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風宋月
-
2 # 不羈的風vip
歷史上最厲害的鹽梟當屬元末張士誠吧。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跟朱重八(朱元璋)打架,最後輸掉了性命。
張士誠是鹽販出身,因不堪元朝政府壓迫,1353年,與其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兄弟四人,夥同鹽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江北重鎮。並於1354年,在高郵建國,號大周,自稱誠王。著名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也在張士誠處任職。正是建國太早,導致了元朝政府的圍剿。
1354年九月,大元大蒙古國太師兼右丞相脫脫率重兵南下攻高郵。張士誠兵敗。幸虧危急之時,元順帝聽信讒言,解除脫脫兵權,臨陣換將,元軍軍心渙散。張士誠部趁機反擊,大敗元軍。後因腹背受敵,不能抵擋元軍攻勢,假意投降了元朝。後復反。
元朝滅亡後,在各路豪傑的爭鬥中,朱元璋笑到了最後。1367年十二月包圍張士誠所居的平江;九月平江城被攻破,張士誠被俘,後被押解送往應天(今南京)。在押往應天的船上,張士誠自縊身亡。明史載其“至金陵,竟自縊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另說則是朱元璋審問張士誠,張士誠用斜眼看他,罵道:“天日照爾,不照我而已。”朱元璋將其賜死,以弓弦縊斃,又梟其首城樓,以示官民。
目前蘇州市斜塘鎮有張士誠墓。
-
3 # 瘋趣樂園
你還別不信!鹽販子都能當皇帝!
今天,人們將大毒品販子稱為“毒梟”。
要知道,在清代,滿清政府也曾經把私鹽販子稱作“鹽梟”。
現在人們將古代的造反稱之為農民起義。
然而事實證明,農民起義至少在領袖階層沒有幾個真正的農民。
而人民印象中和氣生財的商人,由於社會地位低,受朝廷的壓迫最深。
又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反而成為了容易爆發起義的重點人群。
事實上鹽梟歷史上也確實多次爆發起義。今天就聊聊四位稱王稱帝的大鹽梟。
沖天大將軍:黃巢
一般人印象中黃巢就是個不第秀才,還被非編制公務員宋江黑了一把。
其實黃巢是鹽商世家出身,和宋江一樣不差錢。
然而不差錢的黃巢卻和宋江一樣科舉不第。
說明了古代的科舉考試確實是公平公正。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兵進長安。
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農民將帥:範汝為
福建範汝為起義和楊么起義都發生在南宋初年。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百姓不能靠天吃飯,只能靠經商生存。
結果偏安的南宋朝廷缺錢,與民爭利。
導致福建百姓不勝其擾。鹽梟範汝為聚眾造反。
其實論規模福建大起義一度嘯聚十萬雄兵。
而純粹官逼民反的範汝為,也比勾結北齊的漢奸土匪集團楊么匪軍,更讓人同情。
但知名度就是不如楊么。
縱橫捭闔:方國珍
最符合商人精神的起義領袖。
也正是這份圓滑使他成為了命最好的起義領袖。
方國珍多次接受元廷的招安,也多次反覆。
對待後起的農民軍領袖朱元璋他也是故技重施。
然而朱元璋顯然不像元廷那樣好忽悠。最終方國珍認清形勢,在還有一定實力的情況下,向朱元璋徹底投降。
為自己換來了安定和子孫的榮華富貴。
自立吳王:張士誠
張士誠的地位比方國珍還要低一點,是鹽丁出身。和朱元璋一樣苦出身。
以前名叫九四,所以他離九五之尊也就差那麼一點。
與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鹽販子方國珍不同。這工頭張士誠腦子太死。
造成他的格局不大,還認死理。最終下場比方國珍慘的多。
-
4 # 涼州七里
私鹽販子們多年刀口舔血的投機生涯造就了無與倫比的敏感、血腥和好勇鬥狠的性格,以及相當高的凝聚力和領導能力,比如黃巢的同事王仙芝、下級錢鏐(後來吳越國的“海龍王”)和明末的張士誠。
“我花開後百花殺”的黃巢黃巢不但是個鹽梟,還身兼落第秀才的身份,他的可怕可以腦補。
“(唐禧宗乾符二年)六月,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黃巢亦聚眾數千人應仙芝。巢少與仙芝皆以販私鹽為事,巢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屢舉進士不第,遂為盜,與仙芝攻剽州縣,橫行山東,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資治通鑑.禧宗紀》
