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鄱陽湖之戰,是朱、陳兩軍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會戰,朱元璋最後取得了完全勝利,為他平定江南奠定了基礎,也為他進一步北上滅元,統一中國,作了必要的準備。

    朱陳鄱陽湖之戰

    元朝末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大起義,在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有兩支最強的軍隊,一支是陳友諒的,一支是朱元璋的。這兩支軍隊一方面各自進行反元戰爭,另一方面互相也有矛盾。這兩支軍隊不斷地互相攻打。下面講的,就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進行的一次大戰——鄱陽湖之戰。

    劉基定計

    陳友諒佔據著現在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全部地區,他仗著兵多將廣,實力雄厚,決定沿長江東下,並且約佔據著江蘇東南面的張士誠合攻應天(今南京市)。朱元璋以應天為根據地,佔據著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區。為了避免受到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兩面夾攻,朱元璋認為,必須趁他們還沒有聯合,先引誘陳友諒前來進攻;只要把陳友諒擊潰,張士誠自然就不敢出兵了。

    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相識。朱元璋對康茂才說:“你可以寫一封信派人送給陳友諒,假意向他投降,表示願意和他裡應外合,讓他快來進攻。”康茂才答應說:“好!我家有一個老門房,過去跟陳友諒當過差。讓他帶著我的親筆信去,陳友諒一定不會懷疑。”

    康茂才下書

    在一個夜晚,老門房偷偷地到陳友諒軍中,呈上康茂才的書信。陳友諒大喜,問康將軍現在駐軍何處?老門房回答駐守江東橋。陳友諒問是木橋還是石橋?回答說是木橋。陳友諒同他約好:“我進兵江東橋,就以吆喝‘老康’為訊號,請康將軍出來接應。”

    老門房回到軍中,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朱元璋。第二天,有一個從陳友諒軍中逃回來計程車兵向朱元璋報告說:“陳友諒曾經打聽新河口的路怎樣走法,看樣子他可能要從這裡進攻。”朱元璋根據這些情況進行了戰鬥部署,在陳友諒進攻路線的各個重要據點,都派出大將,埋下伏兵。朱元璋親自在盧龍山督戰,同時令人把江東橋連夜改成石橋。一切準備停當,專等陳友諒來上鉤。

    陳友諒自投羅網

    陳友諒果然親自率領水軍順流東下,先到大勝港,打算從這裡登陸。可是這裡的港口很窄,大船開不進去,而且發現朱軍早有準備,就急忙掉轉船頭,直接駛往江東橋。到了近前,一看是大石橋,陳友諒不禁大吃一驚;接著按照約定連喊“老康!”又沒人答應。陳友諒這才恍然大悟,自己受了康茂才的騙,趕緊指揮部隊撤退。

    正在這時候,朱元璋的伏兵突然一齊殺出,從水面和陸地夾擊陳友諒軍。陳友諒軍被打了個“冷不防”,被殺死、淹死的不計其數,被俘虜的有7000多人,被打沉和俘獲的大型戰艦100多艘。陳友諒在部將保護下,乘一條小船溜走了。

    朱元璋指揮大軍乘勝追擊,收復了太平,接著又攻下了安慶、袁州和江州等地,佔據了江西的許多州縣和湖北東南部。陳友諒只得逃回武昌。

    鄱陽湖大戰

    朱元璋的地盤一天天擴大,形勢的發展越來越有利於朱元璋。陳友諒便徵調大批鐵工木匠,重新建造大型戰艦數百艘。這些船高數丈,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有走馬棚,船身刷上紅油漆。最大的戰艦可容1000多人,小的也可以載幾百人。公元1363年四月,陳友諒出動他的全部軍隊,號稱60萬,帶上家屬和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向洪都進發。

