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山夷人
-
2 # 使用者6641241489
如果忽略了對孩子的培養,將是終身的遺憾!用時間是無法補償的。俗話說得好:孩子的啟蒙老師是父母。誰不匆忙,誰有多餘的時間?有些事情不是想好了再去做。每時每刻都要去完美自己的意向。
-
3 # 二師兄我來了
現在這個社會錢確實重要,沒錢寸步難行。而孩子卻成了犧牲品,一些家長老拿工作忙為藉口忽視了孩子的教育,現在問題是不嚴重,孩子長大了沒成才甚至走向歪門邪道後悔就晚了,你有一百億也不夠他給你敗,想想把孩子教育好了比嘛都強,
-
4 # 唔愛yinger
都說孩子的花期是不能錯過,也不能事後彌補的。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我不支援用3年換去孩子的30年。投資孩子,把孩子教育好才是最好的投資。
-
5 # 使用者5407014348
培養孩子也是投資,別說用3年時間就是6年也是值得的,因為沒有盡心培養影響孩子的前途,孩子在努力可能也難以獲得成功。
-
6 # 背靠背看夕陽
我覺得如果條件允許那就不應該如果必須要2選一我認為在當今社會陪伴固然重要,但是一定的物質基礎也是可以避免以後很多事的,我出生在農村親眼見過因為經濟問題德行很好的孩子走了彎路,當然有的人會說這就是教育的問題說孩子抵不住誘惑是父母沒有教育好,但是說這話我覺得是因為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困境
-
7 # 鄧律師
作為一名律師,工作相對來說肯定是繁忙的。但是我始終記得自己是個媽媽。孩子說,今天希望媽媽能輔導作業,明天希望媽媽能接他放學,後天說想吃媽媽做的手擀麵。所以,為了能陪孩子,能滿足孩子這些小願望,我會有選擇的接案子,會安排好自己的工作量,不會加班,選擇回家陪孩子寫作業,哄睡,講睡前故事,早晨送他上學等。
孩子的成長就這麼幾年,我不願意錯過這寶貴的幾年。而且我覺得錢是賺不完的,等孩子大了,獨立了,再賺錢也來得及。
也非常感謝孩子,因為為了他,讓自己工作更加高效,生活也充滿了樂趣。
愛孩子,愛生活,也愛工作。
-
8 # 車神麥霸
我可以理解為外地人在大城市打拼,夫妻二人工作緊生活壓力大無暇顧及孩子,讓孩子的童年不那麼快樂美滿,說實話有情可原
-
9 # 5一6二7三
現實是中國有六千多萬留守兒童(2013年)現在還有697萬人(2017年)資料差異這麼大一方面是把年齡降低了兩歲,另一方面是父母雙方有一人在家扶養就不算。這是農村的還不包括城市裡面的。
你說的三年算什麼。教育問題還得靠自己,我在縣城裡見到的是很多的母親扶養,父親外出打工掙錢。我在外面見到的是把孩子接到上班地接收教育,父母上班把奶奶接過來扶養,或者是母親扶養父親上班。
不管種種都是有心無力去輔導孩子的學習,沒有知識去教孩子,也沒有更多的手法去和孩子溝通,更多的是靠孩子自學自律,以及學校的教育。
很多都有懶惰心理,有迴避的想法,做事只希望簡單,不願意想事情。(這裡說的是家長,看到了太多了)不是說你沒出去上班,陪在孩子身邊你就是好樣的了,心安理得的覺得孩子就可以有個好童年了。(當然我不是說父母的不對啊,說沒有父母的照看也行啊!)只是說下我看到的東西以及我經歷過的和大家分享下。
我不反對父母在外工作孩子在家給老人照看。我也不反對父母把孩子帶在身邊邊工作邊照看。實際上只要你是個對孩子好的父母,不管選哪個都是應該的。如果以後孩子因為你當初的選擇而記恨你的話,我只能說你生錯了仔。
每個人都應該心存感激,不要無度的給予。方法比選擇更重要!
(文中資料來自百度百科,圖片來自中國民政部)
-
10 # 趁著時光趕歲月
這個確實是個問題,現在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特別多,因為為了生活為了整個家庭沒有錢是不行的,甚至寸步難行。年輕人一結婚生完孩子雙方就遠處奔波打工,自己的孩子就留給爺爺爺奶奶們照看,有的甚至上完小學就沒見過爸爸媽媽長的什麼樣的,為了金錢捨去了陪伴孩子,這樣給孩子心靈上造成很大的傷害。
現在的農村種地不賺錢了,有的地方種一年地連吃飯都成問題,還不說家庭改造和人情往來,生病住院。這樣的處境不得不離開孩子和父母遠處打工掙錢了。
有些地方交通發達,經濟發展快,地盤空間大,有些廠房搬自家門口開健工廠,農民工可以回家在自家門口上班掙錢,這樣能陪陪孩子和老人,家人團聚樂在其中,使孩子們健康成長,老人安享晚年。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肯定不能因為事業繁忙犧牲孩子,更不能在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因忙於事業對孩子置之不顧。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好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個人的成功,頭腦、知識很重要也就是智力因素;教養、品質也很重要,也就是非智力因素。不論是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需要養成好的習慣。我們通常誇一個年輕人說,很有教養,家教很好。說一個人不懂事,就說他媽怎麼教的。孩子有好的教養,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和影響,而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需要長期養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的倫理和傳統。成龍成鳳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言傳,也需要身教。不論言傳還是身教,都需要多陪陪孩子。至少在孩子幼兒園至小學期間,多教育,多陪伴,讓孩子知道黑白,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這太重要了。
舉一個沒有家教的例子,我曾經見過兩個人,都是名校畢業的研究生,都在大機關工作,但是在餐桌上,吃菜的時候,拿自己的筷子把菜夾一遍,讓別人吃不下去。這只是一個生活上的小例子。好的教養,是走上社會的通行證。而這張通行證,我認為主要來自家教,來自父母。
只要生活允許,還是多陪陪孩子吧。孩子需要陪伴。可能對孩子教育方面三年的缺失,將換來終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