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碧子
-
2 # 唱歌的廚師
教師加強自身的素養,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以前都有“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種說法,在多媒體技術,智慧教育高度發展的今天,一桶水遠遠不夠了。
教師的業務水平要不斷更新 對教材的理解要越來越深刻,學生學習需要溫故而知新,教師教書又何嘗不是呢?吃老本的教師是不負責任的,是要被淘汰的教師。
教師需要透過閱讀大量的專業書籍,對知識點的來龍去脈瞭如指掌。對先進的教學方式不斷學習,不斷更新,對學生的心理需求,知識需求有深刻的認識併為之努力。
在如競爭激烈的社會,教師需不斷加強自身素質,這是一種正能量,這是身正為師,學高為範的體現!
-
3 # 黃老師說教育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時代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社會的人文環境影響了這一代的學生,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作為教師,要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多讀書,向書本學習,各個學校的圖書室應該成為大家常去的場所;多看報,向社會學習,可以利用吃早餐的時間瀏覽報紙,第一時間瞭解實事動態;向同行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同行的經驗會讓你豁然開朗;向網路學習,網際網路時代,日新月異,名師大家的教學實錄應時時學習。
二、提升教育教學的技能
要想不被時代淘汰,作為教師理應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技能。微課製作、翻轉課堂、西沃白板、班班通等各種新手段,不是年輕人的學習專利,每位教師都可以去嘗試。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找到最優教學策略。教師要立足課堂,躬身於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三、成為學生的榜樣以身作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有極強的示範性和引導性,因為老師是學生們崇拜的人,老師的正面和負面情緒都能夠感染學生帶動全班,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因此,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著裝,舉止,比如你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那麼你每天都要早到校、遲離校;要求學生講究衛生,你就不要亂吐痰,不亂丟垃圾;要求學生作業整齊認真,你在備課批改作業時,也總是力求把字寫規範……這樣從教學的各環節,生活的各方面,努力做出榜樣,率先垂範,培養學生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大愛於心,致真於行
作為教師,理應為學生們付出一顆真心。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我們應像對待自己孩子般去愛他們:學生有了困難,要第一時間處理;學生有了情緒,要第一時間疏導;學生有了矛盾,要第一時間解決,“今日事,今日畢”。教師要有尊重差異、人人平等的學生觀,要以學生的發展為著眼點,不斷研究學生,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找到適合每一名學生的教育方法,才能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
4 # 猴哥英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知識爆炸式發展,科技進步帶來的教學手段的變化,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教學面貌和傳統教學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如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1、 要與時俱進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無論在哪個行業依靠舊知識打天下也是不太可能的事,這體現在教育領域更為明顯,教師不緊跟時代,就無法勝任傳道授惑的職責,就面臨被淘汰的可能,所以教師深感壓力。22、要有網際網路意識面對“網際網路+”時代下教育,教師也要有網際網路意識,透過網際網路來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教學手段的提升,利用網際網路更新知識,延展師生的視野。現代教育再也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並且融入到更大範圍甚至全球教育的浪潮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育更體現時代特色。 2、 終生學習作為教師,要深知自己的知識不是靜態的,已有的知識要不斷透過自身學習不斷補充和深化。在知識獲取手段多樣化的今天,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很有限,如何講好一堂課,課後的努力是巨大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可能比教師知道的更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要投入精力對所教知識進行全面梳理。3、 教師還要學會如何使教學更個性化和藝術化教育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用心去呵護。教育有其特定規律。因為面對的是學生,是具體的個體,教師應該使得自己的授課具有個性化和藝術化。個性化是指教師要求自己的特點,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教育。從一定角度說,我們可以把學生當做知識的消費者,教師就要提供有品質的服務。當然,如果這種高質量的服務,配合有藝術化的教學方式,那將是學生的最大回報。
-
5 # 育學筆談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行業也同樣面臨挑戰。時代在不斷髮展,教師的觀念,知識,方法和師德素養也都要不斷更新和提升,這樣才能始終引領教育,做好教育,順應時代的發展。接下來,我將從以下三點來談這個問題:一,教師應該儘快轉變教育觀念。教育觀念能否做到與時俱進,直接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效果與成敗。先進的教育觀念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而落後的教育觀念則會固化學生的思想。我想至少包括以下三點需要轉變:
1、課堂角色的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都是以老師為主導角色,老師上課講,學生上課聽,不管是知識,道理,還是人生困惑,老師都是以過來人和師者的角色在強行灌輸和說教,學生則是被動的在接受。