    陳友諒到達洪都,登岸圍城。洪都守將朱文正派兵分門據守。陳友諒軍用盡攻城的方法,朱文正也用盡防禦的方法,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雙方傷亡都很慘重。洪都攻防戰,一直打了85天。直到這年七月,朱元璋親自率領20萬大軍來救援,陳友諒才不得不從洪都撤圍,把大軍開到鄱陽湖去迎戰。

    陳友諒軍隊人數眾多,水軍船艦又高又大,在兵力上仍然處於優勢。面對著這樣的強敵,朱元璋把水軍分為11隊,每隊都配備火銃、長弓、大弩,作戰的時候,先發火銃,再射箭,最後是白刃廝殺。朱元璋部下的大將徐達首先率軍出戰,擊敗了陳友諒的先鋒部隊,殺死1500人,繳獲一艘大型戰艦,勝利回營,朱軍士氣更加旺盛。

    在戰鬥進行中,朱元璋看出陳友諒軍聯舟佈陣,動作不靈的弱點,決定採納部將郭興的建議,用火攻來戰勝敵人。朱元璋命令水軍準備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等各種火器,只等發動進攻的時候,將這些火器同時發射,焚燒敵軍的大艦。又命令準備一批火攻用的小船,載上蘆葦,中間裝進火藥,周圍排列身披甲冑、手拿武器的草人,加以偽裝。再在各條船的船梢上系一隻輕快小船,準備點火之後士兵乘小船撤走。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黃昏時起了大東北風。朱元璋命令敢死士駕上七條火攻小船,衝向陳友諒的船隊,乘風點火,發起火攻。七條小船像七條火龍,竄進敵軍船隊,同時,朱元璋的水軍也一齊發射各種火器,把敵軍的大小戰船都燒著了。火借風威,風助火勢,把鄱陽湖湖水照得通紅。陳友諒軍被燒死、淹死的無數,被俘的、投降的人數就更多。朱元璋命令不許殺害俘虜,對受傷的要給予治療,然後把他們全部放了回去。這樣,又爭取了不少陳友諒軍的將領和士卒,包括陳友諒的侍衛長、左、右金吾將軍,都前來歸降了。

    從戰爭開始到結束,朱元璋一直親自指揮將士,堅持戰鬥,雖然身邊的衛士都戰死了,仍然不肯後退一步。又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朱軍控制了湖口,陳友諒軍一敗再敗,並且糧食已經吃光,陳友諒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殘兵敗將,從湖口突圍,不料在突圍的時候被飛箭射死。張定邊用船裝上陳友諒的屍首,和太子陳理一起,連夜逃回武昌。第二天,陳友諒的副丞相陳榮等收集全部殘餘水軍50000多人,向朱元璋投降。鄱陽湖之戰,以朱勝陳敗告終。

    這次戰後,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朱元璋分析了雙方勝敗的原因,他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歸根到底,打仗要靠人。陳友諒雖然船多人多,但是內部不團結,人各一心,上下猜疑,而且連年用兵,老是打敗仗,不會蓄積力量,不善於捕捉有利戰機,所以最後失敗了。我軍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既掌握了戰機,又能將士一心,得了人和,因此鄱陽湖之戰,就像鷙〔老鷹一類的兇猛的鳥〕鳥捉雞,使陳友諒‘巢卵俱覆’。”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陳友諒江州慘敗後失去了江西大片土地,心有不甘,一直在等待機會。

    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派兵圍攻小明王最後的據點安豐,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救。作為宋朝大臣,朱元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而且安豐自朱元璋在南京立足以來就一直是南京的屏障。遂集結重兵渡江救援安豐。

    陳友諒趁朱元璋帶兵渡江,老家空虛之際準備帶人偷家。於是集結了六十萬兵力,分水陸兩陸向朱元璋發動進攻。

    結果第一戰就碰上硬點子,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面對六十萬大軍的猛攻,率領兩萬軍隊死守洪都八十五日,數次擊潰陳友諒的進攻,殺敵無算。

