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林老師講作文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前段時間一個很火的新聞,一位家長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得了膽結膽住院。最後在網上跟貼感慨,成績就隨它去吧,畢竟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又想起剛剛上映不久的印度電影《起跑線》,簡直就是中國家長的翻版,那些傾盡所有買學區房的家長,懷著如電影中男女主人公一樣的心態,為了孩子,拼了!
多麼痛的領悟。可以毫無誇張地說,中國的家長是全世界最不容易的家長。可是這不設上限的付出究竟能換回什麼呢?
也許是孩子出人頭地,可以傲然立世。
也許是他的默默無聞,仍要操持半生。
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初心到底是什麼?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在教育孩子上,到底意味著什麼。
龍應臺說,我們這一生就是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就是看著他們用背影告訴我們。不要追。
這樣的親子關係結局未免太過殘酷。可是現實不正是如此嗎?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提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這句話,道出了親子關係的真諦。既然如此,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過程中,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做?
一、鼓勵多於批評。
對於孩子,鼓勵永遠比批評的意義大。鼓勵與表揚不同。表揚是在表現好時給予的肯定;鼓勵是在失敗和氣餒時,給予的支援。
所以,在孩子面臨失敗與打擊時,多鼓勵,孩子會對你心存感恩。會在孩子面前樹立起更高的形象。
二、能與孩子平等的交流,並隨時準備換位思考。
很多與孩子關係緊張的家長,都是因為無法換位思考造成的。用大人的思想與標準來要求一個孩子,是不現實的。我們從家長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我們能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多一份彼此的理解與尊重,與孩子共同成長一次,是多麼難得的人生體驗。
三、要求孩子時,自己先要做到。
家長們總是對孩子要求嚴格,要養成好習慣,要嚴於自律。這當然沒有錯,可是當孩子做不到時,就會大發雷霆,慨嘆自己的努力都付之東流。
可是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自己做不到。就一定要孩子做到的。想沒想過此時孩子的心理可能在想:你們做不到的,憑什麼非要讓我做到?
這不是說父母必須要在各方面都比孩子優秀,我們希望的結果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前提必須是,父母無愧於一棵能提煉出靛青的藍草!事,不必躬親,但精神上的引領不可或缺。孩子學習時,在看手機看電視。孩子難得有了娛樂的時間,又是催促,又是不許這不許哪的。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如何能與家長和諧相處呢?
要求孩子做到什麼,自己也要努力做到。就算做不到,也要讓孩子看到你的努力。這更重要。
四、互賴,是最好的親子關係。
在親子關係中,家長能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孩子能不能給家長帶來幸福感,決定了親子關係的質量高低。這其實是一種互賴的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是從孩子依賴父母開始,到後來,是孩子不希望父母的干涉,最後,父母與孩子之間,變成一種互相依賴,形成一種堅不可破的信任。
從依賴到獨立,再從獨立到互賴。親子關係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逐漸發展,厚積薄發,最終收穫一個理想的結局。
-
3 # 天然木1998
處理和孩子的問題,重點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做到他們開心並且引導孩子喜歡上有意義的事,另外,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加以培養,這或許是孩子未來成長的一筆財富,一門手藝。
-
4 # 大海教育
在家庭關係裡,有兩種關係是非常主要的,一個是夫妻間的關係,另一個就是與孩子的關係,前者是核心,後者是基石。
1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答案是很明顯的,但是做為家長卻容易忽視。因為家長們更關注的其實是孩子的學習,尤其是當孩子上學以後。
雖然這種觀念已經有人開始放棄,但是現有教育體制的穩定,並沒有讓家長們覺得可以完全拋棄這種想法——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其他都不重要。
2 正確與孩子交流
在我教過的孩子中,很多家長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爭氣,如何不聽話。每當她們在電話裡和我交流的時候,我腦海裡浮現出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在諾大的教室裡,班主任站在講臺前,凝視著眼前的一對父子。父親左手拿著教鞭,右手放在兒子的背上,而兒子正在爬在書桌上,發出痛苦的嚎叫,父親的左手不停揮舞著教鞭。
同學們仔細看著這對父子,仔細看著父親如何揮舞,仔細看著兒子如何喊叫和閃躲。整個教室除了兒子的喊叫聲以及父親的喘氣聲,絕不會聽到第三種聲響。
這是一個恐怖的畫面,也是我能夠想到的家長與孩子關係惡劣時最糟糕的場景。
為什麼兒子會捱打,而且是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被父親用教鞭這種殘忍的工具?因為兒子犯了錯,犯了他父親覺得不能容忍的錯。
在我小學的時候確實見過某位同學的父母在教室裡,當著老師的面訓斥自己的孩子,當然並沒有進行身體上的教訓。但是,家長的做法其實是在傷害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
家長傷害孩子自尊的場景,絕非僅此一種。在我高中的時候,親眼見到同學的媽媽手拿菜刀,向著自己的兒子砍去,幸虧當時人較多,及時制止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母親拿著刀這種危險的東西走向著自己的兒子,這得是多麼大的仇恨啊!
