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英國人富勒、李德哈特提出了裝甲師集中運用的思想,但為什麼是德軍率先建立了以裝甲師為戰役核心的新型軍隊?
12
回覆列表
  • 1 # 釣魚倌

    1921年,一名騎兵出身的上尉被調到德國國防部運輸兵總監部任職,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摩托化部隊並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摩托化部隊早在一戰期間就被大規模的使用在戰場上,但功能不是用來打仗,而是充當著後勤運輸的交通工具。

    這名德軍上尉在運輸兵總監部的工作是研究摩托化部隊的運輸方案,他在鑽研這項工作時突發奇想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把摩托化部隊的運輸功能改變在未來戰爭的攻擊職能上,利用摩托化部隊的機動性延伸出一種速戰速決的戰法,即組織裝甲車輛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作戰形式,這就是最早提出且把理論付諸於實踐的裝甲作戰理念。

    這名德軍上尉就是後來被人稱作“裝甲部隊之父”、“裝甲閃電戰”創始人的海因茨·古德里安。

    希特勒上臺後利用德國民眾戰敗復仇的民族主義情緒,秘密的、積極的擴充軍隊並重點發展空軍和海軍的武器,而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作戰理論在此時得到了希特勒的充分認可和大力支援,德國的裝甲部隊從此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二戰中,古德里安帶領他的裝甲部隊閃電出擊,取得了累累的戰果和輝煌的戰績,用事實證明了裝甲部隊大規模叢集突擊作戰理念的成功。

  • 2 # 風信102

    這個問題分析起來非常複雜!一戰後,對德國的制裁非常嚴厲,而蘇聯1922年的建立,共產主義的興起,使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感到非常害怕,在英國首相張伯倫的提議下,對德國施行了綏靖主義,培養德國當槍頭,去打擊蘇聯,他們可以漁翁得利!當時美國正處於經濟危機之中,胡佛總統也是同意的,暗中放鬆對德國的約束,並開始暗中支援德國的軍事力量和軍工生產!希特勒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大量生產機械裝甲力量!因為德國的經濟力量相比較之下,還是很弱小的!後來美國羅斯福總統換屆,更是加大力度支援德國!德國統帥部開始醞釀戰爭計劃!經過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試探,希特勒更堅定了自己機械打擊的觀念!我個人的想法是叢集裝甲的突擊戰術的形成,造成了德軍以裝甲師為核心的軍隊構成!

    希特勒首先提出的裝甲突擊戰術,然後隆美爾在法國的成功實戰,後來才成為戰術規範,得以推廣,影響深遠!面對馬奇諾防線,沒有更好的方法,正面作戰不可能打破,只能突襲穿插,在參謀部的作戰計劃裡就有了裝甲突擊!

    也是在不斷的戰鬥中,總結出來的,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這個話題很長,姑且一說,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請多多指正!

  • 3 # 楚狂接與

    拋磚引玉。

    二戰德國裝甲兵威名赫赫,前期閃電戰更是打遍歐洲無敵手。但是誰能想到最開始思考裝甲兵集中運用作為陸軍核心戰術的卻是英華人,實際上在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作戰中是把英國少將富勒撰寫的《關於野戰勤務條例的講義》作為正式條例進行學習和執行的。

    那麼為什麼裝甲戰理論研究如此先進的英國沒有組建出新型陸軍反倒是德國率先實踐成功呢?

    原因有三:

    一、勝者固守成規,敗者謀求改革

    英國是戰勝國,軍隊建制完整。因為是戰勝國所以可以固守以往成功的經驗,因為建制完整所以軍事改革的難度大。

    而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國防軍人數能超過十萬人,軍隊的固有結構被打破。組建新型軍隊的難度相對於英國要小,正所謂船小好調頭。並且一戰的失敗讓德國國防軍高層和中下級軍官都在尋求一種有別於一戰塹壕戰、消耗戰的新型的陸軍戰術。

    二、軍隊高層對於坦克技術兵種的認知不同

    英國最先發明瞭坦克,直到二戰前期英軍對於坦克的定位還是作為技術兵器輔助步兵行動。

    這種觀念影響了英國坦克的設計,英國坦克根據用途分為兩種。一種是步兵坦克,裝甲防護強,但是速度很慢,用於輔助步兵作戰。一種是巡洋坦克,裝甲薄弱,速度塊火力強,類似於陸上巡洋艦的。

