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家莊靚點小吃培訓
-
2 # 揚州七醬
做包子,發麵攪好後,一般會用手揉,作用主要是排空麵糰裡的大氣孔,形成均勻的蜂窩狀,而採用壓面機壓過後,空氣已排空,麵糰已經有形成均勻空隙,就可以不用要手揉了;
而這種狀態下也有用手揉的狀態,主要是把面搓圓條狀,摘劑子用,或者手揉輕微整形。而這種工作一般機器不能完成。還得靠手工。
所以,除了整形之外,用壓面機壓過之後就不用手揉了
-
3 # 孔雀美食
不需要了,另外附帶一個包子系列製作技術
四川包子系列(韓包子、龍眼包子,金鉤包子、文君包子、鍋貼包子)韓包子特點:韓包子是四川成都頗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肥瘦肉、鮮蝦仁等為原料,經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皮薄鬆軟,餡大細嫩,鹹香鮮美。淋漿包子特點:淋漿包子是重慶市石柱縣的著名傳統食品。早在20 世紀40 年代就已聞名川東,遠銷重慶、武漢等地,是以當地特產的貢米輔以優質糯米磨成細漿,經過濾、發酵、清蒸、烘烤等程式精製而成。其特點是小巧別緻,呈橢圓形,香氣四逸,綿軟香酥,色香味形俱佳。金鉤包子特點:金鉤包子是四川成都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肥瘦肉、金鉤(幹蝦米)等為原料,經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色澤潔白,皮面鬆軟,餡心細嫩,口味鹹鮮。龍眼包子特點:龍眼包子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肥瘦肉、小蘇打等為原料,經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皮薄軟韌,餡大爽嫩,形如龍眼,鹹香鮮美。文君包子特點:文君包子是四川較具特色的傳統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五花肉、芝麻等為原料,經蒸、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麵點。其特點是色澤金黃,皮酥餡嫩,口味鹹甜,叉燒味濃。鍋貼包子特點:鍋貼包子是四川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食用鹼、白糖等為原料,經烙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皮面潔白暄軟,底面金黃酥脆,餡心香甜潤口。韓包子特點:韓包子是四川成都頗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肥瘦肉、鮮蝦仁等為原料,經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皮薄鬆軟,餡大細嫩,鹹香鮮美。原料:麵粉 400 克,酵面150 克,豬肥瘦肉300 克,鮮蝦仁100 克,薑末、蔥末各10 克,料酒、醬油各15 克,精鹽、蘇打粉各3 克,味精2 克,胡椒粉1 克,白糖40 克,高湯150 克,熟豬油20 克。製作方法:(1)將酵面放入容器內,加入溫水200 克化開,倒入盛有面粉的容器內和勻成麵糰,用溼潔布蓋嚴,置溫暖處發酵。(2)豬肥瘦肉洗淨,瀝去水,剁成細末。鮮蝦仁洗淨,瀝去水,切成細粒。