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
2 # 歷史茶坊
太子胤礽的垮臺完全是咎由自取,無可救藥。他是康熙帝次子,生母是康熙帝原配皇后赫舍里氏,也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與赫舍里氏同年出生,婚後感情深厚。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在生產時難產而崩,誕下皇子胤礽。康熙對髮妻早亡極為悲痛,為表思念之情,冊立剛滿週歲的胤礽為皇太子,以告慰髮妻在天之靈。康熙對胤礽的培養可謂盡心竭力,特命人修葺明奉慈殿並改名毓慶宮,作為皇太子居住的東宮,還親自挑選學識淵博之人擔任太子講官,為太子學業費盡心思。康熙自己也時常督導太子,用言傳身教的方法,傳授其治國理政的本領,還多次帶胤礽祭拜祖宗陵寢,南巡之時一同親祭明孝陵,讓天下臣民感受到太子威儀。胤礽也不負父望,自幼飽讀詩書,弓馬嫻熟,文武兼備,具備一定的政務處理能力。胤礽的過失在於沒有處理好與父親和皇帝之間的關係,雖為父子,但君臣有別。還有一點就是耳根子軟,遇事缺乏主見,這是大多數生於深宮,長於禁苑的皇子們的通病。康熙親征葛爾丹期間,太子胤礽奉旨監國,謠傳康熙帝在途中身染重病,太子府下人竟敢私自定製CROWN龍袍,預備太子登基事宜。東窗事發後,康熙嚴厲的處置了太子府下人,但並未處置太子,本意是想透過這次事件給太子一點警示。不料,太子不但沒有受到警醒,反而變本加厲,不僅在吏治上一籌莫展,百弊叢生,而且穢亂後宮,與妃嬪私通,被康熙發覺。胤礽還曾說:我是命運最不濟的人,天下古今,哪有40年的皇太子?表現出急不可耐,欲早登大位的不臣之心,為此,索額圖等太子黨企圖篡權奪位,被康熙一網打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頒佈詔書,祭告天地:“太子胤礽,不思上進,不法祖德,鳩聚黨羽,暴戾淫亂,因而廢除儲君之位”。太子被廢之後,康熙諸子間的爭儲奪嫡大戰越發激烈,為平息矛盾,緩和局勢,康熙四十八(1709年)年正月二十二日,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復立之後胤礽大肆打擊報復被廢期間未擁戴他復位的文武大臣,令康熙深感失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曉諭天下“皇太子胤礽自從復立以來,以前的狂妄還未消除,以至於大失人心,祖宗的基業斷不可託付給他“。胤礽再度被廢,拘禁鹹安宮中直到病逝,終年51歲。
-
3 # 十年讀書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康熙皇帝對皇二子胤礽從小寵愛,才1歲半就被冊封為皇太子,這是因為胤礽的母親赫舍裡是皇后,胤礽是嫡子。
在中國歷史上,嫡子的地位非常有優勢。雖然胤礽不是長子,但是赫舍裡因為生胤礽難產去世,康熙與皇后赫舍裡的感情又非常好,所以康熙將對皇后的感情轉移到胤礽的身上。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對胤礽的期望非常高,給他請最好的老師教他治國之道,還讓他監國,對他十分的信任。
可是太子胤礽似乎是一個廢物點心,整天就知道花天酒地,而且沒有一點治國的能力。胤礽不僅勾引后妃,還結黨營私、賣官鬻爵,終於讓康熙失望透頂,康熙47年,康熙皇帝廢掉了已經做了30多年太子的胤礽。
雖然在幾個月之後,康熙又重新冊封胤礽為太子,但主要目的是緩和愈演愈烈的局勢。僅僅3年多之後,康熙又一次廢掉了胤礽。胤礽被廢除太子地位之後,被囚禁了10多年時間,一直到死。
胤礽讓很多人嘆息不已,太子不僅最終沒有登上皇位,反而成了階下囚,讓人有點“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味道。
難道胤礽真的像電視劇裡那麼不堪?其實如果仔細分析,胤礽結黨營私或許是真實的,因為皇位像一塊肥肉,他的那麼多個兄弟不僅不幫助他,反而虎視眈眈,他需要對抗他們。至於賣官鬻爵和勾引后妃,這肯定是杜撰的,作為一國的儲君,根本不可能智商這麼低,而且也不可能把布政使這種級別的高官直接售賣。
