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磊2021
-
2 # 榮華之武器堂
從1941年8月開始,德軍逐步向列寧格勒逼近。8月21日,德軍佔領了楚多沃,切斷了列寧格勒的重要生命線十月鐵路。8月下旬,德軍從南面向列寧格勒推進。至8月底,德軍已經進至位於列寧格勒南面20公里的斯盧茨克-科爾平諾地區。
9月8日,德軍首次大規模空襲列寧格勒,持續了整整一個晚上。18點55分,德軍28架容克-88轟炸機投下了6327枚燃燒彈,造成巴達耶夫倉庫存放的全城2500噸食糖付之一炬,全市引起火災178起。9月9日,德軍發起強大攻勢,試圖一舉突破蘇軍在城市南面和西南面的防線。此後,德軍攻佔什利謝利堡,從陸上完全封鎖了列寧格勒。德軍包圍圈南北長80公里,由西向東到拉多加湖岸邊長達40公里,列寧格勒已經成為一座孤城。
在德軍1941年9月初的空襲中,投擲的燃燒彈燒燬了蘇軍的巴達耶夫倉庫,那裡儲藏有供應300多萬城市居民用的物資。好幾晝夜,在著火的地方濃煙直衝雲霄,每到夜裡就閃爍著紅色的火苗。不久,城市物資呈現匱乏趨勢,麵粉儲備僅有半個月,航空汽油只夠用10天,汽車燃油只夠用7-8天。為此,蘇軍首先動用了直屬最高統帥部的莫斯科特種航空大隊的運輸機在9月緊急飛行258架次,運送了緊急物資502噸。
1941年9月12日起,為了有效支援列寧格勒方面軍作戰以及物資調運,蘇軍開始組織拉多加湖水上運輸,由拉多加湖區艦隊負責。
拉多加湖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南北最長相距213千米(約115海里),湖面最寬處139千米,湖面最深225米;湖區擁有1千多個大小島嶼,主要島嶼集中在湖北部。蘇軍面臨的困難是:湖上能在複雜條件下進行航行德船舶數量很少,而且大部分被封鎖在涅瓦河;碼頭幾乎沒有;沒有運轉基地;臨近道路透過能力極低,從列寧格勒到拉多加湖西畔的伊林諾夫鐵路支線不能適應大規模的物資運輸。
為此,蘇軍在短期內突擊修築了湖西岸的奧西諾維茨港並在沃爾霍夫安排了製造大型駁船的任務,但因船隻有限,到11月15日停航時區艦隊共運送糧食、彈藥、油料6萬噸,主要是糧食(4.5萬噸),還有4500支步槍、1000挺機槍、1萬枚手榴彈等,利用空船隻撤出傷病員33500人。雖然水面運輸解決了被圍城市的給養一部分問題,但補充數量還不到每日消耗的1/3。
1942年4月24日,由於溫度升高,拉多加湖冰上道路正式停止使用!列寧格勒再次失去了與遼闊後方的聯絡。
面對嚴峻的局勢,蘇軍克服重重困難,迅速組織水上航運,航運從5月22日開始,效果遠勝於冰上運輸。為了增加運輸能力,列寧格勒組建了有2000人的造船營,先後製造各種船艇329艘投入水上運輸。 同時列寧格勒組織人力修建大量碼頭,在航運後期,湖東岸科博納港有13個碼頭,湖西岸奧西諾維茨港有14個碼頭,這樣可以容納與裝卸大量船隻。為了提高航運效率,沿湖各港口也想方設法增加設施並進行了疏浚工程,1942年共完成疏浚50萬方。
繁忙的水上航運自然引起了德軍的注意,德國方面集中空軍加強了對列寧格勒水上航線和航運設施的空襲。為了保衛港口,蘇軍在各港口增加了防空火力,根據蘇軍部署各港口的對空防禦由拉多加湖師屬防空區擔任。整個夏季,德軍對列寧格勒水上航線和港口空襲135次,炸沉船隻21艘(另外由於暴風損失駁船29艘),蘇軍稱防空作戰中擊落敵機160架。據統計,1942年蘇方利用水上航線,將各種物資79萬多噸(其中8.9萬噸彈藥和202輛坦克與631門火炮),人員31萬多運進列寧格勒,同時將30.95萬噸物資、54萬多的人員從列寧格勒疏散出來。
