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較量無聲
-
2 # 鳧雁滿回塘
如果我們能夠估且放下主觀的情感或喜好,那麼實事求是地講,在近現代的歐亞大陸上存在兩個驕子:西方的德國,東方的日本。其中,若論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尤以前者為深刻。
《貞觀政要》雲:“為政之要,首在人才。”世界近現代史中,德國在各領域可謂人才輩出、粲若星辰:文學家歌德、哲學家費爾巴哈、音樂家貝多芬、數學家高斯、思想家馬克思、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等等,上述種種,幾乎每人都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國家或民族難以做到的,至少在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是很困難的。
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均由德國挑起。戰爭固然罪惡,然卻從另一方面見證了其實力。在英國主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德國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僅僅抓住了個小尾巴;然在以電氣化為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國幾乎是以主人翁的面孔出現的。能在這多短的時間內迅速進步甚至崛起,真是令人欽羨甚至恐懼的!
但是,這一切都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
首先,縱向層面上來看,久遠的歷史中,德國的表現並不突出,綜合來看是遠遠不如英法意西荷等老牌兒的,其處境有如戰國時代的大秦——天時地利均無,且處於夾縫之中。唯有發展、唯有拼博、唯有戰鬥,否則無以自存。長此以往,即形成了德意志人深沉、刻板、努力、謹慎的國民性,為其今後的發展積蓄了豐厚而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
其次德意志早期諸侯林立,市場不統一,然而卻為不同的思想、新奇的學說、超凡的理念提供了碰撞與融合的契機。這裡尤其要提到偉大的哲學家康德,其著名的“三大批判”,不僅解放了德國民眾的思想、帶領其走出矇昧,更為重要的是,他向世人證明了“真理是普遍存在而且可以為人類所掌握的”,這一點,在思想發展上給予了德國民眾極大的自信!其後,各類科學家如同雨後春筍,各種研究方興未艾。德國的開明彷彿就在一夜之間!
另外,我們不得不說,德意志人好像在骨子裡就對數理邏輯和機械製造有著近乎痴迷的喜好,德國的工業產品從不會讓世界失望,二戰時德國汽車故障率在參戰國家中是最低的;什麼“古斯塔夫巨炮”、“虎式坦克”、“V2導彈”、“噴氣式戰機”,無一不是德國尖端科技的體現——就連德國M35剪耳式鋼盔也成為了經典之作,足見其科技工作者不光理論紮實、技藝精湛,而且其想象力也與眾不同、天馬行空。
最後,展閱世界歷史,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其輝煌和繁榮的時期,但因為歷史的發展方向與程序,大家所呈現出的具體方面與風格特色不盡相同罷了。
-
3 # 東斯坦因
二戰中,德國的科研水平之高,科學家能力之強一直受很多人稱讚。
二戰中德國科技之所以這麼厲害首先是建立在德國堅實的教育系統之上的。在西方近代教育的發展程序中,德國曾作出重要貢獻。18世紀末,普魯士就立法推行義務教育,開創了教育史上的一個先例。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教育體制不斷完善。教育視導、公立教育、義務教育制度、實科教育、師範教育、雙規學制和雙元制職業教育等,也大多起源於德國。發達的教育,使德國高素質人才,一茬接著一茬不斷湧現出來,逐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人才金字塔。至今為止德國或者德裔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人數有百人之多,就是德國教育最好的證明。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團隊的力量遠大於一個人的力量。德國才華橫溢的頂尖科學家數量雖然很多,但是也不能忽略他們背後的團隊。德國出色的教育,除了誕生了很多才華橫溢頂尖科學家外,還培養出大量基礎紮實的優秀科研人員,以及大量的優秀工程師和高水平的技術工人。這些人組成的強大團隊,幫助頂尖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結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提起德華人,絕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實在、勤奮、準時、節儉和做事一板一眼,但其實德華人也很具有創新精神。並且透過不斷積極大膽的創新,使德國在很多領域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黑格爾、高斯、馬克思、開普勒、貝多芬、愛因斯坦、沙恩霍斯特。。。。各行各業無數的巨匠都是從德國走出。
