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守智
-
2 # 嘯清風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莫過於1900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女孩帕萬多,悠揚的琴聲表達了1900的心聲,同時也彈奏出帕萬多的清純美麗。
1900就像這艘遊輪一般無拘無束,而他彈的鋼琴更是天馬行空,讓人完全融入了大海的柔情。
1900透過遊輪玻璃窗看到了他一生最美麗的女人,從那時起他的眼睛就像定住一般,沒有離開過,而他手中彈奏的鋼琴不自覺的變了曲調,變成了帕萬多的美麗清純,變成了自己初戀的甜蜜,帕萬多就像波濤洶湧的大海撞擊著1900的心,1900終於忍不住衝了出去,可面對的卻是浮世繁華,他知道,一旦他下郵輪,追求自己的愛情,他將再也不會彈奏出任何琴聲
1900是無所適從和內心仿徨,只有融入大海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
3 # 小天剪影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湧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註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裡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裡,人生是一場悲劇。
-
4 # 亞拉說攜手小冠軍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或許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專屬他的聖地,在心百回千轉的褶皺。 ——題記
海邊的細沙洴澼在湛藍的淺灘裡,微風拂過海面,泛起世間最美的漣漪。無邊的光向四面聚攏,投射世間的美好。黃昏的海,晚霞與蔚藍釀就炫目的暈。那一抹光的猩紅,海底深處,恍惚中那是絢爛的聖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驀地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一句話:你只要留神,就能從那些人眼中看見自由女神像,看見美國。或許在那一刻,美國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美國。就像在布達拉宮山腳下,聽著古老梵唱那鐘聲想起,從頭往下精神的肅穆。或許那就是聖地的意義。
不知道為何,這幾天難以入眠,耳畔總是響起流水的聲響。又或許是在睡夢的世界裡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倉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潔淨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從天穹微弱的呼喚,血脈中來自蔚藍的亙古復鳴。那是海水聖潔的遺體,滌盪世間的黑暗。或許這個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們乘著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尋找人生的聖地。殊不知我們早已身處其中。
側耳聆聽的少年,化作萬千,溯游歲月的聖地。那一刻,心與精神同在,遁入無邊的浩渺。
人們從中誕生,海就是我們的母親。從氨基酸道蛋白質,從細胞到胚胎,從弱小到強大,我們從中一步步地走來。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著我們,為我們孕育文明。人類同時也一步一步瞭解自己的母親。新航路的開闢,航海貿易的發展,我們進一步瞭解她,同時她也進一步地付出。當海上軍事的發展,一個又一個的強國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勞。當無邊的硝煙蔓延,一條又一條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傷。
海洋的歷史就是一段人類的發展史。海洋與中華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麵積,擁有者“四海”,擁有悠久的海洋歷史。在海上,我們既有過卓越的功勳,也有著屈辱的曾經,但我們相信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經久的回憶在腦海緩緩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測的海洋,聖潔覆蓋了一切。曾幾何時,我們忘卻了一切,以為離開了海。但海與天空一樣,包裹著我們孱弱的身軀,用溫暖的心為我們付出一切。我們其實並沒有離開海,血液是聖潔的分流,他與我們同在。
詹·耶·沃爾德曾言:日子像紙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來。是的,那是我們共同的聖地,永遠……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愛你如初jx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意境深遠,就像越是好的名著越是最簡單普通。
每一個天才心底都藏著一顆孤獨而自由的靈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大海、遊輪、鋼琴如果只這三個事物就構築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藍中顛簸飄泊,在悠揚的音樂中領悟人生。世界很小,從船頭到船尾,在舞廳中的那架鋼琴前,從左到右,總共88個琴鍵;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藍天下,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融入世間百態,寬廣無邊。朱賽佩:託那託雷的《海上鋼琴師》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海上鋼琴師》描述了男主角1900,一個被遺棄在豪華的“弗吉尼亞人號”郵輪上的嬰兒,由一個黑人船工丹尼撫養長大,因此取名1900。他有一個傳奇的名字,他也有一段傳奇的身世,他出生在船上,成長於船上,他死於船上,他的一生與陸地無緣。
1900從小在丹尼細心的關懷和善意的謊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長。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後, 1900一次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那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
隨著1900的長大,他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反正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聲給深深的打動,音符彷彿是自他的血液裡流出一樣,隨性而至,信手拈來,卻每每動人心絃。
後來,1900有機會登上城市,但是最後他卻放棄了,當他看到又邊界的城市時,他說道:“我出生在這艘船上,在這裡,世界流動,每次兩千人。這裡也有慾望,但無法超越從船頭到船尾的空間。你彈奏自己的幸福,在那並非沒有邊際的鍵盤上。 對我來說,大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段太漫長的旅程。是一個太漂亮的女人。是一種太強烈的香水。是一種我無法彈奏的音樂。請原諒我。我不會下船。讓我回去吧。 拜託了。 現在,朋友,請你試著去體會,試著去體會,如果你可以。 眼中的整個世界。 美麗,可怕。”一艘輪船是他的一生;一架鋼琴,是他的一切。
1900始終明白自己內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無論代價如何,他都選擇聽從內心,這種平凡的偉大,最難能可貴,這也帶給我們思考,面對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的時代,我們也會迷茫,能做的也都有限;在面對不順的處境時,我們能始終堅持做真實的自我,找到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我們要面對的誘惑太多,只有勇敢追隨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才能不忘初心。
在故事的最後,遊輪廢棄,被裝滿了炸藥,有機會逃跑的他,卻選擇了留在船上,麥克斯的勸說也無法使他回心轉意,在巨輪炸燬的前一刻,1900雙手災憑空彈奏,這個落入凡間的天使要回歸天堂了。
1900雖然死了,但他避免了被世俗玷汙,被磨去稜角,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也應該如1900般追隨自己的內心,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誘惑!
