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林沖出場是因為休閒

    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時,林沖出場。當時,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的菜園子裡,與一幫潑皮喝酒。飲至酣處,眾潑皮吆喝魯智深舞禪杖助興。花和尚於是演練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

    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

    雖然還是穿著與身份相配的團花戰袍,但卻顯得比較休閒。因為這天,林沖領著自己的娘子來五嶽廟進香,順帶觀賞郊外風光。也是因為休閒出遊,林沖便不可能如武松那樣,提條哨棒上了景陽岡。也不會如宋公明那般,扛著個大刀片子,虛張聲勢。

    不過,一員武將拿著把扇子,到底還是顯得有點不搭調,大有假裝斯文之嫌。因為,接下來,施耐庵還有一句寫林沖相貌的話:“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想象一下,張飛拿著把扇子,在劉備、關羽面前晃來晃去,豈不是很搞笑嘛。

    那時,正是六月天氣

    林沖出場時,施耐庵並沒有交代時令,但按照情節的發展,此時,應當是六月天氣。第六回講的是野豬林的故事,書中寫到,董超薛霸押著林沖到客店投宿,當時的天色是“火輪低墜,玉鏡將懸。”,只有六月的太陽,才被稱為“火輪”,而且,太陽還沒有完全落山,月亮就掛在天邊,也是夏令的景象。

    林沖到了柴進莊前,有一段形容柴進莊子的詞,有幾句是這樣寫的“楊柳岸,曉垂錦旆;蓮花蕩,風拂青帘。”當時,大概已經是七月天氣了。林沖從東京汴梁到野豬林,大概也就幾天時間,從野豬林到柴進莊上,書中講得很清楚,走了十七、八天。路上大約不到一個月,因而,林沖在相國寺認識魯智深的時候,就是六月天氣。

    六月天出行,拿把扇子就不足為奇了。

    武將拿扇子古已有之

    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說:“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的是三國時期的周公瑾。後人附會,把羽扇弄到諸葛亮手中去了。周瑜是三國名將,與諸葛亮大不相同,他是可以跨馬征戰的。

    當然,周公瑾是儒將,搖著鵝毛扇,儒雅之氣很搭配。林沖則是標準的武將,拿把摺扇,主要是用來扇風驅暑的,兩個用途不一樣。何況,效仿古人,學點儒雅之氣,也是行伍之人的一種自我修養。林沖還不同於秦明之類的戰將,身上還是有點儒雅之氣的。

    因為攜夫人出行,林沖得表現得文雅一點,拿把摺扇,與當時的場景還是很搭的。

    扇子象徵林沖性格

    周瑜拿的是羽扇,是武將儒雅的象徵。林沖拿的是折迭紙西川扇子,這種扇子產自四川,用竹木,或者象牙等高檔材料做扇骨,紙張做扇面。這種扇子除了扇風驅暑外,還在扇面上題字作畫,是一種文人的雅玩。林沖不是文人,拿著這把扇子,當然是扇風用。但透過這把扇子,來象徵林沖的性格,則是這種道具的主要功能所在。

    林沖的職業是槍棒教頭,純粹的行伍之人。按說,應當是很有脾氣,性格比較剛烈之人。但是,面對高俅的壓力,林沖表現得象一個落魄書生那樣,軟弱無能,聽憑宰割。

    林沖雖然不是書生,但書生意氣很重,把事情想得很天真。在明明知道高衙內與高俅的關係,老子幫兒子是一定的情況下,還幻想透過賣刀、比刀、甚至獻刀來解決問題,繼續留在高俅身邊,享受“大請大受”的待遇。

    林沖熱衷功名,這一點很像書生的做派,給他一把雅玩摺扇,也是施耐庵對此人的一種揶揄。大很多書生的意志是不堅定的,關鍵時刻尋求自保,是林沖的人生哲學。發配之前休妻,滄州道上出賣魯智深,無情斬殺手無縛雞之力且對他有收留之恩的王倫,等等,都是林沖不是書生勝似書生的拙劣表演。

