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色的火焰111046962

    每一樣物質,都有其化學性質,物理性質,所以化學先驅,俄華人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同期表,對各類元素總結歸類,再由各種元素的組合排列,組成了我們物質的大千世界。高科技,社會的財富,需要年輕的一代去創造。

  • 2 # 天涯孤客5555

    這個世界本沒有那麼複雜,只是不能拋根問底。有從無中來,究到最後當然還是無。無限小聚到無限大,無限大分裂到無限小。你想觀察無限小,也有瓶頸,不讓你看到。所以有極小值。

  • 3 # 逸仙80

    要想知道物質的本質屬性,首先要知道物質是怎麼來的,物質世界的起源是哪裡,實際上在中國的道德經里老子已經給出了答案:有生於無終歸於無,萬物覆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之,德蓄之,勢成之,物形之。這就是物質的本質屬性。

  • 4 # 科學教育與信仰

    按照現有的標準模型,人類能接觸的物質都是由費米子組成,也就是一個量子態只能容納一個粒子,因此物質不可以重疊,俗稱一個蘿蔔一個坑,因此物質的本質是費米子。

    但是宇宙是由費米子與玻色子組成的。只是人一般感覺不到玻色子,但是人類的眼睛可以看到不同波長的光子,來接受宇宙的資訊。

    其實物質還有更深層的本質,強相互作用場賦予粒子以質量,希格斯場賦予玻色子對稱性破缺,使電子得到了質量,這才能形成原子,原子正是組成物質的基礎。

    超弦理論探索的更深,認為空間,時間都是衍生物,還有更深層的規則來產生物質。

    所以至今為止,物質的本質沒有答案,希望有更多有智慧的人類去解決這個問題。

  • 5 # 匡夫

    當然有啦。

    不僅有本質,還有性質呢。

    至於都是什麼?

    據聽說,是天機……

    不可洩。

  • 6 # 定慧堂

    這裡有對物質屬性的最完美的詮釋,可以參考並交流:

    【胡寶鋼:我們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理解究竟錯在哪裡? 】

    https://m.toutiaocdn.cn/item/6641504694483026440/?iid=53232371077&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46493678&group_id=6641504694483026440&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 7 # 時空通訊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是物質。可以說物質是世界上的一切,我們看到的一切物體和現象都是物質的表現形式,哲學的表述就是,物質是相對於意識存在的客觀實在。

    物質有宏觀和微觀,一般把人眼看得見的東西叫宏觀世界,大到天體執行,小到螞蟻昆蟲,都屬於宏觀事物;而人的眼睛看不到的事物,如細菌、病毒、基因、原子、電子、質子、夸克等,就屬於微觀世界。

    人會思考,會走路;恆星會發光,中心進行著核聚變;螞蟻個小,但可以搬動比自己體重大幾十倍的物質等等,這些動物和物體都是物質的表形式,都有其一些不同的特性,但這些不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我們要說物質的本質屬性,就是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物質都共有的一種性質,或者說基本性質,那麼是什麼呢?

    物質最最基本的本質屬性是運動。這是所有物質都存在最主要的共性,任何物質都存在著這種基本的性質。

    其實運動主要發生在微觀領域,只有微觀領域是永不停歇的。在宏觀領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處於靜止狀態的東西,比如一張桌子,一隻碗,一棵樹。如果沒有人動它,沒有風吹它,這些物質似乎都是靜止的。

    但在微觀世界,這些物質都在動。我們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有一個使它們保持某種特性的基本單元,這個單元就是原子。

    原子是極小的物質,一個氫原子直徑不到1埃,只相當於1根頭髮絲直徑約100萬分之一,但這個氫原子的核外電子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執行。

    還有所有的微生物,所有的細胞也在不停的運動,而且一直在生長衰死的過程中迴圈著。因此一張桌子、一隻碗、一棵樹的靜止就是相對的、表像的,其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因此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永恆的事物,也沒有不朽的物質。

