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敕勒歌

    高升號是清政府租借的,然後被日本擊沉,怎麼講也應該是清政府賠英國啊,試想下,你到你鄰居家借了個碗捧在手上剛出門被一個路過的大哥一巴掌打掉地上,對你鄰居而言你是陪償的第一責任人,你需要做的是跟打你的大哥要賠償,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了,你打不過人家,還賠了人家錢

  • 2 # 使用者263983303

    因為首先高升號是清政府租借的,雖然它並不屬於清政府,但是是當時的使用者,就比如說你去租借東西,東西在你使用期間被他人損壞了,但是借出方一定不會首先向損壞方賠償,肯定想找你這個借的人負責,其次最重要的是弱國遭欺負唄,你弱就會有人欺軟怕硬,拿最好捏的下手啊!

  • 3 # 秋雨魯北說歷史

    高升號事件也是甲午中日戰爭的開端,日軍炸沉高升號卻讓清政府賠償只能應了那句弱國無外交的名言,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而當時落後的清政府當這個冤大頭也是在所難免的。

    由於北韓戰場的葉志超部吃緊,清朝僱傭了英國商船高升號向平壤增兵,然而倒黴的高升號在到達豐島海面時,遭遇了日軍三軍艦和大清水師“濟遠號”和“廣乙號”正在交戰。誤入戰區的高升號因為運載著大量的清軍士兵引起了日軍的注意,日軍決定劫持高升號回日本。由於清軍的拒絕當日軍的俘虜,為徹底解決問題日軍向高升號開火,清軍自亂陣腳導致高升號被擊中最終沉沒海底。

    高升號承載的近千清軍中有800多人為國捐軀,而英國政府對這個事件也是高度重視,為了拉攏日本向英國靠攏,英國政府做出了歪曲事實強迫清政府賠款的決定。此時的日本已不在是弱小的國家,與當時弱小的清政府相比,英國政府覺得拉攏日本對本國利益的作用更大。因此事件的受害者變成了中國的清政府,雖然有理但還是隻能吃啞巴虧。

    高升號事件給我們以沉痛的教訓,國家富強才能讓一切變得有保障,而落後沒實力那麼命運就不會掌握在自己手中,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

  • 4 # 隨錄筆記

    公元1894年7月25日(大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27年),清政府僱用英國商船高升號從塘沽起航,運送中國士兵前往北韓牙山,在豐島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本浪速號巡洋艦悍然擊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高升號事件。 高升號事件不僅讓清政府在兵力上損失慘重,而且事件發生之後英國方面竟然支援挑起戰火的日本政府,公然裁定英國的損失由清政府支付。清政府在世界上顏面掃地,從此淪落到弱國無外交的悲慘境地。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7月25日凌晨,北洋海軍濟遠、廣乙兩艦完成護航任務,從北韓牙山返回旅順,取道豐島西北海面時,突遭早有準備的日艦攔截圍攻。此時,適有清政府租用運載中國士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由天津塘沽駛至,也立即遭到日艦攻擊。護航操江號被擄,高升號將士拒絕投降,被擊沉,上千名官兵殉難。

    廣乙被重創,觸礁焚燬。濟遠管帶方伯謙懸掛白旗欲降,愛國士兵抗命,怒髮尾炮還擊,重創日艦吉野號。豐島海戰後,日本取得了北韓海面的制海權。同日,日陸軍4000餘人偷襲駐守北韓牙山成歡驛的清軍。總兵聶士成率部迎戰失利;提督葉志超怯敵臨陣脫逃,牙山失守。

  • 5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高升號事件

    1894年,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以保護僑民為藉口不斷增兵北韓半島,製造事端。而清政府為了制衡日本,阻止戰爭爆發,僱傭英國商船高升號運送1116名淮軍精銳、大批軍火彈藥以及價值8800萬美元的餉銀前往北韓牙山。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浪速號巡洋艦在豐島附近海面伏擊了高升號商船,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這就是“高升號事件”。

    大英帝國勢力範圍

    要想講清“高升號事件”,就要先了解當時的國際政治環境。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法國國勢一落千丈,而在12年的拿破崙戰爭中,英國樹立了自身在世界範圍內的海權霸主地位,大肆擴充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沙俄帝國憑藉擊敗拿破崙的戰績,樹立了在亞歐大陸上的陸權霸主地位,成為“歐洲事務仲裁者”、“歐洲憲兵”,此後百年間英俄爭霸成為世界主旋律。受限於英國本土的地理位置和人口,面對沙俄在遠東地區的擴張,英國越來越力不從心,因此就像過去數百年間曾經在歐洲做的事一樣,英國要在遠東扶持一個代理人,幫助自己對抗沙俄。

