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下匯007
-
2 # 依花依世界依葉依追尋
導彈系統按照功能部分可分為幾大部分,第一是探測裝置,第二是控制裝置,第三是執行裝置,探測裝置是導彈的眼睛,它承擔著對目標的探測作用,控制裝置相當於大腦,承擔著對探測資料進行分析判斷決策的作用,執行裝置相當於“舵”,它控制導彈的執行方向.對於你的問題,執行裝置就是起著控制導彈執行方向的,在導彈上,稱為控制舵面,根據它作用的物件,又可分為氣動控制舵和燃氣向量舵,它根據控制裝置對軌跡的計算結果,控制導彈跟蹤目標,修正導彈跟目標運動軌跡的誤差,直至跟目標接近到一定程度,或者直接跟目標碰撞,而擊毀目標.它跟遙控飛機的控制是類似的,只是導彈的飛行速度要快得多,控制更加自動
-
3 # BC幸福一哥
地空導彈也有很多種類,低空近程防空導彈有很多就如你所說的是直接的熱感追蹤,高空遠端防空火力則是另一個道理了。
雖然細節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重型防空火力一般都由雷達車和發射車構成,之間透過戰地網路進行連線。雷達車上面的防空雷達會首先對整個空域進行掃描,辨識敵我目標,同時根據地麵人員操作確定目標進行鎖定,這個時候雷達不會繼續進行全空域掃描,而是密集掃描目標所在的範圍【如果這家飛機上安裝了雷達預警系統,這時候就可以聽見鎖定警告了】,密集掃描跟蹤的同時火控計算機會計算目標的飛行速度方向,根據速度向量判斷目標的預期軌跡,同時發射導彈,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也會和火控計算機進行資料溝通,根據雷達掃描的最新資料做細微的末段修正,最終擊中目標。戰鬥機的大幅度機動躲避導彈的原理其實也正是利用難以預測的軌跡使敵方火控計算機做出錯誤判斷。當然部分防空導彈本身也自帶雷達或熱感裝置,同樣也是依靠地面雷達的指引飛近目標,然後自身鎖定目標進行末段修正。
【最後就是美軍自己還有一套track while scan系統,可以在鎖定目標的同時不停止掃描空域,工作細節可能跟上面說的不太相同】
-
4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對空導彈有地對空導彈,海對空導彈,還有空對空導彈。地對空導彈是從陸地對來自空中的飛機導彈進行打擊的一種防空武器系統,是對空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艦對空導彈是陸基地對空導彈的艦用型號,由地對空導彈發展而來。是從水面艦船或潛艇上對空中飛機導彈發射的導彈系統。用於打擊敵方的飛機,反艦導彈等目標。空對空導彈是作戰飛機的專用導彈,是從飛機上發射的導彈系統。主要攻擊敵方飛機,也可用來打擊巡航導彈等目標。這裡我們主要講解地對空導彈。地對空導彈的由來。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噴氣式發動機發展迅速,而這些飛機的特點是飛行速度快,飛行高度高,傳統的高炮受射高的限制,夠不著了。眼看飛機天上飛就是打不著,於是對空導彈就應運而生了。如今地對空導彈已經形成了低空,中空,高空等等型號。覆蓋了當今飛機所能飛行的全空域領域,具有很強的防空反導能力。並且開發出了專門用於打擊彈道導彈的的武器系統。根據使用任務對空導彈分為。固定式,移動式,行動式。那麼地對空導彈是怎樣追蹤目標的呢?首先要有預警雷達,也稱為對空警戒雷達。這是可以全天時觀察空中情況的“千里眼”,它的任務就是尋找飛機導彈等目標。具有目標定位,測速等等一系統功能,當飛機被它捕獲後,把目標資訊反饋給火控雷達,(火控雷達並不是全天都開機的,其電磁頻率是保密的,讓人家知道就能反制你了)火控雷達開機,捕獲目標,發射導彈,透過對導彈發出的指令導引導彈飛向目標,利用導彈的近炸引信控制導彈的爆炸時間,爆炸時靠破片殺傷目標。也有直接撞擊目標的如美國的“愛國者”。上面就是導彈打飛機的最基礎原理,為了提高打擊效率導彈通常有以下制導方式。1,主動尋的,也叫主動雷達制導,這種導彈不需要地面火控雷達的導引,自己導頭有雷達,紅外導引頭,自己去找目標,也稱發射後不管。射程近。2,半主動尋的。這個首先得靠地面雷達提供引數,導引導彈飛向目標,導彈根據雷達引數對目標攻擊,目標發射干擾彈並變軌開溜,導彈利用本身的導引頭鎖定追擊。射程遠,大多數遠端導彈都是這個型別。3,被動尋的就是利用人家的飛機導彈發出的訊號源,磁力波去打人家。4,紅外,鐳射制導,用於攻擊近距離目標,單兵防空導彈都是這種方式。5,複合制導,採用兩種以上的制導方式,聯合制導。現代大多數中遠端防空導彈都是這種方式。如紅旗9,美“愛國者”,S300等等。
