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樓夢賞讀
-
2 # 青草無為
李紈是個典型的傳統婦女,遵守三重四德,夫唱婦隨,是個沒主意的人。賈府被抄,她能逃出昇天,單憑藉她孃家人的力量,估計沒戲。她的命運與賈政必有關聯,一定按照公公賈政的意志行事的。
賈政雖然不愛理政,但他也不傻,政治頭腦還是有的,養的門客也有狠角色。比如說,在給賈元春修省親別墅時,全靠裡面的山子野者,諧音過來就是個扇子爺出謀劃策,一下就亮瞎了大家的眼,也就是說賈政的智囊團還是不錯的。
賈府受到政治大環境的衝擊後,賈政和清客們一定交換過意見,發現只有李紈最容易脫身。
一是賈珠早亡,賈府是能找理由趕他回孃家的。按照古代的風俗,只要她踏出賈府的大門,就和賈家沒關係了,很快就能從大家的視野中抹去。賈府出了事,應該牽連不到她。
二是李紈帶著賈府的新希望——賈蘭。賈府設計趕走李紈時,順便把賈蘭一起帶走,不會引人注目,因為知道賈蘭的人不多。賈政想給賈府留個機會,賈寶玉和賈環都大了,怎麼辦他倆都會引來關注,只好放棄他們了。
賈府敗落,很多人倒了黴,唯有李紈毫髮無損,而是她不想幫忙,而是政治條件不允許。也許,她離開賈家的那一刻,賈政叮囑過,走了就別管身後發生的事,免得被牽連,把賈蘭養大才是最要緊的,賈家才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後來,賈府出現了蘭桂齊芳的中興時代,如果李紈稍不留神,賈蘭的未來就泡湯了。
所以,李紈在賈府被抄後,選擇自保不單是為自己,還有她肩負的使命。
-
3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沒有錯。
母以子強啊。
生活在吃人不吐骨頭的賈家,是悲哀的,憋屈的,是無奈的。丈夫早喪,公婆不喜,兒子賈蘭作為二房長子嫡孫只能和賈環為伍。完全似乎透明人一樣的存在。
好不容易在賈家傾覆的局面下脫離出來,歷年積攢的銀錢與當初的嫁妝是撫育幼子,走科舉之路的,憑什麼接濟那些從來視自己母子為無物的賈家人?
-
4 # 萍風竹雨123
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李紈自顧恐已不暇,世人還要求李紈去保全賈家人。豈不笑話!
有人說劉姥姥能夠幫助賈巧姐脫離苦海,李紈為什麼不幫一下賈巧姐?事實上,脫離賈府以後的李紈也是捉襟見肘,步履維艱。雖然不愁吃喝,但經濟情況卻比劉姥姥要差幾個等次。
劉姥姥當初得賈家千金,回去後若是用心經營,發家制富大有可能,李紈呢?孀婦!與外人多接觸已大不宜,她哪裡還有能力去掙銀養家餬口,王熙鳳曾經計算過李紈的積蓄,一年收入大約有四五百金,可是,李紈應是賈家被抄家後,李紈孃家將她搭救出去的,經過抄家,李紈偷偷的帶出來一點積蓄又能剩下多少?覆巢之下無完卵,李紈怕是供養兒子讀書一大不易,哪有閒錢去幫別人。縱使後來賈蘭高中,掙錢也是有數,再加上各種應酬,打點各種關係,用錢恐怕也不會太湊手。
更何況當初在賈家時,除了賈母與賈政,旁人似乎都不曾提過賈蘭一回。前人不栽樹,後人難乘涼,不知世人哪裡來的底氣要求李紈。
-
5 # 許寶萍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來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這判詞對李紈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不客氣的,直用了“枉與他人作笑談”和“也須要陰騭積兒孫”來評價,連心狠手辣兩面三刀的鳳姐,曹雪芹都是抱著喜愛與憐惜的態度,可想而知,在賈府遭難的時候,李紈的絕情,如第63回怡紅院群芳宴中,李紈抽到的籤“自飲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可如果設身處地的為李紈想一想,她的冷血也是有原因的。
李紈乃金陵名宦之女,父親是國子監祭酒,也曾讀過書,雖青春守寡,且居處於膏梁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一個花樣年華的少婦變成了槁木死灰,成了下人口中所有事一概不問的“大菩薩”,兒子成了它唯一的依靠。而且寡婦的身份,也讓她失去了管家的權力,只能眼看著王熙鳳仗著內侄女的光環,在榮國府耀武揚威,無比風光。可以說鳳姐得到多少,李紈就失去了多少。李紈對鳳姐替代了自己位置的工作心裡還是有些怨恨的。
寶玉捱打,王夫人呼喚賈珠的名字,李紈傷心落淚,眾人的表現是“又何必傷心,不如散了倒好”,她再傷心,賈母王夫人的冷漠,又如何能指望那些閨中的妹妹安慰自己?
