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馳贏天下

    宮女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皇宮裡面的侍女,她們的主要職責就是來服侍皇帝和后妃們的,宮女和太監一樣,都是伺候主人。

    那麼古代歷朝歷代成千上萬的宮女是如何被選人宮的呢?

    首先以大明王朝為例,明朝各代挑選宮女,一般都是由皇帝降旨意,命令各省官員在向各地、縣攤派名額,具體要求就是必須要年輕的少女,年齡在十三、四歲左右。家世一定要清白,品貌要端正,不一定就是貌美如花,只要長得順眼就可以,體型一定要勻稱。而且必須是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的,口齒要伶俐。滿足以上條件者皆可參加評選。 各地縣府衙門接到任務之後,便開始在自己的所轄範圍內開始物色滿足條件的民女。

    在這個過程中呢?由於適齡的女子太少,有的願意有的不願意的,所以難免會出現強搶民女的事情發生,就這樣湊齊了名額之後,待到預定的日期到來時,即刻送往省級府衙複查備選。這大概就類似現在各種節目中的全國海選吧! 就這樣,這些民女經過第一次複選之後,選中的留下了按照皇帝諭令的名額在送往京城候選。

    到了京城之後,首先負責選宮女的總管太監們,要在進行一次篩選,最後再由皇帝親自過目,好的站一邊,不好的站另一邊。最後被選中的宮女還要進行最後一關,那就是身體檢查。由宮裡面資格比較老的老宮女負責對她們檢查身體,檢查合格沒有什麼疾病之後,就算是正式成為宮女。

    這些少女成為宮女之後,還要進行初期的培訓,按照人數分成幾個組,然後由宮中指定的太監和老宮女對她們進行宮廷禮儀的傳授。這個期間,如果有發現手腳比較笨拙的宮女,久學不會的,別看已經入選宮女了,一樣會被遣送回老家,就是說被淘汰掉了。看來宮女這份差事,也不是誰都可以乾的。

    那麼最後被留下來做宮女的這些民女們,大概在宮中工作多久會下崗呢?

    在明朝這個確實沒有明確的規定,完全取決於在政皇帝的心情,也就是說皇帝可以隨心所欲,心情好了多留你幾年,心情不好,也就五、六年,就換一批新的進來。心情好了有的宮女表現好,用個幾十年都沒問題。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一般宮女大部分都是五、六十歲才被淘汰。

    除了這些以外,明朝對宮女還有一個非常殘酷的制度,那就是宮女殉葬制度。也就是說皇帝死了,宮女要陪葬。少則十幾個人,多則幾十個不等。所以說被選中殉葬的宮女就倒黴啦!不僅伺候皇帝不說,還要被賜死陪葬。當個宮女也不容易,一輩子伺候主子不說,弄不好還有生命危險。

    到了清朝,選宮女的制度就與明朝有所不同。清朝宮女海選的範圍大大縮小,史料記載,首先在內務府三旗人家開始選拔,也就是八旗子弟之中的上三旗。因為內務府上三旗享有特權,用現在話講,人家那是上等人,吃皇糧長大的都是。所以宮女必須在他們之中產生,也就是說一般的民女是沒有資格參選的。

    同樣的按照明朝的規矩和條件,三旗子弟孩子也必須是十三、四歲的少女,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符合要求的由內務府登記造冊,然後備選入宮。清朝宮女一般是在宮中當差三年,然後期滿後被趕出皇宮。當然了有特殊的宮女被那個主子看中了,還可以無限期的伺候主子,如果幸運的話被皇帝相中了,沒準還成了貴人,妃嬪,弄不好還成了皇太后,滿清的慈禧太后不就是一個先例嗎。

    慈禧當年就是清官選秀女的時候被選人宮中的,因為一身蘭香,慈禧被選為了蘭貴貴人,一個宮女變成貴人,後來得到了咸豐帝的恩寵,然後一點一點成為了懿貴妃,最終熬到了皇太后的寶座。

    所以宮女也分三六九等,命好的可以一步登天,命不好講話的做了皇帝的殉葬品,死了也是伺候主子的命。

  • 2 # 四川達州人

    選宮女大體就是兩種。

    比如漢唐宋明差距不大,主要在京畿地區良民中選拔,誰家願意,報名的時候送去,太監嬤嬤檢查身體,防止惡疾,查對戶籍,然後分成幾組交給宮中教引嬤嬤訓練一個月以上再分配到各宮殿去。選中者,皇宮要付一筆相當於賣身款的錢財,從此與家庭脫離關係。

