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南居士
-
2 # 傻傻的羅老師
首先要分析孩子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父母有沒有給孩子起一個正面的作用。如果父母對孩子做錯非打即罵,平常對孩子管教不足,文科女教師向孩子的父母提建議,請他們多關注孩子,和孩子聊天。給孩子一個正面Sunny的榜樣作用。
其次:對孩子表現寬容的態度。也許有些壞習慣孩子自己也不喜歡,但是他又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經習慣的事。所以父母應抱著寬容的態度,在幫助他改正缺點的時候,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出他的問題。
再次:轉移注意力。當發現孩子的壞習慣始終屢教不改時,不要認為孩子是故意違抗你,也許孩子沒意識到自己又犯錯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得特點和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發現孩子又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讓她幫你打掃房間,這樣孩子會忘掉自己剛才的行為。
-
3 # 廣州保險185
1) 孩子受同學影響(如攀比,愛吃糖零食,哭鬧)
隨著孩子讀幼兒園,讀小學,接觸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有好的有壞的,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如:不能控制孩子吃糖,就讓他適當吃,不要在飯前.晚上吃,睡覺前的刷牙必須3-5分鐘。
2)父母帶來的(陪伴吃飯的時候玩手機,蹺二郎腿,說話沒有耐心等等),上樑不正下樑歪。
孩子是影印件,父母是原件。解決辦法:父母帶好頭!
3) 電視學的
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時間,監管內容(甚至不看)
1:如孩子3-6歲,看電視可安排到週末1個小時內,平時不看。
白天在幼兒園(看不了),晚上晚飯後,親子時間,建議陪伴讀書,下飛行棋圍棋,八點左右就可以安排洗澡,八點半上床睡覺(孩子這麼小,中午在幼兒園多數沒有午休好,夜晚需要早點進入睡眠狀態,有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
2:如孩子6-10歲
剛上小學,不妨一開始就在身旁陪伴寫作業,目的不是監督孩子把作業全做對,陪伴養成孩子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適當鼓勵)
每天提醒投入十分鐘時間閱讀課外書
總結,孩子的壞習慣,一定與父母的疏忽管理與疏忽陪伴分不開!~(如果習慣已養成,請考慮用半年以上的時間去糾正)
好習慣越多,就可以杜絕壞習慣的蔓延!~
-
4 # 博雅中小學微課堂
對於孩子養成的一些不良的壞習慣,越早糾正越好,但是也不能操之過急,在一定時期內,以勸導為主,關鍵時候,一定要進行懲戒,而且不怕反彈。要一段時間一段時間的去改掉一個壞習慣,當然這期間一定會有陣痛,不過,為了為了孩子的未來,這種陣痛與犧牲也是值得的,所以這需要家長拿出魄力來執行。
-
5 # 教育觀察號
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大多是由於父母長輩的溺愛和嬌慣,當然也可能由於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從周圍的人和事當中模仿而來,但孩子每天的活動範圍基本就是學校和家庭,因此在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而家長更是要注意方法的運用,簡單粗暴的訓斥打罵只能讓孩子越來越疏遠你,任何改變或改善的方法都無法實施。
因此,從家長和家庭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妨透過制定家規的辦法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克服不良習慣,每個家庭情況不同,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家規不是懲罰。有調查表明大多數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習慣都源於童年時期缺乏良好的管教。如果不能在童年時期形成良好的習慣,必然會對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影響,因此,對於家庭教育來說,制定適合孩子發展的家規是有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家規的目的不在於懲罰,而在於明辨是非曲直,能夠判斷優劣,是父母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而制定的,更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護。
所以,一方面對於家規要嚴格執行,另一方面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關心,當孩子反抗或心情低落時,要及時溝通而不是變本加厲。
2. 父母要做出表率。舉例來說,想讓孩子改變挑食和晚睡的習慣,家長就要首先做到不浪費不挑食,按時作息,想讓孩子懂禮知禮,家長就不要隨便發脾氣。透過家長自身嚴格行為規範,讓孩子知道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有規範的,比如去圖書館,就要手機靜音安靜看書,去電影院,就不要大聲喧譁,學校有校規,家裡有家規,但制定規矩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畏手畏腳,什麼都不做,而是讓孩子知道不要越“規矩”的雷池。
3. 簡單易行,獎懲並舉。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冗長的規矩很難記憶,從衣食住行學等幾個方面制定若干條規定即可。當孩子能夠遵守家規並且行為習慣明顯改善時,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但同時,破壞規矩就要予以適當的懲罰,讓孩子明白遵守規矩的重要性。
4. 凡事貴有恆。家長每天工作都很忙,有的經常出差,但不能一時興起就抓得緊,忙起來就不管不顧,小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差,如果已經形成了不良習慣,堅持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同時,不能因為孩子最近學習態度良好而放鬆對孩子的教育,要想徹底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就要堅持到底,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對孩子的付出,可能一天兩天看不到回報,但是對孩子的教育,總會看到鮮花盛開的那一刻,而在這之前,一定要堅持!
