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考數學當百薈
-
2 # 數學大宇
中考數學試題,難易的程度就看動點問題,動點問題通常都是在試卷的最後一個出現,根據各省市一般情況下是10---14分之間,想得全這道題的分數,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為這道題裡面包含的知識點多,綜合性強,要求把中學的數學思想融會貫通,所以必須有紮實的基礎知識,適當強度的訓練。下面給出剛剛考完的2019青島,寧波,湖州中考數學動點問題,看看你能不能打滿分。
-
3 # 小鯨魚老師
我們知道,各地中考命題在很大程度上會參考高考命題方向,這樣,才能保證中高考命題的一致性,保證一致的改革方向。特別是,現在的初中生將來進入高中都要面臨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題將往哪個方向走?初中生及家長現在就必須關注。
每年的高考命題特徵,也是初中生家長必須要研究的。今年高考後,教師、學生普遍反映數學很難,但具體難在哪裡?對今年乃至今後數年的中考數學有什麼影響?學習哥特地為大家分析了今年的高考試卷,也為今年的中考生及初一初二學生指明努力方向。
2019高考數學考完了,考生總結:數學一卷好難,二卷好難,三卷好難,浙江卷好難,江蘇卷好難。
到底浙江卷還是江蘇卷更難?沒必要比個高低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有考生哭了,有考生懷疑自己學數學沒有,有考生邊考邊考慮復讀的事情了。
“2019年,高考數學試卷著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組專家說。今年的試卷結構與前幾年保持一致,試題的數量、各題型所佔分值和分值分佈沒有變化,但試題順序有較大變化,試題的綜合性比往年要高了一點,更加註重知識與知識的結合性考查,難度有所增加。所以會造成許多同學的不適應。
“相比去年高考真題,我覺得要難一些。最後一道題目個人感覺在出題上也有一些創新。”除了個別題目創新,對於這次的數學試題,有考生則表示,計算量比較大。來自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粵秀中學的徐同學說,今年高考數學試題較去年確實難度有所增大,但是知識點考察還是比較常規。“知識考察雖然比較常規,但是計算量都特別大。另外,試題中感覺更多的需要學生深層理解知識點考察本意,否則容易入坑。”徐同學說,難度分佈主要集中在選擇題中間部分以及所以大題的第二問。
今年高考數學試題有以下幾點變化:
1.更加突出對數學知識應用性的考查,聯絡實際,重視數學文化,凸顯數學建模、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在高考中的應用,如文理第4題、理科第6題以數學文化為背景,理科第21題考查機率統計與數列綜合應用。
2.主觀題順序變化很大,機率統計繼續後移至壓軸題位置,出乎意料,進一步凸顯了對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視。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把高考內容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透過設定真實問題情境,來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解題”走向“解決問題”。
“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重視學科主幹知識,將其作為考查重點,圍繞主幹內容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以此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比如:理科Ⅰ卷第(15)題、理科Ⅱ卷第(18)題分別引入了非常普及的乒乓球和籃球運動,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賽結果的預估和比賽場次的安排提出問題,要求考生應用數學方法分析、解決體育問題。
文科Ⅰ卷第(6)題設定了學校對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的情境,考查學生的抽樣調查知識。這些試題在考查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體現了對學生的體育教育。
文、理科Ⅰ卷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將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
比如:2017年河南中考第6題,這道題很多同學看到這類題就直接計算,不思考,雖然也能做出來,但是會很麻煩。如果思考一下,利用根的判別式就會很簡單的算出來。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數學卷還體現出鮮明的創新導向,創新試題的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張力,把學生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
比如:文、理科Ⅲ卷第(17)題以離子在生物體內殘留情況為背景設計,反映了數學知識和方法在其他學科的應用。這些情境來源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領域,結合社會現實,貼近生活,反映了數學應用的廣闊領域,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有利於在中學數學教育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提升數學素養,對中學的素質教育有很好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比如:2018年河北中考第19題,就是一道以往沒有考查的試題:平時考試一般都是考查三角形和四邊形,很少考查六邊形。
2019年高考數學試題把中國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的精華引入到考試內容中,既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又有東方數學的特點,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注意吸收世界數學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理科Ⅰ卷第(6)題以中國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變化的“卦”為背景設定了排列組合試題,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
理科Ⅲ卷第(3)題,以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調查資料為背景設計,情境貼近實際,為考生所熟悉。
文、理科Ⅱ卷第(16)題融入了中國悠久的金石文化,賦以幾何體真實背景。
比如:2018年河南中考第6題,考查了九章算術。《九章算術》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傳承的經典之作,尊為古代數學群經之首。這道題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比較緊密;
試卷注重對高中基礎內容的全面考查,注重考查數學應用素養,體現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考查要求。試卷設定的情境真實、貼近生活,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數學原理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
比如:全國Ⅰ卷理科第21題,把數列和機率結合考查,這在以往從未出現過。
比如:2018年河南中考第23題的第二問,把代數與幾何結合,主要考查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如果學生不注重平時綜合性練習,會覺得這道題特別難,其實,本質上是將不同的基礎知識綜合了起來。
數學是中高考中的硬骨頭,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提醒,學好數學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字——悟!具體怎麼做,請同學們繼續往下看!