    英國一開始選中的是清政府,因為清政府本身和沙俄從康熙時期就衝突不斷,還有龐大的人口優勢,雄厚的財力,與沙俄有漫長的邊境線,稍微扶持一下就能給沙俄造成大麻煩。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就改變了對於清政府的外交態度,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海軍等強國行為背後都有英華人的身影。

    而日本於19世紀60代也開始了明治維新運動,向西方學習強國方法,進行工業化建設。但日本本身的發展條件不行,急需西方強國的支援,看到英國扶持清政府後,就不斷進行外交努力,自帶乾糧哭著喊著要當英國小弟。可以說1894年甲午戰爭是英國對清政府和日本的考驗,誰獲勝,英國就和誰結盟,因此最開始的時候英國政府對中日雙方沒有偏向。

    李鴻章

    說回“高升號事件”,當日本海軍擊沉英國商船的訊息傳開後,英國民眾群情激奮要求嚴懲日本,英國遠東艦隊向日本方向集結,英國軍方建議政府“抗日援華”,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大反轉,日本海軍被判定不負任何責任,清政府擔責賠款,為什麼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日本外交之父”陸奧宗光,正是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下日本轉危為安,反而從外交上孤立了清政府。

    首先“高升號事件”傳開後,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會見英國駐天津總領事寶士德,強烈抨擊日本炮擊中立國船隻,希望英國艦隊出面懲處日本,然後就沒有其他措施了,有些看熱鬧的意思。而日本方面陸奧宗光第一時間會見英國駐日公使巴健特,稱會對事件進行調查,萬一錯在日本海軍,日本將賠償全部損失,給足了英華人面子;然後收買高升號上的英國籍船員給出有利於日本的證詞,按照“國際慣例”製作了《關於高升號事件之報告書》,裡面全是偏向日本的調查結論。等到英華人召開海事審判聽證會的時候,清政府拿不出任何證據證明自己有理,而日本人給出的報告成為唯一權威的證據。

    陸奧宗光

    其次陸奧宗光讓日本駐英國外交人員花重金收買《路透社》、《泰晤士報》等英國報紙,劍橋大學教授韋斯特萊克、牛津大學教授胡蘭德等權威專家,讓他們為日本辯護,扭轉了英國各界一面倒聲討日本的輿論態勢,最終讓英國民眾覺得日本是遵循國際法的“文明國”,清政府是“野蠻國”,高升號的沉沒責任全在清政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英國駐華公使、英國駐日本公使在和中日兩國高層商談的時候,曾經分別詢問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如果我以個人身份對你方表示支援,你方能不能贏得戰爭?”清政府這邊是毫無勝利信心,反而不斷催促英華人武力制裁日本;而日本這面是信心十足,絕對能戰勝清朝。兩國對於戰爭的兩種態度傳回英國本土後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英國是要在遠東扶持一個對抗沙俄的打手,清政府連戰勝日本的信心都沒有,要是遇到沙俄不是更慫,因此英國拋棄了清政府,轉而支援日本。

    馬關條約簽訂

    1894年8月20日,在上海舉行的聽證會上,英國全盤接受了日本無責任的觀點;11月10日,英國官方最終裁定,高升號為交戰國執行交戰任務,日本軍隊有權扣留或擊沉它,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賠償責任改由清政府承擔。

    “高升號事件”中,清政府在有道理和初期輿論優勢的情況下,被日本人翻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清朝進行洋務運動學習西方,但骨子裡還是閉關鎖國那一套,對於歐洲列強的政治規則缺乏瞭解,不明白道理是站在勝利者一邊的。在聽到日本擊沉英國商船後,清政府高層想著的都是英國會介入戰爭,自身沒有全力投入對日作戰,不但外交失利,還輸掉了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虧大了。

  • 6 # 帝國中興

    日本人炸沉高升號最後所有的責任全部由清政府承擔可以說是李鴻章“以夷制夷”政策的失敗,也是清政府外交的失敗。高升號本是英國怡和洋行的商船,排水量1355噸,1894年7月20日從上海開往天津大沽,後來被清政府租用為運兵船,23日淮軍仁字營幫辦高善繼以及營官駱佩德和吳炳文率領兩營官兵1100多人乘坐高升號前往北韓牙山,支援原有清朝陸軍對日本軍隊準備戰爭。而在牙山的北洋海軍軍艦濟遠艦和廣乙艦負責在中途接應高升號等運兵船。

