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
2 # 老鱷魚觀天下
資管新規是對一些投資市場的行為規範
資管,說直接點就是資金的管理!
資管新規是指2018年4月27日釋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資管新規的釋出,是對於投資者的一個區別對待,限制了一些投資者的准入條件。這是為什麼呢?第一是便於監管機構的監管,其次是對投資者權益的一種保護,第三,是限制一些金融機構的吸收資金的範圍和群體。
例如:
“資管新規第五條、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隻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二)最近1年末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隻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隻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隻權益類產品、單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投資者不得使用貸款、發行債券等籌集的非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產品。” 是站在我們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放風險識別能力角度來考慮的,因為普通大眾對於一些機構和市場是不瞭解的,盲目的投資會造成相應的損失,甚至擔心這些投資危害我們的家庭,所以出臺資管新規,是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種保護,對於投資機構也是一種風險源頭的控制。
新的規定肯定是向著美好的頒佈的,對於金融行業雖然會限制相應的資金入市,特別是一些私募基金等產品,但是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有著強大的推進作用。
另一方面更加約束金融結構,按規矩辦事,按規範辦事,讓投資者對於自己的投資更加的熟悉透明,也能及時瞭解自己投資產品的情況,都是維護投資者的權益,對投資者進行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如資管新規第十二條:“金融機構應當向投資者主動、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披露資產管理產品募集資訊、資金投向、槓桿水平、收益分配、託管安排、投資賬戶資訊和主要投資風險等內容。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也加強金融機構對於產品風險的控制,識別正確的投資群體,不濫發金融產品。如資管新規第十六條:“金融機構應當做到每隻資產管理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等級與投資者的風險承擔能力相匹配,做到每隻產品所投資資產構成清晰,風險可識別。”
國家的調控都是面向未來,面向美好生活而進行的,我們應該遵行國家規範,支援國家的規範,沿用國家的規範,維護國家規範,保障每位投資者利益,讓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
3 # 冷炎
所謂的資管新規,指的是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等四部委聯合釋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眾所周知,今年是金融業的強監管年,而這份資管新規,就是迄今為止強監管下的最重量級政策,沒有之一。
資管新規共有31個條款,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包括是:
1、定義資管業務。無論是銀行、信託、保險、基金、期貨、資管公司,只要是接受他人委託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統統算資管業務。這個定義打破了原來條塊分割的監管體制,一份檔案統領大資管業務,籬笆牆扎得越加綿密,監管套利的空間基本沒了。
2、打破剛性兌付。資管新規明確在資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並對認定為剛兌的機構進行處罰。打破剛兌意味著投資者要真正開始學會“風險自擔”了,今後資管產品(尤其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沒那麼好賣了。
3、合格投資者門檻提高。資管新規大幅提高了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同時相應提高了資管產品的購買起點,可以說,未來除了銀行理財等少數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的產品外,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已經達不到購買資管產品的門檻了。
4、禁止產品分級。資管新規禁止設定公募和開放式私募產品進行結構化設計,不允許區分優先、劣後級,對所有的資金權益一視同仁,意味著機構資金的投資收益率將進一步下降。
5、禁止多層巢狀。資管新規只允許資管產品巢狀一層資管產品,並限定了投資範圍,這意味著通道業務基本被斬斷,過往那種多層資管產品巢狀,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的亂象將不可持續。
至於資管新規對於金融行業的影響,有一個很直觀的資料,那就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資管新規在今年4月27日正式公佈後(雖然之前已經徵求意見近半年),5月份央行公佈的金融資料中,社會融資增速應聲腰斬,央媽出來喊話說是短期的、結構性的;但市場是誠實的,前兩天6月的資料出來了,社融增速在5月的基礎上進一步下跌,並且是在貸款增長的情況下錄得的下跌資料。說到底,還是因為資管新規斬斷了非標業務的通道,既往不合規產品到期後不可再續的因素所導致的。
-
4 # 大洋網
資管新規下如何影響銀行理財零售客戶?日前,普益標準釋出了銀行資管專題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受資管新規影響,未來低風險偏好的客戶或將退出理財市場,銀行理財整體規模或將萎縮近兩成,同時銀行理財業務應打造因地制宜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今年4月份一行兩會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釋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求打破剛性兌付、實行淨值化管理,這將引發銀行資管經營模式的轉變,即由“產品為中心”向“客戶為中心”轉型升級。據普益標準評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風險等級為一級的銀行理財規模大約為5.15萬億,受資管新規影響,該類理財客戶將逐步分流至其它領域,由此導致銀行理財市場存量規模萎縮近兩成。
普益標準的報告指出,當前銀行理財客戶呈現三大需求特徵:一是流動性需求,相比收益,客戶更看重產品流動性;二是從投資規模來看,低門檻的產品仍是市場主流,且大型銀行更受中高淨值客戶青睞;三是從風險偏好來看,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整體趨於上升。
因此,基於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狀況分析,各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策略決不能千篇一律,而是應當因地制宜,根據客戶特點並結合自身優勢,制定符合自身理財業務發展的可行策略,進而打造差異化的銀行理財發展之路。
具體來看,理財發展程度低的銀行包括大部分的農村金融機構與少部分的城商行,可將發展重心轉移至類貨幣基金產品和代銷業務,除代銷其它行理財產品外,還可代銷非銀機構理財產品;理財發展程度適中的銀行主要包括大部分城商行和少部分農村金融機構,該類銀行應先注重中低風險、低門檻理財產品的研發,滿足主流客戶的理財需求;理財發展程度高的銀行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及部分大型城商行和大型農村金融機構,產品池應以自有理財產品為主,且需打造爆款產品,建立差異化品牌效應,以應對同質化競爭壓力。
-
5 # 度小滿金融
資管新規全名《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於去年11月釋出。簡單來說,宏觀層面關係到國家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中觀層面關係到百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微觀層面關係到萬千家機構未來生存轉型之道,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終獎能拿多少。
