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白描

    自己的種,自己的教育,共同的生存環境,你說呢?

    所以,如果父母在教子方針上說一套、做一套,孩子很可能內在產生自我矛盾和衝突,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教育孩子之前,父母應該學會自我成長。孩子是隨性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而成人可以對自己有意識的控制,父母的二次成長不光對孩子有利,對父母也是有利的。

  • 2 # 若水心靈小屋

    “我想要的只是一個溫柔的媽媽”

    禪喜與書影驢 2019-04-20 16:30:27

    上海17歲男孩和母親吵架選擇自盡的事,這兩天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不用贅述。

    我能理解,不用百度,單在自己周圍,最近就聽說過兩三件類似的事情(之前把他們寫出來放在這裡:救救孩子,那些提前隕落的花朵們),所幸,有的孩子被救回來了。

    上午跟孩子爸爸聊天,我說17歲孩子的事情出來後,在微博上,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孩子被一堆陌生的家長罵。

    他說這樣的家長都......,他說你不要再傳播這個鏡頭,不要關注點再放在這個孩子身上。

    也有老師跟我說:你不要再轉那個影片,不要再刺激那個媽媽了。

    他們沒多說啥,我理解,這不僅僅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事件。而是,其實每個父母包括我自己,在這樣的事件面前,都值得反思。

    先說說自己看到的一些現象吧。

    自己的孩子九月份要上一年級,最近開始混跡在一些幼升小的群裡。

    有時候別人說了一個新玩意,其他人就怕被落下地趕緊打聽和跟隊,有的甚至孩子還在肚子裡,就已經開始焦慮和籌謀。

    我是從小被放養的,父母鮮少過問成績,就自己瘋玩,或者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就是考了第一名父母也不多表揚說怕孩子驕傲。

    所以,我看到家長們這樣地安排孩子,我作為旁觀的家長,都覺得很有壓力,有點透不過氣。

    他們咋不問:孩子喜歡不喜歡呢?

    我在想,這些父母們都是好心,但就像一個溫室,如果沒有孩子發自內心的自我驅動的生命體驗和連結,一顆小苗要怎樣才能長成蒼天大樹?怎樣面對這漫長一生的溝溝坎坎。

    記得娃兩三歲時曾經很寵溺他,讓他幾乎沒有規則地去“探索”世界,有時候不免打擾別人。

    於是,敬重的老師給我轉了一個連結:《慈母多敗兒》,文章列舉了很多事事替娃包辦的父母,事事鋪路的父母,但是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離開他們,還是很差,一遇到挫折,就很難自我調適,一些惡性事件就會發生。

    那時候,我理解老師的意思是讓我多給孩子吃一些苦,不要管太多,讓他自己經由磨礪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內心面對困難的力量慢慢增強起來。

    直到現在,都獲益匪淺。

    孩子慢慢大了。前段時間,6歲的孩子不知道咋地跟他爸爸說起死亡的事情來。他問:人是不是都會死,然後問他爸爸,爸爸和媽媽啥時候會死?

    sigh......

    他爸爸問:為啥這樣問呢?

    孩子說:因為這樣的話,就沒人管我了阿。我想幹嘛就幹嘛了。

    孩子一臉天真和釋放。

    我和他爸爸都一臉“黑線”。

    童言無忌,不過娃真的是很認真的,嘿嘿。

    我問娃:那樣的話你不是很孤單麼?沒人陪你啦。

    娃說:不會啊。還有朋友們啊,那時候幼兒園的同學們都長大啦!

    一顆顆自由自在的靈魂,期待自由自在的空間。

    足夠我們深思......

    記得以前經常有父母遇到孩子教育問題就去跟老師哭訴、求教。

    老師通常雲淡風輕地說:你不要太管他,讓他自己該幹嘛幹嘛,他就會好,你也會好。說完就神秘地笑。

    父母們一臉錯愕。

    老師曾說(大意,原話不記得):大人怎麼可以自大到覺得孩子是可以管就好的呢?

    老師常常說的是:不是管,而是我們要去愛別人,這種愛,就是尊重別人,給別人空間,平等地交流和探討。

    這些話之前曾經整理過一篇文章:

    管好自己,不要管別人

    文章出來後,也有一些爭議?有的網友說:怎麼不管別人,只管自己,如果孩子不管,他能好麼?

    實際上,這不是說真的啥也不管了,自由放任了。不管別人更多是一種心態,是想呼籲父母對孩子,更多不要是管理、控制的心態,而是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平靜引導。

    我就常常被孩子的智慧震到,常常,他帶給我很多思考,讓我學習到很多。

    我真的從來不認為:孩子是我苦口婆心能夠管出來的,他們,智慧著呢。

    就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儘量做好示範,因為身教甚於言教。

    然後在衣食住行方面儘量給他一個基本但不浪費的方便,同時,儘量給他一個比較良善的環境,保護孩子不誤入歧途或者到一些不好的環境中,因為境教甚於身教。

    其他的,就交給孩子的命和時間吧。

    這樣,也許孩子和大人都會舒坦很多。

    說這麼多,好像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由於個人的修為不夠,我和他爸爸,還是經常會“居高臨下”地讓孩子幹這幹那,自己氣得不行,還偶爾把孩子整哭。

    但我想,我們還是會一邊犯錯,一邊提醒自己,下次情緒再收斂一些,再收斂一些。

    六歲的孩子常說:很喜歡現在的幼兒園。

    我問他:為什麼呀?