每每想到這裡,我都感到痛心疾首。我相信每位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因為愛,所以才有恨。恨自己的孩子沒有成為自己心中的樣子,恨自己的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恨鐵不成鋼。
3 愛孩子就要體諒孩子
如果家長是愛孩子的,就應該學會體諒孩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懂得原諒孩子。這麼做不是為了包庇,而是理解和幫助,幫助孩子成為應該成為的樣子。
作為父母,如果懂得體諒孩子,孩子就會知道你在關注著他,沒有“忘記”和“放棄”。這個不應該成為孩子的奢望,而是父母本身的給予。
孩子不一定會站在父母的角度,但是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容忍,去體諒。如果能夠做到,孩子就一定會感知,也會知道感恩,讓自己努力成為父母心中的期望。
-
5 # 中小學生教育輔導顧問
亦師亦友亦家長
亦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面前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和形象要求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亦友
把孩子當成朋友,用孩子的心理去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覺找到知己,不孤單,還更願意分享他的小心思,讓你更瞭解他。
亦家長
“吃的不少,打的不饒”這是我農村父母的教育準則,盡父母最大可能給予孩子優越的物質條件(個人不贊同男孩窮養,物質窮養會導致思想的窮養),孩子犯錯,絕不姑息,該打要打,該罵要罵!
三者如何平衡,父母如何配合,需要父母慢慢摸索,因人而異!
個人愚見,不喜勿怪!
-
6 # 暖心秋媽
“作為家長,怎麼處理好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呢?”
我是一個孩子媽媽,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了。在過去幾年裡,帶孩子的事常常是我一個人的事。很多時候我在心裡也會抱怨孩子爸不幫忙分擔帶孩子的事。然而,不管我怎麼累怎麼辛苦,我都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爸怎麼樣怎麼樣懶惰。抱怨對於孩子來說,是讓他學會“抱怨”,會讓他負能量滿滿。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儘可能地讓孩子活潑,Sunny,學會感恩。
與孩子相處,百變不離其中,都應該以和善、溫柔、正能量與對待。如果總是以充滿指責,總是負面情緒影響帶孩子,那麼,孩子也會習得這樣的情緒。
一、一個小孩,因為父母之間的事常常被奶奶咒罵,被奶奶說一些難聽的話。日積月累,這個孩子小小的年齡總是愁眉苦臉,沒有一點孩子該有的常態。二、前幾天,我家孩子因為我要他收拾洗澡後的玩具而對我發脾氣,氣憤的他居然一踢凳子!我被他那樣的動作氣得頭髮直豎起來。忍無可忍的我對他吼了,他居然要拿物件準備向我反抗。我看見那樣的孩子,我對他吼:“別對我動手動腳,能對媽媽動手的人,都是沒擔當的人!既然你這樣,從現在開始,我不會管你任何事。”從那刻起我沒再搭理孩子,睡覺我也沒原諒他,他是帶著哭音入睡的。我知道他踢凳子的行為,其實是前不久在老家學了他老爸的動作。某一天,我們三個人一起回老家了,他老爸在老家聽電話後發脾氣踢了凳子。所以,與孩子相處,應對孩子示範好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與孩子相處,如果覺得無從下手,也可以多去看一看優育的社交平臺或社群、社群,再切合實際,應該比盲目跟風會好很多。
-
7 # 阿土婆
家長最需要明瞭的就是知道教育的基礎就是愛和接納。
1 無條件的接納和愛孩子,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特別是孩子還在幼小的時候。父母更是應該完全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所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在一歲半稍微懂事之後,到三歲之前,都對父母有一個依賴期,這個時候孩子特別渴望父母的擁抱,父母的接納。孩子常常黏在父母的身上,需要父母無數次的對孩子說愛TA,並且包容TA,每天揚起笑臉對待他。
2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不管教孩子,而是說在愛和接納的基礎之上,有讚賞,有管教。因為只有當我們完全的接納和愛孩子,我們批評管教的時候,孩子才會感覺到我們是出於愛TA的緣故才這樣做。
所以我們要把孩子和孩子做錯的事情分開。孩子呢,我們是愛的,但是孩子所做的錯誤的事情,我們是不喜歡的。
3 父母還要學習一些溝通的技巧,因為溝通的技巧裡面,聆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特別是對於小孩子還不會清晰表達的時候,父母的聆聽能力更是非常重要。
聽清楚孩子說的是什麼,再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回答。同時我們也不會給孩子貼標籤。
沒有孩子喜歡嘮叨的父母,所以父母說話要說到點子上,這實在是一門藝術。
誰說父母不需要學習呢?但是我相信,只要父母有愛,學習不是困難的事。
-
8 # 老楊說教育
父母與孩子之間常劍拔弩張,這一個非常尖銳的社會問題,不是個案現象。
父母的虛榮心和攀比心,讓孩子挫敗;父母過分看重成績,過度說教,剝奪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父母失控的情緒,讓孩子內心崩潰,無力學習。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親子關係緊張,根源上是家長對孩子一廂情願的過高期待、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唯我獨尊的家長作風。
思路決定出路,家長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1. 學會放手,把學習還給孩子。
孩子成績有起伏,父母就會緊張,就會去指責、要求、命令孩子,給孩子各種施壓。久而久之,孩子會誤認為,自己是為父母學習:我學習,是看你們的情分;不學習,是我的本分。
把學習還給孩子,讓他在學習中經歷困難、挫折,錘鍊他的毅力,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孩子會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養成他終生學習的習慣。