-
5 # 哨兵ZH
這個問題應該是想問對空導彈對目標(各種航空器)制導方式吧,我們平時說的對空導彈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地對空導彈、空對空導彈和艦隊空導彈,而現代幾乎所有對空導彈的制導方式都是這兩種: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至於說無線電制導,則是早期的制導手段了,就算是現在還有導彈是使用無線電制導那也是其複合制導裡面的一種,不會單獨使用無線電制導的,因為單純的無線電制導方式侷限性很大,在強電磁干擾下很容易把導彈導彈帶到溝裡去,所以,在這裡我們主要還是討論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首先先來介紹一下雷達制導。▲AIM-9“響尾蛇”近程空空導彈
所謂的雷達制導,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利用目標反射的雷達波,來判斷目標的運動軌跡以及實時位置。同時,根據反射雷達波來源的不同,雷達制導又可以細分為主動雷達制導(ARH:Active Radar Homing)和半主動雷達制導(SARH:Semi-Active Radar Homing)這兩種不同的制導方式,先來看主動雷達制導,所謂的主動雷達制導就是指:導彈可以主動的發射和接收雷達波,即向目標發射雷達波的是導彈,接收反射回來的雷達波的同樣也是導彈。比如下圖所示,就是主動雷達制導的眼裡示意簡圖:▲主動雷達制導原理示意簡圖
至於半主動雷達制導,與主動雷達制導之間只有一處不同,那就是半主動制導的導彈不會自己主動發射雷達波,只通過接收目標反射的雷達波來對目標進行鎖定和跟蹤,那麼這個“反射的雷達波”又從哪裡來呢?來自地面雷達、機載雷達或者是艦載雷達對目標的照射。所以,簡單來講,所謂的半主動雷達制導就是導彈僅被動接收其他雷達系統對目標照射時所反射的雷達波,而不主動對目標進行雷達照射,比如下圖所示,為半主動雷達主動的原理示意簡圖:
▲半主動雷達制導原理示意簡圖
然後再順帶說一下這兩種制導方式的特點,首先,在射程上,使用主動雷達這種方式制導的導彈的打擊射程相對較短,一般都用在近程空空導彈上面,或者就是複合制導導彈的末端制導上,為什麼?因為受制於導彈的體量,其上面的雷達波收發裝置體積和重量都有限制,同時供電的電源也是自帶的,功率不可能做的太大,所以這樣一來,對目標的有效輻射功率(ERP)也就更低,為了可以更好的鎖定目標,距離目標的距離也就不能太遠。而半主動雷達制導則不同了,因為其雷達源是來自功率更大的機載雷達、地面雷達等,所以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就對目標進行鎖定,現在的大部分地空導彈、艦空導彈以及遠端空空導彈,使用的都是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
▲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上的導引頭