而這種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2019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就明確提出了要減少高考死記硬背的內容,要充分體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的教學要實現轉變,不僅僅是“教”,還要有啟發思考,更要突出學生“學”的能力。
如果一味的強調“教”的內容,而不注重引導學生的思考和創新,教育將會面臨巨大的瓶頸,無法從基礎教育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要兼顧教和學,既要抓住基礎知識,也要突出學生思維創新,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改變自我教學評價標準。在應試教育還沒有徹底改變的趨勢下,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把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考試成績掛鉤,成績不好,自然就是老師知識教學不到位,學生沒有學紮實。包括學校的管理者,可能都認為多開一點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也就是素質教育的最大體現了。這些都是對素質教育的歪曲理解,或者說是無奈之舉。
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學生全面而豐富的能力培養,不是形式上的非應試課程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主課教師要改變自我教學評價標準。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的教學是不是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我們的教育能否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困惑,我們的教育能否激勵孩子鍛煉出強健的體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全面成人,成才而努力,因此改變自我教學評價標準勢在必行。
3、改變對“好學生”的認識。每一個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小時候我們經常為拿到“三好學生”獎狀而喜形於色,手舞足蹈,那時候學校的三好學生評比,真的不僅僅是看成績,還要看思想,看錶現,還要看身體,但是逐漸的隨著應試教育壓力越來越大,很多老師都放棄了傳統的標準,很多都是以成績好為主,然後就是特長愛好,其他的並沒有量化考評。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是落後的認識,是人才觀認識的倒退。
好學生必須一個不斷進步的學生,必須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必須是一個具備創新思維和核心素養的學生,而這些標準未必就是完全依靠成績指標來實現。所以,老師們必須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不僅僅看成績,更要看成長、進步、素養和能力。
二,教師知識和方法的更新。學生送走一屆又一屆,我們教師的初心不變,努力不變,但是知識結構一定要更新,教學方法一定要變。時代在發展,我們的學生更是在不斷成長和變化,家庭的教育也越來越深入,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者,更應該以最大的誠意和努力,來迎接全新的教育挑戰。而知識和方法的更新,在於心態的歸零和虔誠的態度,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敢於自我否定,以歸零的心態迎接新知識。在學生眼裡,教師的最大魅力是知識的淵博和經驗的豐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經驗是寶貴的財富,但往往又是我們迎接新挑戰的囚籠。很多新情況,我們如果單純的依靠過往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就是無解,甚至是束縛了自己的思維,相信每一個做老師的人都清楚,年齡越大,教育教學的壓力就越大,因為新的挑戰太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敢於對自己的權威進行否定,以歸零的心態去接受新知識,讓自己一直處於學習的狀態,如此才能和學生同步,跟上學生髮展的需求。
2、像備課一樣重視讀書。一位老教師,在課程體系未改革的情況下,可能十幾年都是同一本教材,年年都在備課,都在檢查,實際這樣的備課意義不大,雖然學生是變化著的,需要備課以便實施因材施教,但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備學生”不是太難的事情。那麼教師應該幹嘛呢?我認為就是讀書,讀好書,對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來說,備課已經無關教學的時候,應該想著如何去進一步補充知識,在多年未變的教育目標中,加入更多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和能力的內容,而這些內容的來源則完全依賴於老師的閱讀和學習。如果一名老師既有豐富的經驗,又有淵博的動態更新的知識,無疑將成為學生的偶像,也會更加受學生的愛戴和歡迎。
3、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科研。教育教學科研,是老師獲得最新教育理論和方法的最直接的手段,並透過科研將最新的方法應用於教育過程,促進學生學習和自身能力提高,更能推動學科建設。努力成長為學科骨幹,就意味著更多機會去和全國的同行去溝通交流,確保自己的教育教學知識處於最新的狀態,用先進的知識和方法去開創全新、高效的教學模式。
三、教師師德素養的提升。“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傳統觀念中對教師要求,學識好,為人正派就是對老師最樸素的要求。其實,近些年來教師行業也不斷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衝擊,對老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有太多的質疑,不信任,甚至是拳腳相加,全社會需要尊師重教,但我們老師更要從自身師德素養做起:1、嚴格自律,做好學識和行為的表率。為人師表,不是簡單的示範,而是360度無死角的嚴格自律。不讓學生課堂玩手機,首先得自己上課不要老是打電話看資訊;不讓學生遲到早退,首先得自己按時上下課;不讓違反學校紀律,首先得自己遵守學校規矩……,言傳身教,自律就是老師對學生最好的示範。
在學習上,老師的一言一行更是影響學生的一生。好的老師會鼓勵和示範,會堅持自己讀書、學習、分享,會堅持鍛鍊身體,堅持樂於助人,會積極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其實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時刻在影響著學生的內動力。反之,如果老師生活和學習的態度消極,整天蓬頭垢面,沉迷於不良嗜好,那麼他的學生自然不會樂觀向上。
2、有愛、有熱情,舉著火把進課堂。我認為師德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應該是“愛”的教育,要教會學生們去愛祖國,愛自然,愛父母,愛朋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可我們是否想過,愛的教育對我們老師來說,最靠譜的方法就是自己需要充滿“愛”,愛學生,愛崗位,愛教育,愛學習……。