康熙為何要廢除已經做了30多年太子的胤礽呢?其實還是因為權力的原因。權利是個好東西,哪怕是父子,也會因此反目,對於太子胤礽來說,他想掌握更多的權力,對於康熙皇帝來說,他需要警惕其他人侵蝕自己的權力,所以最終這對父子的矛盾激化了,胤礽對權利的渴望最終激怒了康熙。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胤礽不是這樣子的。他文武雙全,德才兼備。康熙不在時,他代理監國,贏得朝野上下一片好評。
至於胤礽為什麼會倒臺,大家可以看看他那十幾個兄弟,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你想想,你身邊天天有十幾個人才級的人物圍在你周圍處心積慮算計你,換作任何人都如履薄冰,都撐不下去。
最後,我想引用戴鐸給雍正的信來說明這個問題,他分析的更透徹,也更明白:自古以來,平庸父子容易相處,英明父子頻生齟齬,弟兄寥落就相安無事,兄弟眾多則紛爭四起。為什麼呢?如果父子都很英明,那麼一旦兒子不能顯露自己的才華,就會被父親鄙棄,可過分露才又會引發父親的猜忌。而弟兄太多,各有所長,又會引發繼承權之爭。
做人難啊,尤其是生在帝王之家,就如十三爺允祥那句話:無情最是帝王家。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康熙選擇的繼承人必須具備兩條底線:
一、繼位前不能威脅到康熙本人。
二、繼位後不能殘害兄弟。
太子胤礽最大的錯誤就是沉不住氣,他把這個當皇帝的準備工作給提前了。
其實,康熙對胤礽的能力並沒有很高的要求。
我們發現,康熙對其他的阿哥們的培養都是按照輔臣的標準來的:
三阿哥從書文經史方面培養,四阿哥,八阿哥專習政務,大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培養騎射帶兵,文武禮史都有輔弼的人才。
哪怕太子胤礽只是個庸才,只要老老實實地處理好與父親與兄弟間的關係,大面子上過得去,皇位非他莫屬。
但存在個幾個問題:
首先,胤礽生母早逝,雖然幼小既被立為太子,但他在後宮中是實力最弱的一個。
再者,從小失去母愛,使他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導,又被確立為很高的位置,無形中就會拉遠與兄弟間的距離。眾兄弟多是敬其高位,而非兄弟親情,處理這個關係也有很大障礙。
做太子日久,又被很早就被定位儲君,在與朝臣的交往中,就會很自然地被當成未來的天子看待和禮敬。那麼,傾向於他的大臣肯定越來越多,很容易理解,現在關係密切了,未來就會受寵嘛。時間一久,這個太子的勢力就成形了。
都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個很幸福的事,恰恰相反,你覺得美好,是因為你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高度。四十餘年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是足以讓一個人的心理上發生歧變。
因為後宮裡沒有勢力,這個枕頭風就只能任由別人吹,久而久之,康熙也會心生疑惑。那麼太子的各種表現就很重要了。
有些東西沒有經過特殊的訓練,是裝不出來的。比如說,康熙病了,胤礽如何表現出憂心忡忡的樣子,兄弟們有事了,胤礽又如何表現出關懷和擔憂。這些都是考量。
還有,兄弟們都是按照輔臣的標準來培養,你在兄弟們心中又是個什麼印象呢?這也很重要,這個兄弟關係處理不好,未來的事業怎麼辦。
這個尺度是多麼難以把握!和康熙是現在的君臣加父子關係,和其他兄弟是未來的君臣加兄弟關係,讓一個人在這不同的角色間飛快的轉換,需要多麼堅韌的神經。
然後,就壞事了。
康熙遠征蒙古,身染疾病,訊息傳回京城,有人發現胤礽的手下準備了登基用的龍袍。康熙即憤怒,又震驚,但仍然忍了下來。他不但對太子的行為而感到憤怒,更對其逐漸形成的勢力產生巨大的警惕。
太子黨索額圖被清理,本來是康熙對胤礽的警告,但感受到地位不穩的太子心情也更加迫切。一些牢騷話就傳入康熙耳中,他已經出離憤怒了。
康熙帶領大家去秋狩,有人告訴他,胤礽在悄悄從帳外撕開帳幕觀察他的健康狀況,這是多麼令人恐怖的事情。這下子他再也按捺不住了。