利用水上運輸,列寧格勒的缺糧問題得到了緩解,不過由於拉多加湖上船隻數量不足且大部分用來運送糧食,造成油料十分短缺。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1942年4月2日,國防委員會委員米高揚召開會議決定在拉多加湖鋪設一條透過湖底的輸油管道,要求工程在50天完成。同年5月5日,工程正式開始施工,43天后,6月6日管道勝利竣工。這樣,向城市供應油料的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管道全長30千米,每天能輸送油料300噸,在當年共向列寧格勒輸送油料32600噸。
拉多加湖水上航道對包圍圈內的列寧格勒至關重要,為了保護這條水上生命線,波羅的海艦隊想法設法加強拉多加湖區艦隊的實力,131艘艦艇被從列寧格勒運到拉多加湖西岸的戈爾斯曼灣。而為了掐斷這條水上生命線,軸心國方面也加強了在這一地區的水上力量。德軍先後調來100餘艘艇船,其中21艘登陸駁船。
1942年10月22日蘇霍島一戰,蘇軍擊沉和俘獲德軍艇船16艘,做為在拉多加湖上唯一一次島嶼作戰,蘇軍的勝利使德軍放棄了今後在湖上奪取支撐點的計劃,從而也為蘇軍打破封鎖獲得了保障。
1943年4月拉多加湖冰面解凍,蘇軍在拉多加湖第三次組織水上運輸,至1944年1月,蘇聯透過水上航線共運送各類物資55.6萬噸,其中糧食12萬噸、彈藥5.3萬噸、油料6.3萬噸。
回覆列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列寧格勒曾被德軍圍困九百天之久,卻始終沒有屈服。蘇聯軍民之所以能取得最終勝利,軍交運輸系統的廣大官兵居功至偉。他們冒著德軍的炮火,在拉多加湖的水面和冰面上開闢了一條“生命之路”,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將極其珍貴的給養和燃料運入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維繫著城內軍民的生存。
列寧格勒,原名彼得格勒,是十月革命的發祥地,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者心目中的“聖城”。在德國法西斯看來,攻佔列寧格勒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在“巴巴羅薩”計劃裡,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受領的主要任務,就是攻佔列寧格勒後將其“從地圖上抹掉”。 然而,由於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到1941年9月25日,“北方”集團軍群雖已兵臨列寧格勒城下,但已成為強弩之末,從行進間佔領列寧格勒的企圖破產了。苦於戰線越拉越長,兵力捉襟見肘的德最高統帥部決定:嚴密封鎖該城,讓飢餓和恐怖征服列寧格勒。
從圍困的第一天開始,德軍就妄圖以野蠻的轟炸和炮擊切斷城市與外界的聯絡,將300萬列寧格勒軍民困死在城裡。僅10月4日這天,德軍的空襲就持續9個多小時。在空襲中,儲存有大量民生物資的巴達耶夫倉庫被燃燒彈命中,熊熊大火燃燒了數晝夜。列寧格勒的物資供應頓時變得緊張起來。11月8日,德軍佔領了提赫文,切斷了最後一條蘇聯內地通往列寧格勒的陸上通道。列寧格勒的糧食供應情況迅速惡化,饑荒開始在城內蔓延開來。
為渡過難關,列寧格勒地區的蘇軍在內部進行了緊急動員,精確統計市內庫存糧食,調劑軍民用糧,蒐羅物資集中使用。其中,已經喪失了大部分海軍基地,艦艇都被迫退回港口充當浮動炮臺的波羅的海艦隊,將庫存的25000噸固體燃料交給列寧格勒工業部門,將3250噸糧食儲備轉撥給列寧格勒方面軍應急。從1941年11月20日開始,列寧格勒方面軍部隊的供應定量數次下調。到1942年2月,一線部隊的每天口糧降為500克麵包,125克肉,含有2593大卡熱量。後勤部隊的每人每天只能領到300克麵包、50克肉,熱量僅為1605大卡。(還有肉吃,看來也沒那麼糟糕!!)