    他說:因為老師好溫柔呀。

    我和他爸對視一笑,這麼小的毛孩子,還知道“溫柔”這個詞兒了......

    “爸爸、媽媽不溫柔麼?”我問。

    “嗯,是啊,老師溫柔”孩子說。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家長,讓孩子喜歡和信服, 共勉噢!

    最後,奉送一個泰國短片,《豆芽》,講述一個娃媽是怎麼鼓勵娃的,無論生活幾多艱難,她總是帶著讚許的眼神,對娃鼓勵道:我們試試。

    圖片:花瓣網

  • 3 # 葉爾教育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是孩子模仿的主要物件,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要心裡有數,明辨是非,對自己的行為中不恰當的地方作一些修正,其次就是不要讓家庭環境制約了孩子,用開放的心態讓孩子和更多的孩子接觸,和更多的人接觸,這樣可以減少家庭環境對孩子的不良影響,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 4 # 古韻小才女

    我認為非常大,女兒受到媽媽的影響,潛意識裡媽媽就是自己的榜樣!她會習慣性模仿媽媽的一言一行,言行舉止,生活習慣,處事風格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因為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就像看到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一樣。

    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性格是怎樣形成的呢?

    遺傳因素,成長的環境,受到的薰陶。還有外界的刺激…等等,都有可能造就出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怎樣改變

    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影響別人!改變自己以前的溝通方式,調整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多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調整心態來坦然面對周圍的一切。

    感覺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馬上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三分鐘,同時多想一想高興的事,就會很快調整過來!

    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堅持調整的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不能心急。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 5 # 福林媽咪

    記得當時看《都挺好》的時候,有一個片段是蘇大強想要跳河被警察勸了下來,然後蘇明玉在警察局和蘇大強吵了起來,罵蘇大強窩囊廢、不配有子女的時候,蘇大強氣的對明玉說:“你就是趙美蘭!”蘇明玉那時候眼神有一絲慌亂,她發現自己討厭了幾十年的人,竟然自己變成了她。

    你說父母的性格對孩子影響大不大?

    父母若是性格好,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基本上不會太差,這就叫做潤物細無聲,讓孩子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感受到父母的好性格,跟著父母學會更好的與人相處。

    父母性格若不好,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好,這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孩子是父母情緒的第一感受者,每次父母有不好的情緒,孩子都是切實的感受到,慢慢的孩子對這種情緒就會很熟悉,在相同的場景下孩子也會自然而然的迸發出這樣的情緒,變成父母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若是不想孩子被不好的性格左右,父母就要改掉自己不好的性格,引導孩子的性格往好的方向發展。

  • 6 # 粉紅的青蛙

    大人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肯定是大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影響深遠。

    道理雖然懂,可往往就是做不到。

    我脾氣不好,常常會控制不住情緒,朝女兒一通發洩。

    發洩出來後,自己覺得暢快了,可女兒呢,心情一定差到了極點。

    感到愧疚的我,每每都會及時抱住女兒,向她道歉。原以為這樣做,就能彌補我之前帶給她的傷害了。

    可是,情況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我發現,女兒的脾氣越來越像我,容易急躁,不耐煩,容易發洩心中不滿。

    由此,我想到了我媽。

    我媽的脾氣也不好,易怒,易發火。

    我小的時候,就曾幻想過長大後的自己,脾氣一定不能像媽媽。

    可是,越大越發現,我身上怎麼也擺脫不了媽媽的影子。特別是脾氣,實在太像了。

    專家說,孩子的脾氣為什麼像父母?這與基因無關,而是環境下的產物。

    當意識到危害的時候,我決定改變。先從改變自身做起。

    《傅雷家書》中說:"世上最有力的論證,莫過於實際行動,最有效的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先改自己。"

    如何改呢?我試過多種方法,比較有效的是下面三種:

    轉移注意力。

    每次,當我感覺到快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就強迫著對自己說:"趕快離開這個地方!"

    比如,與女兒有衝突的時候,我便逼迫自己離開她的房間,去陽臺上看看,或者去客廳裡轉轉,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等到心情平靜下來後,再與女兒好好溝通。

    自我暗示法。

    當我意識到自己快要發火的瞬間,我嘗試著在心裡反問自己:"發脾氣有用嗎?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效果也許不是立竿見影,但多嘗試幾次,還是小有改變的。

    樹立偶像。

    我一個朋友,脾氣十分好,哪怕再危急、再糟糕的事,在她面前,也是雲淡風輕。

    我便把她當作我的偶像。

    在即將發洩情緒的那一刻,我提醒自己,求助偶像的力量。

    朋友的形象開始在我腦裡反覆浮現,那麼溫柔,那麼可人。而此時的我,表情卻如此猙獰。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寫道:"對於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想要孩子成長得更健康、更優秀,指望別人肯定是不行的,作為父母,我們先把自己打造成適合他們模仿的樣子。

