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千年史詩
    劉禪是三國時蜀國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一個亡國之君。劉禪當了四十年的皇帝,最後被魏國所滅。劉禪當政的前期,諸葛亮受劉備的託孤,輔佐劉禪處理軍國大事,諸葛亮是當時的傑出政治家,為了蜀國盡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責任。諸葛亮死後,蜀國開始走下坡路,劉禪做皇帝的後期,信用宦官黃皓,政治癒加腐敗,在魏國軍隊的圍攻下,劉禪出城投降,斷送了蜀國。現代人對無能的人常有這樣的議論,那是扶不起來的劉阿斗,阿斗就是劉禪的乳名。

    既然劉禪是扶不起來的君主,劉備為什麼選擇了劉禪做繼承人呢?原來封建社會實行的是世襲制,老子死了,位子只有兒子來坐,劉禪是劉備的大兒子,是劉備的當然繼承人。那麼劉備對這個繼承人的能力瞭解嗎?當然是瞭解的,常言道,知子莫若父,何況劉備還有知人之明呢,劉備對自己的兒子是太瞭解了。這一點,在劉備向諸葛亮託孤時說的那番話,就看得很清楚。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我這個兒子不是當皇帝的材料,你可以自己做蜀國的當政者。這說明劉備對劉禪能不能當好皇帝是沒有信心的。再從劉備對劉禪的臨終囑咐,也可以看出劉備的不放心。劉備對劉禪說,人們說,人活過五十歲就不能說是夭亡,我活了六十多歲,沒有什麼遺憾和傷感的,只是還掛念你們兄弟幾個,聽說丞相對你的能力智慧有長進很讚歎,超過了我對你的期望,如果真是這樣,我就沒有什麼憂慮的了。你要勤勉呀,你要勤勉呀。不要認為惡的東西很小你就去做,不要認為善的東西很小你就不去做。劉備翻過來調過去,又是勉勵,又是告誡,不就是對劉禪放心不下嗎。

    劉備既然知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困難,為什麼還傳位給劉禪呢?這本是劉備的無奈之舉。皇權的世襲制,使劉備只能把皇位傳給兒子。那麼除了劉禪,劉備就沒有其他的繼承人了嗎?劉備有三個兒子,劉禪最大,劉禪即位時只有十七歲,另外二個兒子還是小孩呢,把皇位傳給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後患是可想而知的。再說,劉備在劉表、袁紹那裡都呆過,劉表、袁紹廢長立幼所帶來的後果,劉備心裡不能不清楚。好在劉備選擇了諸葛亮這個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重臣來輔佐劉禪,打下了一些基礎,才使蜀國得以延續了若干年。

  • 2 # 馬打江山驢坐殿-

    白帝城昭烈皇帝託孤之後,劉禪以16歲的年齡執掌朝政,到鄧艾率軍攻破蜀都之時,共計在位40年。這個時間放到中國皇帝裡面也算很長的了。雖然前期有諸葛亮的輔佐,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能在位這麼多年的。 昭烈皇帝一生育有三子:長子劉禪,次子劉勇,三子劉理。還有一個義子劉封,因受猜忌被迫自殺,暫且不提。這三個兒子當中劉禪是長子。由於都是庶出,遵循立長不立幼的原則,肯定是立劉禪為太子。

  • 3 # Mr球先生

    手動回覆,個人觀點。

    第一,有些時候人生的選擇是沒有辦法的,劉備的後代當中只有劉禪這麼一個人選,不像曹魏政權,東吳政權,他們的子嗣特別多,矮子裡面拔大個至少也能選拔出一兩個。這也是為什麼皇室家族一定要娶很多女性,多生孩子的原因。

    第二,劉禪的人物描述,在三國演義當中也是有歪曲的,他在位那麼長時間,還有各種人擁護,政權穩固,只不過是因為地理原因,體制原因,自己對手原因才導致的集團破滅。這些不能說他迂腐,至少還算得上普通人水平。還有很多資料都片面刻畫了他愚蠢影像,所以導致人民對他的定義隨波逐流了。

    第三,集團的興旺與否,有很多時候和各種原因都掛鉤的。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人才,資源,地理位置。社會形態,這些點都能影響集團的走向。就跟現在的公司一樣,有時候定位一錯,破產,解體比比皆是,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最後,我覺得以當時的環境來說,我覺得是沒毛病的,自然發展規律。我們不能只看到不好忽略他的好,你說是是??