不要怕孩子走彎路,有時,彎路才孩子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龍應臺的書裡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既然這樣,何不學會慢慢放手,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當孩子不想學時,你可以告訴他:"你什麼時候想學就學吧,因為人生是你的。"
2. 調整情緒,面對現實。
哪怕有情緒,父母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但不要憤怒地表達。
當父母憤怒地表達時,孩子接收到的,是父母的負面情緒,而不是父母說了什麼。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孩子,是無力學習的。
真正摧毀孩子的,不是作業、不是網課,也不是遊戲,而是來自父母的負能量。
我們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但具體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就只有“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這一條路了。教育要“易子而教”的道理就在於此。
如果每一個孩子,都必須要經歷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才可能成功,那是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的。
網紅“李子柒”的例子,向我們證明了一種可能:不讀大學,也能成大才。
哪怕孩子不能成大才,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快樂的普通人也不錯。事實上,大多數孩子就是一個平凡的人,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家長們雖然不願意,但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的行為對孩子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終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你的一面鏡子,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透過孩子,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做到沒有?把關注點放在父母自己身上,先搞定自己,努力改變、完善、提升自己。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
解決親子危機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和孩子一起不斷地學習。沒有人生來就會做家長,做家長永遠沒有畢業的一天。
疫情期間,孩子的種種頹廢或放縱的行為,父母要理性對待,智慧引導。用耐心和愛心,潤物無聲,化去劍拔弩張、硝煙瀰漫的僵局,換來的一定是平和、安寧、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
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每個生命都有適合自己的領地。
父母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耐心。
孩子的路必須孩子自己走,走彎路或許就是成功的捷徑。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靜等花開、守望相助、理解引導!”
回覆列表
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中的重頭戲,也是關係到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每個家長都是從孩提時代走過來的,所以在如何處理親子關係這件事情上,都應該遵循一個核心:看到孩子的優點,理解他的感受,進行適當地鼓勵與正確的引導。
那麼,具體如何來做呢?分享幾個我自身的育兒實踐,與家長共勉:
多與孩子互動,增進情感交流每個孩子,都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夠抽出時間來陪陪自己的。而這裡所說的陪伴,還必須是高質量的親子互動:人在,心也在。和孩子一起玩耍時,最好是全身心地投入,和他打成一片,讓他體會到幸福與快樂。這絕對不是擺拍幾張照片,在朋友圈曬一曬就了事的。比如說,我週末會帶孩子出去郊遊,傾聽、交談、遊戲才是我們的互動內容。孩子會非常享受這種親子時光,也就玩得更盡興,親子關係也容易得到昇華。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曾經看到某育兒專家說,孩子和父母親永遠不可能成為朋友,也不該成為朋友,因為親子關係不能模糊概念。我個人是非常鄙視這種理念,也是堅決不贊同的。誰說和孩子不能做朋友了?為什麼一定要居高臨下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試著去理解他呢?如果家長心裡始終是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你與孩子之間是不太可能有什麼良好親子關係的。因為你們之間鴻溝太深,你放不下架子,孩子覺得你有距離感,也就不願意跟你敞開心扉。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你的言談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你想要與他有和諧的親子關係,那麼你與你自己的父母親以及其他長輩之間的關係,就是最好的教材。孩子見證了溫暖的家庭氛圍,自然會受到良好的薰陶。你如何尊重長輩,如何與老人們交談,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我們常常教孩子要尊重別人,但是別忘了:孩子也需要家長的尊重。比方說,孩子想要學畫畫,那麼家長尊重他的意願,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學習你認為對他有用的鋼琴。像這樣的尊重,不但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還能夠讓孩子更加懂得尊重你。
總的來說,想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需要:放下身段,多與孩子交流,以孩子的視角來走進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