    林沖出場時的摺扇作為一種道具,在交代完林沖的身份性格後,便退出舞臺,再也沒有出現了。而新版電視劇《水滸傳》中,林沖一直拿把摺扇在手,這就是裝逼的表現了。

  • 2 # 自說文史

    不是因為天氣熱,不是因為休閒,是因為林沖內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地位低,想透過扇子把自己包裝成儒將,至少像一下文人。

    108位好漢中,文人有幾個呢?大當家的宋江自然算一個,他曾做過押司,是文筆小吏,自然會舞文弄墨。而且,他寫過不少詩和詞,發配江州時,他曾乘著酒勁兒寫了幾句詩,結果被人當做反詩,差點丟了性命。吳用和蕭讓自然也是文化人,不過這兩人一個玩計策,一個工書法,沒寫過詩。燕青多才多藝,他會拆白道字,頂針續麻,也算和文人沾邊。

    除了這幾人外,還有嗎?還真有一個嗎,那就是豹子頭林沖。

    無論是相貌還是兵器,林沖都很像張飛,尤其是他綽號“豹子頭”,很容易讓人想起豹頭環眼的張飛,所以一些人認為他是個粗人。實際上,林沖除了兵器相貌外,和張飛一點不沾邊,他不但為人謹慎,而且粗通文墨。殺了陸謙等人後,林沖雪夜上梁山,就曾在朱貴的酒店裡寫過一首詩,以表心情。

    從這一點來看,林沖算是儒將。另外,林沖剛一出場時,就不像個粗人,他在大相國寺與魯智深見面時,“手中執一把摺疊紙西川扇子”,顯然是文人打扮。

    林沖手裡這把西川扇子有什麼講究呢?

    先秦時,扇子本來是君王出行時,用來遮蔽塵土的東西,很大很寬,需要人高高舉起來。到後來,這種扇子演變成一種禮儀。我們看一些古裝影視劇中,皇帝皇后後面經常有兩個宮女拿著大扇,不能扇風,自然是用來裝飾了。

    到漢代時,出現了樣式一樣的小扇子,可以用來扇風,還可以在燒烤時用來扇火。再以後,用來扇風的扇子越來越多,扇子的形制、樣式、工藝等也越來越講究。到唐朝時,四川地區的制扇工藝就已經天下聞名了。

    摺疊扇起源於何時,至今仍有爭議,有說源於東晉,有說始於唐朝,但不管怎麼說,至遲在北宋就已經出現了摺疊扇。

    當時摺疊扇的名稱並不統一,可以叫“摺扇”,也可以叫“摺疊扇”“聚頭扇”或者“聚骨扇”。根據地名或者製作人來命名,摺疊扇則可以稱為“潘扇”“西川扇”;若是扇面有香料,還可以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裡的叫“靴扇”,扇骨輕盈的則叫“春扇”。

    扇面上,除了可以作畫外,還可以用來題字。有一種“三面扇”,因為有三層,左右展開後中間還有一層,而這中間層不易被看到,有些人因此還會畫春宮圖在上面。

    摺疊扇展開時可達一尺寬,收攏之後不過兩指寬。宋代文人地位極高,這種摺疊扇因為工藝絕妙,攜帶方便,又能顯出自己文人墨客的身份,所以備受人們喜歡。起初,四川地區的摺疊扇還只是流行於當地,後來隨著南北兩地文化交流,連北方的人甚至金華人都喜歡。

    在東京的市場上,有許多賣扇子的店鋪,經營著細畫絹扇、細色紙扇、異色影花扇等,另外還有專門賣扇柄、扇面兒的,也有人當場為別人的扇面畫山水畫的。

    大街關撲……細畫絹扇、細色紙扇、漏塵扇柄、異色影花扇、銷金裙、緞背心、緞小兒、銷金帽兒、逍遙巾、四時玩具、沙戲兒……細扇……衣市有李濟賣酸文,崔官人相字攤,梅竹扇面兒,張人畫山水扇。——吳自牧《夢梁錄》

    由此可見,當時扇子是多麼流行。但不管怎麼說,扇子多是文人所用,武將多是粗人,顯然不會這麼文縐縐。林沖雖然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名字很唬人,但實際上只是不入流的小官吏,很容易被別人看不起。他是個謹慎的老實人,也想步步高昇,所以學過文墨,做文人打扮,手拿摺扇。