王夫人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看來王夫人也是挺滿意賈珠的,卻對賈珠遺下的兒子賈蘭不冷不熱。甚至有一次在很重要的場合裡,竟然沒有賈蘭的身影,還是賈政提起,才喚來賈蘭,可見王夫人對孫子很不上心。李紈也看透了賈府中人的無恥嘴臉,所以賈府敗落後,李紈的袖手旁觀,未嘗不是一種報復。
李紈在大觀園的住處“稻香村”黃泥院牆中,“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曹雪芹不寫杏樹,偏說杏花,而且是噴火蒸霞,絢爛之極,正所謂“滿園春色關不住”,這也反襯出李紈心中的愁苦是多麼深重,這苦,自然慢慢變成了恨,變成了她對賈蘭的全力栽培。所以賈府被抄家,為了賈蘭的前途功名,她也不可能去管賈府的事。
何況鳳姐獲罪,是因為拿著府裡的公款放貸賺私房錢,還有害死人命。李紈沒有受到牽連,已是萬幸,她是絕對不會冒風險去救巧姐。是曾經賈府眾人的態度,逼的可憐的李紈學會了自我保護,學會了趨利避害。
-
6 # 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自保沒有錯,但有能力而見死不救,就過分了。
賈府闔家獲罪,但李紈青年守節,可能獲得赦免。而按照王熙鳳的演算法,她每年都有幾百兩的收入,卻很少開支。多年積累下來,也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判詞中說她“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顯然她很擔心老來受貧,所以吝守錢財。
李紈平時和王熙鳳沒什麼利益衝突,關係雖不親近,還比較和諧。在賈府被抄之後,王熙鳳揹負著放高利貸、謀殺等罪名,一定會受到嚴懲:被休、“哭向金陵”。在王熙鳳的罪狀前,李紈沒有什麼施救的能力。至於賈政、賈赦、賈珍、賈璉,她更沒有援手的機會。這種情況下,她選擇明哲保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並且是最聰明的選擇。甚至再激進一點,與賈府劃清界限,也不失為正確的做法。
寶玉本身沒有參與犯罪,也不是現任官員(赦、政、珍、璉,都擔任官職),所以他的獲罪,只是受到家族牽累。古代是有連罪的,犯官的子弟也會入罪,發配、從軍,再嚴重點淨身、砍頭,像明朝的方孝儒一人獲罪,十族被殺。從前八十回的暗示來看,寶玉的遭遇沒那麼慘,就是被關起來一段日子。主要的傷害是抄家,這個不知世務的公子再沒了揮霍享受的資本,最不願謀生的人被迫去自食其力。但是八十回時,寶玉已接近成年。作為一個成年人,不能養活自己人,哪怕是“寒冬噎酸薺,雪夜圍破氈”,幫他是情份,不幫是本分。這也不能怪李紈。
但是,八十回中巧姐尚在懷抱,抄家時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子。強勢的母親被休,父親獲罪自顧不暇。她的遭遇可能很慘。
《好了歌解》中有一句“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很可能指的就是巧姐。在巧姐的判詞中,又有“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顯然她是被狠舅奸兄所拐賣。
如果是犯罪官員的妻女,被罰作娼妓,李紈沒有能力違抗國法,也怕事不敢惹禍上身,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被人拐賣,淪落煙花,那就很簡單,可以用錢解決了。要知道,巧姐和賈蘭,是嫡親的堂兄妹,也是榮國府中第四代僅有的兩個人。李紈僅僅是由於吝嗇,不肯出錢,就違揹人情事理、可以被稱為“傷陰騭”了。
李紈的判詞中有“也須要陰騭積兒孫”一語。如果是我上文分析的前兩種情況,由於懼禍而不肯幫助王熙鳳,或者由於吝惜而不肯資助寶玉,都不算錯。但對巧姐見死不救,那就不僅是錯,而且是傷天害理、斷子絕孫了。
-
7 # 潤楊的紅樓筆記
李紈在賈府被抄家後選擇自保沒有錯,但是她沒有搭救巧姐實在說不過去。
李紈寡婦失業的,讓她去救賈府眾多人不現實,但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對於親侄女巧姐,她依然冷漠的拒絕搭救,太冷血了。因此她的判詞裡說她不積陰鷙。
李紈青春喪偶,不能穿鮮豔的衣裳,不能帶漂亮的首飾,不能化濃豔的妝容。一個人孤獨的帶著兒子,挺可憐。但是賈母對她不錯,給她的工資加倍,給她田產讓她收租子。她和兒子的吃穿用度都是公家的,根本沒有花錢的地方。賈府的其他人對她也不錯。
鳳姐對她這個大嫂子也不錯,賈母令大家湊份子給鳳姐過生日的時候,鳳姐主動要求,承擔李紈的一份,雖然最後鳳姐沒有掏銀子,但是鳳姐想到了要替李紈掏銀子,說明鳳姐對李紈真挺好。在書裡,我們只知道一回,我們不知道的,不知道有多少次呢。
李紈還常常找鳳姐要詩社的經費,鳳姐不參加詩社,李紈參加,可是李紈不拿錢,她鼓動小姐們找鳳姐要。所以說,在賈府,李紈常常敲鳳姐的竹槓。
賈府的榮耀有她李紈一份,賈府被抄家,李紈倖免於難。
按理說鳳姐對李紈不錯,巧姐也是李紈看著長大的,巧姐被賣到青樓,李紈於心何忍?
