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馨臻樂汁
-
2 # 協和周大夫聊健康
你好,作為內分泌科醫生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問的不是很清楚,我儘量回答。低血糖是糖尿病嗎?從字面上理解,低血糖怎麼是糖尿病呢?一個血糖低,一個血糖高。導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有興趣可以看我的以前文章。我想你想問的是,有些低血糖反應是不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這個是存在的,因為有些糖尿病前期由於胰島素釋放後延會出現低血糖反應,時間長了有可能會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該如何預防?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從血糖正常到糖尿病有一個漫長過程,可能長達5-10年,如果平時關注血糖,特別是有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更需注意,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預防。
首先是飲食控制,低熱量,優質蛋白和脂肪的膳食,運動。美國ADA推薦IGT、IFG或A1C介於5.7%-6.4%的個體將調整生活方式作為主要的干預措施,這些措施的目標包括:輕度體重減輕(體重下降5%-10%)、中等強度運動(每日30分鐘)、戒菸。
我們還知道2型糖尿病中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發生受到明顯的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它們也可受環境因素和行為因素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目前的一些研究已經證明了飲食運動在預防糖尿病方面的益處。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對總共577例IGT成人進行了分析,這些人被隨機分配至對照組(沒有干預組)或3個積極干預組(膳食、運動或膳食加運動)。經過6年觀察發現對照組的糖尿病累積發病率高於干預組,並且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這個研究清楚的說明,透過上述任何一種干預方法都是有效的。而且在隨後的20年隨訪中發現,原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在研究結束後似乎持續存在,那些最初被分配到積極干預組的受試者的累積糖尿病發病率仍然低於未乾預的對照組,也就是說20年前的干預對20年後仍然有積極的影響,這也和高血糖的記憶功能有關,非常神奇。如果上述方法不滿意,我們也可以考慮藥物來干預,如二甲雙胍、阿卡波糖、TZD等藥物,也有些小規模的研究認為對預防糖尿病有幫助,但是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長期應用還是受到限制。
-
3 # 糖尿病同伴
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波動在3.9~6.1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略高,但一般不超過7.8mmol/L。低血糖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血漿葡萄糖水平低於正常的臨床綜合徵。一般成人靜脈血糖低於2.8mmol/L(50mg/dl)即可認為是血糖過低。
低血糖分為藥物誘導(最常見原因)和非藥物誘導。
藥物誘導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降糖藥物應用不當導致。胰島素,乙醇,磺脲類藥是較常引起低血糖的藥物。
小知識:糖尿病治療期間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故患者應合理應用降糖藥,定期監測血糖,並隨身攜帶糖果等可迅速糾正低血糖的食物,並攜帶急救卡片。
非藥物誘導低血糖症:包括飢餓性低血糖,往往在禁食或鍛鍊時發作;反應性低血糖,特點是進食引起的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症狀。
低血糖的表現分為兩種型別
1. 腎上腺素能症狀,包括出汗,神經質,顫抖,無力,眩暈,心悸,飢餓感。2. 中樞神經系統的表現,包括意識混亂,行為異常,視力障礙,木僵,昏迷和癲癇。昏迷時常有體溫降低。
糖尿病人發生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1. 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痴呆,嚴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 導致重要臟器損傷,如心血管系統功能受損、神經系統受損、眼睛、腎臟傷害。
3. 一過性低血糖反應引起血糖波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4. 反覆發生低血糖會動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低血糖應該怎樣治療
1. 一般治療
立即臥床休息,能口服的患者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當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緩解低血糖時,可靜脈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2. 針對病因治療。
怎樣預防低血糖發生?對於低血糖症必須做到“防重於治”。預防低血糖發作是治療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療措施。在低血糖預防中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 去除誘發低血糖的原發疾病。
2. 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適量運動。
3. 合理使用降糖藥。
4. 自我血糖監測能夠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
5. 糖尿病患者外出時應注意隨身攜帶食物和急救卡片。
6. 警惕夜間低血糖。夜間發生低血糖往往是非常危險的,有的甚至是致命的。懷疑有夜間低血糖存在時,應該在次日午夜2~3點檢測血糖。證實低血糖後則睡前少量加餐或調整晚間胰島素劑量。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友做好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有時候我們卻因種種原因做不到定期血糖監測,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高血糖、低血身體發現的明顯訊號,供大家學習參考,以便能準確及時預防高血糖、低血糖對身體帶來的危害:
胰臟中的胰島有α及β細胞,可分別產生升糖素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當飯後血糖升高,β細胞就會釋放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把血糖值降至正常範圍。當血糖值降得太低時,α細胞會分泌升糖素,刺激肝臟釋出儲存的肝醣及轉變成為葡萄糖來升高血糖值到正常的範圍。當血糖控制不佳時,可能引發血糖過高(高血糖症)或過低(低血糖症),此時便會出現糖尿病併發症。
定期血糖自我監測可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並幫助控制血糖值。
以下為高血糖症的身體訊號:
極度口渴
血糖過高容易造成極度口渴。若患者雖然大量飲水,仍時常感到口渴,代表糖尿病病情可能已失去控制。
飢餓
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來促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葡萄糖便會留在血液中,大腦偵測到此現象,便會對身體傳出飢餓的訊息。
頭痛、注意力難以集中
血液中含有過量的葡萄糖,會導致腦細胞缺乏足夠的葡萄糖來正常運作從而出現頭痛及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現象。
視線模糊
血糖過高容易衍生眼部疾病。 高血糖會讓水分從組織中流失,包括眼球的水晶體,進而造成對焦困難。 一但患者沒有控制好糖尿病病情,視網膜的血管便可能受損,併產生新血管,此時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視力問題,例如視野出現黑點、閃光、光圈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
頻尿
血糖過高容易產生頻尿的現象,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雖然頻尿不一定是糖尿病所造成,不過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現頻尿,便可能是因為沒有做好血糖控制。 頻尿會讓患者感到口渴,就算大量飲水,來補足流失的水分,症狀仍不會改善。
容易感到疲勞、倦怠
血糖過高容易造成疲勞。 若患者雖有規律運動,定時服藥,沒有懷孕,且壓力不大,但仍時常感到疲勞、睏倦,終日倦怠,可能表示糖尿病病情已失去控制,導致身體儲存、使用葡萄糖的效率很差。
體重減輕
容易受到感染
血糖過高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變弱,較無法對抗感染。 血糖居高不下,身體對抗感染以及痊癒的能力便會受損,而容易罹患感冒、膀胱感染、陰道感染等病症。 若患者感染症狀頻繁,可能代表糖尿病病情已失去控制。
足部疾病
血糖過高可能導致神經受損,受損部位通常位在四肢,尤其是小腿和足部。 患者的足部、腿部、手部等部位可能會感到刺痛、麻痺,甚至劇痛。
其他症狀
血糖過高的其他徵兆還有口乾、面板乾燥或發癢、男性陽萎、女性陰道與子宮頸感染、沒有原因的疼痛、尿道感染、創傷難以癒合、嚴重感染症、生殖器發癢等。
定期血糖自我監測可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並幫助控制血糖值。
以下為低血糖症的身體訊號:
神經性低血糖症
血糖過低主要的症狀為腦部功能受損(神經性低血糖症)。血糖過低時,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因此無法發揮某些正常功能,可能導致暈眩、睏倦、慌亂、言語不清,以及其他症狀。
飢餓
血糖過低容易引發飢餓感。 體內含有過量胰島素,會導致血糖過低,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大腦便會發出飢餓的訊息。
其他症狀
血糖過低亦可能造成焦躁、顫抖、冒冷汗、焦慮、虛弱等症狀,症狀因人而異,且依年齡、性別而有不同。
-
4 # 內分泌糖尿病張醫生
首先,低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這個問題重點應該是分析低血糖的原因,知道原因的話預防和治療就迎刃而解了。
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體分析。
一、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
如果一個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糖尿病早期階段,胰島素分泌過度,體內胰島素水平很高(稱之為高胰島素血癥或胰島素抵抗),容易出現低血糖;
2、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低血糖風險相對較大的幾類藥物,如磺脲類藥物(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胰島素(混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短效胰島素等),當用量不當或未及時調整劑量時,容易發生低血糖;有些患者自行購買一些成分不明的廣告“藥品”或保健品,可能新增一些降糖作用劇烈的成分,也容易發生低血糖;
3、吃飯、運動、作息時間不規律的糖尿病患者,如暴飲暴食、飢一頓飽一頓等,食物吸收速度不均勻、運動時間不當且運動量過大等;
4、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大,對藥物和胰島素吸收速度變化較大,容易發生低血糖;
5、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本身波動很大,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6、有肝臟疾病的患者,因為肝臟儲存糖原的能力下降,當身體需要葡萄糖時,肝臟不能提供,可出現低血糖;
7、糖尿病患者飲酒後,肝臟內的糖原不能及時分解成葡萄糖供給人體利用,容易出現低血糖;
8、有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尤其是注射了胰島素後,胰島素在體內代謝緩慢,容易出現胰島素蓄積,導致低血糖。
二、糖尿病前期可出現低血糖
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階段,稱為“糖尿病前期”。這個時期體內胰島素分泌也是過度的,大量胰島素會導致低血糖,尤其是肥胖者更為突出。
三、肝臟疾病引起的低血糖
當有明顯的肝硬化、肝壞死、嚴重病毒性肝炎和重度脂肪肝時,肝臟儲存糖原及生成糖的能力嚴重下降,在飢餓時,不能給人體“雪中送炭”,導致低血糖。
四、胰腺疾病引起的低血糖
當患有胰島素瘤時,這種瘤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引起低血糖。
五、其他內分泌疾病導致的低血糖
1、垂體功能減退
大腦有一個重要內分泌腺體“垂體”。垂體分泌很多種內分泌激素,這些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當垂體功能下降時,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不足,容易出現低血糖。
2、腎上腺功能減退
腎上腺是位於腎臟上方的小腺體,也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當它的功能下降時,也容易出現低血糖。
3、甲亢、甲減都容易低血糖
甲亢導致身體新陳代謝加快,甲亢的患者容易飢餓和低血糖。而甲減會導致人體代謝減慢,藥物在體記憶體留時間便會延長,增加了低血糖風險。
六、如何預防低血糖?