當然了,雖然使用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射程較近,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特有的優點,那就是“發射後不管”,不用像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那樣戰機或者地面雷達需要一直鎖定目標,而且因為主動彈的打擊距離一般都很近,所以也意味著目標的反應時間更短,以及導彈的抗干擾效果也相對更好。好了,說完雷達制導,再來介紹導彈的紅外製導,首先我們要知道,紅外輻射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溫度不是“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輻射,區別只在於這種輻射的強度大小,即物體的溫度越高,紅外輻射就越強。所以,所謂的紅外製導就是:透過捕獲目標發出的紅外線輻射來對其進行跟蹤和鎖定。而對於一架飛機來說,雖然它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會發出紅外輻射,不過發動機部分的紅外輻射是最強的,因為那裡的溫度最高,如下圖所示,就是一架F-14戰鬥機的紅外成像圖:
▲F-14“雄貓”的紅外成像圖
因此,最初的紅外製導導彈,就是透過鎖定戰鬥機尾部的紅外輻射來對其進行跟蹤和打擊的,當然了,現在的紅外製導導彈肯定不會說只能鎖定戰機的尾部,而是基本上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鎖定敵機,前面已經提到了,只要“溫度不是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輻射”,而高速飛行的飛機是要受到空氣對其的劇烈氣動加熱作用的,機身蒙皮的溫度會很高,同時,機體也會反射Sunny中的紅外線,所以,實際上飛機的任何一個方向都會發出紅外輻射的,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箭頭表示的就是一架飛機發出的紅外輻射:
▲機身的紅外輻射
因此,現代的紅外製導導彈是可以從各個方向對敵機進行打擊的,而且,即使是對機身進行了弱紅外處理也一樣,當然了,現代戰機上的新型弱紅外塗層對Sunny中的紅外線反射率降到了5%~15%,比傳統塗料60%的紅外反射率還是要低很多的。最後說一下,有人或許會問,紅外導彈不會直接衝著太陽懟麼?額,早期的確實會,但是這個問題早就被解決了,畢竟紅外成像技術也並不是太罕見,直接給大家看一戰圖吧,如下圖所示,是老美的AIM-9X“響尾蛇”紅外格鬥彈眼裡的目標紅外成像圖,這樣看無論怎樣也不會跟太陽混在一起了啊:▲AIM-9X的紅外成像圖
-
6 # 歷史小挖客
小挖客說:通俗易懂講重點!早期對空導彈如何追蹤目標其實不難理解,逐步變得越來越複雜,是為了提高作戰的有效性,同時排除干擾。一起來捋一下。
最初期:手動!遙控!
早期對空導彈又是德國遲到的“黑科技”——被盟軍的重轟炸機炸得沒辦法,機炮、無控火箭都打不太準,於是逼出X-4空對空導彈!如下圖,這個東西其實相當原始,原理和早期其它制導武器一樣,靠“遙控”!而且還不是無線遙控——原始的無線遙控訊號太容易被幹擾,於是乾脆上了有線遙控!注意圖中有個彈翼的翼尖是個紅色比較粗的流線體,那個地方就是放導線的!
所以這導彈怎麼跟蹤目標很好理解吧,打出去以後,飛行員操作飛機上的一個搖桿讓它跟蹤目標。不要以為這跟玩遊戲一樣容易——操作它攻擊高機動性的戰鬥機是肯定不太行的!只能打打笨重的轟炸機。載機自己還不能做太大的機動動作,否則導線會纏到機身上!說是“黑科技”,其實不怎麼樣,戰後沒人用這個方式了,倒是有些早期的反坦克導彈把這套學了去。如下圖的SS11導彈,相信大家一看就能明白
後來,紅外導彈:4象限法
所謂的4象限法其實也很簡單,早期的空空導彈還沒有什麼彈載計算機、數位電路可以用,於是就這麼簡單粗暴:視野裡劃分4個象限,目標在中心點上時代表瞄準;目標要是落在哪個象限,就說明偏離了,於是給出相應的舵量讓導彈偏轉,一直到目標重新落在中心點上!是不是很簡單?看小挖客隨手畫的圖。
這種方法簡單直接,一直到後來的鐳射制導炸彈上都還是用它!而且這個方法可以實現“發射後不管”——就是載機發射導彈後就可以自由機動,不用管導彈讓它自己去追目標。也有很多缺點:在導彈看來目標就是個點,很容易被太陽、誘餌彈這些誘騙——它們是更亮的點!更不用說敵我識別。對高機動性目標是沒辦法的——一旦目標出了這個圓圈,導彈就失效了,所以也只能打打轟炸機,靈活的戰鬥機可以輕易甩掉這種導彈。早期這類導彈的有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常常打個10來枚都不一定能擊中目標尤其是戰鬥機。