    物質的運動派生出了一個最重要的特性,也可以說是物質的物理性質,那就是質量。

    質量是物質量的度量,在地球上,與重量一致。

    但質量不同於重量,重量是物質對重力的一種反應,也就是受引力作用向下的一種力度度標,不同重力條件下的物質,呈現出不一樣的重量;而質量在任何重力條件下都是不變的,因為它只代表物質的量,衡量標準是天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黃金在任何重力條件下,質量都是相同的。

    任何物質都有質量,光雖然沒有靜質量,但有動質量。

    質量的存在又導致了兩個最重要的性質,就是慣性和時空扭曲。

    慣性是質量的根本屬性,質量大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度量。

    慣性是指質量存在的抗阻程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抗阻程度越大。任何物體都有慣性,主要表現在物質保持靜止狀態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

    這個怎麼理解呢?比如一塊石頭在地上,它的慣性就是保持相對的靜止狀態,如果要改變它的狀態,就必須用力,石頭的質量越大,其阻抗程度就越大,你需要付出的力就越大。

    如果你使勁一扔,這個石頭受到你力的推動,就會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但為什麼它在天空劃了一個拋物線又掉下來了呢?這是因為有空氣阻力和地心引力,這兩種力大於它慣性的阻抗程度,因此它只能掉了下來。

    如果這塊石頭在太空無阻力無引力影響狀態,給出一個力,它就會一直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人類已經飛行最遠的旅行者一號無人探測器,現在就是依靠慣性飛行,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去。

    我們地球一直在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在做直線勻速運動,想飛向遠方,飛出太陽系去,但被太陽引力拉住了,形成了一個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只能圍繞著太陽公轉了。

    這就是慣性。

    物質與時空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關係,物質是時空存在的依據,時空是物質存在的表現形式和度量。物質的物理本質是質量,時空由於質量的存在而扭曲。無論質量大小都會對自己存在的時空產生擾動,質量越大擾動越大,質量越小擾動越小。

    這種擾動就是質量把自己周邊的時空扭曲,這種扭曲有點像看不見的漩渦或者陷阱,但這個漩渦或陷阱是圍繞著物質全方位的,這樣就對擾動影響範圍內的其他物質產生影響,這種影響的表現就是相互吸引,就是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

    可以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就是質量對時空的擾動。

    引力大小與相互作用物體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平方成反比。

    公式為:F=GMm/r^2。

    公式中的M和m代表發生引力之間的大小物體(天體),r為它們之間的距離,G為引力常量,其值約為6.67×10^-11N·m^2/kg^2。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還揭示了物質與能源的關係,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公式,表述為:E=MC^2。

    其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

    這個公式揭示了物體質量就是其所含能量的度量,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等效的,物質蘊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根據公式計算,1克物質中蘊含的能量有900000000000KJ。

    如果1克物質的能量能夠全部釋放出來,其能量相當於21500噸黃色炸藥的威力,相當1顆半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的威力。

    無論是1克黃金還是1克棉花,其蘊含的能量都是一樣的。如果有1克反物質,無論它是與1克黃金還是1克棉花發生碰撞,都會全部湮滅,同時釋放出2克質量的全部能量,就是1800000000000KJ,相當於3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

    因此質能關係也是質量的一個內在性質,推導起來,同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

  • 8 # 科學認識論

    我認為物質只有一個本質屬性,那就是質量和能量,其他的性質都是表象性質。

    物質到底是什麼,這一開始是哲學問題,自從物理學從哲學那裡分離之後,物理學家才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當然這種答案也是基於自然而來的,並反向影響到哲學。

    最古樸的物質觀認為人類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的事物都是物質的範疇。比如水,火,氣,土。

    物質還有很多屬性,在物理學上性質有顏色,氣味,溫度,速度等特性。

    事實上,這些特性是人對物質的一種抽象。康德最早認識到物質的本質。

    他認為我們目前感受到的物質並不是它本來的“樣貌”,這些都是感官對大腦的欺騙。

    不管是物質的顏色,氣味,觸感都是基於意識二次加工的表象體驗。物質必要存在一個本體,這個本體或許沒有任何特徵,這就是康德的自在之物的概念,我們簡稱“物自體”!

