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天月孤流
-
2 # 千千千里馬
萬楚的《驄馬》這首詠馬詩,託物詠志,寫得確實非常成功,但是,真的與杜甫的馬詩是無法一比高低。
這不但因為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還因為杜甫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詠馬詩人。
杜甫一生雖然只寫了22首詠馬詩,這個數量並不是很驚人,但是,無論思想成就還是藝術成就,都是杜甫詩歌中的優秀作品,也是對後世寫詠馬生產了很大影響的詠馬詩。而萬楚詩根本沒有這樣的成就和影響。
而且,杜甫一生各個階段都寫過詠馬詩。萬楚可能是偶爾寫了這麼一兩次而已。
下面我們就詳細說說萬楚和他的《驄馬》這首詩。
1.萬楚其人萬楚是唐代開元時代的詩人,開元年間登進士。一生不太是如意,沉寂於下僚,官職卑微。後來也不做官了,退居潁水之濱。
他與開元著名詩人李頎是好朋友,互相有詩歌酬唱。宋代計有功,在《唐詩紀事》;中稱萬楚“登開元進士第”,他的好友李頎有詩《東京寄萬楚》相贈:
濩落久無用,隱身甘采薇。
仍聞薄宦者,還事田家衣。
潁水日夜流,故人相見稀。
春山不可望,黃鳥東南飛。
濯足豈長往,一樽聊可依。
瞭然潭上月,適我胸中機。
在昔同門友,如今出處非。
優遊白虎殿,偃息青瑣闈。
且有薦君表,當看攜手歸。
寄書不待面,蘭茝空芳菲。
東京是唐代的第二大國都洛陽,從東都寄詩,此時的萬楚應該在東都以外。詩中說”在昔同門友“,可見詩寫於李頎的晚年。據漢代《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可知李頎與萬楚大概是同鄉或是同窗, 而他們在晚年都不太如意。
李頎是開元二十三年的進士,萬楚不能確定是開元哪一年的進士。
如果依據李頎的生活年代來推測,我們大致可以判斷,他與李頎(690—751)是同時代人,也就是說,萬楚大約生於武后時期,成年於開元之日,死於唐玄宗天寶之年。
清代乾隆時代編纂的《全唐詩》裡收集了萬楚的八首詩作,《全唐文》裡收集了他的一篇文章。
萬楚被宋代人認為是寫豔體詩的詩人。例如清代的黃生在《唐詩摘鈔》裡評價萬楚,稱其為“豔詩好手”。
而《驄馬》這首詩,與萬楚的大部分詩歌風格不同,這說明古人對萬楚的評價也是不全面的,難怪沈德潛說他很像杜甫呢!
2.《驄馬》是萬楚早年作品我們分析一件藝術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創作時間。古代很多詩人的作品都沒有具體的創作年代,原因很簡單,詩人寫詩,都是有感而發,也不是什麼嚴肅的事情,所以,絕大多數詩人是不會留下詩歌創作時間的。
萬楚的《驄馬》也是毫無例外的沒有創作時間。但是,我們根據詩歌內容,仍然覺得,這是萬楚登上進士以前的作品。
那我們就先看看萬楚的《驄馬》這首詩的內容,是怎麼寫自己的心態的: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這首詩做確實是一首七言律詩。
首聯寫一匹很高貴的馬,踟躇於野外我們從馬的轡飾用“金絡”,就能看得出來。金絡,就是用金子做的馬籠頭。一般的馬絡頭用革制的,就是上好的皮子做的,比較此等的,就是麻繩了。
再看馬鞍是“白玉”做的,這就更高階了。中國古代認為金玉相配,那是富貴的象徵。萬楚所詠的這匹“青驄馬”能夠配置金絡白玉,當然很不一般。這基本上就是王侯級的馬了。我們即使認為萬楚登士,那距離有一匹金絡玉鞍的馬還是非常遙遠的。
因此,這裡想象和比喻的成分很大。
第二句說明詩人還沒有登上仕途。所以馬兒還在“紫陌野遊盤”。
長鞭,就是馬鞭。紫陌是小路。野遊盤,就是沒有目標的溜達。
一匹金絡玉鞍的馬兒,居然獨自踟躇,實在可惜四隻千里之蹄了。
詩人的首聯引出了寶馬的話題。
頷聯寫驄馬才氣沖天一日千里例如詩句用“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來描寫馬跑的快。
說早上揚蹄奔跑,路上灰塵還沒有落下呢,傍晚就到黃河之源了,而太陽還沒有下山呢。
東道是長安之東的城市之路,在長安以東,長安城東西也要五十里,已經不近,但是,從長安之東一直西行到黃河之源,那是非常遙遠的。
古人認為黃河之源在天上,那是千里萬里的距離。從早上日出跑到傍晚,差不多12個小時,就到達千里萬里之外,太厲害了!