西門子電動機、毛瑟步槍、V1巡航導彈、V2彈道導彈、Me-262噴氣式戰鬥機、保時捷跑車。。。無數經典的產品在德國被生產出來。
《邏輯學》、《戰爭論》、歐姆定律、高斯定律、開普勒定律、大陸漂移說。。。。。無數的影響世界的理論,在德國被提出、被發現。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4 # 一葉楓流
德國的大學在十九世紀已經是領先世界了。美國大學就是學習德國大學的經驗,從知識型大學轉變為研究型大學。
德國的哲學博士進入企業從事研究工作,極大的促進了德國的工業化近程。
德國在新興的化學工業領先英法老牌強國。一戰前,歐洲可以生產重型炮管的企業,英國有兩個,德國有一個。其他國家沒有。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的自然科學中心在歐洲。集中在英德兩個國家。
工業化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要依靠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創造公平競爭、平等自由的學術環境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商品經濟和核心是自由和平等。買賣自由,供需平等。政府的職責是保護競爭,打擊壟斷。
國有企業就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詞。因為可以不計成本,對上負責。國家只能經營私人力所不能及的,非盈利的公共產業。
有什麼樣的市場就有什麼樣的教育。當大學校長成為官僚,大學就會失去活力。國有大學是為了普及教育,維護社會的公平。
日本在戰後能夠快速復興,主要原因就是普及教育。戰爭可以摧毀建築,機器,但不能摧毀頭腦。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
5 # 飈速哥
1. 發達的經濟,雄厚的科技基礎。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2. 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廣大殖民地。即使不發展科技也照樣能在殖民地賺取很多錢,客觀上限制了它們的進步。蘇聯就不說了,計劃經濟,無前途。至於日本,明治維新時還保留了不少封建殘餘,而且起步晚,很難有大的起色。而德國則完全不同,因為只有發展科技,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勝出。3. 嚴謹的作風,勤勞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華人偏愛生產高檔且很貴的東西,比如賓士寶馬和虎王坦克。4. 德國智商普遍比較高,據研究,德華人智商約107,東亞國家106,而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5.高效有為的政府。無論是威廉時代還是希特勒時代。領導集團都十分注重與時俱進。敢於大膽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6. 在戰爭在準備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製上不遺餘力。7. 尊重個人研究成果,德國很早就實行了專利保護法。8. 德國自然人才輩出,但要說在美國和蘇聯的核心科學家都是德國的就未免過於誇張了。
-
6 # 兵器瞭望臺
德國科學家厲害的地方其實是二戰之前歐洲科學的復興,當時量子力學在歐洲興起,比如哥本哈根學派,還有薛定諤、狄拉克等人等。我們看1911年、1927年在比利時舉行的索爾維會議就知道,歐洲物理學興起是有基礎的。
這群代表人類最強大腦的科學家聚集在歐洲,因此歐洲的科學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德國科技進步也是必然。
所以二戰中德國科學家如此厲害,當然諸如愛因斯坦、奧本海默都是猶太裔美籍科學家,他們當時也與歐洲這個世界科學中心有很深的交流。
後來一部分歐洲科學家到了美國,為美國服務,這才有了我們後面看到的美蘇登月競賽,主角就是代表美國NASA的馮-布勞恩,就是德國科學家。德國在二戰前是歐洲、世界的科學中心,德國科技也代表著歐洲物理學的方向,整個歐洲當時領導著全世界的科學發展。
-
7 # 扎心君
為什麼了,我來嗶嗶幾點。
