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724358697

    慈禧同治太平天國,全國四億人口死了兩億,史稱“同治中興”。

    因此,正確答案是不僅會,而且更快,而且漢人會面臨滅頂之災。

  • 2 # 聰明的白痴let

    慈禧能控制住大臣。崇禎是控制不住大臣,選拔官員要靠抓鬮,最後求大家出錢大家都哭窮,換成慈禧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並且慈禧會籠絡人心,該打的打,該拉的拉。崇禎是全都得罪

  • 3 # 留下最後的溫柔

    肯定不會,崇禎的頭腦和慈禧比,那叫一個天上地下。慈禧屢經大難都屹立不倒,連根頭髮絲都沒碰掉,哪裡是剛愎自用的崇禎能配相比的。

  • 4 # 青年史學家

    明朝之亡,亡在體制,並非哪個強人能夠挽救明朝的命運,崇禎皇帝不能,慈禧太后同樣也不能,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慈禧太后如果接替崇禎帝成為明朝的最高統治者的話,明朝存續的時間會長一些。

    崇禎帝在位一共17年,他一心想把明王朝拉回正軌,怎奈何所有努力最後都付之一炬。崇禎帝性格有不可克服的缺陷,疑心病太重,又剛愎自用,在他任內,內閣首輔換了50多位,這在明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崇禎帝改變了魏忠賢掌權時期收工商稅的做法,繼續以徵收農業稅為主,並且變本加厲,因而得罪了人數上佔據絕大多數的農民。

    如果慈禧太后接替崇禎的話,崇禎帝的那些做法慈禧太后是肯定不會贊同的,慈禧太后擅長的是調和鼎鼐,居中掌權,這樣的話,而且慈禧太后非常懂得反思,這樣的話,明朝末年官逼民反的三餉問題就會不復存在,明朝也就不會那麼早走入歷史。

    崇禎帝的17年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 5 # 冷月鉤沉

    如果把慈禧太后放到崇禎的位置,明朝不會滅亡,也許會延續幾十年。現在我們來從兩個人物的性格來分析,在同一個位置上,為何兩個人會有不同的命運和結局。

    1368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到1644年崇禎自縊煤山,大明王朝一共出了16位皇帝,崇禎帝作為明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在史書上被人刻畫成了一個悲劇人物,那麼真實的崇禎帝是什麼樣的呢?據清史記載,崇禎帝是一位比較勤政的皇帝,在他繼位以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扭轉大明王朝的頹敗局勢,他改革政府機構,破格提拔人才,明朝內部的風氣蔚然一新。

    但是,他的改革還是觸碰了太多士族的利益,改革變得舉步維艱,百姓生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民起義逐漸在各省市爆發,各路起義軍聲勢浩大,大明王朝竟然一時之間無可奈何。

    當時的崇禎帝認為,國家的主要威脅來自關外的滿清,以多爾袞為首的八旗軍,時刻威脅著大明王朝的京師,所以崇禎帝幾乎把全國的兵力,物力都放在了吳三桂的寧遠軍上。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李自成趁虛直入京城,包圍了北京城準備攻打皇宮,聽到訊息的大明王朝像一隻受了驚嚇的猴子,完全亂了陣腳,大臣們能逃走的早已逃走,沒有逃走的準備投降起義軍。

    崇禎帝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保護他這個皇帝,絕望中的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的樹上自縊身亡,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他的死亡意味著延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滅亡。而慈禧太后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和崇禎帝的選擇確實相反的,當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聽到訊息,立馬帶著光緒帝逃出京城,因為她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果然,進入北京城的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卻始終沒有看到滿清政府的統治者,這就意味著他們進攻北京城的戰略意義已經失敗。

    慈禧太后不久回到北京,重新入主皇宮,繼續統治著龐大的大清王朝。

    在清朝末期那麼複雜的政治環境中,作為一個女流之輩的慈禧太后,能夠執掌大清王朝政權數十年,其政治天賦還是非常高的,這一點是崇禎帝比不了的。如果大明王朝後期,執政的是慈禧太后,大明王朝不會滅亡,那麼李自成和多爾袞都進不了北京城,歷史的走向將會發生改變,仔細想想都會覺得是一件可能改變華夏文明的大事件。