(3)將豬肉末放入容器內,加入蝦仁粒、精鹽、胡椒粉、味精拌勻,再加入料酒、醬油、高湯順一個方向充分攪勻上勁,加入薑末、蔥末、白糖10 克攪勻成餡。(4)將發酵的麵糰內加入蘇打粉、餘下的白糖、熟豬油揉勻,略餳,搓成條,揪成30 個均勻的劑子。取一劑子按扁,擀成圓餅皮,放上餡,提褶收口捏成圓形包子生坯。全部制好後襬入蒸籠,蒸至熟透取出,裝盤即成。提示:包子生坯要沸水入鍋,大火蒸制。淋漿包子特點:淋漿包子是重慶市石柱縣的著名傳統食品。早在20 世紀40 年代就已聞名川東,遠銷重慶、武漢等地,是以當地特產的貢米輔以優質糯米磨成細漿,經過濾、發酵、清蒸、烘烤等程式精製而成。其特點是小巧別緻,呈橢圓形,香氣四逸,綿軟香酥,色香味形俱佳。原料:石柱縣特產貢米(或優質香米)500 克,優質糯米100 克,白糖200克,燒鹼1 克,食用紅、綠色素各2 克。製作方法:(1)將貢米、糯米放在一起淘洗乾淨,加熱水浸泡24 小時左右。連水一起磨成細漿,倒入溼潔布袋內,濾淨水分,放入容器內,燒鹼加少量水調化,同白糖一起放在米粉內拌勻,放在20℃的地方靜置發酵,約24 小時。(2)將發酵的粉團搓成細長條,用刀切成約100 個小劑子,蒸簾鋪上溼潔布,放在溫水鍋上,用雙手將粉劑逐個搓成橢圓形,擺在蒸簾上,蓋嚴,旺火蒸10 分鐘,離火,用紅綠色素點上星花圖案。(3)將較密的鋼絲網架架在木炭火爐子上,放上蒸熟的粉包,勤翻動,烤至兩面均黃,用草紙以10 個為一封捆紮好,烤出草香味即可食用。提示:發好的粉團要軟硬適度,發酵的溫度要掌握準確,發制粉團漲起,又不可有酸味(貢米質地晶亮,成飯後猶如油拌,油亮滋潤,奇香撲鼻)。金鉤包子特點:金鉤包子是四川成都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肥瘦肉、金鉤(幹蝦米)等為原料,經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色澤潔白,皮面鬆軟,餡心細嫩,口味鹹鮮。原料:麵粉 500 克,豬肥瘦肉300 克,金鉤30 克,薑末15 克,蔥末5 克,料酒10 克,精鹽3 克,味精2 克,胡椒粉1 克,白糖50 克,蘇打4克,香油20 克,熟豬油18 克。製作方法:(1)將麵粉放入容器內,加入清水和勻成軟硬適中的麵糰,靜置發酵。(2)金鉤用冷水漂洗乾淨,放入容器內,加入沸水100 克浸泡至回軟撈出,與煮熟的肥肉均切成細粒。豬瘦肉洗淨,瀝去水,剁成細末。(3)豬瘦肉末放入容器內,加入肥肉粒、金鉤粒、薑末、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及泡金鉤的原汁,用筷子順一個方向充分攪勻上勁,再加入香油拌勻成餡。(4)將白糖、蘇打、熟豬油均加入發酵的麵糰內揉勻,搓成條,揪成每個重37 克的劑子。取一劑子按扁,擀成圓餅皮,放上餡,收口捏成圓球狀包子生坯,放入籠屜內。全部制好後放入蒸鍋內,用大火蒸至熟透取出,裝盤即成。提示:選料時,豬瘦肉和豬肥肉的比例是7 :3。龍眼包子特點:龍眼包子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肥瘦肉、小蘇打等為原料,經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皮薄軟韌,餡大爽嫩,形如龍眼,鹹香鮮美。原料:麵粉 500 克,豬肥瘦肉400 克,荸薺75 克,薑末20 克,紹酒、醬油各15 克,精鹽3 克,味精2 克,胡椒粉0.5 克,白糖12 克,小蘇打4 克,麻油10 克,熟豬油50 克,鴨湯100 克。製作方法:(1)將麵粉放入容器內,加入清水和勻成軟硬適中的麵糰,靜置發酵。