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聲
-
2 # ssw孫順衛
書法之道猶如登山觀景,有的人在山腳下就高談闊論,此山怎樣,怎樣。有的人登了幾步就誇誇其談此山怎樣,怎樣,有的人雖在登山途中卻走上了岔道就洋洋得意,開始胡說八道了。故書法理論必需是張旭,王羲之,孫過庭,蘇軾,趙孟頫等大家才有價值,其它只能呵呵了。
書法之道猶如登山觀景,有的人在山腳下就高談闊論,此山怎樣,怎樣。有的人登了幾步就誇誇其談此山怎樣,怎樣,有的人雖在登山途中卻走上了岔道就洋洋得意,開始胡說八道了。故書法理論必需是張旭,王羲之,孫過庭,蘇軾,趙孟頫等大家才有價值,其它只能呵呵了。
隋僧釋智果,是浙江會稽人,曾從師釋智永,他們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存在地域或血親關係,當然,他們的書法也都得到傳襲,成就很高。智永名氣更大。智果也很棒,他寫的《心成頌》作為書法經典論著,評價很高。但是對《心成頌》的解釋卻有所不同。如:回展右肩,長舒左足,峻拔一角,潛虛半腹。對這四句的解釋大多為:頭項長者向右展,大概意思是字型長的,向右伸展。有腳者,即字下部兩腳如典,其者,左邊一短墩向左舒。字方者抬右角。有兩筆豎畫的,右畫稍粗於左等。這個註解,我目前查到的是出於清代書法家戈守智。戈守智出生於1720年,屬清早期書法家,他的《漢溪書法通解》被收於四庫全書,對書法史論有諸多精義之解,如對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的註解,就十分精準到位,因此,他對《成心頌》的註解,誰也不敢小視。此後,清晚期書畫家姚仲虞似得到《心成頌》真跡,請趙之謙作書軸,趙在書軸有相關記述,說明姚仲虞在《成心頌》的傳承過程中,十分重要。關於姚仲虞得《心成頌》的事,在包世臣的《藝舟雙楫》中”記兩棒師語》中,也有記載,雲:仲虞自離揚州歸旌德,閱十數年,今年首夏過其家,仲虞出其說智果《心成頌》文,謂此乃傳立書之法(即站立書寫之法),撥蹬止宜於坐書,至長幅大字,不得不立書者則其法著於《心成頌》。而注家誤會於其言”執筆安足“者皆以字型畫形說之。蓋立書長幅必不能用左手稱翼如之勢以平其氣,是以右半腹必貼幾,左腹貼幾,則左半腹離幾,左足舒而往後,則氣不至偏右而上浮(關於執筆用氣之說,是包大人從兩棒師如何使槍用氣力的方法所悟到的,即:“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氣先將兩足安)。右手斜伸,如一角向前者,則右肩必展,故言‘回展右肩,峻攏一角‘也。非仲虞之精心銳思,不能及此”。包世臣認為姚仲虞的觀點是正確的。關於《成心頌》是寫站立書寫之法,還是結字之法,兩種觀點俱在,完全不同的理解,解釋俱在,上海書畫出版社和華東師範大學1979年出版的《歷代書法論文選》的《成心頌》,其註解,是結字之法,並未提及姚仲虞的觀點。在百度上有提到:包世臣認為《成心頌》是傳立書之法,也只是半句話,沒有對姚仲虞的觀點做稍詳細的介紹。戈守智和姚仲虞都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書論家,對他們的觀點都應審慎探究,可以擱置共存,但不應輕取一方,而疏忽另一方。何況象《成心頌》這樣流傳了千餘年的珍貴文獻,他關係到書法歷史的真實樣貌,也關係到我們所有喜歡書法的人,如何在古代書論中汲取更多,更豐富的指導,所以,我希望對類似的,一直被擱置的問題,能展開討論,並能得到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