可是李紈就是如此冷血,眼睜睜的看著巧姐被賣掉,無動於衷;當劉姥姥找到她,請求她出點錢贖回巧姐時,她堅決拒絕。
無親無故的劉姥姥都能砸鍋賣鐵救巧姐,李紈這個伯母卻如此無情。
李紈的自私和無情早有伏筆。向鳳姐要贊助一回,【鳳姐兒笑道: "好嫂子,你且同他們回園子裡去……"李紈笑道:"這些事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著去,省得這些姑娘小姐鬧我。 "】,從這段話裡,我們看到李紈多霸道,我不管你多忙,只要你把我的事辦完就成。佔花名一回,她的“不問你們的廢與興”,都說明李紈是一個自私的人,不管別人,只顧自己。
李紈自保沒錯,錯的是她太冷酷,沒有同情心,見死不救。
-
8 # 半瓣花上閱乾坤
講真,李紈一輩子也算很可憐的了。
年紀輕輕就不得不守寡,明明應該是自己的管家之權卻被賈母拿過來交給鳳姐。
她一直覬覦鳳姐,獨得賈母恩寵,風風光光,威威赫赫,眾星捧月,而她自己卻獨守空房,孤燈相伴,相夫不成,只能教子。
本該是自己的榮寵,卻被別人輕輕拿走,而且還沒有任何歉意,這份心結,讓她如何釋懷。
當她孤燈冷影的時候,誰知道她的苦衷;當她認真教子的時候,別人都在吃喝玩樂、卿卿我我。
尤其是,無論是賈母還是王夫人,喜歡的都是寶玉。明明蘭兒也是她們的嫡親重孫或者孫子,她們卻不曾在蘭兒的成長之路上給予更多關懷。
於是,賈蘭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於是,她發誓賈蘭不成材不行了。
不然,她孤兒寡母的,將來指望著誰呢?
李紈對王熙鳳的恨意,一直都是隱忍不發的。直到大觀園開詩社的時候,鳳姐一開始不給錢,為了讓王熙鳳就範,李紈對王熙鳳發動炮轟:一口氣送給王熙鳳“無賴泥腿市儈”“下作貧嘴惡舌”“黃湯灌狗肚”“狗長尾巴尖”“潑皮破落戶”“楚霸王”的系列雅號,充分說明了鳳姐平日裡在她心目中的印象。
不得不說,雖然不好,卻是實話。
鳳姐能不知道?
只是恐怕她知道,也不屑於理會。
她只知道奉承當下的掌權人賈母。
賈母喜歡她,倚重她,就夠了。
李紈?完全可以放在一邊。
可是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啊!
鳳姐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用不著李紈,難保自己的孩子也用不著!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命運的急轉彎來得太突然!
其實,之所以沒有對巧姐出手相救,多半還是由於李紈對鳳姐的恨。
這恨,讓她即使在有了鳳冠霞帔之後,也無法忘記當初受過的苦。
處理仇恨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報復;一種是獎賞;另一種是漠視。
而她,選擇了第三種。
第一種有違她的良心(很多人這樣做);第二種有違她的真心(韓信曾經這樣做過);第三種,是一種最符合她性格的做法。
當初,她王熙鳳風光無限,她也不曾去爭去搶,暗暗把淚水嚥進去肚子裡,好好地教育孩子,發誓讓他成才,對得起自己逝去的青春。
而今,她依舊無動於衷——沒有推你一把已經不錯了,你還希望我拉你一把?你王熙鳳那時候怎麼不好好看看蘭兒?不好好對待我們母子?