    7月25日凌晨高升號等船在濟遠艦和廣乙艦的護衛下駛進牙山灣海域,距離登陸就差一步之遙,但是很快高升號船長髮現三艘日艦正在快速逼近高升號,令他們感到十分緊張,經過激戰濟遠艦率先逃跑,日艦浪速號追上高升號並要求高升號停船,否則承擔一切後果。浪速艦艦長東鄉平八郎派遣五人前往高升號談判,要求高升號投降並把船開往群山衝錨地,但是這一要求遭到船上所有清軍士兵的嚴厲拒絕,他們拒絕向日本投降,而高升號船長漢納根也要求能夠讓高升號返回大沽,因為他們出發時兩國並沒有宣戰,但是也遭到日軍的拒絕。東鄉平八郎得知這一訊息之後讓船上的歐洲人乘坐小艇離開高升號,隨後在距離高升號150米的距離發射了一枚魚雷,同時艦炮對高升號進行了五次齊射,高升號鍋爐被擊中爆炸沉沒。事後法國軍艦,英國軍艦和德國軍艦先後救起244人,其餘均遇難。

    高升號被擊沉引起英國國內輿論一片譁然,認為日本軍艦擊沉英國商船是對大英帝國的一種挑戰和侮辱,紛紛要求政府對日本展開報復,這讓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十分緊張他很害怕一旦事情難以調和列強介入中日戰事對日本極為不利,陸奧宗光命令駐英公使青木周藏對英國主要的媒體機構“路透社”和“泰晤士報”進行收買,很快青木周藏向“路透社”行賄600英鎊已取得他們對日本的關照,他同時又向國內申請了大筆的外交經費,經過青木周藏的一番外交斡旋買通了英國國際法學家胡蘭德,他在《泰晤士報》撰文稱:“擊沉高升號在國際法中是合理的行為”。逐漸平息了英國國民的憤怒情緒,這是中國外交史上一次慘痛的教訓,在強權世界所謂的國際法只是強者手中的棋子。

    關於中國賠償高升號損失的事情一拖就是十年的時間,1902年英國新任駐華公使歐內斯特·薩道義與新任中國駐英公使張德彝,以及慶親王奕匡等人舉行會談,經過幾番周折英華人態度強硬,要求中國政府對高升號被擊沉負全責,並向英國印度支那航運公司支付賠償金額33411英鎊,最後以“慈善補償”的措施對英國做出賠償。從這些事件中足可以看出那些平日主持正義以文明自居的西方國家,利用國力優勢對其他國家進行欺壓敲詐的強盜本質,同時也證明了弱國無外交這一真理!

  • 7 # 潶域道友

    因為利益,當時的清政府是個軟柿子,稍微有點實力的國家都可以拿捏,二當時的日本則是世界強國,與日本發生衝突很明顯不符合資本主義利益至上的原則。

    當時清日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偷襲清朝海軍,將“濟遠”“廣乙”兩艦擊毀,而後又攔截到了誤入戰場的清朝運兵船“高升”號,在船上士兵的奮起反抗下,日軍向“高升”號開炮,將毫無防衛之力的“高升”號運兵船擊沉。

    而“高升”號運兵船是英國怡和公司的商船,事件發生之後,英國國內媒體則是炸開了鍋,群情激奮,各大報紙強烈譴責日軍野蠻獸行。當時世人都以為英國會站在清政府這邊,向日本問罪,李鴻章更是欣喜若狂,認為天助清朝。英國軍方更是反應強烈,準備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

    然而事實的發展令誰也沒有料到,最後英國方面不但沒有問罪日本,反而將罪行歸於清政府,還在甲午戰爭期間為日軍造軍艦、運軍火,公開支援、縱容日本侵華。

    原來日本抓住了英國的利益點所在,當時英國和俄國在中國都存在巨大的利益。俄國控制著中國東北、西北地區,英國控制著中國東南地區。日本若侵略中國,則必然會觸碰到英俄兩國的利益。日本以不干擾英國利益區為交換,獲取了英國的支援。所以整個甲午戰爭期間,戰事主要發生在遼東與山東半島以上,英國的利益並未受損。

    而作為氈板上的肉,清政府只能在英日兩國的交易下,吞下苦果子。所謂:弱國無外交,強權即公理。歸根結底還是清政府自己不行,又不爭氣啊!

  • 8 # 歷史神秘人

    甲午戰爭爆發時,幫中國運兵的英國運輸船高升號居然被日本擊沉了,按照慣例,日本肯定負責,沒找到鬧到最後居然是日本沒責任,清政府賠錢,清政府自己死了9000多名士兵,還讓我賠錢,這什麼道理嘛,確實沒道理,不過政治就是這樣,弱國無外交啊,誰叫你弱,不欺負你欺負誰啊!