對於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據上述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對於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頻繁發生低血糖,那麼就應該根據上面提到的幾種主要情況檢查一下,排除有關的疾病。
-
5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低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有的時候吃的太少,或者過度運動,正常人也會出現低血糖,正常吃飯,兩餐之間也可以吃點小零食。
-
6 # 醫聯媒體
糖尿病是一個數值定性的疾病,只有在空腹血糖超過7餐後血糖超過11.1並伴有一定糖尿病症狀的情況下才可以定型為糖尿病,所以低血糖本身並不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合併糖代謝紊亂,出現低血糖的機率容易升高,低血糖可以是糖尿病的一個伴隨疾病。
如果患者出現低血糖症狀,首先要判斷低血糖的病因,如果是由於患有糖尿病,並且在身體出現高胰島素血癥以及降糖藥物應用不當的情況,從而出現的低血糖,則需要對患者的降糖用藥以及本身的胰島素水平進行控制,以避免頻繁發作低血糖。
一般首先建議患者進行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查,判斷本身的胰島素抵抗情況,以及本身的胰島素釋放水平,如果患者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查提示胰島素水平過高,則考慮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明顯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使用胰島素促泌劑或者外源性胰島素注射進行降糖治療,則出現低血糖的機率就會明顯增加,建議調整治療方案為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或者抑制腸道對於糖分吸收的藥物。
同時,患者在生活方式上需要規範進餐並注意控制活動強度,以避免由於進食營養不充分或者活動量過大所導致的低血糖。
-
7 # 孫醫生講糖
一個是症狀,一個是疾病,所以低血糖不是糖尿病,但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一個症狀,糖尿病人也會出現低血糖。
經常會有病人來講,我經常出現低血糖,最後怎麼就出現高血糖,變成糖尿病了呢?
這是因為低血糖就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糖尿病發病的病理基礎就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抵抗。正常人在進餐後隨著血糖的升高,胰島素的分泌會逐漸增加,到2小時胰島素的分泌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逐漸下降。而胰島素抵抗的患者經常會出現胰島素分泌延遲,到3小時以後胰島素仍呈逐漸增高的趨勢。此時就已達到餐前的時間,所以會出現餐前低血糖的情況。可能會低於3.9mmol/L,也會出現心慌、出汗、手抖、飢餓感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吃含糖食物後症狀會消失,此三種稱為低血糖三聯徵,也稱低血糖症。
隨著胰島素抵抗加重,胰島素分泌會出現相對不足,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血糖的逐漸增高,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出現了糖尿病。
預防低血糖症變成糖尿病,如何處理低血糖也是關鍵,許多人出現低血糖時,會迅速、大量吃甜食來改善症狀,所吃進的食物除糾正低血糖外,就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這就是很多反覆低血糖的人會出現肥胖的原因。
而肥胖也是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調整飲食結構,加強鍛鍊非常重要,要積極減重增脂,才是防止出現低血糖、防止由低血糖到高血糖的主要措施。
回覆列表
血糖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適宜的血糖值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偏離閾值,無論偏高還是偏低都會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
血糖偏高了,長期下去很容易引起糖尿病。或者說,高血糖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種現象。那麼,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嗎?會不會引起糖尿病呢?首先,低血糖和糖尿病是沒有多大的聯絡的!低血糖準確來說只是一種症狀,出現低血糖,會使人感到眩暈,睏倦,渾身無力,甚至還會不由自主的發抖等。
那麼血糖值為何會偏低?又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血糖值低受很多因素影響,最常見的便是飲食了,整天吃菜,沒有足夠的營養攝入,很容易導致低血糖。或者,經常不吃飯。其次,沒有良好樂觀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對血糖的影響也很大。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由於本身的胰島細胞功能不足的原因了。血糖低又該如何預防和改善?生活中應當注意什麼?導致血糖低的原因無非就是那幾種,改善的方法也很簡單!飲食上,千萬不能經常不吃飯了,要按時吃飯,葷素搭配。平時多吃含糖量高點的水果,比如香蕉、葡萄、橘子等。家中也可常備一些葡萄糖。另外還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要經常憂鬱,多參加社交活動,多與他人交流。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在11點左右入睡。養足精神。低血糖也可以進行適度的運動,掌握好運動量,及時補充糖分和水分,很有改善!
總體來說,低血糖肯定不是糖尿病,而且也沒有多大聯絡。只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低血糖是很容易預防和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