【空中航線投放】:1941年9月份,蘇聯最高統帥部將莫斯科特種航空大隊派往列寧格勒,由軍事交通部負責指揮,向城裡緊急空運給養。雖然制空權掌握在德國空軍手裡,但該大隊的30架運輸機在9月份仍成功飛行258架次,將502噸給養運入列寧格勒。從1941年10月10日至12月25日,在複雜的氣象條件下,在德軍戰鬥機的威脅下,該航空大隊共向列寧格勒運送了6200噸物資,其中包括4300噸高熱量食品,返航時撤出了5萬多人,其中包括29608名技術工人和專業人員,13208名傷員及7119名重病的城市居民。 然而,運輸航空兵有限的運輸量和列寧格勒300萬軍民的需求相比,無異於杯水車薪。因此,蘇軍將目光投向了拉多加湖。
【開拓生命之路】:拉多加湖,古時候稱之為“涅沃湖”,面積184000平方公里,是歐洲最大的湖泊。它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達124公里,湖深達250米。湖的北岸和西北岸是陡峭的懸崖巖壁,而湖的南岸則是低平的砂土層和沙灘,湖岸也比較平整,湖深只有20多米。
自從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鐵路交通被完全切斷後,拉多加湖就成了列寧格勒唯一能從外界獲得糧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線。但是隨著局勢的惡化,拉多加湖也非安全通道,僅僅剩下中間一段寬約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軍炮火的射程之內。
在9月8日列寧格勒被圍困之前,拉多加湖的水上航運業務主要是客運,而不是貨運。湖的東西兩岸都沒有大型現代化的港口設施和停泊碼頭,貨物的吞吐量極其有限。列寧格勒緊急動員起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在湖西岸修築了奧西諾維茨港。鑑於幾乎所有的湖上駁船和拖船都被封鎖在涅瓦河內,蘇聯軍民在新拉多加湖灣找到了一些破舊的船舶,修復了27艘駁船。蘇軍後勤機關利用鐵路把糧食、彈藥和油料送到新拉多加港,並擔負卸車裝船工作。
1941年9月12日,第1批2艘運糧駁船駛抵奧西諾維茨港,運來了800噸寶貴的糧食。為了增加水上運輸量,蘇軍後勤部門專門組織人力物力,在沃爾霍夫地區建造大型駁船。秋天的拉多加湖經常是大霧瀰漫,狂風怒吼,而德軍飛機又整天在湖面上空盤旋掃射,許多滿載糧食的駁船往往由於風大浪急和躲避空襲而觸礁沉沒。但無論是暴風驟雨,還是敵機猛烈轟炸,都不能動搖蘇聯軍民的決心。從1941年9月12日至11月15日,拉多加湖上的駁船向列寧格勒運送了大約60000噸物資。其中包括27000噸穀物,15500噸麵粉,1265噸大米,214噸肉類,88噸魚類,51噸食用油,20多萬罐肉類和魚類罐頭,近100萬罐煉乳。駁船在返程時從城內撤出了33500人。
【組織冰上運輸】:1941年11月下旬,拉多加湖開始結冰。雖然蘇聯海軍拉多加湖區艦隊的官兵們英勇地堅守自己的戰鬥崗位,湖上運輸一直堅持到11月29日,但水上貨運量卻不可避免地急劇降低,這使得列寧格勒的糧食供應更趨緊張。在那些飢寒交迫的日子裡,列寧格勒城內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飢餓而喪生。要想拯救列寧格勒,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牢牢控制住拉多加湖南岸地帶,並迅速組織冰上運輸。
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軍佔領提赫文的第二天,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就作出決定:立即沿著靠近什利謝爾堡海灣那段已冰封的湖面,從西岸的鮑利索瓦—格里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至東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條冰上軍用公路。
但時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層的厚度還僅有100毫米,這頂多可以供不載貨的馬拉雪橇勉強透過。而要組織大規模的冰上汽車運輸,冰層厚度至少需要達到200毫米以上。根據水文工作者的測定,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時,湖面冰層厚度達到200毫米需要6晝夜,達到300毫米則需12晝夜;氣溫在零下15攝氏度時,冰層厚度達到200毫米需要4晝夜,達到300毫米則需8晝夜。 蒼天有眼!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颳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風,到黃昏時分,氣溫驟然下降了12攝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層的厚度已達到180毫米。(蒼天有眼啊!!)