    也就是說或,林沖本身是有文人一面的,這也是他為何不敢打高衙內,不敢殺高俅的原因。這種細節需要注意,這樣才能更懂林沖的為人。

  • 3 # 南極冰火

    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一把象徵讀書人的破扇子有啥好顯擺的?林沖做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一頂一的武林高手,決不是現在一些讓業餘拳手十秒鐘就幹趴下那種,肯定到哪都會讓人尊重。

    其實不然,在宋朝,才是真正的“萬般皆下品,從唯有讀書高”。真正的武林高手不如孔乙己受尊重。

    扇子是文人的標誌,林沖出場帶把扇子,人們從林沖的扇子就明白了他為啥不敢調戲自己妻子的高衙內,面對迫害,一忍再忍了。

    武藝高強,最喜歡成為讀書人的。

    宋朝重文輕武,從上到下尊重讀書人,輕視武將。林沖出夏天出門帶吧扇子,表示自己雖然是武官,但是讀書的武官,再一個,就像一個軍官,回家後與妻子出門逛街不會挎著一隻槍一樣,林沖出場即使不帶扇子,在京城出來遊玩也不能提著把刀。林沖出場帶扇子,是為了體現其儒雅。首次出場,是其妻去廟裡進香,正好碰見魯智深,當時,魯智深剛剛因為大柳樹上有烏鴉磊窩拔了垂楊柳,說明是夏天。林沖帶的不是莆扇,而是摺疊紙西扇子,說明林沖家有錢且是讀書人。

    《水滸傳》與影視,都是藝術作品,人物的穿著打扮是進行了藝術加工的,藝術作品中的人物一出場,從其穿著就可判斷出其脾氣性格。武藝高強林沖出場時手拿紙扇,表明當時是夏天,扇子摺疊顯示出林沖內心平靜,生活悠閒,一副心滿意足的心志,又有幾分書生氣。林沖勇猛的外表後有一顆天真柔弱的心。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自古以來,炎炎夏日手拿紙扇,搖扇納涼是書生等讀書人的專利。武將等粗人只是在樹陰下手持芭蕉扇,呼噠呼噠扇扇。

    林沖本來“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高大威猛,相貌兇惡,像猛張飛,人稱“豹子頭林沖”。只是他性格軟弱,隱忍深沉,有話藏在肚裡,他的脾氣性格與相貌格格不入,倒象一個文人。

    因此,不論是小說還是戲曲中,林沖出場時,一個威風凜凜的武將,出場不是舞刀弄槍,而是手持一把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的扇子,就知道林沖是一個有些書生氣的武將。

  • 4 # 冷清先生

    【林沖是文武雙全的禁軍教頭,拿扇出場凸顯儒將風采!】

    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是個什麼來頭?《宋史•禁軍》:“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為鄉兵。”禁軍就是中央軍,廂軍就是地方軍,鄉兵就是民兵預備役。北宋總兵力和禁軍有多少呢?北宋之初,開寶(趙匡胤年號)總兵力37.7萬,禁軍19.3萬;至道(趙光義年號)總兵力66.6萬,禁軍35.8萬;北宋中期,天禧(宋真宗年號)總兵力91.2萬,禁軍43.2萬;慶曆(宋仁宗年號)總兵力125.9萬,禁軍82.6萬。

    北宋中後期,禁軍的數量達到82萬之多,這就是八十萬禁軍的來歷。到了宋徽宗時期,禁軍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禁軍的數量仍有60萬之多,人們已經習慣稱呼八十萬禁軍。宋太祖趙匡胤本來是後周殿前司禁軍統領,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為了防備禁軍學習自己篡奪江山,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先奪取領兵將領的軍權,然後將指揮權、領兵權、練兵權分離,軍事指揮權在皇帝;領兵權在將領;練兵權在教頭、教師。

    禁軍的中高階將領有領兵權,但是他們平時不能訓練軍隊;禁軍平時訓練,權力在禁軍教師們手裡,但是教師們卻沒有領兵權。樞密院、兵部、太尉府各司其職,樞密院管理中高階將領,制定作戰計劃;兵部掌控軍事物資,以及兵源的徵集調派;太尉府負責管理禁軍教頭、教師,負責訓練軍隊和武舉考試等等。太尉府有四五個太尉(水滸傳中出現四個太尉),高俅就是專門管理禁軍教頭的太尉,高俅是殿前司太尉府太尉,相當於一所軍事大學,專門訓練禁軍教師及中下級軍官,數量眾多的禁軍教師們,負責直接訓練八十萬禁軍。高俅太尉府有300多禁軍教頭、都教頭。