  • 6 # 歷史別墅

    明朝會滅亡的,只是換作慈禧在時間上明朝滅亡可能會晚一些。

    【從看待生命的意義上】

    崇禎皇帝被李自成趕出紫禁城後,卻在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了。而慈禧絕對不會自殺,八國聯軍攻城時只會逃跑,自己的生命比任何事都重要,更何況慈禧逃跑前還對鏡梳妝了好一番。

    【從治理國家上看】

    崇禎皇帝作為明末最後一位皇帝,無論付出多少努力,都不會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慈禧在處理外交大事上總擺脫不了思想上的落後。如果崇禎不自殺的話,處理政務可能比慈禧要好很多。

    【生活費用上】

    這個就更不用說了,國家都快滅亡了,慈禧還過著極其奢靡的生活。女人把心思都花在自己的美容服裝上,慈禧也不例外。

    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一個人就能改變它的命運的。它是社會矛盾長期積累必需走向的一條路。

  • 7 # 有得觀史

    如果把慈禧和崇禎的執政能力放中國皇帝中比較,慈禧屬於上等水平,崇禎屬於下等水平。執政水平不同,結果會完全不一樣。

    明朝末年,崇禎遇到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遇到了清兵入侵,內憂外患,崇禎應對不了,上吊自殺,明朝滅亡。清朝末年,慈禧同樣遇到太平天國大規模農民起義,遇到了西方列強入侵,和明朝末年情況大體相同,大清風雨飄搖,但沒有滅在慈禧手裡。

    如果崇禎和慈禧對調,慈禧掌管大明,崇禎掌管大清,崇禎一樣亡國,慈禧一樣能屹立不倒。

    兩個人能力差距主要在用人上,在處理事情的靈活性上。

    清朝統治者是少數民族,明朝統治者是漢族,臣民對朝廷的忠誠度清朝遠不及明朝。

    清朝末年,朝廷沒錢養軍隊,曾國藩和李鴻章自建軍隊,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完全私有化,私人軍隊只聽出錢人調遣,不聽朝廷的話,曾李一旦做大做強,很容易顛覆朝廷,慈禧大膽利用曾李,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又裁撤了湘軍。沒有一定膽識和魄力是不敢這麼做的。

    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實際上和曾李的湘軍淮軍性質是一樣的。關寧鐵騎,兵員來自關寧錦,軍費來自關寧錦地方百姓,他們打仗是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衛自己的土地財產,袁崇煥實際成了一地軍閥。袁崇煥被殺,有人說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實際上崇禎心裡清楚,袁崇煥不會投敵,是崇禎害怕袁崇煥繼續做大做強,危機他的江山。要是慈禧,她決不會殺袁崇煥,她是很自信的,她覺得自己完全能控制袁崇煥。

    清朝末年,能人輩出,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慈禧把他們用得很好。明朝末年,也能人輩出,有孫承宗、袁崇煥、盧象升、曹文詔、孫傳庭等,這些人要麼被殺,要麼被迫戰死,他們的下場都很慘。換作駕馭能力強的慈禧,把這些能人用好,明朝決不會滅亡。

    退一步講,明朝的南京是陪都,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底,北京守不住了,退到南京,這在慈禧不會有任何猶豫,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西逃,就是很好例證,她絕不可能像崇禎那樣自殺殉國。逃到南京,大明自然可以延續。

    不過,大明暫時不會滅亡,但也延續不了太久。歷史的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歷了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政治腐敗,國庫空虛,遇著慈禧那樣奢侈腐化的人,國家會快速被掏空,領導人一旦更換,虛弱至極的王朝,會像實際的清朝一樣,慈禧死後馬上覆滅。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8 # 歷史風暴

    崇禎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在他的任內,李自成的農民軍發展壯大,最終成為推翻大明王朝的主導力量。而崇禎在明朝末年的亂局中一直沒有能力抽絲剝繭解決任何一個敵人。在他任內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做大;南方的左良玉等軍閥做大;北方的後金做大,甚至有能力時常到華北地區打秋風。

    可以說,崇禎並不是一個有能力的君主,他可能守成有餘,但絕無挽狂瀾於既倒的水平。

    (崇禎影視劇形象)

    而到了清朝後期,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這支從廣西金田出發的起義軍,在十幾年的時間裡轉戰大半個中國,最強盛的時期差一點滅亡清朝,甚至當時西方殖民者都在和太平天國接觸,試圖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只不過太平天國的領袖們不願意接受不平等條約,也不允許西方人在自己的控制區販賣鴉片,從而將西方殖民者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由此,引發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聯合絞殺。

