為主。為什麼要學句法?因為高中以後,包括高考題,語句的難度越來越大,句子也越來越長。這樣就會出現單詞都認識,但就是看不懂的現象。其實,到了高中,詞彙已經不應該是學習的障礙。除非是考試的時候。平時學習的時候,不認識的詞可以查字典,但句法不懂你就沒有字典可查。儘管語法書教你如何分析句子結構,但在實際作用當中,你還是把握不好。看到一句話單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這句話說的是啥,真是乾著急。但如果句法學好了,多長的句子都能分析明白自然就能理解。

    這不是前天晚上,一個安徽的粉絲向我提問,說這句話她不懂了。

    (3) The machine ,which usually prints with plastic,was fitted with a syringe to allow it to print with their nelted cheese。

    我只給她翻譯過來,沒有講解,因為這幾天太忙了。這句話的意思是

    3 通常用塑膠列印的機器都配有一個噴射器,使其可以用類似融化乳酪的東西列印。

    這是一個帶有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的句子。主句是個系表結構,定語從句修飾主語,說明什麼樣的機器。 to allow it to print with their nelted cheese。是目的狀語,說明配備噴射器的目的。

    所以,高中階段一定要學句法。我的學生高考成績好,都是受益於句法學的好。新概念第四冊的句子都能拆明白,高考的文章自然不在話下。

  • 4 # Hello翻譯官

    對於新高一的學生來說,新學期的學習即將結束,高中時期第一次大型(正式)考試——期中考試客觀反映了入學後的學習表現,也客觀反映出初升高銜接教育的成效。按照往年的資料,約40%以上的學生對於考試成績的預期值是6,代表“(在低值)超出自己的預想”,也就是說在入學前對自己的新學期成績(或表現)的預期值為10,而實際表現僅達到6。英語和數學兩個科目的預期值則低至4-5,在原因分析中,“水土不服”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水土不服”是未做好“初升高銜接”的最直接的後果。

    下面對於初高中英語差異和如何做好兩個學段的銜接做一下解答。

    初中高中兩個學段的英語科目的差異

    (一)“顯形”差異

    “顯形”的變化是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如在詞彙方面,數量增加(從2200增至3500)、三會和四會詞比例增加;語法結構複雜、聽力語速增快、閱讀篇幅增大、體裁與題材範圍增大、作文篇幅增長並對高階詞句有所要求……其實,這種變化是課程的自然進階,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共同要求,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按照大綱要求和進度進行同步學習,較好地完成“初升高”的英語銜接,這也意味著這種“顯形”差異沒有太大的區分度。

    (二)“隱形”差異

    “隱形”的變化指的是在授課方式、側重點轉移、“知識→能力”的比例、知識體系化、知識深度拓展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而這種變化是無法量化的,能很好地考驗教師的備課、授課能力以及學生自發性、自律性和應變能力等,也是區分度最大的變數。

    這種隱形差異不僅難以量化,也非常抽象,我們下一步從兩個方面做詳細講解。

    “初升高”英語銜接中的五個升階

    (一)單詞方面

    單詞學習中除了大綱詞彙量從2200增長至3500外,最大的差異在於側重於“舊詞新意”和“詞族意識”。

    “舊詞新意”又稱“熟詞新意”,是比較簡單的常用詞所表示的與“舊”意思風馬牛不相及的“新”意思。實際上,這種所謂的“新”意思對於以native speaker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學習單詞的途徑主要是課文,單一的途徑決定了獲取含意的單一。而生活類常見的單詞往往有至少三種“最常見”意思和至少五種“次常見”意思及更多的“非常見”意思。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的是最常見意思中的最基本的含意,往往只有1-2種。但是高中英語尤其是高二、高三英語的考試素材往往來自原汁原味的外語文章(或略加改變),其中的涉及到大量的“次常見”含意。如果以初中大綱的視角看待高中大綱的要求,在學習中勢必會產生障礙和偏移。

    例如:1. The football player has a strong build.(熟意:建造——新意:身材,體型)

    2. The name escapes me for the moment(熟意:逃跑——新意:被忘掉)

    3. Say that war breaks out, what will you do? (熟意:說——新意:假定,假設)

    4. The dark clouds promise rain. (熟意:許諾,諾言——新意:預示,使……有可能)

    5. He is too mean to make a donation. (熟意:方式,意味著——新意:小氣的,吝嗇的,卑鄙的)

    比較誇張的是set這個看似簡單的單詞,在高中階段接觸到並需要掌握的有大約20種含義,包括4種名詞含義和16種動詞含義,到大學時期(非英語專業)需要掌握大約38種含義(8種名詞含義和約20種動詞含義)。而在小學和初中時期僅接觸到2-3種含義。因此,如果單純知道set的拼寫和幾種基本含義是無法適應高階學習的。

    下面接著說“詞族意識”,這是在掌握“舊詞”和“新意”基礎上的知識整理階段。以我自身為例,我的孩子目前是高二,去年想我反映了類似的困惑。在週末接孩子回家的途中,孩子說感覺高中英語和初中英語差別很大,用“舊辦法”很難適應“新環境”。我在20分鐘的車程中和孩子做了交流,就是以對單詞的要求舉例的。我說,咱們現在是開車回家,那就以“開車”為例吧。一提到“開車”你想起哪個單詞?孩子很快回答“drive”。我接著說,那咱們就從“drive”這個詞來說一下初高中英語的不同。你感覺掌握“drive”這個單詞了嗎?孩子很篤定地說掌握了。我讓孩子說一下“掌握”了drive的什麼知識。孩子很準確地說出讀音、拼寫、變型(過去式、過去分詞和現在分詞以及派生詞driver)和漢語意思“駕駛;開車”。我接著問,還知道什麼?孩子努力思考,說還有“迫使,驅趕”的意思。我告訴孩子,這些是drive的低配版,同學們(尤其是升入高中的同學)都已經掌握了,屬於沒有“區分度”和“辨識度”的知識。還需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識。