這次他壓抑不住的宣佈廢黜,事出突然,又倉促決定,使康熙在回程中就開始懊悔和尋機補救。
恰恰此時,三阿哥胤祉向康熙彙報和揭露了大阿哥的魘鎮行為,這讓康熙終於抓住了救命稻草,他開始策劃復立的計劃。而大阿哥首先被踢出圈外。
但太子的第一次被廢,產生一個很嚴重的後果:眾兄弟突然發現,原來太子也是可以被廢的,原來其他兄弟也是有機會的。八阿哥首先心潮澎湃了。
康熙搞了個民意調查,讓大臣們推選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選。其實,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讓群臣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希望大家能提出復立太子的建議,然後自己可以順水推舟,皆大歡喜,即不丟自己的面子,也能讓太子不致於損失太多威信。
但出乎意料,八爺黨的勢力令人震驚,康熙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在漸漸失去對朝局的控制力。憤怒和擔憂之下,他立即反擊,奮力擊潰了八爺黨的勢力,而八阿哥胤禩也被他從心底剔出圈外。
但是,太子的復立,造成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太子因為廢而復立,完全確認了自己的危險,也發現了造成危險的這些兄弟和朝臣,他必須要利用失而復得的權力設法打擊不利於自己的各個勢力和人物,扶植自己的力量。
本來隱隱約約,似有似無的事情,現在成了實實在在的了。
也就是說,以前的太子還是父子與君臣關係的尺度把握得不夠好,現在則是兄弟與君臣的關係亂了套,兄弟相殘的情形很有可能在他即位後產生。
這嚴重踐踏了康熙最後的底線。於是,再次廢黜。
通過後來四阿哥胤禛的上位,我們發現:四阿哥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選擇都非常高明。
太子初廢,他選擇了勸說復立。太子再廢,他選擇了“不爭”。
復立,則兄弟情深,不爭,則父子情在。他完全符合康熙的兩條底線,康熙相信,只有他,才能現在可以保住父子的情分,將來也才能使兄弟不致相殘。
這就是“深孚聖心”。
-
5 # 勇戰王聊歷史
胤礽於康熙十四年被正式冊封為太子,至康煕四十七年初廢,在太子位上待了長達33年之久。而康熙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駕崩。也就是,太子被廢以後,康熙又活了14年。
首先,太子即位,是康熙感情用事。哪有皇子能當33年太子的?胤礽創造了大一統王朝太子在位最長記錄。我都覺得康熙最早立太子,就是為了表示對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紀念!這份感情,對於康熙能維持多久,就是個未知數了。
既然胤礽是靠母親感情當上的太子,那麼,等康熙爺過了對赫舍里氏的思念期。太子胤礽的地位必將不保!
其次,太子本來就是高危職業。你表現的過於積極,過於能幹的話。皇帝該起疑心了,老子還沒死,你小子這麼出風頭,是不是想逼老子讓位。但是,太子要是表現的窩囊了,皇上又覺得你不配接替老子的位子!真是,要當好太子必須要把握好尺度啊。
太子本來就不怎麼聰明,再加上當這麼久太子,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肯定心裡有些“不正常”。我也覺得,康熙有“不教而誅”的責任。或者,康熙年老以後,覺得太子這個號練廢了,於是就想重新連個號。。。
再者,其他皇子就過的比較容易了。反正皇位後繼有人,皇帝身體還好著呢,自己就安心做個“臣子”就好。只要不犯大錯,都沒事。就算跟百官走的近點,只要在皇子自己職責範圍以內,也是沒事的。畢竟,康熙會讓皇子以“欽差”等身份辦差,歷練皇子們。
這麼看,就明白胤礽為什麼會第一個倒臺了。本來太子就是高危職業,他還不爭氣,還跟康熙妃子鄭春華私通。果不其然,胤礽成為最先倒臺的。
第二個倒臺的就是皇長子胤禔,竟然巫蠱詛咒太子;而且,他還在太子落難時對太子落井下石,讓康熙殺了太子。這是忤逆,這是無情無義!