1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下,新教的傳播,義務教育的實行。義務教育一詞,就最早是1619年出現在德國魏瑪大公國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佈了學校法令。該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法。該邦國時期的義務教育完全是16世紀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下,歐洲馬丁路德,新教宗教改革的產物,其本義並非為廣大平民進行普及教育服務,而是人人會閱讀聖經,目的是為了推行宗教教育,在廣大民眾中宣傳教義。但客觀上起到了知識啟蒙的作用。
2第一部義務教育法規, 1717年,是由當時普魯士王國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688-1740)授諭的。它規定:所有男孩、女孩不論出身貧富都必須接受教育。類似的法規在法國 1880年才開始制訂,在英國則是1882年。。當他的大臣提醒他,這項改革會造成耗資巨大時,這位一世以“乞丐國王”聞名的國王卻說,這是一項長遠之計:“這些錢算什麼!…我建學校,就是在改善我們的國家。如果培養不出基督徒,什麼都將無助於我。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說:“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普魯士還在向拿破崙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時,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與此同時,他還接受了大學提出的一個要求,那就是:國家必須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給予物質支援,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 同時擁有國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學家。在柏林洪堡大學主樓的長廊裡,掛著許多黑白照片,其中的29位是諾貝爾獎得主。
3 1870年和1871年,普魯士帝國在普法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德國重又獲得統一。1873年3月拜恩州(巴伐利亞州)教師報 (Bayerische Lehrerzeitung)上登出了一篇題為“德國校長大獲全勝 Der deutsche Schulmeister hat gesiegt”的文章,將戰爭的勝利歸功於一個半世紀來實施的義務就學法。從此歐洲各國也紛紛效法,開始頒佈此項法規。
4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許多技術革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和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的結合,德國也木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趕上了。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的新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科學起到更大的作用,它和技術的結合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發展。德國的義務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3在歐洲列強,德國後來者,什麼奢侈品,名牌衣服,鞋子,包包,化妝品。容易掙錢的行業都被法國,義大利搶去了,殖民地也少得可憐,德國根據形勢和自身特點,走上了苦哈哈的精密製造業。德國嚴謹的民族精神大放異彩。有句話,花錢買的到東西,德國最好,花錢買不到的東西,法國最好。強大的工業為德國科學家提供了舞臺和經濟後盾。
4國際環境,英國奉行大陸均衡政策,法強扶德,德強扶法,美國也是扶德而抗俄。所以,德國也得到不少資金和科學技術上的幫助。美國道威斯計劃。
5經過300年不斷積累,德國科學家才這麼厲害。
-
8 # 南柯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的科學家那麼厲害?當然是教育搞得好呀!
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能大量的出現科學家,只有教育一條路,再無其他。
空口無憑,咱們拉出來溜溜。
1619年,德意志魏瑪公國就率先公佈了“義務教育規定”, 明確規定“父母必須送6至12歲的兒童入學。否則政府將強迫其履行義務。”當然出現這樣的規定並不是說他就有這樣重視教育的先進理念,而是因為當時正值歐洲在進行宗教改革,當時的德意志魏瑪公國為了推行新教,於是就把教育作為了爭取青年、弘揚新教派,對抗舊教派的一個手段,並強迫兒童入學學習文字讀寫計算和宗教知識。別說義務教育了,幾乎就是強迫教育。而這一年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什麼呢?還是大明朝呢。這一年茹毛飲血的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幾萬騎兵衝破了大明朝十萬大軍駐守的遼東防線,佔領了大城市鐵嶺。這一年李自成還在給地主家放羊,十年後,才開始起義造反。