有的同學感到,老師講過的,自己已經聽得明明白白了。但是,為什麼自己一做題就困難重重了呢?其原因在於,同學們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的理解,還沒能達到教師所要求的層次。
因此,每天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把課本的有關內容和課堂筆記先看一看。能否堅持如此,常常是好學生與差學生的最大區別。
尤其練習題不太配套時,作業中往往沒有老師講過的題目型別,因此不能對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對此落實,天長日久,就會造成極大損失。
同學們一定要明確,現在正做著的題,一定不是考試的題目。而是要運用現在正做著的題目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過的每道題加以反思,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穫。
要總結出:這是一道什麼內容的題,用的是什麼方法。做到知識成片,問題成串。日久天長,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的網路系統。
俗話說:“有錢難買回頭看”。我們認為,做完作業,回頭細看,價值極大。這個回頭看,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要看看自己做對了沒有;還有什麼別的解法;題目處於知識體系中的什麼位置;解法的本質什麼;題目中的已知與所求能否互換,能否進行適當增刪改進。有了以上五個回頭看,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與日俱增。投入的時間雖少,效果卻很大。
有的同學認為,要想學好數學,只要多做題,功到自然成。其實不然。一般說做的題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問題就會無從談起。因此,應該適當地多做題。但是,只顧鑽入題海,堆積題目,在考試中一般也是難有作為的。
打個比喻:有很多人,因為工作的需要,幾乎天天都在寫字。結果,寫了幾十年的字了,他寫字的水平能有什麼提高嗎?一般說,他寫字的水平常常還是原來的水平。要把提高當成自己的目標,要把自己的活動合理地系統地組織起來,要總結反思,水平才能長進。
進行章節總結是非常重要的,怎樣做章節總結呢?
(1)要把課本,筆記,單元測驗試卷,測驗試卷,都從頭到尾閱讀一遍。要一邊讀,一邊做標記,標明哪些是過一會兒要摘錄的。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讀材料時隨時做標記,告訴自己下次再讀這份材料時的閱讀重點。
長期保持這個習慣,學生就能由博反約,把厚書讀成薄書。積累起自己的獨特的,也就是最適合自己進行復習的材料。這樣積累起來的資料才有活力,才能用的上。
(2)把本章節的內容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基礎知識,一部分是典型問題。要把對技能的要求(對“鋸,斧,鑿子…”的使用總結),列進這兩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遺漏。
(3)在基礎知識的疏理中,要羅列出所學的所有定義,定理,法則,公式。要做到三會兩用。即:會代字表述,會圖象符號表述,會推導證明。同時能從正反兩方面對其進行應用。
(4)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種問題進行編隊。(怎樣做“板凳,椅子,書架…”)要儘量地把他們分類,找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總結出問題間的來龍去脈。就象我們欣賞一場團體操表演,我們不能只盯住一個人看,看他從哪跑到哪,都做了些什麼動作。
我們一定要居高臨下地看,看全場的結構和變化。不然的話,陷入題海,徒勞無益。這一點,是提高數學水平的關鍵所在。
(5)總結那些尚未歸類的問題,作為備註進行補充說明。
(6)找一份適當的測驗試卷。一定要計時測驗。然後再對照答案,查漏補缺。
一定要重視改錯工作,做到錯不再犯。數學課沒有那麼多時間,除了少數幾種典型錯,其它錯誤,不能一一顧及。如果能及時改錯,那麼錯誤就可能轉變為財富, 成為不再犯這種錯誤的預防針。
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改錯,這個錯誤就將形成一處隱患,一處“地雷”,遲早要惹禍。有的同學認為,自己考試成績上不去,是因為自己做題太粗心。而且,自己特愛粗心。
打一個比方。比如說,學習開汽車。右腳下面,往左踩,是踩剎車。往右踩,是踩油門。其機械原理,設計原因,操作規程都可以講的清清楚楚。如果新司機真正掌握了這一套,請問,可以同意他開車上街嗎?恐怕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還缺乏練習。
一兩次能正確地完成任務,並不能說明永遠不出錯。練習的數量不夠,往往是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礎背景是地雷密佈,隱患無窮,那麼,今後的數學將是難以學好的。
圖是初等數學的生命線,能不能用圖支撐思維活動是能否學好初等數學的關鍵。無論是幾何還是代數,拿到題的第一件事都應該是畫圖。
有的時候,一些簡單題只要把圖畫出來,答案就直接出來了。遇到難題時就更應該畫圖,圖可以清楚地呈現出已知條件。而且解難題時至少一問畫一個圖,這樣看起來清晰,做題的時候也好捋順思路。