  • 4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劉備傳位給劉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

    嫡長子繼承製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一項基本制度,在周朝初年定型,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明確君主的王位必須由正妻的長子繼承,是一項與封建制、世襲制配套的制度。兩千多年來,這項制度一直各個王朝新老交替的基本方式,有效的減少了王朝內部因為換代帶來的爭鬥。翻開中國歷史,王朝的動盪很多都和改變嫡長子繼承製有關,比如,秦始皇去世後,小兒子胡亥登基,導致秦二世而亡;隋文帝立楊廣為太子,隋朝二世而亡;唐太宗為了順利登基,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死自己的親生兄弟;宋太宗以兄弟繼位,一直就有斧聲燭影之說,歷史上對他執意的聲音不絕如縷;朱元璋把功臣誅戮殆盡,但因為太子早死,還是發生了靖難之變。作為封建帝王,劉備在考慮繼承人的時候,必然要把“嫡長子繼承製”作為第一考慮因素。劉禪是劉備甘夫人所生,最初是小妾的身份,後來由於劉備之前娶的幾個正妻都死了,就經常主持家事,也是實質上的正妻。劉禪還有兩個弟弟,他們都是庶出,自然要立劉禪為太子。劉禪之前,還有一個比較有能力的養子,叫劉封,但是,卻被劉備和諸葛亮借荊州之事給殺了,為劉禪繼位清除障礙。

    劉備傳位給劉禪,還有就是年齡原因。“嫡長子”,首先在嫡,其次在長。東漢為什麼後來政治混亂。因為東漢和帝之後,繼位的都是小皇帝,自然就只能依靠外戚、宦官、權臣,不可避免地帶領政治上混亂。劉禪雖然繼位時年齡不大,但也有17歲了。兩個弟弟年齡更小。劉備也只能讓劉禪繼位。當然,也幸虧劉備身邊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盡心盡力地輔佐劉禪,雖然大權在握,但卻不貪權、不戀權,死後權力得到順利移交,使蜀漢的政局相較魏、吳比較平穩。

    劉備傳位給劉禪,第三個就是能力的原因。我們既不能隨意誇大劉禪的能力,他後期寵信宦官、奸佞,面對鄧艾2萬疲兵,不思抵抗,最終投降了事。但也要客觀地看待他的能力。劉禪絕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當了40多年皇帝,在這個危險職業上能幹四十年以上的,在兩千多年曆史上,也就十來個人左右。劉禪除了在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起了點矛盾,發生了點鬥爭,但也沒有波及到蜀漢高層,只發生在軍隊範圍內。之後,劉禪巧妙分權,將諸葛亮權力一分為二,讓蔣琬、費禕,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確保了政局的穩定,直到蜀漢滅亡,他始終把權力牢牢抓在手上。雖然劉禪是亡國之君,但是我們也不能迴避他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事實,特別是在後來親政的三十年中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臣專權的事情,如果自己沒有一定的能力,這是不可能的。還有就是樂不思蜀的故事,很多人認為這其實是劉禪躲避司馬家猜忌的一種方式,並不是真的沒心沒肺。

  • 5 # 孫少俠品金庸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扶不起的阿斗”這種觀點,只怕要重新來審視。其實阿斗的情商真的特別高。而在當年的劉備眼中,更是毫無疑問的唯有阿斗最適合繼承。

    首先談劉備,奮鬥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了自己的蜀漢政權了,立嫡立長,再追思當年跟隨自己的阿斗生母甘夫人顛沛流離,真的沒享受過幾天好日子,不立阿斗立誰?

    其次,阿斗和諸葛亮的關係。就連孔明都曾擔心相權和皇權的關係緊張。於是孔明常年駐紮漢中前線,阿斗配合默契,該給諸葛亮蓋章的時候全部蓋章,但是在朝廷上,我說了算。

    於是天有二主,各不侵犯,君臣合作的很和諧。

    第三,鄧艾兵臨城下,阿斗絕不掙扎,很爽快的就認輸了。

    折騰啥啊?諸葛亮和姜維折騰了兩輩子還不照樣遺憾終生。再說當年欠劉璋的舊賬也該還了……

    最後,“樂不思蜀”的典故,讓阿斗背了許多年的黑鍋。

    你讓我在司馬昭面前整天思念故國?不馬上把你咔嚓掉才怪呢!

    七百年後,南唐後主李煜就是這樣丟了性命的。

    就因為阿斗的情商高,做到了“天然,無公害”,阿斗才得了安樂公,結局不知比歸命侯孫皓高強多少倍。

  • 6 # 孤單男銀

    第一長子自古以來都是的長子繼承優先,還有劉嬋並演議小說中那無能,劉嬋的無能在於他是一個亡國之君,繼而後來人誇大了他無能弱智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大家讀史書,往往喜歡那些開疆拓土,治國安邦的有為明君,而在史書中,有些人性善良的君主卻往往被人忽視。

    劉禪,治國的能力雖然很一般,但他確實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君主。

    大家記住一句話,“國家弱小,個人強大,必然生變”。

    舉幾個例子:

    漢獻帝和曹操。漢室衰微,獻帝繼位,曹操性格雄強,能力出眾,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

    都說曹操擅權,架空漢帝。但大家要考慮,曹操他敢不擅權嗎?上了這條船,走了這條路,你想全身而退,談何容易?