-
6 # 小豬追劇吧
重溫《海上鋼琴師》感觸很深。
《海上鋼琴師》是誕生於二十世紀末的經典之作,在時隔21年後首登內地大銀幕,它的重映對影迷們來說是又一“有生之年系列”。
對國內觀眾有十分非凡的意義,充滿了懷舊。
而它在豆瓣評分中也很高分,不僅長期位居前列,並且有92萬人標記看過這部電影。
在我看來,經典的東西永不過時,。不論時代如何發展,《海上鋼琴師》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都不會被掩蓋。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1900”。《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十分“規矩”的電影,但它蘊含一個十分強大的精神核心。
電影開始於一個小號手麥克斯,為了生計要賣掉自己心愛的小號,在臨走之前他想再吹一次自己的小號,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麥克斯是故事的講述者。
觀眾對這部電影如此迷戀,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鋼琴天才的身上看到異常珍貴的純粹。每個人都很羨慕,他們想獲得那份純粹,但心底有個聲音告訴他們,那是遙不可及的。
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人們是貪婪的,他們沒有那麼純粹的內心。而這個物慾縱橫的時代也不允許你有。它推著你向前,向前。因為一旦停留,就可能被時代拋棄。
而1900專心與鋼琴相伴,一生生活在船上,簡單而純粹,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無法觸控的理想。
麥克斯曾經鼓勵1900上岸去看看。他沒有動搖。
直到1900遇到心愛的女孩才讓他有下船的念頭,可在下船的中途,他退縮了,終究還是返回了維吉尼亞號,陪伴他的鋼琴。
片子最後,他對邁克斯所說:“你知道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鋼琴上只有88個鍵,而在岸上有成千上萬個鍵,他無法做喜歡的事,無法用有限的鍵去創造無限的快樂。甚至來自岸上不知名的事物,會吸引他,讓他變得複雜。所以在面對心愛的女孩的時候,他卻步了。
他說“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我看見的,而是因為我看不見的。連綿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
最後的最後,他依然沒有下船,義無反顧地和他出生的地方一起消失。
該用什麼詞彙去描述他呢,單純,專一,一身桀驁,勇士,純粹……你可以說他的心裡只有他的鋼琴,也可以說他的心裡擁有一個大千世界。
他是孤獨的,他又是最富有的。
有的時候,他不僅僅代表一個單一的人“人,”他更像是一種精神,追求本我,與世界為敵。
回覆列表
今年十一月,電影《海上鋼琴師》重映,似是故人來。1900年,一個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開始,工業革命使人們把追求財富和地位當成終極目標,而兩次世界大戰摧毀了人們的家園和心靈。
故事發生在這個時代的第一年,“當一個人在某一個時刻抬起頭的時候,就會……就會望見她。這真是一件讓人琢磨不透的怪事。我是說,在海船上,有超過一千多號人,在驚濤駭浪之中,在移民之中,在怪誕的人群之中,我們之中,卻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就一個人,首先望見了她……”她是誰?當自由女神像朦朧的身影映入維吉尼亞號上第一個移民眼中,當這個人第一次大聲呼喊出她的名字,“America!”,全船人陷入了瘋狂地歡呼。
關於這“第一聲呼喊”,在電影中一共出現過4次,貫穿了整部電影,“她”更應該是1900年的“美國熱”,無數人把夢想寄託於“她”,瘋狂,渴望,歡呼雀躍。