    【宋史、鄉兵、保甲篇】節選:“元豐二年十一月,始立《府界集教大保長法》,以昭宣使入內內侍省副都知王中正、東上閣門使狄諮兼提舉府界教保甲大保長,總二十二縣為教場十一所,大保長凡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一色事藝,置教頭一。凡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使臣十。。。。。。三年,大保長藝成,乃立團教法,以大保長為教頭,教保丁焉。”元豐二年是公元1079年。

    宋史這段話講的很明白:“禁軍教頭270人,都教頭30人,使臣10人,設教場十一所,訓練大保長2825人。一年後,大保長武藝學成,以大保長為教頭教師,再去訓練幾十萬保丁。”這就是為什麼,林沖管徐寧叫金槍班教師,而不稱呼禁軍教頭。因為徐寧和那些大保長是一個身份,是訓練士兵的。而八十萬禁軍教頭,是訓練禁軍教師、中下級軍官、以及鄉兵教頭的。高俅太尉府的建制很像今天的軍事大學,分門別類的設定了很多院、系、教研室,都教頭、副都教頭、槍棒教頭、教頭,分別相當於院長、副院長、系主任、教授、講師。

    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相當於槍棒系的教授兼系主任,放在現在軍銜至少是個大校。水滸傳中有個叫王文斌的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掛職的頭銜是鄭州團練使,相當於軍分割槽司令(正師級),林沖沒有掛職至少是個副師級吧?林沖不但武藝高強,而且有相當高的文采,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林沖豹頭環眼、燕領虎鬚、身高一米八左右,綽號“豹子頭”、人稱“小張飛”,高度概括了林沖的相貌和武功,奇特的相貌掩蓋了林沖的文采,赳赳武夫就不能夠有文采嗎?

    拿扇似乎是文人的專利,更是儒將、儒帥的標配,周瑜、龐統、諸葛亮都是拿扇的,儒雅中透露著風流倜儻,但是他們都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儒將儒帥的最高境界。辛棄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水滸傳》第六回,林沖出場氣度不凡,頭巾透出林沖的儒雅,戰袍透出林沖的威武,朝靴透出林沖的身份,摺扇傳遞著林沖的風采。“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林沖出場的這一身行頭打扮,施耐庵更是向讀者傳遞林沖的性格,知書達理中飽含著剛強,剛強中又蘊含著柔懦。兩杯酒的功夫,林沖的人生悲劇就上演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林沖之禍來的好快呀!

    林沖的儒雅是透過頭巾和摺扇來展示的,林沖善良、有文化、知書達理,是透過口述休書來表達的。林沖出場的裝束打扮告訴讀者,林沖本來就不是一個“糙人”,林沖口述休書間接的告訴讀者:“林沖是有文化的。”休書的內容,更是告訴讀者,林沖是一個頭腦冷靜而知書達理之人,林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之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身的本事連自己都保護不了,該撒手的時候就必須撒手,試圖給妻子張嬌娘一條活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為因身犯重罪,斷配滄州,去後存亡不保。有妻氏年少,情願立此休書,任從改嫁,之無爭執;委是自行情願,並非相逼。恐後無憑,立此文約為照。”

    林沖是梁山108將中,除宋江、吳用、金大堅、樂和等幾個文人之外,武將之中唯一能夠寫詩作詞的人。林沖刺配滄州後,接管老軍看管的草料場,不想高俅派陸虞候、富安追殺而來,陸虞候火燒草料場,林沖雪夜山神廟。陸虞候、富安、差撥三人放火後,也來到山神廟,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林沖兩槍三刀,結果了三人性命挖了陸虞候的心肝,全面展示了林沖的武功身手剛烈。經柴大官人柴進介紹,林沖投奔梁山住在朱貴酒店,在牆上寫下五律一首,展示了林沖的文采: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顥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萍。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

  • 5 # 微瘋百禾

    原文說的是: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見牆外一個官人看見,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聽得,收住了手看時,只見牆缺邊立著一個官人。怎生打扮?但見: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摺疊紙西川扇子。

    其實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問題,林沖的職業是槍棒教頭,但是這次出來是和林娘子出來上香休閒的,也不能出來休閒也提著槍棒啊!就像現在你的職業是推土機司機,和老婆上街溜達也開著推土機彰顯職業嗎?工作和休閒的服裝道具是根據情境來的!