    陳友諒在洪都城下拖了近三個月,人困馬乏、糧草缺失、死傷慘重。更要命的是拖的時間太長,贛江枯水期到了,陳友諒引以為豪的鉅艦有擱淺的危險。

    朱元璋方面在收攏部隊準備妥當之後率二十萬大軍前往救援洪都。並派軍隊分別守住涇江口、南湖嘴、武陽渡,以徹底斷絕陳友諒歸路。

    陳友諒此時求戰心切,聽說朱元璋率軍進入鄱陽湖,遂撤洪都之圍,率軍和朱元璋決戰。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日,兩軍首次在鄱陽湖遭遇,陳友諒將鉅艦聯結佈陣,聲勢浩大,朱元璋雖然船小,但是其充分利用小船機動性強的優點,將船隊分為二十隊,配備大小火器弓弩,向陳友諒艦隊主動發起攻擊。第一日大戰,雙方互有勝負,都是不輸不贏的局面,但是後來陳友諒憑藉鉅艦優勢數次擊敗朱元璋。

    朱元璋則採用部將郭興的建議,採用火攻。待風勢對朱元璋有利時老朱派數艘漁船,裝填柴薪等易燃物質衝向陳友諒艦隊,火借風勢,很快大火就覆蓋了陳友諒整支艦隊,上百艘戰艦被大火吞沒,朱元璋趁勢率軍攻擊,陳友諒死傷數萬,經此一役,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奠定勝局。當時在張士誠手下當幕僚的羅貫中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幾年後,便有了膾炙人口的赤壁之戰。

    此戰之後,朱元璋和陳友諒數次交戰,但是陳大勢去矣,每戰皆負,陳軍內部軍心動搖,兩員大將投降朱元璋,陳友諒遂萌生退意,怎奈朱元璋下定決心一戰解決陳友諒,不僅派兵堵住涇江口、南湖嘴、武陽渡等要地,還派兵攻陷蘄州、興國,徹底控制長江上游。

    陳友諒被困多日,軍隊缺糧缺藥,軍心盡喪。便魚死網破冒死從南湖嘴突圍,試圖進入長江。

    誰料老朱早就派人在南湖嘴等待多時,陳軍遭遇猛烈攻擊,只能退回,又從涇江口突圍,被傅友德率軍伏擊,陳友諒中箭身亡,陳軍悉數歸降。

    此戰後,陳友諒身死,軍隊盡喪,其一手建立起來的大漢搖搖欲墜,僅僅過了六個月,朱元璋便盡得陳友諒地盤。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的割據勢力。

    陳友諒本來是有機會贏的,當時老朱率軍援救安豐,陳友諒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牽制洪都守軍,然後率大軍順江而下直指南京,到時候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顧,將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但是陳犯了一個錯,一個歷史上無數人都犯過的錯誤。輕敵大意,仗勢而驕。

    當年昆陽大戰時,新莽軍隊完全可以放棄昆陽全力支援宛城,和綠林軍主力決戰。但是王邑王尋等新莽軍統帥認為八十萬大軍應該摧枯拉朽,所過之處敵軍要不望風而降,要不被碾稱齏粉,怎麼可以被小小昆陽城擋住去路結果八十萬人在昆陽城下被劉秀擊敗,反倒成就了劉秀的一世英名。

  • 3 # 吉祥草工

    公元1363年7月,鄱陽湖之戰也稱鄱陽湖水戰,起因主戰場在鄱陽湖船艦之戰。決戰雙方:大明開國之帝朱元璋部,一代梟雄陳友亮部。這一戰,陳友亮永別了戰爭舞臺,朱元璋奠定了問鼎中原的基礎。