新規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銀行了:
1.打破剛兌 實現淨值化管理:
新規要求,對於非保本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實現淨值化管理。而對於保本理財,目前已納入銀行表核心算,視同存款管理。保本理財在法律關係、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理財產品“代客理財”的資產管理屬性存在本質差異,兩者將清晰劃分。
也就是說,再過渡期2年結束之後,將不再有保本理財產品,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將如何保留住那些喜歡保本理財的客戶。
2.規範資金池 降低期限錯配風險:
新規要求,每隻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徵的資金池業務。
這意味著,理財產品不能在期限錯配,導致理財產品的週期會被拉長,使得金融機構將傾向於髮型久期較長的產品。這也將導致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結果發生變化。
3,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
在加強公司治理與風險隔離的要求下,銀行將成立資管子公司進行專門運作資管產品,分離業務,隔離風險。
好處就是專項業務專項管理,有利於隔離風險,推動理財產品創新。但是對於信託行業來說,則意味著“去通道,去槓桿”,勢必導致信託行業進入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階段。不過長期來看是促進信託行業轉型,健康發展的。
近一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呈下降趨勢;保本理財產品佔比、3個月內短期理財佔比出現下降;新增淨值型理財逐漸增加、結構性存款增長明顯;理財門檻降至1萬元;目前,已有18家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
未來,投資者能買到的理財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開放式、定開式產品將顯著增多。
對券商資管,去通道趨勢明顯;從“逐量”到“提質”
根據資管新規,去通道是最為明確的一個訊號。而券商資管作為去通道的首要物件,過去依靠牌照優勢衝規模、獲得收入的時代難以為繼,業務轉型迫在眉睫。
根據基金業協會日前公佈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快報(2018年年底)》,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0.5萬億元。這一規模,相較2017年年底的資管業務總規模縮水了5.78%。
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5629只,份額12.9萬億元,規模約13.0萬億元。這一年裡,公募基金數量增加了16.28%,規模增長了12.07%。
此外,截至去年年底,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規模總計約24.9萬億元,相較17年年底規模減少了19.42%。其中,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下降幅度最大,減少了37.55%。
在當前政策的引導下券商資管將實現從“逐量”到“提質”的轉變。
對基金公司,利好淨值型產品
新規打破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使得這部分投資者重新選擇投資方式。那麼積累的專業主動管理能力和嚴格的風險控制能力,將是最有可能承接原銀行理財投資者資金的機構。
基金公司相關人士進一步表示,銀行理財投資者的投資習慣還是停留在類保本、收益率穩定的資管產品上,貨幣基金更接近這類需求,同時在高流動性、類保本的安全性和免稅的優勢基礎上還有一定的“無風險收益率”。但在基金流動性管理新規和風險準備金的要求下,貨幣基金規模仍會保持勻速發展。
對保險,保險列入資管行業
新規明確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有保險資管人士點評,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使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保險行業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賺取利差收益,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對信託行業,迎來剛性轉型期主動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槓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託業難免經歷轉型的“陣痛”,但就長期來看,資管新規對行業發展是利好。
華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監管環境下,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託業實際已經全面進入剛性轉型期,這意味著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今年註定會成為信託公司剛性轉型元年,任何衝規模、做通道的動作都可能是踩紅線的動作,靠通道業務為支撐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6.25萬億,去通道、去槓桿背景下的信託業面臨著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
-
6 # 信託者
4月27日晚,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
第一,什麼是資管業務?
"金融機構為委託人利益履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義務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委託人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金融機構可以與委託人在合同中事先約定收取合理的業績報酬,業績報酬計入管理費,須與產品一一對應並逐個結算,不同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串用。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第二,對金融行業有什麼影響?
其一,保本理財成為過去
新規第二條明確規定:
“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官方允許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專門負責資管業務,以真正實現“表外業務”這四字含義。
其二,處置非標
《資管新規》對非標處置做出四點規定,目前允許在滿足期限匹配、資訊披露要求、風險隔離要求等系列條件後,私募資管可對接非標資產,其餘情況下,行業規範後的標準化資管不得投資非標。期限錯配被相對放寬,嚴控去槓桿、去巢狀、去通道。資管新規真正規範了“標準化債權的定義”以區別標與”非標“。
其三,破剛兌
《資管新規》不止停留在淨值化管理要求並推出剛兌獎措施,還要求三單管理、第三方獨立託管、獨立運作資管業務等,最終從根源上破除剛兌賴以維繫的資金池運作模式。
其四,阻斷監管巢狀
《資管新規》做出兩方面規範,一是禁止多層巢狀,二是統一監管標準。前者從形式上堵住監管套利型通道,後者從套利動機上消除監管巢狀。
綜合而言,資管新規發行原則——其一控制增量風險,嚴管存量風險;其二,引導金融脫虛向實;其三,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結合;其四,破剛兌,去資金池 迴歸資管業務本源。
回覆列表
此次的資管新規對金融行業和投資者都做了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明確了資產管理業務不得再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了剛性兌付,這樣很多追求保守型的投資者就不能衝著剛性兌付去投資了。
另外短期理財方式將逐漸減少,3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後期將越來越少,一般都是在90天以上的,未來短期理財或不再存在了。
明確公私募劃分,私募對投資者要求更高,必須具備2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並且資金門檻也是相當高,私募投資者3年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和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等,一些小資金的投資者只能選擇公募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