根據現在的科學資料,最好的汗血馬,一天能夠跑大約200公里的路,就是400華里的樣子。
雖然不是日行千里,但是,已經是很快了。事實上,世界上是沒有一日千里的馬兒的。
關於一日千里是古人的想象。萬楚詩中描寫的“朝驅”、“暮到”、“東道”、“河源”這些都是詩歌藝術描寫的誇張手法,我們不必去追究事實依據。
詩人只是想表達馬兒跑得很快而已。這是正常的藝術手法。
馬兒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跑得快,現在這匹馬這麼快,肯定是一匹好馬。
頸聯寫馬兒雖然來到偏僻的地方但是也沒有怨言“汗血”就是汗血馬的簡稱。“每隨”是經常遷移(邊地)的意思。邊地就是疆。“蹄傷”是馬蹄因邊地路難行,所以,容易損傷。蹄傷,也可以理解路太長,路難行,驄馬有些力不從心了。蹄,指驄馬,傷,是馬兒,也是詩人因邊地苦而嘆息。
這與“金絡”“玉鞍”非常不協調。但是,可貴的是,馬兒也沒有懼怕“隴陰寒”。
隴,也叫隴坂,在陝西西北和甘肅東南部,是西出長安以後,向西北方向去的一座高山,渡過隴山,就進入今天的寧夏了,唐代這裡是進入西域的路線之一,所以是邊地。
古人認為隴山非常險峻,非常難以逾越。
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預想未來,如果道路很艱難,也要勇敢走到底。
尾聯寫現實與理想相違詩人在前面做了大量鋪陳之後,非常清醒地說:即使你有不懼千難萬險的心裡準備,但是,要走到底,一路還有比渡過隴坂更難的路,應該多多保重。
我們看萬楚的尾聯: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君”這個字,也許是詩人的朋友,也許是詩人自己“我”的意思。“一飲長城窟”就是飲馬長城窟,是一個典故。
“長城窟”,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的簡寫,原屬《相和歌·瑟調曲》。相傳長城有泉窟,可以飲馬。
古辭原意為“征戍之客,至於長城而飲其馬,婦人思念其勤勞,故作是曲也。”
魏晉時代詩人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有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這樣的描寫,萬楚中詩的長城窟,應該與陳琳的詩非常接近。
萬楚是說“君”固然可以到達長城飲馬戍邊,但是要到更遠的“天山”,一路不易啊。
“為盡”是為了走完要走的路,可以引申為了完成仕途的使命。
天山在今天的新疆,唐代是西域,比隴山這個長城以內的邊地,要遙遠的多。這裡可以引申為更高一層的仕途。
“行路難”,也是一個典故。原屬《樂府·雜曲歌辭》,有“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這裡是詩人對仕途艱辛的嘆息。
萬楚的《驄馬》這首詩,從開頭的自由自在,到不畏艱險的信心,再到對信心的懷疑,反映了普通學子對仕途環境險惡的擔憂。
應該說,萬楚擔憂仕途是有點道理的。唐玄宗開元年,確實很開放,大概在開元二十年左右,官吏人數達到歷史新高。全國有大小官吏七萬多人。
但是,唐代的官吏選拔也是雙軌制,一方面有科舉選拔人才,這是制度化的人才選拔路徑,但是,世襲和推薦也是一條制度保護的路徑。
我們不認為世襲推薦的路徑,在唐代就是腐朽的人才選拔路徑,但是,這條路很容易形成利益圈的壟斷。
而且,事實上,科舉選拔的人才,在唐代人事制度裡,所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很多人還可以提高人事關係,得到中舉的青睞。
如果沒有很好的社會關係,一個青年的命運,只有科舉一條路了。
而這條路,也不是所有人都僅僅憑才氣就能走通的。
我們欣賞和閱讀萬楚的《驄馬》這首詩,可以說就是對士族登入仕途的懷疑。
詩人最後以“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這樣的警句想告訴我們的,也就是讀書人的苦衷。