各史書對黃巢生平記載大同小異,這樣一個久經違法活動(販私鹽)考驗,讀過書,武力高強(善騎射),性格豪爽(喜任俠)而極具號召力的人物,的確是領導起義的最佳人選。
▲作為劃時代的起義口號,“均田免糧”正是黃巢的傑作
至於他是否喜好吃人,學者們各執一詞,筆者也考證不了,黃巢起義可知的成就有如下幾點:
第一,最重要的,他消滅了主導中國政治格局上千年之久的世家集團。
義軍從福建、廣州到一路北上時,到處焚燒官府,屠殺官吏,進入長安後“尤憎官吏,得者皆殺之”。後來韋莊在《秦婦吟》一詩中,曾以“天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人”等詩句形象地描寫了當時的情況。
第二,藩鎮因而徹底失控,中國隨之進入了堪比漢末和春秋戰國的亂世。
武將們獲得了對地方的實際控制,並透過對朝臣和宦官的勾結和控制染指最高權力機構,五代十國乃至北宋初年,中國將有這群武人出生的藩帥或者將領們來主宰沉浮。
第三,最偉大的時代,李唐從此再無翻身之日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延續了安史之亂未達成的使命,此後的李唐王朝比東周天子和漢獻帝還混的慘,成為了各大勢力爭奪正統象徵的道具,直至“被禪讓”。
王仙芝和張士誠前者作為黃巢曾經的戰友兼同行,濮州(今山東鄄城北)人,於乾符元年(874年),聚眾數千人,揭竿長垣(今河南長垣),878年,所領導的義軍被曾元裕包圍,經過激戰,義軍5萬餘人英勇犧牲,自己在突圍中不幸戰死。
他是起義的先行者,但不是堅定的踐行者,兩次試圖接受朝廷招安,卻都因為各種原因不了了之,雖然最終放棄幻想,但可見其小富即安和信心不足的弱點。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跟朱重八類似),是元末位於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泰州興化白駒場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起兵反元並佔據江蘇地帶。次年在高郵稱誠王,國號周,年號天佑,將地盤擴張至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屢次接受元廷的招降詔書,後又再次反叛並擴佔土地。割據範圍南到浙江紹興,北到山東濟寧,西到安徽北部,東到海。公元1363年,攻殺紅巾軍領袖劉福通,自稱吳王。後屢為朱元璋所敗,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蘇南京), 自縊死。▲張士誠雕像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義領袖中,有“(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之說。作為一個割據者,他是優秀的,甚至得到了領地百姓的極大支援,但戰略眼光和野心都很一般,主動放棄夾擊朱元璋的機會,對於陳李之爭坐山觀虎鬥,給了朱元璋翻盤的機會。
再者,張士誠是滅元的蓋世功臣,元軍主力就是覆滅在高郵城下,當然,主因是內訌。張士誠和王仙芝的性格可以說大同小異,都是割據的眼光、做嫁衣的命。
不可不提的海龍王錢繆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獻錢尚父》▲海龍王劇照
這首氣勢如虹的獻禮詩說的就是名聲不顯的海龍王--錢繆。他出身混混,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佔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 ,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未能一統天下,既是地緣的限制,也是起家早晚的區別,就像今天的南韓一樣,總統在牛批,或者三星再賣力,南韓也成不了地球老大,怎麼也不行。
成就而言,他在歷史上的割據者中算不得什麼,但他有兩個長處是別人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第一,見識和胸懷
錢鏐晚年與僚屬們談起杭州城的變化,眾人盛讚杭城邑屋繁會,江山雕麗,湖海形勝,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數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錢鏐卻很清醒,他說:“千百年後,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於人而損之己者,吾無愧歟!”