    高升號事件是在1894年,當時清政府和日本因為北韓的事情已經交上手了,北韓前線吃緊,清政府要向北韓那邊運兵員和物資,只是清軍軍艦有限,沒有多餘的運輸船運兵。這時李鴻章就開始算計英華人了,李鴻章就租用了英國的怡和公司的商船高升號幫自己運兵,在李鴻章看來,英華人的船,日本是不敢擊沉的,畢竟英華人可是當時的第一強國呢,一旦日本真的擊沉了高升號,對清政府是有利的,憤怒的英國政府肯定會站在清政府這邊,有可能要報復日本,這樣一來,甲午戰爭就對清政府有利了,只要英華人干涉了,日本人還是怕英華人的,所以李鴻章認為,不管高升號擊沉不擊沉都是好事,不擊沉,我的兵就運到北韓了,增加在北韓的清軍實力,擊沉了,日本人就要承受英華人的怒氣,把英華人牽扯進來,讓英華人壓制日本人,不管哪方面,李鴻章都得利,李鴻章的算盤的確打的很精,可是他天真了,政治不是這樣玩的。

    高升號最終還是被擊沉了,李鴻章欣喜若狂,覺得英華人就要站在清政府這邊了,的確高升號被擊沉,英華人是很憤怒的,決定要報復日本人的野蠻獸行。日本政府也是害怕,努力對英國攻關,結果事情卻180度轉彎了,英華人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日本人沒有責任,高升號幫助交戰國運兵是不對的,日本有權力擊沉或扣押,責任在清政府這邊,最後是清政府賠錢了事。真夠冤屈的,我死了兵,還讓我賠錢,有苦向哪裡訴啊,真是不公平啊,是不公平,但也正常,誰叫你是弱國啊!那高升號事情的經過到底是怎樣的呢,清政府是否無辜呢!

    清政府真是無辜的,當時高升號運著近一千名的清軍去北韓,在途中,遇到了日本軍艦,大家開戰,清軍軍艦被打敗了,日本人也看到了掛著英國旗艦的高升號,當然日本是不敢擊沉高升號的,畢竟那是英華人的船啊,但是也不能就這樣放過高升號,讓它真的把清軍運到北韓吧,所以日本人的打算就是扣押高升號,俘虜船上的清軍。經過幾小時的交涉,船上的清軍寧死不屈,絕不投降日本人,要打就來,但是船上的英國船人和手下的人害怕啊,萬一打起來,自己就要沒命了,怕死的英華人決定把船交給日本人。寧死不從的清軍決定暫時扣押了英國船長,控制了高升號,和日本軍艦對轟,只是商船怎麼打的過軍艦啊,所以在戰鬥中,高升號被日本軍艦用艦炮擊沉了,高升號上近一千清軍壯烈犧牲,葬生海地,因此所有的責任都是日本人搞的鬼,可是最後結果卻是清政府賠錢,這真不公平,沒辦法誰叫你是弱國呢!

    英華人那樣做,無非就是政治利益罷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是英國和俄國爭鬥,俄華人把手伸向了亞洲,甚至進入了中國的東北地區,英華人是很不滿的,認為亞洲是英華人的利益地區,不能讓俄國把手伸的太長。而這時的日本人看到機會,主動找上英華人,說自己願意當英國抗俄的急先鋒,做你英華人的炮灰,本來英華人是要扶持清政府抗衡俄國的,只是清政府太弱太無能了,因此拋棄清朝,和日本結成英日同盟。在甲午戰爭爆發時,英國就是支援日本的,只要日本人不打英國在中國東南利益地區的上海,你日本怎麼打都可以,日本也是那樣做的,只進攻遼東半島罷了。所以高升號被擊沉,英華人就說日本沒有責任,還說日本那樣做是為了挽救被清軍控制的英華人,不得已而為之,所以高升號幫交戰國運兵是違反了英國中立的原則,而船被擊沉了總要找個替罪羔羊頂罪啊,因此最弱的清政府背這個黑鍋了,英國就是偏幫日本,無非就是日本比清朝更適合當英華人抗俄的炮灰,出於大局考慮,自然拋棄清政府,站到日本那邊了。最有意思的是,高升號的賠償是甲午戰爭過後賠的,如果清政府在甲午戰爭打敗了日本,最後的結果就不是清政府賠錢了,而是日本賠錢了,英國會站在清政府這邊,一切都要用實力說話,可惜你清政府無能打輸了,弱國只能被欺負了,國際外交就是這樣的道理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裡車遲國虎鹿羊三大仙為什麼對唐僧肉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