    而德國國防軍高層確立裝甲集中作戰的原則也是經過多次論證和反覆的,最終因為古德里安等人的堅持和陸軍部長費裡奇男爵等高層特別是希特勒的支援。終於讓德國裝甲兵從步兵中獨立出來,成為有獨立作戰能力的部隊,這也改變了後來戰爭的形式。

    三、軍隊的風氣

    英國軍隊內部風氣偏保守,而且英國是海洋國家對於海軍的建設優先於陸軍。

    反觀德意志,雖然在二戰時走到了歷史潮流的對立面,德國國防軍的業務能力和品質卻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欽佩。

    普魯士軍官團講究多做實事,少出風頭,多些實在,少些虛假。並且總參謀部的創始人老毛奇等優秀的德意志軍人更是覺得應該先於他人捕捉到世界最新技術可能帶來的軍事領域革命,並能結合本國實際對於過時的作戰原則進行大膽革新,不畏反動保守勢力的種種嘲諷。

    正是這種品質讓古德里安等人突破重重阻力,鍛造出了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並用領先於世界、疾風暴雨式的“閃電戰”,衝破了傳統的牢籠,給戰爭注入了無限活力,使戰爭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4 # 老馬過山河

    是因為一戰中蝸牛式的相持進攻戰,讓國小、人力物力有限的德國意識到:軍事進攻的成功戰略應著眼於快速有效的運動和突破,避免陷入長時間消耗、主動性的喪失,而且勝利的取得,強大凶猛的火力也是關鍵致勝因素,穿插迂迴、包抄合圍是大陸作戰最好的手段,這樣,裝甲機械化部隊就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它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進攻的突然性、快速性,能有效實施對敵有生力量的合圍殲滅。

  • 5 # 紅色手電筒

    對於德國來說,德國並不是坦克戰的發明者,但是對於大規模機械化戰爭,德華人則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率先完成新的軍事變革。在這個軍事變革中,成立裝甲師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坦克在一戰末期出現在戰場上以後,由於它打破了塹壕戰的僵局,從而使當時的戰線出現了當時少見的變化,集中使用坦克成為了打破塹壕戰僵局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英華人率先提出了坦克戰的設想。而當時的德華人打破塹壕戰僵局的辦法是新的戰術,就是步兵滲透戰術。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各個國家都在開始思考下次戰爭應該如何進行。當時,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的嚴厲懲罰,已經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當時的法軍總司令看到凡爾賽條約後只說了一句,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休戰。所以,對於如何突破塹壕戰僵局,就成為了德軍的現實需求。

    有了發展的動力,那麼德華人就知道了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坦克,而古德里安則是解決了另一個坦克集中使用的問題就是指揮控制問題,早期的坦克都是用什麼手段通訊都有,旗語,燈光,通訊員,還有信鴿。古德里安憑藉著自己通訊兵的知識提出了要用無線電指揮坦克作戰,這樣就解決了坦克的指揮問題,使大規模使用坦克進行戰術配合成為可能。

    這個時代,蘇聯出現了更大規模的坦克部隊,就是機械化軍,當時的機械化軍擁有500多輛坦克和150輛左右的裝甲車,沒有其他支援兵種,這樣的機械化軍其實根本不能獨立作戰,不論過來圖哈切夫斯基是不是被冤殺,這種沒有獨立作戰能力的機械化軍都是被解散的。

    應該說蘇聯這種機械化軍應該是受到了富勒單純坦克的觀點的影響,而德國的裝甲師則是受到了立德爾-哈特的影響,比較重視各個兵種的比例問題,所以德國的裝甲師一開始生命力就要比單純坦克的蘇聯機械化軍要好很多。

    到了希特勒上臺以後,出於對於英法復仇的目的,能夠迅速打破僵局的裝甲部隊自然是納粹的寶貝。還在古德里安剛剛給希特勒做了一次戰鬥訓練,希特勒就高興的說了三遍這就是我想要的。有了元首的支援,德國的裝甲部隊自然是成熟的比較早。而當時其他國家還是以坦克旅來作為主要的裝甲力量時,德國已經開始使用裝甲師了。