    人類戰史上,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特別是大規模戰爭,場景相同:堆屍如山,血流成河,可稱真正的人間地獄。鄱陽湖之戰便是一例。就兵力而言,朱與陳懸殊不大,武器裝備上,因主要水戰而戰船則是主要武器,朱元璋船艦小而落後,陳友亮則是大艦船。現在可對比如:航母與戰艦。陳有亮艦隊可碾壓朱元璋艦隊。雙方在湖上佈陣完畢,老朱上下官兵嚇瞎了:自己的艦船在陳友亮鉅艦面前如卵擊石。這仗怎麼打?沒法打也得打,這不是遊戲可以重來,退不可能了,只能拼死一搏。

    老朱及將領苦苦想出了現代人稱謂的"狼群戰術”。戰術不錯,誰當先鋒一戰?猛將徐達臨危不懼主動請戰。徐達帶領一隊戰船備好火槍土炮、箭弩迎戰陳友亮的先鋒鉅艦。此時風起吹向陳友亮艦船,天時徐達已佔,加之徐達充分發揮艦小靈活速快的狼群戰術一舉擊漰了陳有亮部。吃一塹長一智,在第二回合交鋒中,陳有亮艦隊發揮出鉅艦應有的威力:主動進攻,在徐達迎戰的艦船火外發起炮擊,徐達慘敗而歸。雙方打成僵持狀,雙方各自回營休整。

    無紀律創造區域性戰爭勝利。話說陳有亮最信任的猛將張定邊自謀自演,這一天大清早,張定邊私自指揮幾隻艦戰,滿載武器彈藥直奔朱元璋水上大本營。朱之船上官兵剛反應過來,己被張定邊鉅艦的火炮攻擊下亂成一套。張定邊打邊開路,直衝老朱的中營指揮艦,周圍護衛艦船紛紛逃離火炮的射擊範圍。無耐老朱的小艦也只能逃了,慌則亂,在逃亡中艦船擱淺,老朱命休己。

    朱元璋"世傳"真龍天子,事實是神箭手常遇春危而不亂,駕艦直奔張定邊,一箭射死於船頭虎將張定邊。主將亡,官兵亂,常遇春救下老朱這條"真龍"。

    暮色藹藹,雙方息鼓停戰,各自回營商討破敵之策。陳為發揮其鉅艦威力優勢,不為敵艦各自攻破共同碾壓對方,競重演了三國曹丞相的敗筆傑作一索鏈船艦。由此推斷:要麼陳有亮不知三國,要麼陳有亮識字有限。

    幾天後,一輪紅日又升起,雙方再次開戰。初始陳友亮的連環戰艦達到預期效果,朱元璋兵敗而潰退。危機時刻,老朱這邊也冒岀陳友亮部張定邊式人物,此人丁普郎大將也。丁普郎帶官兵駕艦,不亂不逃,無懼死神衝向了陳友亮的指揮艦。這種擁抱死神的壯氣,吸引了陳部艦隊的注意力,從而驚散了敵方官兵的神。匹夫之勇的結果一剛衝到跟前而身亡,效果一為朱元璋之艦隊喘了口氣,打了一針定神劑。老朱回過神來意識到:這樣下去會全軍覆沒。戰爭沒有規則,因情因勢而判定才是最佳戰術。部下郭興建議:只有火攻方可挽回敗局。老朱贊同傳令下去,一切完畢。可問題又來了,湖上微風柔柔。三國之時火燒赤壁,諸葛亮可"泣鬼神借東風",你老朱只能靠天助風起。無法只能苦苦支撐等待,眼見一艘艘艦船炸燬沉沒,血水染湖面,這種等待無法言傳。

    天時也,不多時辰,順風起兮。箭在弦上,滿載火藥的船隻衝向亮的連環艦。瞬間湖上火海一片,朱之艦隊趁勢圍政,一時間,殺聲,炮聲,慘叫聲響徹上空,此時的鄱陽湖火光映天,湖面血色浮屍,如此恐怖的場景令人心炸膽破。陳有亮一敗塗地,他絕望了,逃走是唯一的選擇。兩軍主戰於水上,兩岸地面部隊傷亡輕微,陳友亮還有點家底。可惜在逃亡路上,由心理絕望而喪心病狂,下令泛抓到朱元璋兵將就地處決!朱元璋卻釋出與其相反命令:泛抓到俘虜,願留者則留,不留者則放。老朱又勝一棋,道義上又戰勝了陳友亮。蒼天不負天下人:陳有亮在逃亡之路被部下射死,陳有亮的舞臺緯幕落下,朱元璋拉開新的緯幕,在繼續奮鬥!