    在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看來,物質沒有屬性,它本身就是以“物自體”的形成存在著。但是人類並不能直接感受到物自體,只能透過感官簡單地攝取其中的感覺材料,這些感覺材料被意思二次加工變呈現出顏色,味道,觸覺等直觀資訊。

    物理學的發展也佐證了物自體

    在電磁學發展之前,人們並不知道光是什麼?顏色是什麼?

    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可見光的五彩斑斕只是電磁波頻率的不同。一個物體的顏色只是它激發出的光子的頻率而已。

    這種資訊在人的眼睛裡或許就是紅色。但是對於物體本身來說,那只是它最外層電子輻射的電磁波,電磁波的頻率改變呈現到人眼就是顏色的不同,並不能證明物質本身具有顏色。

    美食作為客觀物質是沒有味道這種屬性的,但是美食中的多分子氨基酸卻在人的舌頭下面被呈現出味道。分子結構的不同對人來說是味道的改變,但是味道並不是物質本有的屬性。

    一旦是需要由人感官參與的物質屬性,都不是物質本來的屬性。比如顏色,味道等。

    但是在物理學中,物質的質量和能量可作為第一屬性而存在。因為物質的質量和能量可以改變時空的分佈,這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

    另外需要強調地是:引力並不是物質的屬性,因為引力的本質已經被愛因斯坦說的特別清楚了,那就是質量的存在導致時空的彎曲。引力也就是質量和能量分佈的體現而已。所以正如題目所說,物質的本有屬性是能量和質量。

  • 9 # 語境思維

    這個問題,可謂天下第一難,難在兩個子問題:①物質的定義?②物質的根源?

    關於物質的基本常識

    物質是最難定義的,雖然物理學是專門研究物質的,但尚無物質的動力學定義或科學定義。

    ●通常,物質表現為實體,即實實在在的東西,至少有“體積·質量·能量”三要素。

    凡存在的,就是物質的。凡不存在就不是物質。物質不是空虛的,也不是想當然的。

    因此,我們可以有以下三個直覺關係式:

    直覺1:物質≡存在≡現實存在的東西;

    太陽、地球、汽車、分子、原子、核子、電子、基因、細胞、動物,——這些有形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物質。

    電磁波、機械波、引力波、電磁場、引力場、磁場、真空場、熱力場,——這些無形的東西,也是真實存在的物質。

    直覺2:空虛≡不在≡主觀臆造的玩意;

    老天爺、上帝、天使、魔鬼、神仙、妖怪、精靈、天國、天堂、地獄,——這些莫須有的玩意,是憑空捏造的神玩意。

    直覺3:意識≡存在≡物質刺激的反映。

    神話、童話、戲劇、電影、技術、藝術、工藝、法則、規則、規律、——這些是人腦對物質的條件反射,是對物質世界的思維成果。

    意識之“意”,即意想、思想、思考、思路,本質上是大腦皮層的記憶結構對外界電磁波訊號的超對稱性的應激反應。

    意識之“識”,即識別、識記、標識、記憶。本質上是腦細胞電池中的核外電子在特定電磁場中的能密分佈結構,好比磁碟陣列。

    時間、距離、位移、速度、質量、能量、動量、電量、場強、壓強、——這些參量是物質屬性的測量指標,是對物質世界的思維成果。

    ●必須指出:物質屬性≠物質範疇。

    物質屬性,只是描述或測量物質狀態的工具或技術手段,屬於意識形態範疇。

    例如:時間≠物質,質量≠物質,能量≠物質,動量≠物質,電荷≠物質。

    有不少人把“能量”混同於“物質”,說“能量是一種獨立存在形式”,這是不懂裝懂。

    事實上,他們的能量不過是承載能量的場介質,場介質屬於物質範疇。

    物質範疇,特指物質的存在形式,具有“體積·質量·能量”的三要素。某種物質,可以表現為我們對某種物質的命名。

    例如:電子∈物質,原子∈物質,場∈物質,空氣∈物質,空間∈物質,電磁波∈物質。

    嚴格講,那些相對獨立的而非曇花一現的存在形式有資格列入物質範疇,例如電子、質子、中子、氕原子、氫氣分子。

    那些還只在理論猜測的某些粒子,最多也作為備考性的候選物質,例如:夸克環模型違背守恆定律,“夸克禁閉說”尚不能自圓其說。

    物質的動力學定義

    ●為什麼按動力學原理來定義物質?