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對萬楚的《驄馬》這首詩評價很高,說“幾可追步老杜”。這是從藝術上來評價這首詩的。
這個評價作為肯定萬楚《驄馬》這首詩的詩歌和思想簡直,應該說沒有問題。但是從藝術上來說就遠遠不及了。
例如,我們舉例杜甫與萬楚內容答題相同的一首詩《驄馬行》看,杜甫在這首詩中的警句就多達好幾個,而且句子都非常精彩。例如一開頭就給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大宛種。 夙昔傳聞思一見,牽來左右神皆竦”這些句子對愛馬寫的淋漓盡致的。
在寫馬的才氣時也是排比鋪陳,氣勢雄健。
例如“晝洗須騰涇渭深,朝趨可刷幽並夜。吾聞良驥老始成,此馬數年人更驚。豈有四蹄疾於鳥,不與八駿俱先鳴。時俗造次那得致,雲霧晦冥方降精”
杜甫的詠馬詩,律詩都在五言詩中,例如《房兵曹胡馬詩》、《病馬》、《玉腕騮》等等。七言的詩中沒有七言律詩寫詠馬。但是,我們從杜甫詠馬詩中可以看得出來,明顯比萬楚要生動大氣和深刻。
最後給大家把杜甫的《驄馬行》錄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照萬楚的《驄馬》欣賞一下杜甫的詠馬詩。
附錄杜甫《驄馬行》鄧公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大宛種。
夙昔傳聞思一見,牽來左右神皆竦。
雄姿逸態何崷崒,顧影驕嘶自矜寵。
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駿碨礌連錢動。
朝來久試華軒下,未覺千金滿高價。
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卻覆香羅帕。
卿家舊賜公取之,天廄真龍此其亞。
晝洗須騰涇渭深,朝趨可刷幽並夜。
吾聞良驥老始成,此馬數年人更驚。
豈有四蹄疾於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時俗造次那得致,雲霧晦冥方降精。
近聞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
-
3 # 老街味道
問題:萬楚七律《驄馬》為什麼被人認為可以媲美杜甫?
前言萬楚留下來的詩不多,其中有兩首七律,一篇是《五日觀妓》,一篇就是《驄馬》: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清人沈德潛稱這首詩“幾可追步老杜詠馬詩”。杜甫詠馬的詩有20多首,提到馬的詩句幾百首,詠馬被評價與老杜相比,這可是莫大的榮耀了。
不過,萬楚可是貨真價實的開元進士出身,這一點可比當年的杜甫要風光多了。
一、第一聯寫身份高貴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驄是指毛色青白相雜的馬,開篇第一句用金、青、白三種顏色寫了一匹高貴神駿的馬。第二句寫主人騎著它在長安郊野的道路上來回溜達。
再往下看,可以看出這首詠物詩很明顯以馬喻人,詩人借詠馬一抒心中塊壘。
二、第二聯,寫其才能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這一聯寫驄馬之快:朝驅東道、暮到河源。這一聯可以與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相比,《水經注》裡也寫道: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路程為600千米),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朝發夕至,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快。
三、第三聯寫其精神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頷聯寫的是才能,頸聯是精神。戰馬具有艱苦耐勞的堅強意志,和不屈的戰鬥精神。
又有本事,又不計較還能吃苦,如此德才兼備的一匹馬,如何不令人喜愛。
但是他的際遇又如何呢?