何況,贖取巧姐的贖金,應該不少。
不是任何人都有義務對你傾囊相助、傾家蕩產。
何況,你是鳳姐的孩子。
冷漠,實在太符合她的個性: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何止是薛寶釵?她也是有情的,只是對的是有情的人。
而有情人早已死去,等待她的就是“形如槁木”和“心如死灰”。
你問她這麼多年怎麼過去的?
恐怕只有歲月知道吧!
-
9 # 君箋雅侃紅樓
賈家抄家後,李紈是否有能力救助賈家眾人?我認為沒有!現在流行的所以自保云云不過是後人的想當然。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這是[晚韶華]曲子關於李紈和賈蘭的描述。脂硯齋很奇怪,在這裡沒有一句點評。這表明[晚韶華]是實情,沒什麼可點評的。主要問題在於“陰騭積兒孫”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我認為是賈蘭高中當官以後,而絕不是賈家被抄家後。
李紈確實是賈家的隱形富豪。從四十五回王熙鳳給李紈算賬可以大概估算出李紈手裡起碼五千兩以上的銀子。那麼這些錢李紈在賈家抄家後能保住麼?我認為不能!
賈家抄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政治行為,僅次於誅滅三族。這種情況下,是不會有漏網之魚的。尤其賈蘭,作為榮國府嫡孫,就算未成年也要受到牽連。但賈蘭後面有機會科舉表明對他還是網開一面。這個機會出在李紈一直守寡的節烈行為上。古人講究貞潔,李紈明顯具備這樣的行為美德。所以李紈和賈蘭被網開一面的機會是最大的。但財產一定保不住!
第一回甄士隱《滿床芴》有一句脂硯齋做了重要批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甲戌側批:賈蘭、賈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無時,強奪苦爭,喜懼不了。】
一句的批語明確了是寫賈蘭賈菌!那麼如果榮國府抄家了李紈保留了財產,如何還有“昨憐破襖寒”?顯然,賈蘭和李紈母子經歷過窮困潦倒的生活的。那一段日子,他們也一樣顛沛流離,衣食無著!這時候,你讓他們能救誰?反要求人幫助。那麼誰幫了他們呢?我認為是賈菌一家。賈菌一家雖然也是賈家嫡系,但他們作為旁支,應該不會受到大的牽連。榮國府抄家後,李紈母子窮困潦倒,穿著破棉襖,是賈菌一家救助了他們“昨憐破襖寒”應該是這個意思。
李紈賈蘭母子受到賈菌一家幫助得以喘息,發奮圖強科舉高中後卻對賈菌一家甚至寶釵等人漠視,所以才有:“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的說法。老來貧對應的就是少年貧,這明顯說的是賈蘭。人家救了你,你卻對人不管不顧,這不是“陰騭積兒孫”的行為。之所以這樣說,主因在於同樣小夥伴,賈蘭穩重,賈菌淘氣。無論如何也不太可能兩人一同高中。那就只有暗示賈菌一家幫了賈蘭,而賈蘭卻忘恩負義了!
關於李紈賈蘭母子,我認為很多人是有誤解的。因為這一對母子,李紈絕不會有錢還不救助他人,李紈被稱為第一個至善的人,她的性格不會讓她見死不救。賈家被抄家,她一定受牽連,也無能為力。冷漠無情的應該是賈蘭,只看他在大鬧學堂一節不作為可知賈蘭的冷漠性格。賈家被抄家,他也經歷了穿破襖的艱苦歲月,讓他更害怕老來貧。後面賈家有人上門,他怕受牽連,見死不救。是說的通的。而賈家抄家的時候,顯然他們母子誰也無能為力。
回覆列表
以對與錯這種兩極式的判斷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然後作出道德上的判斷,本身是不合適的。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是偉人,都是聖人,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這也不可能。從李紈的角度來說,李紈作為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與自己,選擇自保自然不會有錯,這是天性。但是從家族的其他人來說,未獲得李紈的幫助,自然會認為其有錯。角度不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判斷。如果將自我放在一個道德的至高點上去要求所有人必須怎麼怎麼樣,其實是脫離了讀書的意趣的。同情的理解書中人物,去感受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完善自我,讀書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