    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曹操將權力還給漢獻帝,回鄉隱居,從此不問政事,他能有個好結果嗎?國家能有個好結果嗎?

    不要說漢獻帝肯不肯放過他,就算漢獻帝仁慈,那些朝廷中的文武大臣肯不肯放過曹操?

    走到這一步,由不得自己了。曹操受九錫,封魏王,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必須讓自己的兒子繼承權力。沒有曹丕這樣的狠人繼承王爵,曹操死後,為了自己家人和族人的安全,曹丕也要自己提升,但朝廷會給曹丕這樣的機會?

    曹操這麼幹都不僅是為了考慮自己的家人了,還有身後的一大幫人。曹家一旦倒了,多少人都得跟著喋血市曹。

    再說一個例子,宋高宗趙構和岳飛。

    南宋虛弱,而岳飛的性格剛強,軍事能力也所向無敵,他對朝廷也忠心耿耿。朝廷要調他回去,岳飛選擇了隻身回朝,是什麼結果?千古奇冤,枉死風波亭。

    就是告訴大家,只要形成了“國家弱小,個人強大”的態勢,就算你品格再高尚,再無愧於心,再有理,皇帝也不會睬你那一套。你要麼修理得他服服貼貼,要麼他就修理掉你全家。

    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也存在這個問題。蜀漢弱小,君主劉禪能力不足,而諸葛亮個人強大。

    現在有些人說,諸葛亮應該放手,把政權交給劉禪。這不是胡扯淡嗎?憑劉禪那兩下子,能對付得了那些人精們?早就讓人害慘了,蜀漢政權早覆滅幾十年。

    做臣子難,做權臣更難,做忠心耿耿的權臣難上加難。

    好在,劉禪真是個好君主。雖然他能力不行,但他可不傻,他知道誰對他好,他知道如何對待忠於他的人。

    這就是劉禪的優點。劉備把帝位交給劉禪,是最明智的。

    有人說劉封也不錯,他差得遠呢,如果劉封當皇帝,劉家天下早就換姓了。就劉封那點政治頭腦,連孟達都玩不過,還能對付了朝中那些人精悍將?

    諸葛亮專權,這沒錯,但這是劉備臨終前的安排。有人說劉備還讓李嚴牽制諸葛亮,那是對政治的無知。劉備把李嚴也列入托孤大臣,只是對益州舊勢力的一種臨時性的安撫,劉備根本不可能讓任何其它勢力對蜀漢權力中樞構成威脅。

    只有在諸葛亮完全掌握軍政大權的時候,李嚴才可能被使用,當諸葛亮死後,不再有重臣集權時,所有其它勢力必須靠邊站。所以,諸葛亮一死,李嚴就再沒有一絲一毫的從政的機會了。

    在“國家弱小,個人強大”的態勢下,蜀漢能維持住國家的正常運轉,還能對周邊敵人表現出虎視眈眈的強橫姿態。

    能把這種情況處理好,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這是諸葛亮的功勞,也是劉禪的智慧。

    所以不要胡扯,說劉禪怎麼受欺侮了,諸葛亮是如何跋扈了,純粹是瞎說。君臣二人,一老一少,配合得很好,劉禪和諸葛亮彼此之間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有人拿諸葛亮死後,劉禪不許大臣們奔喪說事,那是無知。按照當時的禮儀,重要人物去世,他的下屬、門生、故吏都要去奔喪,以示哀悼。可大家要考慮,諸葛亮生前是什麼身份,他曾經有多少個下屬和門生故吏,大家都去奔喪了,蜀漢馬上就陷入癱瘓。此時敵人趁勢來攻,那就是滅國之災。

    還有人拿劉禪不允許民眾給諸葛亮在成都立祠來說事,更是扯淡。按照當時的禮制,只有天子才能在國都的郊區立祠。有沒有例外呢?也有,曹操和司馬懿就在都城效區為祖先立祠了,後面的事大家都看到了,曹丕篡漢,司馬家篡魏。

    劉禪不許在成都郊區為諸葛亮立祠,恰恰是為了維護了諸葛亮生前“以法治國”的政治理想,也是維護諸葛亮死後千秋萬代高潔的聲譽。

    劉禪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天下和臣民,告訴漫漫的歷史,諸葛亮是他永遠敬愛的相父,而不是和曹家、司馬家一樣的篡位者。