首先要在腦中有畫圖的意識,形成條件反射,拿到一道數學題就先畫圖。而且要有用圖的意識,畫了圖而不用,等於沒畫。
有了畫圖、用圖的意識後,要具備畫圖的技能。有人說,畫圖還不簡單啊,學數學有誰不會畫圖啊。還真不要小看這一點。很多同學畫圖沒有好習慣,不會用畫圖工具。圓規、尺子不會用,畫出圖來非常難看。
不是要求大家把圖畫的多漂亮,而是清晰、乾淨、準確,這樣才會對做題有幫助。改正一下自己在畫圖時的一些壞習慣,就能提高畫圖的能力。
最重要的,也是中學生最需要培養的就是解圖能力。就是根據給定圖形能否提煉出更多有用資訊;反之亦然,根據已知條件能否畫出準確圖形。
現在中高考中會出現數學實驗題,這是新課標的產物,就是為了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題雖然新,但只要細心分析就會發現,其實解題運用的知識都是你學過的。中高考題是非常嚴謹的,出題不可能超出教學大綱。
學好數學的核心就是悟,悟就是理解,為了理解就要看做想。看筆記,做作業後的反思,章節的總結,改錯誤時得找原因,整理複習資料,在課外讀物中開闊眼界……
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悟”。要自覺去“悟”,就要提高主動性,做好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好自己的長期的短期的目標。這一切措施,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5條學習方法。
回覆列表
中考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簡稱。它具有兩大功能:一是初中學業水平的畢業考試,二是高中選拔性考試,俗稱兩考合一。因此中考數學命題必須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堅持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時又要堅持考查學科能力。一方面它要全面檢測學生初中三年的學業達成度,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慮畢業學生升入高中後續學習的潛力,所以中考數學命題一般預設易中難的比例為3:1:1。
下圖是某年中考數學雙向細目表
二.“難易度”是個相對指標1.對個人而言,每個人對於知識的達成度顯然是不同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有差異的。同一份試卷、同一道試題,對於學習達成程度高,解決問題能力強的考生來說,順風順水沒有什麼難度,但對於學習達成程度低,解決問題能力弱的考生來說,恐怕處處遇阻,難於上青天了。
2.由於中考命題不是全國統一命題,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自行組織的,同時各地的命題人員也不是每年固定的。所以每一年數學試題的難易度的比例儘管相對穩定,但考查的知識點、能力點、側重點不盡相同,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各地中考數學試題的難度不同,往往有甲地難,乙地易的議論。即便是本題中考,也有今年比往年容易或難的議論。
三.試題的“創新”≠“難”今年的高考題數學題,因為命題風格比較新穎,考生平時刷題沒有刷過,結果 “難”聲一片。仔細想想,“難”嗎?到底“難”在何處?以議論較多的“大司馬印”題為例,實際就是一道多面體計算問題,考查的是空間想象(其實是幾何直觀,能夠直接看圖得結論)能力和將“空間”轉化為“平面”的解題策略(即科幻熱詞“降維打擊”)。就知識本身而言,這是初中學段就具備的,所以談不上“難”。但將該知識點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賦予一個文化背景:大司馬印),使得問題本身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數學問題,而是要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時,大部分人就不適應了。這恰恰暴露了教與學在“學以致用”方面的軟肋。“學科素養,文化素養,生活素養,多學科滲透”,這恰恰是中高考命題的導向。所以命題形式的“創新”絕不等於試題的“難度”。
四.臨場如何對待試題的“難”?雖然中考數學試題是命題團隊(絕不是一個人),經過盡一個月時間精心打磨,最終呈現給所有考生的一份“數學大餐”,但畢竟眾口難調,預設難免出現偏差。但是,公平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你答題時感覺到困難,相信還有很多人和你有一樣感覺。你難我也難,應該是大家的共同感受。不要因為有這樣感覺而影響考試心理,從而影響到正常發揮。為此,你要做到一下三點:
1.從易到難依次答題。
2.遇阻,先擱置。穩定情緒,答後續題,不可死磕,必要時,學習放棄。
3.難題也有薄弱點(基礎),儘自己所能,寫出基礎部分解答,將步驟分最大化。
綜述中考數學的“難”往往是一種感覺,具有相對性。其實,數學試題的命制是有嚴格程式的,並且有各種維度和指標要求,因而其公平性毋庸置疑。不要將試題的“創新”與“難”混為一談。即便考試中遇到難題,不要因“難”影響考試心理,要穩定情緒,不亂陣腳。只要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會取得中考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