“這是這個混賬新世紀的第一年”,維吉尼亞號上的一個黑人爐工對這個新時代下了不同的定義。此時他正遊走於與甲板上歡呼雀躍氛圍格格不入的頭等艙舞池,一邊希望撿到有錢人丟掉的寶貝,一邊對有錢人的吝嗇罵罵咧咧。在這裡,黑人爐工發現了鋼琴上的小嬰兒,1900就此誕生。
影片有兩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以託尼為主的敘事線,窮困潦倒的託尼選擇賣掉自己的小號,小號曾一度是託尼的驕傲,因為他最好的小號手用的是一個牌子的小號。但是正如樂器店老闆所說,需要藍調的時代已經過去,戰爭已經過去,無論再怎麼珍貴的小號,都已經沒人再吹了,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熱”漸漸平息,進入了大蕭條的時期。
託尼在樂器店吹奏了最後一首曲子,意外地發現了1900唯一的唱片,從而得知維吉尼亞號要要被銷燬的訊息。而他相信,1900還在船上,第一次他沒能說服摯友下船開始新的人生,這一次他想拯救1900的生命。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另一條線自然就是1900的傳奇一生了。託尼在破舊的維吉尼亞號尋找1900,觸發了很多回憶,迴盪在維吉尼亞號的一聲聲“1900”,彷彿在呼喚那個早已逝去的1900年,那個戰爭還沒有開始,每個上船的人都懷著“美國夢”的1900。
在1900的一生中,一直沒有去尋找自己的父母,他好像只存在於在這座漂浮的海上城市裡,一直沒有去深究自己的存在。正是因為不問歸處,1900能站在另一個世界的角度,分析那些手握權力,滿懷慾望的人們,給予旋律上的詮釋,創造出脫離名利場的音樂。說到音樂,1900有一個有趣的習慣,在頭等艙的舞廳彈的是他看到的人們,分析他們的表情、動作、心理,融入自己的理解,輕鬆又詼諧,一定程度上短時間解放了在名利場緊張的人們。而在三等艙,他演奏自己的音樂,彈奏自己的心境,美國議員為一賞他的旋律,竟然屈膝到三等艙,想求得一個拜訪的機會,而1900連拜訪是什麼的都不知道。
被議員這麼一鬧,1900絕世的音樂能力不脛而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很快就有一個自命為爵士發明者的人找上門來,要與1900鬥琴。鬥琴一段一直被奉為經典,第一場1900彈了一首聖誕快樂歌,第二場把挑戰者的樂曲模仿了一遍,最後表演了一場鋼琴點菸,把挑戰者驚得啞口無言。1900本無意與爵士樂發明者爭個高下,輸贏他並不在意,但是挑戰者急功近利的心態令他厭惡,以至於事後1900只說了一句“去他的爵士”。
世俗的這些東西不足以困擾1900,在頭等艙彈琴的他好像沒有煩惱,把氣氛帶的鬆鬆愉悅,每到深夜,他會到三等艙彈奏自己的樂章,抒發自己沒有歸宿的孤獨感。有一次他在三等艙遇到一個農民,經歷悲慘,農民說他聽過大海的聲音,那聲音在呼喚他,“改變生活,重新開始”,這在1900心中埋下了一顆尋找答案的種子。後來他邂逅了農民的女兒,這讓他突然想聽一聽大海的聲音,以此尋找屬於他自己的答案。託尼稱1900做決定下船的那一天,就像一幅畫毫無預兆的,“bang”,突然摔了下來。當1900走到船梯中央的時候,看到無限延伸的繁華光景,突然將帽子扔向天空,轉身走回船艙,在這之後,1900沉默了很久,像一幅掉在地上的名畫。
在和他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他說出了他選擇回去的原因,“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旅途太長,香水太濃,這音樂我根本無從創作。”
陸地上的農民說人生是無限的,但是1900的理解是,在有限的琴鍵上能譜出無限的樂曲,他下船時,看不到有限的琴鍵,有的只是無限延伸的冰冷石林,人生突然茫然無措,難道要像陸地上的人一樣不斷地去追尋四季如夏的地方?每一棵石林上是否都是維吉尼亞的頭等艙?如果1900出生在陸地,還能不能演奏出那樣驚天絕世的曲子?順著農民的話說,就是,他做不到,改變生活,變成追名逐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