    筆者認為,物質是一個科學範疇,給物質下定義,物理學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哲學本來基於基礎科學。如果物理學沒出息,則哲學定義不可能揭示物質的本質屬性。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否定哲學的重大指導意義。顯然,哲學既源於又高於物理學。

    ●物質的動力學定義的表述

    物質是特定溫度或壓強下的真空場密度(包括質密與能密)分佈所表現的獨立存在形式。

    1. 物質表現為物態而取決於環境溫度與壓強

    典型的物態與環境溫壓有:低於飽和蒸氣壓的氣態、高於飽和蒸氣壓的液態、核外電子與核電荷之間電磁力約束的固態、核內電子與繆核之間電磁力約束的超凝聚態、超高壓強下的高溫等離子態、超低壓強下的低溫等離子態。

    2. 真空場介質簡稱場,是構造萬物之源。

    電子,是實體世界的最小粒子,其內空間沒有更小的實體粒子,是純粹的場介質。

    質子,可簡化為有核內電子(e⁺或e↑)與繆核(最高密度的場介質)構成:p=e↑+μ

    中子,簡化為兩個核內電子(e⁻e⁺或e↓e↑)與繆核(也是場介質)構成:n=e↓+e↑+μ"

    3. 不同數量級的場密度,呈現萬千世界

    核子內空間是最高密度的場介質,電子內空間是次最密度的場介質。

    原子內空間是高密度的場介質。原子質量集中在核子質量,原子內空間質量可忽略不計。

    4. 腦細胞電子的機率密度分佈構成記憶物質

    腦細胞電池,有自動調節的細胞電流,核外電子在電池內空間的機率密度分佈千變萬化。

    物質的本質屬性,是震盪的場介質

    根據c=1/√(ε₀μ₀),真空場介質以固有的光速震盪,取決於真空介質的電容率與磁導率。

    換句話說,光波或光子,不是電子躍遷釋放出來的“光子束”或“光子彈”,而是光源電子繞核運動,擾動了附近場介質,低能密場介質承載了電子動能轉換為光子輻射動能。

    引力波或引力子,不是電子自旋伴有南北極負壓差釋放出來的“引力子彈”,而是自旋運動擾動場介質,自旋勢能(m₀c²)轉換為引力輻射勢能。

    就機械波而言,聲子,作為光學支的光子,不是有波源釋放的“聲子彈”,而是波源擾動場介質。作為次生波源,機械波上的各地激元,既可被聲子激發,產生聲學支的機械波。

    可見,機械波策動源或諧振子,既擾動了場介質聲子,也擾動了激元(次生諧振子)。因此,機械波是含有低頻電磁波的機械波。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10 # 手機使用者58903279720

    其實“物質”談不上什麼“本質屬性”,而“物質運動”才有“本質屬性”一說,當然這裡的“運動”包括了“變化”。而科學研究,基本上就是在研究“物質運動規律”,而不是研究什麼“物質本質”,那些各種“變化”,也都屬於“物質運動”範疇,而不是什麼“本質”。

    根據相對論,連空間和時間,也都是“物質運動”的“本質屬性”,如果物質運動停止了,消失了,那麼,時間和空間會“一起消失”。

    研究“物質運動”的科學例子比比皆是,無需多言。而研究“物質本質”的例子,我還真是不知道,有誰能夠舉出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嗎?