現在的紅外:成像制導
紅外導彈發展到今天,最先進的基本都實現了成像制導:在導彈看來目標再不是一個點,而是象人的眼睛一樣看到目標的影象,可以進行影象識別,甚至可以選擇攻擊哪一點!彈上計算機要完成影象識別、要高速計算目標的運動引數,並得出自己下一步如何運動才能不丟失目標……系統和軟體的複雜性大大提高。
較為典型的就是AIM-9X導彈了,採用焦平面紅外陣列成像。另外象德國的IRIS-T導彈,還在採用掃描成像制導頭,但據說效果比前者還要好。這些都是成像制導的導彈
雷達制導的幾種跟蹤目標方式
另一大類的空對空導彈是雷達制導的。早期雷達個頭大笨重,很難全套塞進導彈裡。怎麼辦?先上半主動雷達制導:讓載機帶雷達,導彈上只裝接收機。接收機指揮導彈向著雷達波反射波最強的地方前進!原理相當簡單吧?主動雷達也很好理解:後來雷達的個頭小了,發射機也能裝進導彈了!這樣最大的好處是“發射後不管”——半主動雷達制導需要載機一直用雷達照目標,主動雷達制導就不需要了,導彈出去,載機可以跑路了!現在的雷達制導導彈基本全是主動雷達制導了,典型有AIM-120,如下圖,F-35正在試驗發射AIM-120導彈,飛機上導彈上很多圓圈是用來觀察發射時的姿態的。
至於被動制導,很少用於對空導彈上。原因大家自己可以想清楚,哈哈。還有一種半主動雷達制導叫TVM制導,原理也很簡單——早期導彈上的電腦能力不行,收到目標回波後處理不了就直接傳回去,由載機或者地面上的大電腦來運算目標引數,再發回導彈上!現在彈載計算機能力也很強了(手機都那麼強了),所以這種方式也很少見了!典型的有老式“愛國者”地空導彈。
還有幾種少見制導方式
有指令制導,就是導彈上沒有探測器,只管接收載機或者地面發來的指令去飛就好了。很象早期的無線遙控吧?沒錯!原理就是一樣的,但指令是自動生成的,不用人去摸搖桿,人只要牢牢盯著目標,計算機能自動計算目標和導彈的位置偏差生成指令發給導彈。現在也很少用了。典型的有下面這種“吹管”導彈。
還有就是駕束制導,分雷達駕束制導和鐳射駕束制導兩種。就是載機或者地面用雷達、鐳射照著目標,導彈也會進入這個雷達或鐳射波束裡。導彈不用管目標,只管自己是否在波束中間就行了!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精度高、導彈也簡單便宜、導彈不容易被幹擾,空空導彈用得不多,地空導彈用得多!典型的有英國“星光”地對空導彈(這傢伙是很邪魅的導彈!)
回覆列表
地空導彈也有很多種類,低空近程防空導彈有很多就如你所說的是直接的熱感追蹤,高空遠端防空火力則是另一個道理了。
雖然細節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重型防空火力一般都由雷達車和發射車構成,之間透過戰地網路進行連線。雷達車上面的防空雷達會首先對整個空域進行掃描,辨識敵我目標,同時根據地麵人員操作確定目標進行鎖定,這個時候雷達不會繼續進行全空域掃描,而是密集掃描目標所在的範圍【如果這家飛機上安裝了雷達預警系統,這時候就可以聽見鎖定警告了】,密集掃描跟蹤的同時火控計算機會計算目標的飛行速度方向,根據速度向量判斷目標的預期軌跡,同時發射導彈,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也會和火控計算機進行資料溝通,根據雷達掃描的最新資料做細微的末段修正,最終擊中目標。戰鬥機的大幅度機動躲避導彈的原理其實也正是利用難以預測的軌跡使敵方火控計算機做出錯誤判斷。當然部分防空導彈本身也自帶雷達或熱感裝置,同樣也是依靠地面雷達的指引飛近目標,然後自身鎖定目標進行末段修正。
【最後就是美軍自己還有一套track while scan系統,可以在鎖定目標的同時不停止掃描空域,工作細節可能跟上面說的不太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