    清代選宮女,主要是內務府每年小選,多是漢軍旗女子,或上三旗包衣奴隸這些。

    不管那種選宮女,理論上可到年齡釋放。

  • 3 # 啦啦啦啦22222222

    每年會從民間招收女孩入宮,中人、白丁女兒均可報名。入宮後從小宮女做起,以後可晉升為內人、上饌內人、尚宮,或最高尚宮等職級。(即尚宮的職務)

    女孩入宮當小宮女的年齡,由四、五歲至十多歲不等。一般來說,入宮年齡越小,接受宮廷教養培訓的時間越長,由於自幼熟習宮廷禮儀,長大後大多被派往大殿,擔任王上身邊的“至密尚宮”。若是十歲以後才入宮,多派往御膳房、退膳間、洗踏房、洗水間、生果房等地方,因為這些部門較側重教授有關職務的技術。如御膳房學做料理、針繡房學做針線等。每個入宮的孩子會歸一個內人或尚宮管教,擔任老師兼母親的角色。大家在同一個房間生活。

    小宮女在宮內學習禮儀及技術後,大約八至十年後可參加“內人試”,合格後正式成為內人,屬九品官階。內人再經過十多廿年曆練後,可以參加尚宮考試。透過考試,會獲賜予牒紙與假髻,屬正五品官階。 以後有機會晉陛至最高尚宮、提調尚宮的話,官階會更高。

    其實,王宮內所有妃嬪及宮女,均屬內命婦;內命婦之首為王后。一朝為宮女,終身是王上的女人。一旦舉行內人試(內人禮),即意味著婚禮,宮女正式成為王上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作為宮女,要離開王宮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年老體衰或疾病纏身,再不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喪三年後才可回家。離開王宮後也不能婚嫁,或作妾。既然宮女不能像一般百姓般,為人賢妻良母,唯一的前途,似乎是努力邁向成為尚宮的漫漫長路。

    唐朝宮女制度承襲隋朝,設六局: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管理宮中一應事務。

    六局首席女官分別是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相當於後宮的六部尚書。

    六局下面統領二十四司,各司女官分別為司記、司言、司簿、司闈、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司寶、司衣、司飾、司使、司膳、司醞、司藥、司饎、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司制、司婇、司計。

    六局之中司樂、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餘二十二司,都是每司各二人。此外,各司之下各設典、掌以及宮正、阿監、彤史、女史等各級女官,這些女官各有品級、供給,她們分別管理著禮儀、人事、法規、財務、衣食住行等等各項宮廷事務。宮官是執事官,所以就不必講究色、寵,只須挑選良家出身、才德兼備者即可。

  • 4 # 思寧六月說

    古代皇宮戒備森嚴,平常人基本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進入皇宮內院,但是皇宮裡的皇上皇后以及妃嬪們都需要人照顧,所以需要人照顧,這個時候就需要太監和宮女。那麼接下來我們簡單的來說一下什麼樣的人可以進宮當宮女。

    一、處子之身,古代想要進宮當的女子必須年齡小一些,是清白之身。

    二、身體健康,沒有缺陷,且要漂亮,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漂亮。因為選入宮的女子有可能會被皇帝臨幸,所以漂亮是第一位的。

    三、家世要好,在古代想要進宮當宮女,平民家庭的孩子是沒有這個機會的,至少也是小康富裕之家才有這個機會,因為當時能被選入宮也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四、文化水平,才藝等等。

  • 5 # 地史館

    古代宮女制度由來已久,後宮宮女的數量也隨著朝代的更替而不斷增加。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幾十人,到了漢武帝時期,宮女人數就突破了一千人,東漢桓帝時期,後宮聚集女眷達五六千人。

    △影視劇《衛子夫》

    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後宮達到了一萬人以上,以至於每天乘羊車在行走與後宮之中,羊車停在哪,就去哪裡過夜。唐朝玄宗時期,開元盛世之下,大明宮內的女眷飆升至四萬,這才有了白居易的“六宮粉黛無顏色”。

    唐朝之後,再也沒有那個王朝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後宮,宮女的人數開始減少,明朝時已經降到不足萬人。清朝的宮女主要選自旗人的包衣戶,宮女人數降到百人規模。

    “選美”就像科舉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參選女子必須是良家,即非醫、非巫、非商賈百工,這些人家的女子,稱為良家子,是歷代宮女選拔的主要群體。我們可以透過紀曉嵐的《明懿安皇后外傳》上的記載,來看看明朝是如何選拔宮女的。