  • 6 # 戰略論

    任何新生力量的崛起都伴隨著舊勢力的百般阻撓,新型的裝甲部隊佔用了陸軍大量的資源,必然會遭到傳統的步兵、炮兵等部隊代表的抵制。即使在德國這種阻撓也是非常大的,只不過遠沒有像英、法那樣的近乎絕對的阻撓力量。這主要得益於德國在一戰中受到的軍事制裁,其傳統的陸軍力量非常弱小,加之德軍在一戰中經驗教訓,這都促使了許多德軍軍官對於新型的作戰方式的探索。反觀英法等一戰的勝利者,勝利的經驗讓陸軍中的步兵、炮兵等傳統單位取得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們極力排擠裝甲兵的獨立,最終使得這些國家的裝甲兵的建設和發展都大大落後。

    除了這些大的環境的影響外,德軍裝甲部隊的快速發展完全或者絕大部分要歸功於德軍裝甲兵的締造者—古德里安。縱觀當時的各國軍官可能他們在裝甲兵的理論上會高於古德里安,但是沒有一個人擁有古德里安那樣的毅力,那種對裝甲兵獨立建設的堅持。正是在古德里安的努力和堅持下,德國在坦克設計和作戰理論都落後的情況下,最終迎頭趕上,率先組建了強大的裝甲部隊,走在了世界的先列。

    事實上德軍真正以裝甲兵為核心是在法國戰役中,在此前的波蘭戰局中大多數人對於裝甲部隊的威力和作用仍舊持懷疑態度,裝甲部隊的編制也在探索之中,在波蘭戰役中德軍的裝甲部隊取得巨大的勝利後,裝甲部隊在陸軍的中地位才被認可,所以德軍的裝甲部隊也是在不斷的作戰中發展起來的。

  • 7 # 歷山耕夫569

    首先要說,德國是拖著遍體鱗傷的軀體進入了十九世紀,最終倒在了自家門前。

    希特勒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深知坦克在戰場上的威力。所以,對於軍事戰略新理論的重視程度較高。

    同樣,列寧時代的蘇聯也非常重視坦克軍團理論的實際應用,只是軍工技術落後,達不到實戰要求。

    而時任英國首相的張伯倫對此卻不太在意。雖然這一新的理論出自於英國,卻得不到首相的重視。美國雖然重視該理論,國會卻不肯多出錢,無奈美國軍火商只好造出了少量汽油發動機坦克。

    至於對坦克師團戰術的使用,二戰時期的坦克專家級人物有三個出色的指揮官。一個是隆美爾。一個是巴頓。另一個是蘇聯的朱可夫。

    隆美爾和巴頓就不用說了。在戰場上他們都有出色的表現。

    而蘇聯的朱可夫,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位坦克戰專家,他曾在諾門坎把坦克的長處和缺點運用到了極致。狠狠地教訓了日本人,使得日本關東軍從此不敢踏入蘇聯一步。

    二戰前期至於德國首先建立坦克軍團,是因為德國是以復仇心態擴建軍隊,且在坦克製造上進行了大膽改革,以大馬力柴油發動機裝配坦克其動力和越野水平,都不是汽油坦克能抗拒的。若不是因為時間緊迫,資金不足,德國會造出更多虎式和豹式坦克。這兩種坦克都不是美式希爾曼坦克能比的。

  • 8 # 郭成軍

    其實最早應用裝甲師的在很遠的古代就有了,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就有數量可觀的戰車,類似於現代的坦克和裝甲車,人和戰馬都披著厚重的盔甲,橫衝直撞威力巨大。

    到了近代,鏜線步槍的出現,古代戰車不堪一擊,不得不退出舞臺,並不是德國最早出現裝甲師,而是德國的裝甲師裝甲最厚,防護力很強,由於炮簡最長,火力十分強大。

    由於德國的機械工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當時能造出70噸的重型坦克,而當時的小日本也能造出坦克,由於發動機功率太小,坦克裝甲厚很薄,捷克式輕機槍都能將其擊穿,其威力十分有限。

    在當時,不僅德國有裝甲師,蘇聯也有裝甲師,其數量超過德國,另外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也有裝甲師,只不過德國的裝甲師名氣最大。

  • 9 # DS影片

    感謝邀請,不僅僅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法國的戴高樂,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等也都提出過類似的理念,其中戴高樂的《建立職業軍》一書更是被當時的德國元首希特勒所拜讀,並使其誕生了建立機械化部隊,並以閃電戰的方式擊潰別國的想法。那麼為什麼這些理念的誕生國都未能率先進行機械化改革呢?這主要還與各國的國情有關。

    將原有部隊進行機械化改革的成本是巨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英法等國雖然有實力在自己軍中推行改革,但無奈其軍隊的掌門人還是太過守舊,認為改革風險太大,其軍隊沒必要進行改革,所以機械化才未能在這些國家的軍隊中得到推進。