四、第四聯寫其懷才不遇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飲馬長城窟行》與《行路難》都出自於古樂府。
尾聯寫其具有一定的才能,完全可以飲馬長城窟,去天山一展雄姿。表示作者對於驄馬的認可和期望。
但是這首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這匹馬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了嗎?有機會去戰場建功立業嗎?
作者的留白,正是為了表達這種懷才不遇的內心感想。
結束語詠物詩,多是借物喻人。作者用比擬的手段,表面上寫物,其實是寫人。此詩在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好。可以和老杜的這首來比較一下:
《房兵曹胡馬詩》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同樣是前面誇耀馬的神駿與精神,最後一句是展望與期待。萬楚這首七律與杜甫這首五律相比,萬楚借物喻人的色彩更明顯。
這也是清人沈德潛稱這首詩“幾可追步老杜詠馬詩”的主要原因 。
-
4 # 偶爾為之
此詩媲美不了杜工部的《詠馬詩》.杜工部寫馬.閃轉騰挪.千姿百態.猶如天馬行走於雲中。古人嘗借物詠志.多有懷才不遇或欲報國無門之感嘆。此詩以青驄馬的神俊直抒詩人心中塊壘.尾聯當可看出。清人抬高了這首詩的地位.然格局總顯得小了一些。所以.清人沈德潛只是說可追.並未言媲美.不過這的確為一首詠馬好詩.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
5 # 老張沒QQ
第一聯寫身份高貴,第二聯,寫其才能,第三聯寫其精神,第四聯寫其懷才不遇。
萬楚這首七律與杜甫這首五律相比,萬楚借物喻人的色彩更明顯。
-
6 # 文字拾荒人
後人稱讚萬楚的《驄馬》詩“幾可追步老杜詠馬詩”(《唐詩別裁集》卷十三),但實則未必如此。詩聖杜甫善騎馬,也很愛馬,寫過不少詠馬詩。如歷代評註者都以為“少陵詠馬詩,皆自慨生平兼及時事”。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下行路難。
詩人起筆描繪馬的披掛——金色絡頭,白玉寶鞍,好一副富貴豪華的派頭!主人揚起馬鞭,驄馬便開始在京郊的大道上賓士,矯健如飛,威風十足。“朝驅”“暮到”二句,極寫它的矯健、神速、銳意進取之雄風,讀來令人精神振奮。“汗血”“蹄傷”二句,道出了馬的功業、品格和德性。“每隨”“不憚”二句,表現出馬的艱苦卓絕。他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最後兩句則是對馬的信任。
杜甫“馬”詩欣賞《白馬》詩:“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近時主將戮,中夜傷於戰。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詩的寫作背景是:唐代宗大曆五年四月,湖南兵馬使臧玠搞兵變,殺潭州刺史兼湖南觀察使崔璀長沙大亂。杜甫隨百姓逃出,乘船南至衡州。這首詩寫的就是沿途所見,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亂後兵連禍結的悲慘現實。“喪亂死多門”一句,高度概括了當時社會的殘酷和致人死命的罪惡因素之多。這是詩人身歷長期的戰亂之苦,才得出如此深刻的體會與認識。
寫於廣德二年的《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更是“就馬之盛衰,想國之盛衰”。它既是畫史,又是史詩:“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裡,龍媒去盡鳥呼風!”詩中對《九駿圖》及當年京都養馬之盛作了詳細的描述,由畫馬而想到當年玄宗巡幸時的盛況,最後用周穆、漢武故事,說明玄宗生前曾有過的國力強盛、天下太平的階段,而今已大不如前了。金粟堆在奉先縣東北十公里,是玄宗泰陵所在地。玄宗已死,繁盛已成過去,現在金粟堆前的松柏叢中,當年的龍媒天馬已經去盡,陪伴玄宗陵墓的,只有在清風中鳴叫的飛鳥了。詩人感時撫事,寄慨遙深,真是多少事實、多少議論、多少頓挫,俱在尺幅中。