    (太平天國和清軍作戰)

    此時,著名的西太后慈禧是大清朝的實際領導者,可以說鎮壓太平天國的行動是在慈溪的操作下完成的。在當時,除了南方的太平天國,北方還有捻軍、陝甘回亂等多地爆發起義,可以說各方勢力對清朝的衝擊,不亞於明末起義軍對明朝的衝擊。但是,慈禧把這一切都搞定了。從這方面來看,慈禧的水平要超過崇禎。

    (慈禧)

    那麼,假如按照題主給出的假設把慈禧放到崇禎的位置上會發生什麼?

    個人認為,把慈禧放到崇禎的位置上可能會比崇禎做得好,但不見得能避免明朝的滅亡。把崇禎放到慈禧的位置上,可能會比慈禧做得差,但也有可能成功把清王朝維持到20世紀初。

    下面說理由:

    慈禧的成功離不開外華人的幫助

    雖然慈禧在1900年和列強大打出手,但在她鎮壓各地起義勢力的時候,確實得到了外國大規模的幫助。比如,西方列強在和太平天國談判失敗後,轉而支援清朝,派出大批軍人前往淮軍、湘軍中擔任教官,同時賣給了清軍大批武器裝備。比如,在淮軍中士兵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來復槍和開花大炮,在幾百米之外就可以對太平軍擁有殺傷能力,而太平軍想要反擊,必須衝到100米之內。

    除了賣給清軍大批先進武器之外,外華人還組建了洋槍隊直接和太平軍作戰。

    李鴻章在鎮壓捻軍的時候,先進武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於李鴻章軍隊的武器裝備比捻軍先進的多,才讓淮軍有能力堵住機動性佔有優勢的捻軍,最終將這支縱橫華北地區的武裝力量消滅。

    可以說,離開了國外的幫助,清朝的武力優勢將會退化到和太平軍、捻軍一樣的水平,訓練水平也同樣會退化,變得還不如太平軍和捻軍。

    所以,假如沒有國外的幫助,慈禧很可能滅不掉太平軍,好一點和天平軍劃江而治,或者被趕到東北去。如果加上捻軍,大機率會被趕回東北了。

    慈禧放到崇禎的位置遇到的困難第一,沒了海外後援團:

    設想一下,把慈禧放到崇禎當初的位置上,她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與農民軍作戰。缺少了海外具有領先一個時代的軍事援助,缺少海外軍團的直接幫助,慈禧在明朝末年照樣玩不轉。

    第二,後金勢力虎視眈眈

    明朝末年北方的後金正在一旁虎視眈眈,當明朝出動大軍鎮壓農民軍的時候,後金軍隊就會揮師南下,迫使明朝陷入兩線作戰。這種局面,慈禧也沒辦法應對,反而很有可能把她逼急了向農民軍和後金同時派出軍隊應戰,就像當初慈禧向八國聯軍宣戰一樣。

    (八國聯軍在北京閱兵)

    慈禧的優勢

    慈禧有一個好處,打不過就跑。所以,這樣會保證部分地區在她的控制之下,不至於像崇禎一樣選擇自盡,一下子輸掉整個大明!

    為什麼說崇禎到清末不會比慈禧做的好?

    崇禎太耿直了,假如他遇到英法聯軍進北京這種事,跑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更不可能向列強認慫,但又打不過,所以他的處境很兇險。

    崇禎這樣的性格唯一的好處就是抵抗意志堅決,能夠在關鍵時刻穩定軍心。比如1629年皇太極率領大軍越過長城揮師南下逼近京城,要是慈禧早跑了,還好崇禎沒走,才讓皇太極攻打京城失利,從而退出關外。

    (皇太極畫像,要是當年他的對手的慈禧,很可能拿下了京城)

    可見,崇禎身上也有慈禧所不具有的優點,雖然崇禎不會利用外部力量,也不願意妥協,但縱然不會輕易讓大清滅亡,所以應該也能挺到20世紀初。

    以上這就是我的看法。

  • 9 # 抱影無眠夜歸人

    我認為如果慈禧換到崇禎時期,明朝延續個五十年完全沒有問題。

    崇禎如果換到大清就未必能撐過十年。

    一:分析把慈禧放明末:

    首先:看一下明朝末年,朝局混亂,東林黨,宦黨,各種黨爭,讓一個有選擇障礙症得崇禎皇帝一次次做選擇題,在位期間有18位內閣首輔。崇禎是有勤政的優點,只是在做無用功。偶爾免一次早朝還遭大臣非議,嘉靖萬曆朝哪個敢這麼做?將士們遼東用命拼殺,朝堂中各黨想盡辦法地拖後腿。如果是慈禧這麼會玩權謀的老太太來領導他們,各種黨爭不會演變到這麼嚴重。

    其次:崇禎帝接手大明朝時的情況,遼東守將中有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無一不是指揮若定,驍勇善戰之輩。可惜走了一招臭棋,把袁大將軍殺了,軍心一下子渙散了。

    皇太極圍錦州,洪承疇主張步步為營,卻被崇禎和監軍催促速戰,致一敗塗地軍心渙散。

    如果是曾國藩,慈禧如果這麼幹預軍事上的決策,太平天國會被滅麼?

    再次: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在南京設個六部系統幹嘛?如果慈禧的決策會是什麼?

    肯定是逃南京啊。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慈禧就出過這一招。

    二:把崇禎放清末:

    如果把崇禎放在慈禧的位置,八國聯軍進北京時,以崇禎性格當時就上吊了還有以後麼?

    太平天國造反,以崇禎多疑的性格會處處鉗制曾國藩,太平天國也不會滅。

    戊戌六君子會怎麼樣?後果如何無法假設。

    總之,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也許當時崇禎和慈禧當局者迷吧。

  • 10 # 鄧海春

    慈禧太后向來是人們不可不提的傳奇歷史人物,歷史上對於她的評價也是有褒有貶。假如我們大膽設想,把慈禧放到崇禎的位置上,明朝還會亡嗎?

    我們從明朝的滅亡談起,有人說明亡於天啟,有人說亡於嘉靖,也有很多人說明實亡於萬曆。似乎到崇禎這裡,明朝已經支離破碎,積重難返,不是崇禎不行,而是明朝已然墮入深淵,誰都無能為力了。可事實真是如此嗎?細細想想,明朝的滅亡,崇禎必然要負主要責任。就執政能力而言,他實打實是一個昏君。如若明代各位皇帝有機會重聚,很大可能太祖首先會狠狠教訓崇禎。為崇禎開脫的人,大多會提到,他很勤奮。這是我們一貫的偏見,不會苛責勤奮努力的人,可當這個人處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的時候,對他的評判標準絕不能僅僅依據努力程度。

    事實上,崇禎繼位時,明朝還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當然也絕不是太平盛世。天啟七年(1627),閩南地區發生嚴重旱災,一直影響到整個東南地區;遼東地區有外敵虎視眈眈;西南地區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1621)一直延續到崇禎二年(1629);西北地區災荒嚴重,甚至有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燃起。這是崇禎皇帝接受的大明江山,確實有了風雨飄搖的前兆,可他又做了什麼使眼前的局面更加的糟糕呢?

    首先是他清除魏黨的矯枉過正,處理魏忠賢無可厚非,可是徹底清除魏黨實為不妥。崇禎似乎宣揚戰果,擴大魏黨名單,執意一刀切除得乾乾淨淨。不僅頻繁地更換內閣,六部亦是如此,明朝的高層政治執行機構,經歷一次又一次大換血,自然朝野波譎雲詭,動盪不安。

    其次在於國家財政問題,崇禎年間,增加關稅,蒐括雜稅,增加賈稅,增加鹽稅等等一系列操作,暫且不評價是多麼的粗暴愚昧,弊遠大於利;這確實使得百姓的稅負加劇,社會不穩定因素大大增加。

    其三,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剛剛發生西北農民起義之時,用人不當又操之過急,弄得“招”“剿”兩難的境界。在軍事外交方面的失誤更是讓人扼腕嘆息,不再一一贅述。總之,崇禎皇帝的政治才能實在不高,傳遞到他手中的大明王朝並不是無藥可救,可在他的統治下,卻是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筆者以為,慈禧太后的個人能力絕對勝於崇禎皇帝。或許有人依舊持偏見——慈禧不過是一個荒淫誤國的“老妖婆”。撥開歷史重重迷霧,我們會發現慈禧絕對是一位頗具政治天分,眼界,能力,手腕都合格的國家統治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被班主任選為了班長,做班長有什麼意義嗎,不會耽誤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