  • 4 # 綠野農夫961

    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水上作戰,戰況慘烈異常。

    元末至正年間,元廷風雨飄搖,天下義軍群雄並起。其中,以九江的陳友諒部、應天(今南京)的朱元璋部和高郵的張士誠部勢力最為龐大。在這三人之中,張士誠部最富有,陳友諒部兵力最強大,朱元璋部夾在兩人中間並沒有太突出的優勢。

    公元1363年,張士誠部出兵進攻義軍共主小明王所在地安豐,小明王遂向朱元璋部緊急求救。這讓朱元璋陷入了兩難境地。

    如果出兵增援小明王,那麼必將導致應天兵力空虛,如果張士誠部和陳友諒部前後夾擊,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不出兵增援,一則小明王號稱是天下義軍共主,如果棄之不管,恐日後為天下人詬病,二則安豐是應天的一道屏障,如果讓張士誠部拿下安豐,那麼應天就等於放到了張士誠的嘴邊。

    權衡之後,朱元璋決定出兵增援小明王,並對自己的兵力做了一番部署,以防止陳友諒部偷襲。

    果然,得知訊息的陳友諒認為機不可失,便立刻親率六十萬大軍向朱元璋部開進。走到洪都(今南昌)時,遭遇洪都成守將,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陳友諒看來,拿下洪都城和大人打小孩子一樣的容易。因為兵力太懸殊了,朱文正只有兩萬人馬,和陳友諒的六十萬比起來,著不多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陳友諒決定全軍圍攻洪都,秒殺朱文正。

    但事情總是有意外的時候,比如這次的陳友諒。本來是打算秒殺的,結果秒殺的足足85天,洪都城和朱文正都還健在。

    此時,朱元璋已經結束了安豐的戰事,率兵二十萬來增援洪都。更要命的是贛江進入了枯水期,陳友諒是沿水路來的,水面下沉就意味著自己的戰艦可能要擱淺。在這種情況下,本著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的原則,陳友諒決定放棄洪都,主動出兵迎擊朱元璋。

    是年,七月二十日,兩軍在鄱陽湖相遇。

    大人打小孩的一幕又在水上出現了。陳友諒的戰艦多為巨型戰艦,一字排開船帆遮天蔽日。而朱元璋的戰船多為小船,如果硬拼,絕無勝算。是以,朱元璋將自己的船隊分為二十個小隊,每個小隊配以火器、弓弩等遠攻武器。因為小船具有大船無法比擬的靈活性,所以一戰下來,朱、陳兩部各有損傷。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部將郭興建議火攻,於是一場鄱陽湖版的火燒赤壁上演了。

    兵敗後的陳友諒再進攻是沒有可能了。唯一的選擇只能是退回老巢休養,以圖後事。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在涇江口、南湖嘴、武陽渡等處都派駐了重兵,完全切斷了陳友諒的退路。

    無奈之下,陳友諒決定從南湖嘴冒死突圍,行至南湖嘴時,遭遇到朱元璋部的猛攻,只能退而改走涇江口,在涇江口又遇到傅友德的伏擊,戰鬥中陳友諒中箭身亡。其地盤盡歸朱元璋所有。此戰奠定了朱元璋問鼎中原的基礎。

    如果,當初血戰洪都的時候,陳友諒分出一部分兵力直取應天,那麼歷史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情況。可是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白娘子》為何找女子演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