    明朝天啟元年,熹宗皇帝(木匠皇帝)曾選天下13-16歲的淑女5000人,集於京師,將他們分為幾十個組,進行篩選。

    第一天,由內宮大太監視察挑選,將高矮肥瘦的淘汰;第二天,檢查耳、目、口、鼻,發、膚、肩、背,有一處不周正的都淘汰,再讓參選的女子做自我介紹,說出機關、姓名、年紀,聽她們的聲音,稍有雄厚、粗劣、難聽、渾濁、口吃的都淘汰;第三天,用尺子量女子的手足,再讓她們來回行走,觀其儀態,凡手粗腳大和舉止輕躁者,再淘汰。

    這門一番篩選下來,最初的5000人,只剩下1000人被成功召入宮內作為宮女。

    宮女入宮後,皇帝又命宮中的隱婆將他們分別引入內室,檢查乳、腋等私密之初,確定有無隱疾,再選出300人作為宮女的頭目。宮女們在宮中生活一個多月後,再根據他們的性情、言行和皇帝的喜好,選出五十人為妃嬪。

    宮女的悽慘命運

    明代的宮女們一旦被選入宮中,便失去了自由,除了個別幸運的可以位列妃嬪,絕大部分宮女住所簡陋,終身苦役,老死宮中。明朝規定:宮內嬪位以下的女子,如果生病了,醫生不得為其診治,只能憑症狀自取醫藥,嬪位的主子尚且如此,宮女的待遇可想而知。

    年老不能勞作的宮女和患病不能醫的宮女,都會被集中在一個叫安樂堂的地方,自行等死。如有宮女離世,則將其火化,骨灰填入枯井,是真正的死葬身之地。

    相比之下,清朝的宮女制度顯然要人性的多。清朝統治者出生滿族,在宮女選擇上也已滿族旗人的包衣戶為主,例如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就是內務府包衣出生。

    因為清朝的宮女基本出自內務府包衣,無需在民間徵集,因此避免強搶民女情況的發生,同時也使得清朝宮女數量只有數百人的規模。宮女年滿二十四歲時,如果沒有被皇帝看中,則會被送出宮去,自行擇配。相比之下,明朝的宮女,真的是一點人權都沒有。

  • 6 # 我是阿呆呆

    在各個朝代宮女選拔制度都不一樣,跟當時國家規模有很大關係。

    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奴隸制、良家子制、選秀制。

    1.奴隸制

    主要源於戰俘的妻女。漢朝以前,國家規模較小,君主宮殿規模也普遍不大,需要伺候的主子較少,所以幹活的宮女也不多。西周以前,在奴隸制度下,社會底層的奴隸便主要由戰爭中的戰俘組成,而其中一些女俘以及男俘的妻女便被挑選出來送進皇宮,作為奴才來伺候君主。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奴隸制開始廢除,但由於長期戰亂中仍然具有大量戰俘,因此宮女的來源仍然以戰俘為主。

    2.良家子制

    隨著皇宮規模的擴大和制度的完善,宮女規模開始擴大,到漢武帝時突破千人,到唐開元、天寶年間時甚至躍升至四萬,雖然此後數量又開始減少,但到明朝數量穩定後也一直維持在一萬人左右。由於數量激增,戰俘已經不能滿足皇宮的日常需要,為了維持宮廷運轉,朝廷便開始從百姓家中挑選年齡在13歲至20歲的“良家子”。這裡的良家值得是非醫、巫、商賈、百工的子女。

    3.選秀制

    選秀制起於明朝,清朝時又將制度規範後一直沿用。清代宮女選擇的範圍只限於內務府各佐領所屬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包衣任職佐領、管領以下家庭的女兒。像比較熟知的《延禧攻略》裡的喜塔臘爾晴,他的祖父雖為刑部尚書官居要職,但因為是包衣出身,所以喜塔臘爾晴業必須要進宮為奴。凡是年齡在13歲以上者,都要在內務府登記備選。當選者留下,落選者遣出宮。還有一種情況,已經選上,但名額有限,稍次於當選者的要登記為記名宮女,下次再選時先以記名者入選。

