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者說教
-
2 # 老於52080
不是以前的教育落伍,而是今天人們都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陪伴教育,也就是陪讀,父母望子成龍心切,這可能只有中國的父母親能夠做到,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可憐天下父母心……
-
3 # 郝叔
大家好!我是角胡大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錢!”,誠然,現在很多家長都為了可以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往往是把更多的精力都傾注到工作方面,而往往會忽略對於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
在大叔看來,陪伴教育,其實也是要分不同階段的。
看過一篇文章,大叔比較認同,文章說孩子的年齡是在不但增長的,學齡前,童年期,以及青春期。不同時期可能陪伴教育的形式和人都不同(文章題目叫做《有一種教育叫陪伴》
https://www.sohu.com/a/223767991_99896092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但是,大叔覺得現在我們的陪伴教育其實有點兩極分化,出現很多的留守式成長和高分低能。陪伴教育不單止是父母的陪伴,不同的階段陪伴的物件不同,以下大叔就簡單的以家長的陪伴做一點“有感而發”。
農村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陪伴可能會缺席很多,為了創造更好的條件,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都壓在身上,連孩子的學齡前就可能缺席。使得農村出現一大批“爺爺奶奶帶大的甚至是外婆帶大的”留守兒童,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性格上很容易出現問題。雖說很多會變現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現象,但是都是被迫的,父母的缺席,使得他們缺乏安全感,爺爺奶奶一輩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的教育也幫不了太多,只能在生活上稍加照顧。大叔小時候也是一個留守兒童,懂得留守兒童的艱辛!那時候教育孩子最出名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上到初中那會還看到報紙上的新聞“某某把自己家的三個孩子都打進了清華”,對於家長的最大印象是威嚴,不聽話會捱打,還有就是每月寄回來的生活費。
陪伴教育的另一個現象就是,過渡陪伴。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都不缺席,但是卻包攬了孩子除了玩和學習之外的所有事情。使得現在很多孩子長大後除了學習其他的生活技能一點都不會。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可能一個在外打拼,一個全天候的陪伴孩子。最近這幾年報道的比較多的高考,其中有一所最出名的復讀名校“毛坦廠中學”,父母為了孩子可以考上好的大學,不遠千里來到這所復讀“神校”,在學校附近租住民居,全天候的為孩子待命,演變成陪讀!過渡的陪伴,會使得孩子失去很多天性。家長應該更理性的對待孩子的成長。不要把孩子培養成“高分低能”。
大叔大學時期也遇到很多的人,有一些確實是真的生活常識都不怎麼懂,剛開學時候甚至都是父母幫忙弄好床鋪買好生活用品,開學一段時間也都無從適應獨立生活的。
教育形式和內容其實一直都在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但是,基本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孩子的成長都是從懵懂無知開始的,家長的陪伴可以給孩子安全感、自信心、創造力。在不同時期家長的缺席可能會對孩子的城戰造成不同的問題。作為家長,應該儘可能的陪伴孩子,在孩子需要家長陪伴的時期不缺席,引導孩子的成長。
-
4 # 奇麥麥童書
對於孩子來說,陪伴無疑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我們的很多父母都不知道什麼是陪伴。事實上,陪伴不僅僅是形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父母的心跟著孩子的內心一起成長,一起相伴。
孩子們每天面對著高強度的學習,家長們往往忽略了“成績”以外最重要的事情——陪伴。對於孩子來說,陪伴無疑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我們的很多父母都不知道什麼是陪伴。把坐在桌邊監督作業叫陪伴;把給孩子做好吃好喝的叫做陪伴;把跟在孩子後面指手畫腳當陪伴;把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的活動叫陪伴…………其實,這都是錯誤的,或者是不全面的理解。