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決定,立即用馬拉雪橇在築路勘探隊員冒著生命危險用標杆標明走向的冰道上開始試驗性運輸,把堆放在湖東岸列德涅沃轉運站的大量糧食和其他急需物資迅速運往西岸的鮑利索瓦—格里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在第一天的冰上運輸中,還是有不少馬拉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進了湖裡。另外,考慮到馬拉雪橇不僅載運貨物少,而且還要耗費飼料,特別是在遇到暴風雪時,極易迷失方向而掉進冰窟窿。因此這種運輸方式很快便被放棄了。
11月21日,經過列寧格勒軍民的忘我勞動,修築在離拉多加湖南岸12公里至13公里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火射程內的第一條冰上汽車運輸幹線終於勝利通車了。第2天晚上,由60輛大卡車組成的第一列車隊載著運往列寧格勒的貨物從拉多加湖東岸的卡鮑納出發,經冰上公路駛往西岸的奧西諾維茨。 這條晝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至1942年間冬季,成了列寧格勒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寧格勒軍民譽為他們的“生命之路”。 冰上運輸線開始通車後,蘇軍調集了3500輛汽車晝夜賓士在這條“生命之路”上。為了保障了必要時車輛間的相互支援和牽引,通常在這條線路上實行汽車雙車執行,
在這條被稱之為“生命之路”的冰上運輸線上,勇敢的司機們每增加1公斤的貨運量都得付出大量的血汗甚至是寶貴的生命。隆冬季節,他們冒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和十級以上的狂風,日日夜夜地行駛在百里冰封的湖面上,一面把糧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資運進被圍困的城市裡,一面又把婦女、兒童、傷員以及最重要的裝置和文化珍品撤離該城。司機們為了多裝快跑,力爭在一晝夜內駕車跑兩個來回,彼此之間展開了熱火朝天的競賽。他們24小時內連續4次越過拉多加湖的冰上運輸線,行程達700多公里。他們不辭辛勞,吃、睡都在冰上的帳篷裡,每天駕車行駛長達16個至18個小時。
1941年12月9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在沃爾霍夫方面軍的配合下,一舉收復了提赫文,大大縮短了汽車運輸的路程。為了提高冰上運輸速度,確保行車安全,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決定:立即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帶,再開闢四條單向公路線:其中兩條供滿載貨物的汽車從湖東岸駛往西岸;兩條則供載著疏散到大後方去的列寧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車駛回東岸。該方面軍派出了大批道路部隊、高炮營、殲擊航空兵和地面部隊,負責保護“生命之路”的暢通。
經過道路兵們的搶修,全長約30公里的拉多加湖冰上軍用汽車路從最初的雙車道擴充套件為6車道。這條道路晝夜開放,成千上萬輛汽車川流不息地行駛。有時一晝夜的行駛密度達1萬輛次。但這樣的行駛密度使冰層只能支援10至14天,隨後就得改到新的冰道上行駛。在整個冬季,道路兵們構築的這種冰道達60條,總長為1770公里,其中1650公里的路面要經過除雪。 為保障“生命之路”暢行無阻,冰上運輸線上設立了2個修理站、6個取暖站和2個加油站,平均每公里設1個交通指揮哨。此外,蘇軍還用大量的訊號閃光燈、路標和指示牌來標示線路,並在全線鋪設電話線。 由於採取了各種強有力的措施,經拉多加湖“生命之路”運進列寧格勒的貨物量開始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了,市內的糧食儲備有所增加。1941年12月底,對列寧格勒方面軍所屬部隊增加了麵包供應量,後又增加了肉類的供應。從1942年2月8日起,對部隊能經常性地供應每日三餐熱食了。
在整個1941年至1942年冬季,這條冰上的“生命之路”共通行了152天,往返汽車15萬輛次、馬車1萬餘輛次,牽引車、裝甲汽車和坦克約500輛。汽車司機們行駛了4000多萬公里,將361,109噸物資運入列寧格勒,其中271,000噸糧食和飲料、32000噸武器彈藥、35000噸油料和23000噸煤。與此同時,還利用冰上運輸線向大後方疏散了555,000人,運出了大約3700節車廂工業裝置和有色金屬。
【勝利打通路上通道】:1943年1月,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發起“火花”戰役,打通了一條列寧格勒對外聯絡的陸上通道。1月18日,國防委員會即決定:在新解放的狹長地帶搶修一條連線列寧格勒和沃爾霍夫鐵路樞紐的鐵路線。這條從波梁納車站到什利謝利堡的鐵路只用了18天就修建成功。2月7日晨,列寧格勒人萬分振奮地迎接從祖國內地開來的第一列火車。沿拉多加湖南岸的汽車運輸線也恢復通車。雖然這條急造鐵路的個別區段距離前沿陣地僅幾公里,幾乎每列車透過時都會遭到德軍的猛烈炮擊,但1943年2月8日至6月1日,該鐵路線每晝夜平均透過10對列車,共計2250列,117534個車皮,運輸總量遠遠超過同期的水運和汽車運輸量。
列寧格勒,這個巨大的政治、工業和文化中心,在經歷了17個月的艱苦鬥爭後又恢復了同全國的陸路聯絡。1944初,隨著“第一次打擊”順利落幕,歷時長達900天之久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以蘇軍的最終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