-
6 # 育兒看過來
首先,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題主並沒有具體說明孩子的所謂“不良習慣”是什麼,所以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孩子在成長中的很多被大人定義為“不良習慣”的行為,其實可能恰恰是這個發展階段的正常現象。但是既然題主問了,那麼我也只能籠統的回答一下。
對於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我們首先應該自我審視一下,不僅是我們自己,也包括家庭成員,看看是不是我們自己身上也存在著同樣的習慣。孩子最初的習慣很多時候來源於模仿,可能一些生活細節我們自己都會忽略,但卻被孩子看在眼裡,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所以矯正不良習慣的第一步永遠是,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然後我們需要尋找習慣形成的原因,很多不良習慣的養成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往往體現出孩子潛意識下的心理需求。比如經常在人前淘氣打鬧的孩子內心是渴望被關注,愛撒謊的孩子除了渴望關注,還可能出於好奇心,看大人是否能被“騙”,或者內心缺乏對父母的信任等。如果不解決這些深層原因,只從行為方面矯正,孩子還可能出現其他方面的問題。
再然後,我們需要跟孩子建立溝通,解釋清楚這個習慣為什麼不好,然後制定規則,包括獎勵和懲罰的措施。比如堅持多久不做某個行為有獎勵,做了會有怎樣的懲罰,懲罰不包括打罵,但也一定要讓孩子有感覺。比如幾天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暫時沒收某個玩具等等。
最後,加強對孩子的關注,多陪伴孩子,用更多耐心和時間跟孩子溝通,用心聽取孩子的需求,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更容易解決。
-
7 # 尼莫媽媽育兒師
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健康成長,家長也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良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習慣,當孩子出現不良習慣時,家長就應該及時教導。那麼,孩子的習慣一般來自於家庭教育,面對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我該如何教育呢?
不良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養成,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致。孩子在3歲到10歲這個階段,是最容易養成不良習慣的階段,也是改變孩子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
一、除去遺傳這等不可控制的因素,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的原因,主要有三點:1、模仿:
在孩子沒有主觀意識前,他就是最資深的“模仿者”和“觀察者”,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到孩子的習慣,輔助孩子的習慣養成。若是家長有著不良習慣,孩子也很難養成好的習慣,如家長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孩子就無法養成安靜吃飯的好習慣。家長總是喜歡晚睡晚起,孩子就很難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在家長的不良習慣影響下,孩子不斷地重複、模仿著同樣的事情,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這是自然而然,不具備強迫性。
2、重複:
習慣是在不斷重複下養成,同樣一種錯誤的行為,在不斷重複,沒有受到懲罰下,孩子會認為這是種“合理”的事情,而家長的默許,就是對孩子不良習慣養成的首肯。
3、放縱:
在孩子犯錯或出現不良習慣後,如偷東西、東西亂扔、愛說髒話,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後就好了,不必要把這件小事,說成大事。但卻不知道,家長的這種行為,就是對孩子的放縱,出現了第一次,就會後面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二、如何教育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1、家長要做榜樣:
孩子之所以會養成不良習慣,少不少家長的影響,家長首先要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做出榜樣,之後要在孩子面前明確自己的態度,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教導。
2、建立條約:
孩子有不良習慣,是在重複之中養成,缺乏有效的約束。和孩子一起商量,建立條約,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若是再一次做了,就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3、懲罰和獎勵缺一不可:
在建立條約後,孩子的行為上會受到些許約束,一開始會有點不適應。家長應該對孩子的遵守給予獎勵,對孩子的“越線”給予懲罰。
4、持之以恆:
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不要一下子就掐斷,這樣容易使孩子反彈,要持之以恆,做好長時間堅持的準備,好習慣貴在堅持。
-
8 # 人間清醒呀
樹下學堂,為1000W家庭提供優質育兒知識和優選產品及服務
記得國外著名教育學者曾經說過:改掉壞習慣就像下樓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對於孩子的壞習慣。
作為家長來說首先要反思自己,再根據具體的問題慢慢的教育孩子去改變。
我們都知道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21天,改掉一個壞習慣絕對不比養成一個好習慣所用的時間要短,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分析壞習慣養成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制定計劃細化到步驟...改掉壞習慣並且幫他養成可以讓他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給您推薦一本書《正面管教》希望對您能有幫助。
-
9 # 話說心情