一、孩子的成長,要耐心和接納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正處在學習生涯的蹣跚學步階段。所有的學習活動對他來說都是新的,需要一點兒一點兒地養成,許多欠佳的表現都是因為學習陌生內容所帶來的困難所致。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會寫字和算術,寫字慢、考試寫不完,甚至記不住學過的內容,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的正常表現。
在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初入學的這一階段,家長既是教導者,也是陪伴者。前提是:家長要以接納和愛的方式幫助孩子。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記單詞或者認字,家長可以製作一些卡片,透過和孩子玩卡片遊戲,讓孩子記住單詞。
比如和孩子一起製作交通識讀卡片,編講一個《早晨爸爸要上班》的故事:爸爸上班用什麼交通工具呢?汽車。那麼就和孩子一起寫下“汽車”的卡片;爸爸幾點鐘出門?7點鐘。接著和孩子一起寫下爸爸出門的時間;爸爸出門的時候要跟家裡人說什麼?再見。把英語單詞和漢字串聯到一起學習,孩子不僅會覺得有意思,還會在不經意間就學會了。
二、用“甜頭”幫孩子戒掉壞習慣
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他們訴苦說孩子寫作業很磨蹭,明明很快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總是要寫到將近11點。
磨蹭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後患無窮。當孩子升入初中和高中後,作業量會大大增加,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課內作業。磨蹭使孩子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孩子會更加牴觸寫作業。
所以承諾在作業完成後給孩子一些“甜頭”,比如每天晚上寫完作業,給孩子一段“遊戲時間”,時長根據她完成作業的情況調整,可以是一小時也可以是半個小時,那麼孩子的學習勁頭就會加大,也更容易儘快寫完作業。這樣,磨蹭的壞習慣自然而然也就改掉了。
三、制訂一個“家庭日”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陪他玩耍,父母只能同時扮演家長和同伴的角色。
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有一點我和先生的意見非常一致,即一定要讓女兒快樂地成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極少在週末給女兒報課外班,目的就是讓女兒在上了五天的學之後盡情地放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女兒一般在週六上午把作業做完,下午去上舞蹈課,週日基本都是自由時間。
為了讓女兒玩得盡興,我們把週日規定為我家的“家庭日”,也就是說,這一天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為此,我和先生都在上班時間儘量把工作做完,爭取不在週末加班。
女兒小學六年,我們“家庭日”活動的足跡很多:家門口的圓明園、四季風光皆迷人的植物園、科技館的穹幕電影院、動物園的猴山旁、自然博物館的展窗外、高高聳立的鳳凰嶺上……無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和女兒在一起的日子,我們不僅收穫了快樂,而且親子關係非常融洽。我和先生也適時地把我們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女兒的內心,讓女兒懂得了很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讓孩子盡情張揚個性,性格變得Sunny開朗。
多年的經歷讓我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時間玩,而是家長並不願意在週末和孩子一起活動,因為這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
既然我們為人父母,就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養育孩子好比種莊稼,在特定的生長階段要給予特定的養分,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地成長。一些機會錯失之後就永遠無法彌補了,因為孩子成長的每個敏感期稍縱即逝。
四、用“家庭郵筒”與孩子建立互動
女兒從小到大的許多東西我都不捨得扔掉,一直給她儲存著。有一次,我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了一張很有意思的小紙片。那是女兒小時候畫的一幅畫,畫上一個小女孩哭得非常傷心,框裡的旁白是:“為什麼奶奶來了以後,你們就不管我了?”紙片的右下角寫著:“請爸爸速回信!”