(2)豬肉洗淨,瀝去水,剁成茸。荸薺洗淨,削去外皮,剁成細末。(3)將豬肉茸放入容器內,加入鴨湯攪勻,加入薑末、醬油、紹酒、精鹽、味精、胡椒粉、麻油攪勻,再加入荸薺末拌勻成餡。(4)將小蘇打用溫水10 克溶化,揉入發酵的麵糰內,再加入白糖、熟豬油充分揉勻、揉透。(5)將麵糰搓成條,搓成均勻的小劑子,按扁擀成圓餅皮,放上餡,收口捏成砰邊形的包子生坯,以每10 個為一組擺入小竹籠內,入蒸鍋內用大火蒸制熟透,取出即成。提示:豬肉茸內加入鴨湯後,要用筷子順一個方向充分攪勻上勁呈稠糊狀。文君包子特點:文君包子是四川較具特色的傳統主食之一,是以麵粉、豬五花肉、芝麻等為原料,經蒸、炸制而成的一種特色麵點。其特點是色澤金黃,皮酥餡嫩,口味鹹甜,叉燒味濃。原料:麵粉 500 克,豬五花肉400 克,洋蔥30 克,蔥末25 克,蒜茸10 克,白芝麻75 克,雞蛋1 個,白糖150 克,叉燒醬35 克,蠔油、醬油各15 克,味精2 克,溼澱粉20 克,發酵粉13 克,酵母5 克,牛奶40克,植物油1 000 克。製作方法:(1)將麵粉放入容器內,加入酵母、發酵粉拌勻,加入白糖125 克拌勻,加入牛奶、清水200 克和勻成麵糰,分成兩等份,逐一揉搓成圓球狀,用溼潔布蓋嚴,餳20 分鐘。(2)豬肉洗淨,瀝去水,切成條,放入容器內,加入餘下的白糖、攪散的雞蛋液、蒜茸、蔥末、叉燒醬、醬油拌勻,醃漬入味後,放入烤爐中烤熟取出。(3)將烤熟的叉燒肉切成小丁。洋蔥切去根、剝去老皮,洗淨,切成末。(4)鍋內放油20 克燒熱,下入洋蔥末炒香,下入肉丁炒勻,加蠔油、味精炒勻,用溼澱粉勾芡,出鍋盛入容器內晾涼成餡料。(5)將發酵的麵糰逐一按扁,各放入1/2 餡料,將邊緣收攏捏合,收口捏嚴成圓球狀,再收口朝下放在案板上,成圓形麵包狀。(6)再在面上灑上清水,粘勻白芝麻,放在蒸簾上,入蒸鍋內用大火蒸至熟透取出,下入燒至七成熱的植物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瀝去油,劃上六刀十字花刀,成12 瓣,擺入盤內即成。提示:炸制時要用大火,準確掌握油溫。鍋貼包子特點:鍋貼包子是四川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麵粉、食用鹼、白糖等為原料,經烙制而成的一種特色包子。其特點是皮面潔白暄軟,底面金黃酥脆,餡心香甜潤口。原料:麵粉 500 克,白糖225 克,八寶蜜餞100 克,油炸花生仁75 克,食用鹼3 克,熟豬油25 克,植物油、番茄醬各50 克。製作方法:(1)將麵粉放入容器內,加入清水和勻成麵糰,靜置發酵。花生仁、八寶蜜餞均切成細粒。(2)將白糖放入容器內,加入八寶蜜餞粒、花生仁粒、熟豬油拌勻成餡料。(3)食用鹼放入碗內,加入溫水10 克溶化成食用鹼水,揉入發酵的麵糰內。(4)將麵糰搓成條,揪成10 個劑子,逐一按扁成窩狀,放入餡料,收口提褶捏成圓形包子生坯,擺入蒸籠,蒸至熟透取出,擺入燒熱並加有植物油的平鍋內,用小火烙至底面呈金黃色時剷出裝盤,與番茄醬一同上桌即成。提示:加入發酵麵糰內的食用鹼水一定要揉勻、揉透。
-
4 # 知食奮子
包子,一種古老的麵食,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後,經過瀘水遭遇鬼怪作亂,因為孟獲是蠻族,流傳人頭祭祀鬼怪的習俗,諸葛亮於心不忍,故此命隨軍廚師用麵包肉做成人頭形狀祭祀鬼怪,遂過瀘水。故此“蠻頭”是現代饅頭的前身,又因為裡面包肉,做工複雜,後人經過簡化做成不包肉的白饅頭,從此饅頭流傳開來。在三國後的魏晉就有包子的記載,包子的原名就叫“饅頭”,包子的這個名字是到宋代以後才正式流傳開的,也和不包餡的饅頭有了本質的區別。