  • 7 # Nicer個人成長

    其實你在寫這個提問的時候心裡應該已經感覺到了“大人的性格對孩子影響的大小程度”,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在生活中和孩子相處或教育孩子時自己言行對他的影響很多時候是沒有意識到的,當突然有一天看到或聽到孩子用了似曾相識的言行來對待他人和自己的時候才恍然醒悟,原來自己給孩子帶來了這麼不好的影響,那一刻自己真的感覺到非常地驚愕與羞愧。

    我感覺如今的父母都知道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具有影響和榜樣的作用,只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為孩子做出了錯誤的示範,比如我老公以前會有帶不太文明字的口頭禪習慣,然後某一天孩子就學會說這個字了,當你告訴他不可以這樣說的時候他反而說的更有勁。我自己有時也會因為情緒不好或孩子太調皮沒有控制住而吼了他,隨後當他和家裡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就會學我一樣和家裡任何人對吼,我們就是這樣在生活中一點點影響著孩子健康積極地成長。

    想要改掉自己對孩子不好的影響,我們不能僅僅是知道大人的言行對孩子具有重要的影響,還要去深刻地體會自己這種消極影響的後果,比如像題主這樣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影子的形象是消極的,透過孩子反射過來的這個消極形象來認清自己對孩子起了怎樣的不良影響,這種體驗是深刻的,有時甚至還有點震撼,這些強烈的感覺會讓我們真正醒悟和看清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促使我們去反思和改正自己以後對孩子的言行。

  • 8 # 元寶爸爸聊育兒

    大人的性格對孩子影響很大。就拿我家來說吧,前兩天發生的,一次中飯後,元寶大聲的喊姐姐“又跑進來了,快去刷牙,你這個熊孩子”,我一聽,這句話、這語氣不是寶媽每頓飯後督促大寶的嗎?孩子學的那麼象,這個瞬間彷彿看到是寶媽在嘮叨大寶的樣子。看來,寶媽的不耐煩情緒已經影響到元寶了,我必須提醒寶媽注意平時說話的方式了。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環境是伴隨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孩子性格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他將來能否取得出色的成就,和父母的行為舉止有著很大的關係。

    既然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性格帶來一生的影響,那麼建議父母注意以下這幾點。

    再苦再累也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

    有些家長工作很累,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後,從單位帶回的糟糕情緒控制不住,孩子的一點小錯都會成為觸發點,極容易成為洩怒的導火索。一天,林林媽媽被老闆批評了,心情很鬱悶,林林見媽媽好幾天都沒笑臉了,就故意搗蛋,想引起媽媽注意,逗媽媽開心,然而卻惹來媽媽大發脾氣,被狠狠的罵了一頓。林林被媽媽的樣子嚇哭了,到了第二天,一看見媽媽沒有笑就緊張地、小心翼翼地問:媽媽,你不開心嗎。俗話說,聽話聽音,別看孩子小,其實他們最會察言觀色,當他看到家長面色陰沉,會心裡盤算:這兩天得小心點了,這些不安情緒都是對自身價值的否定,長而久之,孩子會變得不自信。

    父母這一神聖職責要求成年人必須懂得剋制,隱忍,面對孩子儘量保護客觀平和。就算生活的重壓讓我們很難笑出來,退而求其次,一定要做到再苦再累也要在進家前消化掉。

    培養孩子樂觀的好性格

    樂觀是一種積極生活的態度,是一個孩子擁有的最大的魅力。一天,我帶兩娃去公園玩,天氣太熱,兩個孩子被允許一人一支雪糕,要知道,平時寶媽可是不允許孩子吃這些的。結果元寶邊走邊吃,雪糕融的快,小傢伙吃的慢,一不小心,雪糕掉在地上,元寶立馬傷心的哭了起來,我趕忙說:“元寶,脫下鞋子,爸爸跟你做一個試驗好不好?”孩子平時最喜歡我說這句話,配合地把鞋子脫了,我說:“快,用腳去踩雪糕,看雪糕會從你的腳趾縫中長出來,我相信,你們班上的孩子沒人嘗試過”,孩子踩上去,就象小豬佩奇踩泥坑一樣快樂。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樂觀的孩子做事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勇於探索。

    不要抱怨,時刻傳播正能量

    看到過一個非常引人深思的小故事:一個黑人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 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司機伯伯的面板和我們不一樣?” 母親微笑著回答說:“上帝為了讓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機堅決不收錢。他說:“小時候,我也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但是母親說我們是黑人,註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換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個我……。”我們說的話都在撒著不同的種子。你在抱怨這個世界,孩子也只會抱怨這個世界。

    我時常開車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在排隊等待的過程中,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人多,有人插隊,我的做法是平靜的接受,在這個時間內,拿起購物車裡的物品教元寶識物,辨別商品的大小,輕重,顏色等。

    結束語:孩子性格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在父母的影響下一點一滴地培養起來 。父母不僅要展現營造快樂的能力和胸懷,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擁有一顆樂觀心,父母的樂觀處世態度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量有但沒硬度,有磁性,有光點是不是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