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聖人云順天者存。又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也。如違吾語,立見消亡。依我訓言,世代可受光榮。--錢繆遺囑中國五千年曆史,幾乎找不出第二個如此識時務,知進退的君王了吧,後來他的子孫將吳越十四州囫圇獻給了趙匡胤,這一舉動儲存了整個錢氏家族,更避免了江浙百姓的冰災,是一樁體現眼光和境界的取捨之道。
第二,家族興旺,文風鼎盛。
宋末元初畫家錢選,明代學者錢德洪、畫家錢穀,明末清初錢謙益,清代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塘、文字訓詁學家錢大昭、畫家錢杜、篆刻家錢松,近現代植物學家錢崇澍,以及為共和國做出卓越貢獻的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鍾書、錢其琛。
▲錢家的英傑們
今天的錢氏依然是值得敬仰的,有人總結有錢家出過“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放眼古今莫出其右者,可見家族開創者給後人留下了怎樣的規矩和精神。
總結:同出一門,道路萬千其實就造反割據而言,職業神棍、職業神棍和失地農民的成就明顯更為輝煌,鹽梟們起點大同小異,結局卻千差萬別。說來鹽梟也沒什麼特別之處,關鍵還是在乎個人的素質、眼光和境界吧。
-
5 # 史海魅影
如果要說歷史上厲害的鹽梟的話,元末的張士誠應該可以算的上一位厲害的鹽梟。張士誠販賣私鹽發家,這可是刀尖上過日子的職業。在封建社會,國家嚴控鹽業,因為這是國家主要的稅收之一,別人要想從中分一杯羹,國家非要弄死你不可。幹這個行業肯定每天都要提防被抓,當然張士誠肯定有很多好友被元政府抓了,他對於元政府也是恨之入骨,所以在紛紛起義之時,張士誠也選擇了起義。張士誠可沒有朱元璋考慮的多,在起義之初佔領幾個城池以後就稱王了。起義之初稱王可是大忌,因為元朝打擊造反者本著誰稱王就先打誰的原則,你張士誠敢稱王就去消滅你。在張士誠稱王沒多久,元朝名將脫脫就帶領元朝百萬大軍打到了張士誠國都高郵的家門口。
元朝這麼重視他張士誠,派這麼多人來替他搬家,可是張士誠明白這一次真的沒有地方搬了,只能硬抗元朝百萬大軍了。在絕對實力面前,張士誠也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可是看似浪費時間的抵抗卻給了張士誠最終的勝利。元末政府內部鬥爭不斷,在脫脫快要打下高郵的時候,接到了元朝的辭退信,元軍就這樣潰敗,張士誠也因此名揚天下。
雖然張士誠最後被朱元璋消滅,但他也成就了一方霸業,算的上一代梟雄,一代厲害的鹽梟。
回覆列表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雖然鹽僅排在第四位,可是它的重要性是柴米油醬醋茶等生活用品根本無法替代的。離開了鹽這一生活必需品,人類根本無法存活。
鹽的市場需求旺盛,產鹽的地方卻少。對此供需矛盾,先民自覺的有了充分之認識:誰控制了鹽的生產銷售,不但獲利頗豐還擁有了話語權。據專家研究稱,黃帝與蚩尤之間的不愉快,其實就是為了爭奪產鹽區涿鹿的控制權。勝出的黃帝成了華夏始祖,輸了的蚩尤則被趕到蠻荒之地喝西北風。夏商周遠古時期,政事簡易,雖然專門設定了“鹽人”之職,不過他們負責的只是諸侯貢鹽的事情。地方諸侯上貢幾袋食鹽,而中央居然煞有介事的為此專門設立機構負責管理分配。
據此看來,兩千多年前的鹽還真是難得之物。
春秋時期,齊桓公想要稱霸可又沒有本錢,於是請來了長袖善舞的管仲。管仲果然不負所托,提出興鹽鐵之利,建議對鹽這一國家戰略物資實施專賣制度。管仲這一招果然夠狠夠毒,實施專賣後,不產鹽的梁、趙、宋、衛等國頓時抓了瞎,吃不到齊中國產的鹽渾身軟綿綿的,只好乖乖認齊桓公做大哥。齊國由此走上富國強兵之路,齊桓公如願以償一統江湖做了五霸之首。