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要糾正過來確實不大容易。對於他們的糾正,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父母先做起,做出正確的示範。孩子的很多不良習慣,仔細體會都會從我們父母的身上找到原因。我們父母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們做出了不當的示範,久而久之這些就會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甚至會進一步放大。那要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先從父母這邊做起來。
有句話說上不正下樑歪,雖然不好聽,但事實就是這樣。那反過就是告訴我們上面做正了,下樑才能做正。
二、從心開始,用講禮的方式調整孩子的習慣。也就是利用談心的方式,把心給孩子明瞭,這時候再來要求禮儀規矩,孩子就容易接受。如果不從心開始,強硬的要求就會造成孩子的牴觸,所以要先開心門。讓孩子內心開啟,瞭解到做這些行為規矩的意義所在。
禮實際等同理,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利於家人孩子長養生命的方式方法。做這些東西,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確實是對他好,也確實體會到好處。那孩子才能很好的調整和改變
三、利益誘惑,進行實物或精神的獎勵就是利用孩子的喜好,一點點的誘導孩子把壞習慣調整過來。比如他喜歡去玩遊樂園玩,父母就給出條件,只要達到坐姿端正、說話平緩不急躁、做作業認真檢查、對老師有禮貌等,就可以帶孩子去遊樂園玩耍。
這是從孩子喜歡的方面入手,所以父母要多瞭解孩子,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否則就沒有啥效果。
四、困境之中,學會改變我們還可以給孩子創造困境,讓孩子在困境中去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方法。比如一些只玩遊戲、手機的孩子,就拉到一個邊遠的地方,沒有手機,沒有訊號,只有最基礎的勞動可以獲得每天的生活所需。讓孩子在困境中去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這樣對孩子的幫助也是非常有用的。
五、棍棒相加,不打不成材有些時候,孩子怎麼講也不聽,軟的不行,那就來個硬的。讓孩子體會一下什麼是痛苦,也是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激勵的。這個辦法,也是實在沒辦法的辦法,平常還是很少用的。打還是要注意打的輕重和節度,不要打的過火,弄出大毛病來。
打孩子的時候,可以講一些規矩,打手心,對孩子有較強的震懾作用,十指連心,可以讓孩子印象深刻。
結語所有的這些措施和辦法,都要從內心去體會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實施,不是固定的。有些孩子可能用不到棍棒,有些孩子可能用到困境……不管是什麼辦法,把孩子的習慣調整過來了,對孩子來說就是意義非凡。
-
10 # 秋未涼
良好的習慣能改變我們的人生,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佚名
好習慣對於孩子很重要。那麼對於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並慢慢養成好習慣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1,家長以身作則,積極改掉不良習慣,帶動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也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爸爸媽媽的思想,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父母的好習慣,孩子會學習;父母的壞習慣,孩子也會效仿。
比如有的家長有晚睡的習慣,孩子也會跟著睡得很晚。家長說話時帶髒字,孩子平時說話時也不文明。
所以要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家長要首先做出表率。
家長在努力改變壞習慣的同時,也要帶動孩子一起做。可以跟孩子約定相互監督,如果對方忘記了就要互相提醒,或者制定獎懲辦法。
孩子看到家長的努力后里也會加油!
2,儘量避免打罵孩子。
有的家長脾氣急,一看到孩子屢教不改的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這樣不利於孩子改正壞習慣。
首先打罵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你越吼,我越是這樣,你越罵,我越是不改。反正你罵也罵了,打也打了,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其次打罵還會嚴重影響家長跟孩子之間的感情。
那麼當家長忍不住要發脾氣時怎麼辦呢?給大家提供個方法,首先做幾次深呼吸,情況允許的話一個人安靜一會兒,情緒就會平復下來。再跟孩子說剛才的事。
3,扔掉溺愛。
溺愛是教育的大敵。
有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說東就不能往西。吃飯,穿衣樣樣包辦。
被溺愛的孩子往往自私,霸道,蠻橫不講理。生活學習懶散,自立能力差。
溺愛很可能會毀掉孩子。
所以家長一定要扔掉溺愛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愛孩子要有原則,愛孩子要適時的放手,這才是真正的愛!
4,要不斷地鼓勵孩子。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澆水一樣。孩子取得了一點進步,家長就要及時給予鼓勵!
比如孩子平時睡的晚,今天比以往提前了15分鐘。家長要對孩子說:寶貝,你今天提前了15分鐘休息,有進步啊,媽媽(爸爸)相信你以後會做的更好!
鼓勵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5,持之以恆,方見成效。
什麼是習慣? 習慣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既然習慣不是一時一天形成的,我們也就不能期望一朝一夕改變它。
家長要有耐心。鍥而不捨,就能水滴石穿。
孩子在改正壞習慣的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反覆。這時候家長不能洩氣,更要給孩子鼓勁。
這就好比我們生病了,感冒了。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咳嗽,發燒等反覆的症狀。醫生會告訴我們再堅持治療一段時間,鞏固一下就完全好了。
改掉壞習慣也是一樣。中間會出現反覆,我們需要不斷的鞏固它,才能穩定下來。
圖/網路
回覆列表
多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正。
言傳身教、制定規矩、獎罰措施...總之只要堅定不移,一切都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