從此,女兒有什麼心思,又沒有機會跟爸爸媽媽當面訴說的時候,就用這種傳紙條的方式,而且幾乎每次都會註明:“速回信!”我們也每次都認真寫回信。
後來,先生提議:我們不妨在家建立一個“郵局”,設立三個“郵筒”,大家可以互相寫信,寫給誰的信就投到誰的“郵筒”裡。於是,我把一個有三個口袋的掛袋掛在了門上,這三個口袋的外面由女兒畫上頭像並分別寫上我們三個人的名字。
在親子關係裡,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我家的文字交流,也是在面對面交流不暢的情況下才會採用。不過,從家庭和諧方面來講,這種方式確實避免了許多正面衝突,同時還提高了女兒的寫作能力。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內心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要求家長也要跟著成長,變換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否則便會引發新的衝突。
五、一起立規矩,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家長應該為孩子的行為立一些規矩,讓孩子從小建立規則意識,孩子才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學校和社會生活。
立規矩有多種方式。首先,家長要做個好榜樣,家長是有規矩的人,孩子依樣學樣,自然也會成為有規矩的人。其次,家長的口頭教育也不能少,隨時隨地,家長都要教給孩子做事的規矩。
在生活中,家長總是不自覺地用自己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做事,而有了跟孩子簽訂的契約,家長便會有意識地做些改變,這對大人自己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孩子因為生活經驗還比較少,屬於比較單純的接受狀態,更加容易在規則的約束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
1、進門後,把脫下來的鞋擺放整齊,不擺放整齊,一次罰款5元。
2、吃完飯,把各自的碗筷收拾到廚房,不收拾者洗碗兩次。
3、對別人有意見,要好好說話,不能大聲嚷嚷,違反者,打掃屋子一次。
4、女兒回家後先寫作業,然後再去玩。違反一次,週末在家待著不許出門。
六、與孩子一起寫日記
寫日記不僅是陪伴孩子的好辦法也能鍛鍊孩子對寫作的興趣。
但孩子還小的時候,有許多字不會寫,文字表達能力也不夠強。這個時候,家長要充當助手的角色,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孩子“寫”出完全屬於自己的真實的作文。
我的女兒上二年級,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當她想在日記裡記錄下某天遊玩的經歷時,玩得很高興寫起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每當女兒寫不下去的時候,我便會自告奮勇幫她完成日記。有的時候,她努力地寫了一半的日記實在寫不下去了,我幫她補充完整;有的時候,我自己先寫下來,讓她讀我的日記尋找靈感,再組織自己的文字。
孩子可以看到自己想要表達出來的場景在媽媽的筆下是如何自如呈現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如今看來,這有些類似文字接龍的遊戲,對保持孩子寫作的興趣是非常有幫助的。
七、陪著孩子玩遊戲
小學生還是“頑童”,應該讓孩子有玩的機會,玩遊戲其實是另一種方式的成長和學習。
比如說玩撲克牌就可以鍛鍊孩子解決衝突以及與人協作的能力。我的先生在玩牌的時候時常“耍賴”,女兒會據理力爭,最終使問題解決。
“鬥地主”的時候,每一輪牌局都會有兩個人成為朋友,那麼如何觀察誰是你的“敵人”,誰是你的“朋友”?或者如何跟你的“朋友”聯手對付“敵人”?這一切,看似是輕鬆的遊戲,其實鍛鍊的都是孩子的能力。
“失敗乃成功之母”,“輸得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在遊戲中輸得起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較量中也會輸得起。
孩子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不可能每次都考出好成績,如果輸得起,那麼就不會看重一次的得失,考好了會高興,考不好會重整旗鼓努力準備下一次考試。
說到底,陪伴不僅僅是形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父母的心跟著孩子的內心一起成長,一起相伴。
-
5 # 林老師講作文
陪伴教育在今天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你看看身邊的家庭,不乏一些全職伴讀的母親。甚至是兩代人齊上陣,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家庭的分工已經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內。而是一個賺錢養家,一個教育孩子。不能說誰對家庭的貢獻更大。因為有一句話是: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投資。從這個角度講,全職媽媽們做的工作,比每個月賺工資更有經濟價值。因為教育投資,起碼要未來20年後才能看到回報,而且可能是十幾倍,幾十倍的回報。