秦一掃六合時,為鼓勵耕戰,發展生產,秦廷雖然聽任民眾自由開採買賣食鹽,但徵稅過重導致鹽價昂貴,小民貧困。
漢武帝時連年對外用兵,國庫空虛。於是改革鹽政,由官府直接組織鹽的生產、運輸、銷售,史稱“全部專賣制”。實施不久,一舉扭轉了財政困難。
此後數百餘年間,時而專賣,時而收稅,直到隋文帝一統天下,楊堅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對鹽既不官賣,又免徵鹽稅,得了實惠的屁民無不感激涕零,拜舞於塵埃山呼萬歲。《隋唐演義》中,程咬金販私鹽的故事純屬扯淡,官鹽物美價廉,程咬金可以正大光明的販賣私鹽,官府都懶得管他。
唐初沿襲隋制,政府不干涉鹽的產運銷。開元盛世時,唐玄宗因財用不足恢復食鹽徵稅制。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兩京陷落,唐王朝財政也陷入困境。唐肅宗為籌集經費,重開鹽鐵官營制度。理財專家劉晏任鹽鐵使(類財政部部長)後,改革鹽法為:民制、官收、官賣、商運、商銷五大綱領,史稱“就場專賣制”。經過這一番閃轉騰挪後,唐王朝的鹽價在天寶年間為一斗十錢,實施專賣後,很快就飆升到了一斗一百一十錢。到貞元四年(788),更是飛漲至了一斗三百一十錢。而就在大曆末年(779)的時候,“一歲年入總一千二百萬緡,而鹽利居其大半。”,“宮闈服御、軍餉、百官䘵俸皆仰給焉。”
雖然史學家拼命吹噓鹽鐵專賣制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美政,但盡人皆知,但凡是政府壟斷物資,無不是暴利的,鹽鐵專賣不能改變盤剝百姓的事實。許多人知道,食鹽資源分佈雖然不均勻,但其生產成本低下,專賣制更令鹽價虛高,獲利空間巨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的驅使下,私鹽應運而生。
吃不起鹽,錙銖必較的小民嘴裡淡出鳥來,顧不得違反國家律令轉而去購買價格低廉的私鹽。古往今來,低收入家庭始終佔社會絕大多數,這些人爆發出來的購買力也不容小覷。說話不硬氣且貪圖便宜的百姓,為食鹽走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對這種敢虎口奪食的刁民,唐王朝統治者必然會鐵腕打擊。但是這種打擊並沒有令走私活動消停下來,反而適得其反,一些走私者為了生存,乾脆三五成群走上了武裝對抗的道路。這些武裝走私私鹽的,就是我們經常講的“鹽梟”(注;鹽梟為清代對武裝走私鹽的稱呼,唐宋時期稱為“鹽賊”或“鹽寇”)。其實,所謂的鹽寇與鹽賊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是尋常百姓,為了生計鋌而走險。遇上官兵攔路盤查,他們抽出挑鹽的扁擔講理,就被指為寇賊了。
正是因為唐王朝財政收入大半來自鹽,所以到唐末突然出現了無數的鹽寇與鹽賊。其中最著名的有四位:黃巢、錢鏐、朱宣、王建。這“四大寇”都是販私鹽界的牛皮人物,黃巢販私鹽嫌不賺錢,數次科場失利後乾脆揭杆而起,號“沖天大將軍”,差點顛覆了唐王朝;朱宣則棄暗投明,混入了唐王朝軍界,最後官至天平軍節度使;錢鏐走的路子與朱宣相仿,不過他比朱宣走的更遠,盤踞在兩浙地區,從鎮東軍節度使一直做到了吳越國王。錢鏐盤踞吳越四十餘年,佔盡漁鹽之利,“錢塘富庶盛於東南”,如此有眼光,想來與其年輕時販私鹽的經歷有關;王建是四個鹽寇中最牛的一位,一不小心佔據了四川,成了前蜀國的開國君主。
歷史上,能夠躲在四川成一統的,無不是因為有了自貢這個“千年鹽都”的緣故。錢鏐與王建,兩個人佔據的地方都產鹽,簡單的解釋為巧合恐怕不能讓人信服。
唐滅亡後,雖然不乏鹽寇的後來者,但與唐代相比則人才凋零了。最著名者應該是元末的張士誠與方國珍,二人都是經歷了武裝走私鹽的歷練,成長為叱吒風雲的起義軍領軍人物。
從販私鹽到改變歷史程序,鹽寇做到這個份上也算是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