    1. drive的其他幾種常見意思,以及相應的例詞或例句。

    ① drove sbd. to some place 驅車(開車)送某人去某地

    ② drive sbd. mad / to murder 逼迫;驅使

    ④ John will be best remembered for his drive and enthusiasm 幹勁;勁頭;衝勁;決心

    ⑤ drive the pegs into the ground 擊打;敲打

    ⑥ It was clear what he was driving at. 看得出他還想說/做什麼。(意欲所指;暗示)

    另外,還有“道路,幹道;擊球;驅動力,驅動器”等含義。

    2. drive的常見短語,如駕駛證→driver"s license或 driving licence

    3. 整理和彙集與drive有關的話題詞彙,尤其在聽力、寫作和閱讀訓練中,注意積累話題。

    如果做到了以上幾點,才是高中階段對於單詞的要求。當然,並不是每個單詞都像drive一樣,但至少這是一個基本標準。如果能堅持這個標準,不僅可以順利完成初高中的銜接教育,在高中階段取得理想成績,也能輕鬆應對之後的四六級考試。

    (二)閱讀方面

    閱讀方面最大的變化不是篇數增多,篇幅邊長,超綱詞增加(從2%增長至最高8%),而是對於邏輯、推理、判斷、概括等高階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說,初中階段從文中直接找答案、讀完即讀懂、答案對應單一句子等現象基本不復存在。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在理解表面文字資訊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推理,得出文章的隱含意義和深層意義。這對於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練習和掌握同義解釋法、因果推斷法、前後對比法、基本構詞法、語境理解法、舉例說明法、常識背景法、類屬分析法等多種閱讀和理解技能。而這些技能不僅需要教師的講解,更多的是學生長期的閱讀訓練和自我領悟。

    (三)聽力、寫作和口語方面

    之所以把這三方面放在一起闡述,是因為三者都屬於“話題能力”的範疇,也是可以自由遷移的。以聽力為例,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考試,不要僅限於知道答案的對錯,要充分利用聽力原文材料,積累和整理話題素材。

    上面的對話圍繞“就餐”話題,除了核對和訂正兩個相關小題的正誤、揣摩出題人的思路和“陷阱”之外,還需要從原文中整理和提煉話題詞彙,如delicious dish、order、serve、share、roast chicken、beef steak、bean、mushroom、 fried fish、seafood、salad等,以及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delicious dishes to choose、What are you thinking of order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order? You can have it served with……、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等常見例句。而這些例句除了在今後類似話題的聽力材料中,還可以用於寫作和口語訓練中。反之,在寫作和口語中積累的詞彙和語句也可以用於聽力訓練中,這種“一物三用”的訓練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互通、共享和雙贏效果。

    需要單獨指出的是,在寫作方面,高中英語比較注重“高階詞彙”和“高階語法”的使用,從而考查學生運用語言的高階能力。其實,所謂的“高階”並不高深,也並不生僻,是常見單詞、常見語法和句法的靈活運用。很多時候學生習慣於用簡單句式,不習慣(實際是不敢)用更為高階的形式。比如,定語從句在初中就有接觸,在高一時集中學習和訓練,語法規則背得滾瓜爛熟,也很擅長做關於定語從句的語法題,但是在寫作中卻不敢使用,哪怕是最簡單的形式,直到高考還有很多學生還習慣運用。比如,Man is now facing pollution problem which is be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定語從句模式,但是很多學生還是習慣用兩個簡單句表述而不是主從複合句。一提到最喜歡就習慣性用like best,甚至同一篇短文中重複使用,卻想不到使用“……is one"s favorite”或“……is one"s first choice”“on top of the list”等更為生動、地道的形式。

    歸根結底,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是還沒有形成初步的英語思維,還停留在簡單的“一對一”的思維模式。

    “兩種意識”問題的轉化

    在初高中英語銜接中,還需要注意兩種意識的轉化,這也是需要尤其注意的。

    1. 淡化“考試範圍”意識,強化“知識構架”意識

    高中英語,尤其是高中二年級之後,基本詞彙、語法、句法等知識架構已基本形成,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達到“簡單交流”的階段,部分技能已接近“正常交流”的水平,因此在學習時不要過於看重“考試範圍”,大綱之外的高頻詞彙、(略)超綱語法和句法都服務於高考英語中“正常交流”的標準,不存在嚴格的“課內課外”“綱內綱外”“考試範圍”概念,只要有助於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都需要納入學習範圍,然後分門別類儲存進自己的知識架構中,並逐步轉化為相應技能。

    2.淡化“手把手”意識,強化“啟發點撥”意識

    中考不僅是初中和高中的分水嶺,而且是學生經歷的第一次選拔性大型考試,經過中考的篩選和分流,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在學業和成績上都屬於前半部分(這裡並沒有歧視職業學籍和未能升學的考生的意思,僅僅是針對當前錄取形式而言),因此教學模式會有較大的改變。尤其是教材以及考試標準的提升,初中和小學時期“手把手”的模式基本消失,更多的是考驗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教師“啟發式教學”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和小學時期“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聽話”學生進入高中後會感覺無所適從,“等老師餵飯”的學生更是無法適應快節奏、高強度、自發性強的教學模式。因此,扭轉被動學習的“聽話”模式,強化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計劃性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待遇究竟有多慘,四等人這個稱號貼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