-
6 # 橘喵咪982
槍打出頭鳥,太子就是那時候的出頭鳥,眾矢之的。
康熙皇帝受漢人思想影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胤礽是皇后所生又是長子,毫無疑問被立為太子。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帝極喜愛赫舍裡皇后,皇后早逝,愛屋及烏,皇上將愛都傾注於皇后之子胤礽。無論是哪種說法,不可否認的是胤礽剛滿週歲都就被立為了太子。
康熙相對於雍正不明智的地方就是太早立了太子,還公佈出來。公佈太子雖然有利於國本安定,但仍然不能更改人們對權利的嚮往。歷史上謀權篡位的不在少數,當了皇上的還有人想把你拉下臺,更何況沒有當上皇上呢?與太子一黨對立的便是四爺一黨與八爺一黨。各個皇子都要先讓太子廢掉,自己才有可能上臺。
太子的地位得來太過容易,他由於自己的母親身份過的太過平坦,太子之位早早的就屬於他。他自認為太子一位本來就屬於自己,是天命所歸,當上了太子不懂居安思危,不勤於學勤於政。反倒貪圖享樂不上進。可能是從小就是太子覺得一切就是定數了。
經過一系列事情,被廢又復立。因不孝而被皇帝慢慢厭惡,又不加檢點加上各方陷害,1712年9月13日,他徹底被廢,從此再沒了往日風光。
所以,胤礽是出頭鳥,可惜還是個不懂審時度勢居安思危的笨鳥。
-
7 # 吾乃常山王子蟲
含著金鑰匙出生,幼年備受寵幸。
為什麼這麼喜歡他,不為別的。原因有三,第一,胤礽是赫舍裡皇后所生。康熙和赫舍裡自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感情甚篤。胤礽子憑母貴。
第二、胤礽剛出生,赫舍裡皇后便撒手人寰。心愛之人突然離去,康熙心中是悲痛萬分的。剛好給他留了一個兒子,所有的愛和感情寄託必然會給到這個剛出生嬰兒身上。
第三、當時胤礽出生的時候,子嗣並不多,上面只有一個大阿哥。所以物以稀為貴。自然會十分寵愛胤礽。
胤礽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出生就沒了媽,幸運的是康熙是又當爹又當媽。
在得到孝莊太后的同意,在胤礽剛滿週歲之時便冊立為太子。自此開啟了他37年的太子生涯。
諸位皇子分封以後:性情大變,盛氣凌人諸位弟弟分封以後,有的在外領兵,有的在內處理政務,都有了自己的勢力。對於這個太子之位都是虎視眈眈。
在扳倒太子這個問題上,各位弟弟齊心協力。不謀而合。於是乎,這些弟弟們不斷在給康熙打小報告。一遍康熙不信,兩遍也不信,第三遍可就是真的啦。加之胤礽對十八弟的突然死亡,漠不關心,十分冷漠。胤礽:他們沒少禍禍我,我憑啥要關心。
更為致命的是,胤礽晚上在康熙的營帳外面偷窺康熙。暫且理解為好奇心吧。之後被康熙知道了。
加上之前的各位阿哥的不斷告狀,康熙腦洞大開:這混小子不會真的要篡位吧。
於是乾淨利落脆。先把你小子拿下再說。回到北京,康熙就下了一道指令: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
這一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整整做了33年的太子。
就這樣,胤礽被打倒了。之後的復立也是無濟於事,更加助長了胤礽的氣焰,加速了他的徹底倒臺。許諾了37年的皇位,最終還是沒能輪到自己。胤礽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回覆列表
郭德綱常常戲談:我要是穿越當了皇上,第一個封于謙當太子。可是古代的太子真的那麼好做嗎?康熙帝最疼愛的胤礽為何垮臺?胤礽的垮臺原因多種多樣,這裡我給出三個個人意見。
1、樹大招風。太子這個位置不是誰都能坐穩的,回想歷史上的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太孫朱允炆等等,哪個不是身受異處。尤其是其父皇在歷史上能佔據一席之地的情況下,這樣的樹更容易招風。比如清聖祖康熙,康熙皇帝本身是千古一帝,後世君主的確也沒有超過的他的,這對太子就很尷尬,太子賢明太多就會掩蓋君王,太子賢明不足就會使君王猶豫。虎父無犬子,康熙的孩子們哪一個也不是省油的燈,清代對皇家阿哥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太子之位也會使得兄弟們垂涎。
2、遇人不淑。太子兩次被廢,原因在於他身邊的一群大臣都是趨炎附勢之輩,想選擇一條捷徑,他們不過是想仗著太子的威風以謀求榮華富貴,真才實學不見得有多高。想反而那些阿哥身邊的大臣幕僚則是選擇比較難的,這些大哥相比太子有明顯的先天不足,太子是儲君,有時候可以代替皇上做出決定,這些阿哥身邊的人辦事能力相比來說要高。加上康熙黨爭中倒臺較早的索額圖,太子真是有一幫豬隊友。
3、太過養尊處優。太子一出生就被確定為太子,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當他被確定為太子,被必須確定他的威嚴,就要比別的阿哥高,他自然也比別的阿哥更驕橫。常年在東宮,也缺乏和民間的交流、溝通,在高處,做孤臣,又驕橫。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