    起初的宮女都沒有人權,一生都要在宮裡服侍,直至年老死去。直到清朝時才有所改觀,宮女都有了期限,到25歲時就可以選擇出宮嫁人,過正常的生活。

  • 7 # 惜緣小歷史

    蘭兒的緋聞官司

    進入十八世紀以後,大清國處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公元1850年帶著中英《南京條約》的恥辱,道光帝依依不捨的走了,咸豐帝終於熬出頭迎來了自己的時代,可沒料到剛上任廣西的洪秀全領著一幫農民,將帝國的南方攪得是烏煙瘴氣。看著滿園春色卻提不起精神來,為了國本考慮孝貞皇后(即後來的慈安太后),就密令內務府遣人去江南巡些秀外慧中的八旗女子。於是傍晚時分,大約十來個目光如炬的侍衛,騎著高頭大馬出正陽門往江南而去。

    (慈安太后)

    另一邊煙雨濛濛的江南水鄉,一場偷窺正在安徽寧池太廣的道臺府院上演。只見牆外四張八仙桌層層疊疊,上面站著一個書生裝扮的人,再順著他的目光往裡面一瞧,一個眉清目秀的丫鬟正雙手撐著下把浮想翩翩,在其左側一個如天女下凡的小姐正在撫琴,周遭是沉香散發出的霧靄。

    忽然一聲陳詩恰如晴天霹靂,嚇得想入非非的書生跌落至地一命嗚呼。狡黠的人總是能抓住每個害人的時機,此時一個與惠徵有仇的人將其告到了巡撫衙門。那麼惠徵何許人也,據史書記載,他就是撫琴女子的父親,膝下有一痴傻兒子和撫琴的女兒蘭兒,別看他現在只是個四品道臺,要是說其祖上無人不豎大拇哥的。在後金的時候,皇太極的一個老婆就是出自他的祖先滿洲鑲黃旗人,世襲罔替的爵位是承恩公。

    (晚清叱吒風雲——慈禧太后)

    雖然突如其來的官司陣勢很大,但惠徵也不是個吃素的人。很快就找到了有名的狀師來應對。憑藉陳詩的偷窺罪,就將惠徵一家救了。但是厄運在後頭,身體素質差的惠徵在兩年後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孤兒寡母討生活,官場講究的是人走茶涼,其悲慘的程度我都找不到詞形容!

    一路走向北京城

    話說有一天城門樓貼上了一個告示,大意是:“咸豐帝登位已有半年,可後宮還有很多空房間,希望達官貴人們推薦自己的女兒進宮,以表達對天子的臣服之意。“也許今天的人,都會認為進宮是好事一樁,但實際情況卻是人人都躲之不及!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節選自白居易《上陽白髮人》

    熟讀宮女熬盡青春,到白髮也不見君王的詩詞,大多數人都將自己的女兒送到了外地避難。從正陽門出發的內務府侍衛,只得按照名單拿人,整得全城是雞飛狗跳。而蘭兒噙著眼淚,化妝穿新衣,鞭炮響茅棚。辭母上花轎,徑直往北去。

    (酒色天子——咸豐帝)

    所以從蘭月進宮的事情來看,清朝的宮女入宮主管部門是內務府,由皇帝或者皇后下令,然後按照八旗的身份、官職四品以上、芳齡在14到20的條件,派遣侍衛去全國各地蒐羅,故而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新皇登基後實施!

    ——END——

  • 8 # 小城敘史
    宮女的選拔

    最早時期的宮女,絕大多數來自女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

    之後歷朝歷代宮女都從良家女子中選拔,而且選拔程式十分複雜,堪比科舉考試。入選者必須體態健美、模樣周正、聲音動聽、舉止得體,儀態舉止稍有不當者即被淘汰。

    漢朝以前主要源於戰俘;漢朝至明朝:一般是從民間選拔“良家女”;到了清朝,入選者都是八旗少女。

    宮女的數量

    官女的數量各朝各代均不相同。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十幾人,至漢武帝時富女突破一千名,到東漢桓帝時,後宮宮女則多達五六千人,而唐開元、天寶年間後宮宮女人數則躍升至四萬。此後,宮女數量略有減少,如清代官女不過三千人。清代官女在選拔範圍上也有改革,只從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中選取。

    宮女的出路

    宮女入宮後出路大不相同,優秀者可成為宮中女官,資質平平且地位低下者,只能充當普通奴役。也有極少數被皇帝寵幸,擢升為皇帝嬪妃。皇帝也可以把官女作力獎品,賞賜給功臣,親屬,與外族聯姻等,王昭君就是如此。絕大多數宮女在宮中整日勞碌,直到滿二十五歲乃至三十歲才許出音婚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生之罪》拍的怎麼樣,良心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