他讚頌高都護的驄馬“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高都護驄馬行》)
稱李鄂縣的胡馬為“神龍”“始知神龍別有種,不多俗馬空多肉。(《李鄂縣丈人胡馬行》)。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的《房兵曹胡馬》更是呼之欲出:“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間,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前四句,描繪馬的英姿和賓士。馬長得嶙峋高聳,形如鋒稜,神氣飛揚。它的耳朵直豎,像削竹一般尖銳;它跑起來好像足不著地,四蹄生風,確實是善奔之馬。短短四句,骨相、耳相、賓士展現眼前,真可謂刻畫細緻,惟妙惟肖,放心大膽地馳騁沙場,甚至可以託付生死!這裡雖然說的是兵曹參軍,無疑也抒發了詩人自己的志向。
杜甫在長安困守時期和西南漂泊時期,黑暗的政治使杜甫不能實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但也沒有迴避現實,還是堅決走上積極入世的道路。“非無江海志,瀟麗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的思想在他的馬詩中有充分的體現。在詩中透過描寫馬的非凡之處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如馬詩“腕促蹄高如路鐵,交河幾蹴曾冰裂。五花敬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高都護驄馬行》見《杜詩詳註》),此言其形相,精力之出群;邵注:路鐵,言馬蹄之堅;趙曰:汗血之姿,非無萬里以見。
又透過“如今豈無要衰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天育驃圖歌》見《杜詩詳註》蓋傷知馬者難逢,而自慨不遇也。
唐代詠馬詩也有借馬以記時事、以敘身世的,詩人們借馬抒情,一面展示自自己的不幸唱著悲歌。萬楚如此,杜甫亦如此。
回覆列表
在眾多的寫馬的格律詩中,寫的最為生動的當屬萬楚的《驄馬》與杜甫的《房兵曹胡馬詩》。
驄馬 ( 驄馬:青白雜毛的馬)
唐 萬楚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正所謂好馬配好鞍,寶馬青驄配上金絡頭、白玉鞍。朝辭東道,暮到河源,日行千里。
汗血遍灑邊地,蹄傷不畏陰寒,只要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哪怕奔赴長城內外和歷盡艱難險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辭,以馬代人,展露自己為國盡忠的決心。
房兵曹胡馬詩
唐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房兵曹的這匹大宛馬,精瘦的筋骨像刀鋒般突出分明。雙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樣尖銳,奔跑起來四蹄生風,疾速輕盈。它所向無阻,不怕路途遙遠,是可託付生死的夥伴,有此良駒,天地任我行。
在冷兵器時代男子好馬,就像現在男人愛槍一樣。上至帝王下至兵卒,無一例外,畢竟馬是可託付生死的夥伴,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漢武帝的《天馬二首》,太一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為友。以及隨李世民征戰沙場的六匹駿馬,拳毛騧、 颯露紫 、什伐赤、白蹄烏 、 特勤驃 、青 騅。
什伐赤”中的什伐,突厥語翻譯為shad,在突厥官職中一個叫“設”的官職,此職位位列可汗和葉護之下,地位極其尊貴。
颯露紫”中的颯露,是突厥語“isbasa”的翻譯。漢譯為“沙羅缽”,是勇士意思。
特勒驃”裡的特勒,是特勤的轉寫。特勤也是突厥的官職,通常由貴族子弟擔任。
以上無不透露出李世民對他們的喜愛,因此死後也要他們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