  • 11 # 聲聲入耳Lb

    物質的本質屬性是存在,這是從物質的現狀看。物質的本質屬性是空無,這是從物質的結果看。物質的本質屬性是有生於無,這是從物質的產生看。

  • 12 # 束治民

    我回答一些非化學,非物理的答案,我用哲學的思維去理解本質屬性,認為物質是有本質屬性的,,比如人的貪孌,液態的水向低處流,樹木爭Sunny等到是本質屬性。

  • 13 # 望天犼2王大齊

    元素結構形成物質的本質屬性比如氫二氧一構成水!大千世界的物質千差萬別各有本質屬性!這些對立的不同的屬性有沒有統一的可以衡量的本質屬性呢?有!這就是人類提供的價值形態!價值形態能反映不同的物質本質屬性嗎?能!它就是不同物質的價值

  • 14 # 俞振群

    意識為物質之父,物質為意識之子。何為物,《易傳》有云:聚而成形是為物也!何為意識?形而上者謂之識也!故意識與物質本為一體,只是物態不同罷了!那些唯物論、唯心論盲目爭論、對立鬥爭本無須有,至為愚昧可笑,早該休矣!

  • 15 # 龍潭山隱士

    針對這個提問,筆者發散性地提出如下四個問題供朋友們交流:

    1、瞎子能夠感覺得到遠處沒有聲響的物體嗎?

    2、動物前行都能夠繞開前面的障礙物對嗎?

    3、一張課桌可以知道凳子的存在嗎?

    4、物質無限地分割,最終我們還能夠看到物質的存在嗎?

    。。。。。。

  • 16 # 柒道友

    說起物質的本質屬性,就不是說物質在用途上的各種屬性。

    物質本質屬性其實是空,或叫做空性。

    為何?

    世上沒有無變化的物質,物質所有屬性都是因條件而存在。因此,所謂物質的本質屬性一定是變化。比如碳元素的週期性衰減。

    而物質變化說明物質的本質屬性是不固定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本質屬性,沒有本質屬性就叫做空性。

    若物質真的有本質屬性,那它就是不變不壞的,無論風吹雨打火燒油炸等種種條件變化,它都不會發生變化。

  • 17 # 春風4136

    從哲學的觀點來分析,我認為,物質是自然狀態下執行的產物,它沒有屬性。所謂屬性,他只是人類貪慾與奢望的追求。物質的不同狀態,是人類不同取向。屬於強加行為。

  • 18 # 雲蟒

    任何物質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性空 用科學的語言就是任何物質的存在都是有條件的 一旦條件改變 物質就改變 物質沒有內在的恆常的本質屬性 此為性空 佛教的結論和科學的結論一致 科學發現任何物質都可以被不斷分解 最後是震動 沒有不變的 實在的物質 但我還是疑惑 震動難道不是某種東西的震動嗎 這種東西是不是就是本質呢 科學家說那是最小的 不可再分的東西 但好像還是有問題啊 任何事情都經不住刨根問底 佛主也有好多問題是拒絕回答的

  • 19 # 淡漠乾坤

    物質的本質是能量包,是由一定數量的高能量子組成的封閉體系,即所謂空間不空物質不實。物質只是宇宙在其膨脹過程中為保持平衡而生成的副產品,會隨著宇宙的進一步膨脹或收縮而消亡,類似海水泛起的泡沫。比如,我們拿起手機,感覺到手機的實體性(不可入且有份量),而實際上是電子對我們產生的遮蔽效應。如果把手機放大到地球那麼大,手機中的基本粒子的體積之和,不會超過手機的原有體積。更何況,基本粒子並不基本,還會不斷地被繼續分解下去。此外,擁有質量的粒子是由沒有或極少質量的量子(光子)組成的,說明質量是由被封閉的能量產生的。根據質能公式,質量等於能量與光速的平方之比,而光速的大小取決於空間的量子密度。所以,質量的定義(本質)是被封閉的能量關於空間效應的度量。

  • 20 # 黎松祥

    物質真的具有本質屬性,物質酌本質屬性是運動和能量,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所有的物質都具有能量,物質可以轉化成能量,能量也可以轉化或物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海寧兩個月的嬰兒由於尿不溼不透氣生病動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