自從四川在1800年前出現包子以後,在各個朝代的發展中,包子的名字一直在變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時統稱為蠻頭,也稱“曼頭”,唐朝稱籠餅,一直到宋朝,包子的名字才正式的確定並且流傳了下來。以上都是包子的歷史典故。接下來我們說說包子做法。
包子在古代並沒有現在這麼花樣繁多的品種,在古代,有的也只是發麵包子,並且是麵肥發麵做的,直到後來酵母的出面代替了麵肥,再到後來出現各種不同的烹飪方法的包子,比如蒸包子,烤包子,灌湯包,生煎包,水煎包等等,除了灌湯包是燙麵外,舉例的這幾個都是發麵包子。
很多人做包子,不會發面,大部分人發的包子面都很硬,其實真正的包子面都是很軟的,和油條的面的軟硬度有一拼。好多人做包子,因為面比較硬,都是把麵糰揉來揉去,以增加包子成型出籠後的光度,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真正的包子面是根本不用揉的,把面發好以後直接搓條下劑子,用擀仗稍微擀一圈,包餡,捏褶子封口,生胚成型,等夠一籠的時候,或蒸或煎。
包子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特別是近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材的豐富,各種餡的包子和各種烹飪方式的包子都雨後春筍的出現,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包子皮發展變化不大,幾千年裡也只增加了酵母發麵和泡打粉發麵,但是面的軟硬是變化不大的,褶子的數也是變化不大的。高手包包子,24個褶子包出來的最好看,猶如一朵菊花讓人賞心悅目。
最後再叮囑一下,包子面不用揉,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包包子的時候,捏褶子一邊捏一邊往起提一下,這樣包出來的褶子層次感分明,也比較好看。
-
5 # yk蘿蔔
一、和麵
和麵就是把粉料與水等原料摻和的過程。和麵是麵點製作的最初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面和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成品質量和其它工序能否順利進行。和麵時要求姿勢正確,各種原料配比適當,和出的麵糰均勻、柔軟、光滑、軟硬適宜,不粘手、不粘案板,符合麵糰性質要求。和麵的方法如下:
1、 抄拌法:是將麵粉放入盆內或案板上,中間掏一個坑,放足第一次水量,用一隻手或雙手在坑內由內向外抄,再由外向內、由下向上反覆抄拌成雪片。抄拌時,要用力均勻,手不沾水,以粉推水,促使水粉結合。這時再加第二次水,繼續抄拌成結塊狀,然後將剩下的水灑在面上,揉搓成團,達到 “三光”,即盆光(或案板光)、面光、手光。
2、調和法:麵粉放在案板上,中間掏個坑,摻入較多的水,用一隻手,由內向外慢慢調和,使麵粉與水結合,面成雪片後,再加適量的水,和在一起,反覆揉搓成團。
3、攪和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熱水面團和燙麵調製。A,在盆內或案板上和麵:中間掏一個坑,一手拿小面棒,一手倒開水,邊倒開水邊用小面棒攪和,動作要快,使水、面、儘快混和均勻,然後再用手揉搓成團,B,在鍋內和麵:鍋置火上,摻水澆沸後,一手拿小面棒,一手將麵粉慢慢倒入鍋中,邊倒麵粉邊用小面棒快速攪拌,直至麵粉全部燙熟,水氣收幹為止。