在愛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求回報,不能今天我給你教知識了,明天就得收點禮。“師愛”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這種愛是基於沒有血緣關係而且是不求回報。一旦有了索取和回報,師德就變得蕩然無存,與市場買賣並無差異。有愛,學生才能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經常有人說,老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但師道尊嚴從來都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贏得的。不管我們生活上遇到何種困難,情緒上遇到何種波動,甚至是身體上出現的任何不適,我們都應該舉著火把進課堂,帶著熱情去開始每一節課。這不是做做樣子,更不是吸引眼球的說法,沒有人喜歡看到周圍的人成天哭喪著臉,怒火中燒,或者是萎靡不振,每個學生都喜歡老師充滿熱情,這樣才能啟用課堂氣氛,學習效率才能提升,同時也會正向影響學生的性格養成。
3、做好心理調節,善於自我情緒控制。所有人都在關心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很少有人談到老師的心理健康,其實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全社會關注和關心。每年我們都能看到某個老師毆打學生的新聞,最後的結論都是師德,情緒失控,管理缺失等問題,我想說其實這都是教師的心理健康出了問題。由於教師工作上要承受的壓力很大,再加上個人生活上的瑣事,很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平時我們老師應該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不要悶在學校和知識當中,也不要總是受累與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之下,儘可能的走近大自然,有條件的學會放鬆,釋放心情,努力調節自身的心理壓力,不要讓不良情緒控制自己。這樣我們才能面對自己的學生,不至於辛苦一輩子還落得個斯文掃地和有違師德。
結束語:時代在發展,全社會對教師的質疑和期待在交織中共存,教師如何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諸多挑戰,則完全依賴於教師行業職業素養的提高,觀念要改變,知識要更新,師德素養要提升。為師者,路漫漫,其修遠兮,願大家能上下而求索!
-
6 # 不是天方夜談
教育在不斷的發展,學生的思想行為也在在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能老是抱著老一套的教學觀念和知識去教育學生,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1、更新觀念,改變教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時代在發展,教師的觀念、教學方法也要發展,因此,多學習各地先進教師的經驗,多參加各級培訓,多利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2、教師要調整和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以前學的知識過於強調專業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師的知識結構的專業性比較強,很難適應現在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因此,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教師在除了進一步強化職業修養外,還應該在學科教學實踐中強化人本意識,加強教育心理、人文素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修,,並將所掌握的知識滲透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
3、調整和完善教師角色。過去片面強調教師的蠟燭精神,關注的是教師教育工作的角色,使得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往往是整天拘於教學圈內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教師對自己的定位也很低下,這樣是教不出高品位的學生的。因此,要改變這種角色,必須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把自己的視野放的更廣闊一點,素質提高了,當學生仰視你的時候就是你成功的時候。
提高教師素質,渠道很多,只要本著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心,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是能夠適應高速發展的時代需求的。
-
7 # 何老師微課堂
一個教師是否真正具備從事教師的職業條件,能否正確履行教師職責,根本在於教師的專業素養,努力提升專業素養才能適應時代需要。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教師的師德修養;二是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三是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四是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一、教師的師德修養。
我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要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品德言行要做好學生表率。
二、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1.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
2.瞭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
3.瞭解學科的發展脈落。
4.瞭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四、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
要有樂觀、豁達的心胸,能夠應對教育教學出現的各種問題,學會遇到煩心事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回覆列表
作為青年教師在適應時代上有以下幾點:
第一,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畢竟我們相對於老教師有自己的優勢,更容易讓孩子親近,瞭解孩子的心裡動態,多多體諒他們的想法,時常與他們探討當下熱點問題,而不是光是就課本內容講解。
第二,在自身業務能力上下功夫。製作ppt,製作flash,video,唱歌,演講,都可以與課堂聯絡起來,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
第三,聯絡生活實際,見縫插針的給學生輸送情感教育。可以談談自己上學的趣事,這都是孩子感興趣的,讓他們透過一些身邊真實故事,從中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