當然,這也是風險極大的投資。為了降低風險,增強投資回報。很多家庭選擇了生二胎。這將自己未來的老年生活又加了一層保險,但你付出的可能是現在生活質量的進一步下降。兩者孰輕孰重,每個人衡量的標準不同。無需評判。
先要強調一點,我們小時候的教育不應該有落伍不落伍一說。時代不同,教育自然不同。那時候的教育方法,在今天被淘汰也是一種社會發展的規律使然。是一種時代進步的必然。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小時候哪有什麼家庭教育啊。什麼陪伴教育?都是一種放養教育,或者說,根本談不上教育,我們都是野蠻生長的,我們也足夠健康。
可是今天,如果哪個孩子是自然放養,任其野蠻生長。這個家長一定會被認為是不稱職的家長。不僅是大城市,就連小縣城,家長們也是對各類輔導班、興趣班趨之若鶩。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國家,這個還真不敢說,因為我們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並不多。但是我敢說,中國的家長一定是世界上最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因為讓一個人將自己的生活完全抹掉,用孩子的生活代替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付出與選擇,也許只有中國的媽媽們做得到吧。
我們一直講陪伴。可是,我們是不是過度解讀了陪伴?我們曾經缺少陪伴,就像我們這一代七O後,八O後,很多人的童年爸爸都是缺席的,就比如我,我的爸爸就從來沒有給我開過一次家長會。在高中之前從來沒問過我任何的學習情況。而今天,我們這些小時候缺少陪伴的人成了家長,我們知道孩子的童年多麼需要陪伴,因為我們曾經深有感觸,所以就會在陪伴孩子這一點上格外重視,付出更多。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在作祟。小時候沒得到的,現在想加倍補償給孩子,讓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結果呢,全民陪伴,這隻能說明一點。當年的這代家長,全民缺少陪伴。
拋掉這個原因。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現實困境是,所有的家庭都在陪,一個人,兩個人,一代人,兩代人,媽媽全職陪,爺爺全職接送,姥姥全職做飯……面對這樣“全民皆陪”的情況,你不陪行嗎?當然不行了。人可是社會性動物啊。
再一個,未來的競爭多激烈,不是付出金錢就不被淘汰的。未來人工智慧社會,大批的人將失去工作,不好好學習,就必然會被淘汰。這些現實的問題,每天都在家長們的大腦裡縈繞。家長的危機感十足。每天面對孩子的學習都像打一場生死戰一樣。這是因為害怕孩子,如果有一仗打敗了,萬一就因為這一次失誤耽誤了孩子怎麼辦?那家長豈不是千古罪人。家長怕啊。
雖然社會生存壓力大,社會競爭壓力大。但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渴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未來擁有一個衣食無憂,幸福安康,體面而有自由的工作,這些靠什麼?
靠孩子自己嗎?這太難了,沒有前半程的扶孩子上馬,何來後半程的孩子的縱橫飛奔,馳騁人生。
其實家長們也明白,這樣的陪伴將來也未必會管什麼用。因為社會金字塔尖永遠是個尖,不是大平層,成功的機遇性,生活的複雜性,孩子性格的多面性,太多自己不能左右的東西了。那麼這樣的不計成本的陪伴是為了什麼呢?也許,就是換來一個心安吧。
未來,孩子無論是功成名就,或是小康自足,甚至是平凡而窘迫,起碼家長們可以問心無愧地和自己的內心說一聲:我盡力了。
還想再深挖一點,我們這一代人在教育孩子上太缺乏自信,卻自以為是缺乏方法。這樣的結果是家長越用力,力的反作用越大。越是在意方法,孩子的內心越容易被忽略。自信有時候就是相信,相信自己可以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也能成功,相信孩子需過多的陪伴依然健康成人。很多家長太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孩子了。
我記得一本書裡曾講過,什麼人是高情商的人?是懂了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的人。我們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擁有高情商。也要明白,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樣,也許反而能把孩子教育好。
回覆列表
陪伴教育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目前處於低年級的學生,因為低年級的學生自律性特別差,這就需要家長的監督,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所以陪伴是特別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