二、揉麵
和麵後,因麵粉大部分吸水不均勻,不夠柔軟滑潤,感到達不到製品的要求,故而需要揉麵的過程。揉麵的目的就要使各種原料混合均勻,使麵粉中蛋白質充分吸水,形成彈性的麵筋網路,增加麵糰筋力,使麵糰光滑、柔潤。目前和麵、揉麵大部分單位已用機器攪拌代替人工操作,工效高,速度快,質量好。但即使是機器攪拌出來的麵糰,在製作點心的過程中還要反覆揉一下。揉麵時兩腳分開,站成丁字步,上身稍彎曲,身體不要靠在案板上,便於用力。
揉麵的方法有五種:揉、搗、揣、摔、擦。
1、揉:揉又分雙手揉和單手揉兩種,前者較多用。雙手揉法是用雙手掌跟壓住麵糰,用力向外推動,把麵糰壓開。一邊向前推動壓開面團時,一邊將壓開的麵糰揉透為止。
2、搗:即是雙手握拳頭,在和麵後的麵糰各處用力向下搗壓,力量直奔越大越好。當面團被壓開,摺疊好再繼續搗壓,如此反覆,至麵糰搗透上勁。
3、揣:就是雙手緊握拳頭,交叉在麵糰上揣壓,邊揣、邊推、邊壓,使面墨筆迥左右兩邊攤開,然後從外向內捲攏再揣。揣比揉對面團用力大,揉制大量的麵糰時,一般都要結合揣的動作。
4、摔:是雙手命令拿住麵糰的一頭或兩頭,舉起來,手不離面用力摔在案板上,摔勻為止,摔時,麵糰受力大,形成的麵糰筋力強。
5、擦:主要用於幹油酥調製。在案板上把麵粉和油脂混和後,用掌跟把麵糰一層一層向前邊推邊擦,麵糰推擦開後,再回捲成團,重複推擦,至麵糰擦均,擦透。透過 擦可以增強物料間的彼此粘結。減少鬆散狀態。
揉麵關鍵:①必須使分料中的各種輔料均勻的分佈在麵糰之中;②揉麵時用力輕重要適當,要用“浮力”,特別是發酵蓬鬆麵糰更不能死揉,否則成品將出現僵硬塊;③揉麵時要始終保持一個光潔面,不要無規則亂揉,否則不僅外觀不完整,無光澤,而且還破壞麵筋質網的組成。
三、搓條
搓條是將揉好的麵糰搓成長條的一種方法。搓條時,要先將麵糰揉成長條,再用雙手掌跟放在中間來回推搓,用力要均勻,使條向兩側延伸,成為粗細均勻的圓柱形長條。
四、下劑
是把搓成長條的麵糰,分成一定份量的面劑。下劑的方法有揪劑、挖劑、切劑、剁劑等。其中揪劑 應用最多。揪劑也叫扯劑,揪劑時左手握住劑條,讓劑條從左手虎口露出相當面劑大小的截面,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順勢用力行為表現往下揪,就成了一個面劑。揪下一個面劑後,左手握住劑條向裡翻轉90度,再露出截面,右手順勢再揪。揪劑適用較細的劑條。
1、搓條、下劑關鍵
搓條要輕重有節,用力均勻;手法靈活、輕鬆自如。
2、搓條、下劑要求
要求坯條光潔、圓整、不粗糙地、不起毛,均勻一致。
五、制皮
麵點中很多製品都要制皮,目的是便於包陷和進一步成形。由於品種不同,制皮的方法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五種:按皮、捏皮、攤皮、壓皮、擀皮。
1、制皮關鍵
用力要均勻、恰當。
皮子在政治大小、厚薄應按成品要求而定。
制皮後立即成形,不宜放置時間過長,否則乾裂。
2、制皮要求
皮子圓正,用力恰當,厚薄適宜,大小一致。
六、上餡
1、上餡方法:有包餡、夾餡、卷餡、裝陷以及滾陷等幾種方法。
2、上餡關鍵:餡心要居中。
包餡時,左手四指略向上彎曲,收攏成碗形。用大塊麵糰夾餡時,必須將餡心分佈均勻,否則將影響成品的質量。
3、上餡要求:速度快,分量準,居中心。
回覆列表
靚點餐飲-點亮你的生活
壓過以後的麵條不需要再揉,直接搓成長條下劑子就可以,如果室溫高麵糰壓制後長時間不用的話要重新壓或揉出氣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