  • 6 # 郭陵

    因為當時是夏天,天氣比較熱,拿扇子比較涼快。山東那邊蚊子也比較多,不拿扇子拿槍打不死蚊子。不信你可以去試試拿拿個棍子和拿一個扇子是不一樣的。

  • 7 # 老夫常談

    林沖雖是槍棒教頭但有文化、職業不錯,其處的社會層次也能入流,所以具備了一定的文雅氣質,加上天氣可能熱,林沖出門遊玩隨手拿扇子是很自然你事,也顯得文雅風流。

  • 8 # 風清露陽

    林沖出場時並不是在東京禁軍校場,也不是在交兵的戰場,只是平常的生活出行,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正逢天氣熱,帶把扇子很合理。

    林沖其人也並不是只會武術,他走入仕途說明有一定文化,尤其在北宋那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林沖這個國家公務人員還是要緊跟時代主流的,拿把紙扇附庸一下風雅。

    林沖帶紙扇的雅志,也為了襯托魯智深的粗俗,而不論雅俗,只是表象,武學把二人緊緊聯絡起來,為了說明二人的緣分之深,交情之厚,為後面情節做鋪墊。

  • 9 # 攀登的岩羊

    出場拿個扇子就對了,槍棒教頭也不能成天拿個棒子讓人知道自己是幹啥的吧,在教場外手握摺扇能證明自己文雅,宋朝一貫重文輕武,對武夫任像不好,又是豹子頭又是禁軍教頭,改變一下,能讓人看出自己品位。

  • 10 # 紅硯齋

    豹子頭林沖在《水滸傳》裡,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作為當時京城的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林沖,居然是一文人雅士的打扮,這不禁讓讀者在大跌眼鏡的同時,產生許多疑惑,大家請看原文: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見牆外一個官人看見,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聽得,收住了手看時,只見牆缺邊立著一個官人。怎生打扮?但見: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繫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摺疊紙西川扇子。

    這番妝扮和氣度,無論誰見了。都會認定是一個瀟灑悠閒的儒雅士子,與傳聞裡那個豹頭虎目、猿臂蜂腰的林沖毫不相及,畢竟在大家的印象裡,林沖是一個匹馬衝陣、突圍陷甲的武者,並且能夠在萬馬軍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一樣的輕鬆,怎麼可以以這麼一副形象出現呢?再往後看,才會對林沖當時所處的環境與狀態有所瞭解,原來林沖當時是陪妻子“倒間壁岳廟裡還香願”來了。

    作為一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平日的休閒時間可想而知不會太多,有這麼一個陪妻子燒香換願的難得機會,不用說是可以完全放鬆神經,享受生活的,往日裡負責指揮禁軍操練演武,緊張而有節奏,手持長槍大戟,聞鼓而動,自然要頂盔貫甲,跨馬執旗。不難想象出多麼的辛苦,有了這樣陪妻子出去悠閒的機會,自然是便裝出行。

    從後來林沖的經歷中,可能看出,林沖其實是一個低調謙沖的人,雖然在他臨敵衝陣的時候,表現的英勇彪悍,八面威風,但林沖的性格里卻不是個強勢高調之人,既然是出來休閒,那麼換上一身斯文儒雅的衣服,在拿上一把用來裝飾的扇子,一來可以消除和一些熟人之間的身份等級意識,二來完全可能融入廣大人群,也就是融入正常的生活當中,所以,林沖最開始出場,手裡拿著一把扇子,也沒有什麼奇怪,相反,也是一種迴歸生活的自然表現與追求,也不否認是作者的用心安排,那就是,所有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們,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也一直都在渴望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庚紀》之中,阿狗歷經磨難才變得那麼強,為何大劍士子羽卻能以純人類之身匹敵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