1717年,普魯士帝國國王威廉一世頒佈了一項“義務教育規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貴賤,都必須接受教育。這一年,雍正帝懷著對純元皇后深深的愛戀和甄嬛談起了戀愛。
1802年,德國的巴伐利亞洲(Bayem) 頒佈了《初等義務教育法》。這是是德國最早的義務教育法,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義務教育法。這個時候的普魯士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國家教育管理系統,國民學校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教師享有公職人員的待遇,校費用由地方分擔,國家給予補貼。這一年英國政府通過了《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禁止紡織工廠使用9歲以下童工。
1885年,普魯士開始全面施行免費義務教育, 不斷增加教育的投入。1890年的教育經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9%。1913年的教育經費佔國家財政開支的比例達到了16.8%。
要想說二戰中德國的科學家,不說說猶太人科學家總好像少了點兒什麼。且不管跑題不跑題,說一說你自己判斷。
說起猶太人,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民族,實際上當今的猶太人早就不能用民族或者是種族之類的概念去定義了,而已經是一種以猶太教為共同信仰核心的文化認同族群。比如以德國猶太人為代表的歐洲猶太人,主要是白種人,這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猶太人;以衣索比亞猶太人為代表的非洲猶太人,主要是黑種人;以伊拉克敘利亞猶太人為代表的東方猶太人,差不多是黃種人。中國河南的猶太人基本就屬於東方猶太人。
這麼一細分,問題就來了。產生科學家群體最多的猶太人群體其實是以德國猶太人為代表的歐洲猶太人。如果把歐洲猶太人再進行劃分呢?直接說結果吧,只有生活在德國的猶太人產生了眾多的科學家,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和其他民族沒有明顯的區別。同樣是猶太人,為什麼只有德國系猶太人的成就特別突出?而其它幾大群體就相當普通,甚至已經被主流世界忽略?我想教育是唯一原因。
從主觀上來說,幾千年來猶太人在歐洲生活期間可以說始終是受迫害物件,從遙遠的羅馬時代開始,歷經中世紀直到納粹德國。尤其是中世紀,基督教勢力擴大,很多行業不允許猶太人從事,而十字軍運動後猶太人甚至只被允許從事金融借貸這一在宗教上被認為是下賤的行業。這一系列的迫害、歧視造成了猶太人放棄固定資產,重視教育投入的生存策略。從客觀上呢,德國的義務教育正好契合了猶太民族的生存策略。
德華人科學厲害也好,德國猶太人科學厲害也罷,沒有什麼那麼複雜,這都是和德國幾百年來的教育體系結下的碩果罷了,沒有什麼種族優良不優良。
-
9 # 戀紅塵醉紅顏y
一、二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也使得猶太科學家逃離德國,比如愛因斯坦等
二、二戰結束時,美國搶走了大量德國頂級科學家,如火箭之父,馮布勞恩
而蘇聯搶走的是具體的工作人員,所以頂尖科學家在美國。
三、德國向來學科嚴謹,尤其是製造業有傳統的歷史優勢,有機會去看看德國國家博物館,裡面放的都是工具和機械,如果你學德語也會發現,德語的精確性超強,這些都造成德國的科學在二戰前處於較先進地位。
四、希特勒上臺之後,強調日耳曼主義和國家意志,從客觀上促進的德國科技發展
回覆列表
戰爭是最好的技術(應用技術)進步的催化劑!不過可能也是基礎研究(少了安定環境)的災難了。德國在二戰的表現,充分證明該國優秀的教育制度和完善的工業基礎。
當時德國的科學家搞出的新東西令世界驚歎,德國在二戰時的軍工科技實力在美國之上。並且先於美國研製原子彈,但是被英美精銳小部隊和轟炸航空兵破壞了多次,德華人於是轉到本土研製原子彈。
德華人發明的有v1巡航導彈、v2彈道導彈、k1空空導彈、尾流自導魚雷、反坦克導彈“小紅帽”、地空導彈“萊茵女兒”(薩姆1導彈的原型,薩姆1的基礎上衍生出擊落U2大名鼎鼎的薩姆2)、無線電制導炸彈、無人機、現代模式的潛艇、機載雷達、超級密碼機和解碼器、雷達干擾技術、STG44突擊步槍、拐彎槍、mg42通用機槍等。至於航母等武器落後,是因為德國所處的環境不同,沒能得到足夠重視。
這些武器也充分證明德國優秀的教育制度和完善的工業基礎,當時大量的優秀科學家都出自德國。不過由於戰爭動亂,很多人後來出走美國。直到德國戰敗科技家被美蘇瓜分,可見當時德國的武器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