    這就是劉禪的君子之德。

    劉禪對誣衊諸葛亮的人是相當不客氣,該抓就抓,該殺就殺,毫不手軟。這在史書中也是有記載的。

    劉禪的治國水平確實不堪一提,毫無亮點。但劉禪的政治智慧來自於他心底的善良,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他和諸葛相父一老一幼,相依為命,彼此默契配合,保住了蜀漢江山沒有被迅速傾覆。

    劉備的目光是睿智的,他即沒有選錯接班人,也沒有選錯託孤重臣。諸葛亮也是幸運的,他沒有保錯先主,也沒有保錯後主。

    劉禪,是個心底充滿善念的好君主。

  • 8 # 一葉小舟168521774

    後世對劉禪最經典的評語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不過,也有人說,劉禪並非那麼不堪,其實是大智若愚。那麼,劉備並非只有一個兒子,為什麼必須傳於劉禪呢?

    其實,對於皇帝傳位下一代,這個關乎國運是否長久的問題,是許多皇帝都十分頭痛的問題。而且,能夠處理的相當穩妥的是少之又少。

    千古一帝秦始皇可謂是雄才大略了吧,可是,一招不慎沒有傳位扶蘇,而是傳了一位盡乎於白痴的胡亥。結果,大秦帝國二世而亡。

    開創大唐一代輝煌的李世民可謂心機禛密,一代雄主了吧。可是,在傳位這件事上鬧得是雞飛狗跳,兩個兒子不的善終,唐太宗自己也是精疲力盡。

    康熙大帝一生,什麼風浪沒經歷,什麼兇險的場面沒見過。可是,在立儲的問題上處理的也不盡如人意。

    應該說,劉備在傳位這件事上,做的還是不錯的。相較於魏,吳他應該暝目了。

    傳位劉禪,總體上來看也算強差人意。致於後世對劉禪的一些指責,其實,是過於苛責了。劉禪做為一個守成的皇帝,應該還算及格。畢竟,他知道什麼該幹,該怎麼幹,什麼不該幹。如果,劉禪一味子胡攪蠻纏,先不說蜀漢江山能否穩固,讓諸葛亮該如何和他相處,就是一個大問題。以諸葛亮的品格,信譽,處事風格。不可能真的會廢了他,但致少,諸葛亮不可能毫無掣肘地處理國事。

    前後<<出師表>>,在後人來看是千古名篇,著實反映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和鞠躬盡瘁的人品和風格。但是,字裡行間反映出的一個父親教導兒子的口氣,不是任何一個做皇帝的人都能承受得了的。但劉禪不動聲色,所以,蜀漢政權波瀾不驚。

    劉禪寵信黃皓,雖有不良影響,但惡果不算太大,把蜀漢政權的滅亡完全歸究於此,也有點小題大作了。貪圖享樂,即便英明如秦始皇,唐太宗,唐明皇也沒少幹,人之常情而已。

    致於,劉禪在鄧艾兵臨城下,一切還都有迴旋的餘地時就出城投降,也屬情理之中。畢競,兵兇戰危的情況下能保持鎮靜者是少數人傑的風格。這對於一個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守成皇帝來說,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

  • 9 # 談古論金

    首先,劉備知道劉禪不太行的前提是劉禪不太行,事實上劉禪固然不是英武進取的帝王,但是也談不上不太行,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這麼評價劉禪: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仁與大眾對劉禪的刻板印象比較相似,但是敏就是聰明,諸葛亮固然是臣子,需要講禮貌比較客氣,但是也不會哪壺不開提哪壺不是?

    也許在梟雄劉備看來,劉禪不能說完全符合自己的期待,但是也談不上不夠格當蜀漢的皇帝——更何況蜀漢的皇帝在某種意義上是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的共主,一個性格如劉禪這般的人對於平衡不同利益集團是有利的。

    其次,劉禪當了41年的蜀漢皇帝,作為守成之君其成績並不差,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拿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做的蜀漢高層人事調整來說,鑑於丞相權力過大,在諸葛亮之後交給誰都不合適,劉禪設立大司馬和大將軍,分別由蔣琬和費禕擔任,蔣琬主管行政事務兼領軍事,而費禕則主管軍事事務而又兼管行政,對諸葛亮的繼承者既重用又建立制度上的制衡體系,可見劉禪的高明之處。

    最後,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與劉理生母及排行均不可考,但是一般認為他們兩人比劉禪年齡小,按照劉氏家譜的說法他們是穆皇后吳氏的兒子,吳氏於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平定益州後被納為夫人,到章武三年(223)劉備去世時,劉永與劉理最大也不過7到8歲,相比17歲的劉禪,不夠成熟,因此劉備其實也沒有別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大選為泰黨贏得多數席位,為何執政黨多人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