    而反觀德國,德國在一戰後被剝削得很厲害,資源上嚴重不足,而這種情況下速戰速決顯然是最適合德國軍隊發展的一個方向,而且德國當時已經不能更糟糕了,也不存在風險一說,因此率先發展機械化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機械化也是德軍將領古德里安的閃電戰能夠得以施展的基礎,也是後來德國能的閃擊波蘭,在短時間內橫掃歐洲的根本保障。

  • 10 # 度度狼gg

    鮮為人知的是,納粹德軍按“曼施坦因計劃”閃擊西歐時,法國軍隊擁有的坦克數量多達5800輛,遠遠超過德軍序列內10個裝甲師編成內的2800輛,然而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和英國遠征軍卻被打得丟盔棄甲,除去德軍在阿登臺地的意外突破外,英法軍隊不能集中使用裝甲部隊也是失利的重要因素。

    而納粹德軍能夠最早編成裝甲師並投人實戰,不僅是古德里安等坦克兵專家的力陳,希特勒“不走尋常路”的軍事思想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希特勒雖然參加過一戰,但僅僅是一名還算勇敢計程車兵,被普魯士軍官團蔑稱為“波西米亞下士”,既沒有當過軍官,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反而容易擺脫傳統或者“主流”軍事思想的束縛。而以古德里安為代表的德國將領,不斷反思一戰失敗的原因,對陸軍的變革潛心鑽研,試圖改變一戰時期雙方拼消耗的陣地戰和塹壕戰模式,而在這一點上,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將領遠遠落後於德國,他們仍然沉迷在20年前的戰法中,所以才有了馬奇諾防線。

    (“裝甲兵之父”富勒)

    世界上第一輛投入實戰的坦克號稱“水櫃”,是由英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的,同樣,號稱“裝甲兵之父”的富勒將軍也是英華人,此公畢業於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身材瘦小卻個性鋒芒,在1918年就出任了英國陸軍坦克部隊的參謀長,對坦克作戰和裝甲突擊有著獨到的見解,在一戰末期就提出了被當時軍界認為瘋語者的作戰計劃:用4000輛坦克突破防線,在飛機的空中掩護下一舉攻進德國本土,從而以最快速度擊敗德國,先是無人問津,後是戰爭很快結束。

    戰後富勒仍然不放棄其裝甲戰首先,1932年便撰寫出版了軍事專著《裝甲戰》,首次提出了裝甲叢集突擊的作戰理論,可惜的是,和平時期的英國軍頭們根本不感興趣,也沒有人相信坦克會在未來成為陸戰之王,一戰的英軍總司令黑格元帥甚至評論到:“坦克就是人和馬匹的輔助工具而已”,孤掌難鳴的富勒很快被攆出軍界,1933年以少將銜退役。

    然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卻引起了其他國家一批名將的注意和推崇,比如德國的古德里安、蘇聯的朱可夫、法國的戴高樂和美國的巴頓等等,這批人後來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甲兵運用的先驅者。

    尤其是古德里安,這位納粹名將被譽為“閃擊戰之父”,1931年出任德軍摩托化部隊總監部參謀長,其閃擊戰理論逐漸成型,而戰法的核心就是坦克的使用方式,古德里安認為:“在諸兵種合成兵團中,坦克應起主導作用,不要把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更好地發揮作用”。由於古德里安所處的便利位置,得以很快將理論付諸於實踐,開始組建小規模的裝甲部隊,也寫了一本書《注意---坦克》。

    1933年4月,古德里安上校精心組織和安排的一支“袖珍”裝甲編隊通過了希特勒檢閱臺,希特勒興奮地大喊大叫:“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次年,古德里安就升任新組建的德國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

    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援下,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3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批的三個裝甲師,古德里安親任第2裝甲師師長,每師編有各型坦克351輛及上千輛伴隨車輛;1939年二戰爆發,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在波蘭戰役中更加積累了經驗。

    到法國戰役開始時,德軍對裝甲部隊的運用已經爐火純輕,第19裝甲軍兩天時間便穿越110公里的阿登山區,橫掃色當地區法軍,直驅英吉利海峽,使英法野戰軍主力徹底進退失據,法國不久投降。

    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名言,是對亂糟糟的法國兵喊話“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並離開公路以免阻礙我們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齡剩男剩女最後的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