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星經紀人汪仁生
-
2 # 搞笑好心情
歌唱中發聲的動力和基礎是呼吸,嗩吶、笙如果沒有口腔給風,簧片就不可能振動而發聲;彈奏鋼琴時,只有透過手指觸鍵才能使榔頭擊弦;小提琴靠弓子與弦摩擦而發生,這些都是發聲的動力。同樣,歌唱時,聲帶受肺部撥出氣息的衝擊而振動發聲。因此,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和基礎。
在歌唱中,正確的發聲、共鳴、吐字及歌曲思想情感的表達都與呼吸有密切關係。如果一個歌唱者在歌唱時,憋的臉紅脖粗,體態造作,既不會控制撥出的氣,也不能很好的運用共鳴器官,說明他還沒有掌握歌唱的關鍵——呼吸。實踐證明,只有掌握了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方法的人,才會歌唱。因此在學習歌唱諸多方法和內容時,首先要學習和掌握呼吸和氣息的運用。呼吸沒有很好的掌握,歌唱時必然氣息不夠,很難唱好較長的樂句。氣息支援的功夫不夠,必然加重喉部負擔,不但高音很難唱上去,甚至唱中音也會感到吃力。氣息控制的不夠好,歌唱中的強弱,音量大小也很難做到。所以,掌握與學習呼吸以及氣息運用和控制,是歌唱學習中的重要內容。
歌唱時所用的呼吸方法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三種。在歌唱時,一般多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以胸肌,腹肌,兩肋和橫膈膜相互配合來控制氣息,從而共同完成符合歌唱要求的任務。其表現形式有緩吸緩呼和急吸緩呼兩種。
一、緩吸緩呼
緩吸緩呼是歌唱練習和演出時經常使用的呼吸方法。吸氣時,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膈膜下降,胸部自然挺起,兩肋肌肉向外擴張,小腹向內收。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就如同聞很香的花朵時那樣的感覺一樣。吸氣要深,但不宜過滿,也不可大用力,只要胸廓和上腹部能夠自然挺立,達到舒服的飽和狀態就行了。呼氣時要保持吸氣狀態,胸部不可塌陷,儘量控制住氣息,平穩、均勻、徐徐地、連續不斷地撥出。保持胸腔和橫膈膜擴張狀態非常重要,不可使氣息很快洩掉,就像是緩緩吹去桌上的塵土那樣。總之,吸氣要平穩而深入,穩住以後再以慢速、徐緩、均勻、平穩地呼氣中發聲,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和力度的變化。
二、急吸緩呼
急吸緩呼是在很短的時間裡,透過口、鼻迅速把氣息深深吸到肺的下部,同時將氣息保持住。接著根據歌唱的需要,按照緩呼的要求和要領,徐徐撥出氣息。這種方法在演唱中經常用到,甚至是無處不用的基本呼吸方法。
在實際練習和演唱中,要始終保持精神集中和吸氣狀態,應堅持積極向上、興奮的狀態。即便是換氣,也不可使兩肋完全鬆懈,應當在每唱完一句時,仍留有少量氣息,當兩肋未完全收縮時,下一次吸氣已經開始了,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氣息進行歌唱。
-
3 # 墨帥
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和基礎,這說明了歌唱過程中呼吸的重要性。關於這一點,專業唱歌的人都應該深有體會。要想調其聲必先調其氣,在這中國古代聲樂論著中就有提到過。可以說呼吸除了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和基礎,還是歌唱發聲的源泉。從某種角度可以說誰能很好地掌握好呼吸,誰就能很好的歌唱。但由於歌唱發聲藝術的抽象性,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憑感受,以至於我們對歌唱呼吸的掌握和運用則需要一個相對長的過程,甚至成為我們歌唱生涯中每天必練的基本課程。
關於呼吸的方法,我自己在學唱歌的過程中主要經常運用以下方法,能使我快速的找到歌唱氣息對抗和流動,現寫出來供歌友們交流和參考:
1、吹紙片。用我們生活中的A4紙就可以,一隻手拿著一張紙片,垂直放於嘴前,然後本能的用力把紙片吹起來(這個過程不要去想著吸氣,事實上那樣做後容易造成端胸,氣息反向)。當紙片吹起來的過程中我們會明顯的感覺到小腹處有強烈的繃緊感。其實這種繃緊感就是我們歌唱過程中呼吸的對抗和保持。只是我們要勤加練習,把這種對抗感變得有我們能輕鬆自如的去感受和控制。
2、吹吸管。生活中喝飲料或酸奶的那種就可以,口徑不要太大。對於初學者來說吸管口徑太大不容易感受氣息的對抗和控制。方法原理同吹紙片一樣。
依我的經驗,尤其對初學者來說,總是不能很好的去掌握呼吸,其主要原因在於過多的強調吸氣啦,我們應該多想著“呼”,少想“吸”。正如我們說話一樣,我想很少會有人在說話時想著要去吸氣或換氣。
純手工打字,希望對您有用。
-
4 # 凱歌之聲
歌唱發聲的共鳴訓練方法
目的:改善聲音效果,獲得很快、很高的泛音訊率,使聲音具有強而有力的、穿透樂隊“音牆”的致遠能力。
標準:保持胸口以下的空腔與它上面的腔體相通,上下通氣,裡外通氣。
步驟:
1、共鳴與呼吸
好的共鳴狀態就是深呼吸狀態。用深呼吸的感覺把腔打開了等在那唱,好的共鳴音響就出來了,胸腹之間的氣兒和上面各種空腔都互相通著氣,上下通氣,裡外通氣,音越高,氣越通。沒有高位置,就沒有深呼吸。
2、共鳴與音源
1)、“讓聲音落下來”的練習
目的:共鳴的音響效果好,音色純。
方法: 一起音就要張開大嘴,貼著咽壁看著“嗓子眼兒”往下吸著唱,往後往下“看”,一直“看”到“橫膈膜”,讓聲音落下來,落在喉底的胸口上。胸口以下越空、越松、越通,共鳴的音響效果越好,音色越純。
練習:1=D 2/4 1 0 | 3 0 | 5 0 | 3 0 | 1 — ||
ma ma ma ma ma
要領:A.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
B.牙關節、下巴與前頸部保持“懶洋洋”的鬆弛狀態。
C.守在胸口(第二紐扣處)發聲。
D. 用“想、聽、看”的心理指導,“讓聲音落下來”,每唱一句,都要聽到胸口鬆鬆落底的共鳴音響。這種胸腔共鳴是整體混合共鳴的基礎。
E. 起音時,在胸口以“垂直嘆氣”的感覺發聲,“找氣兒,不找勁兒”。
F. 喉頭上沒有任何感覺。
2)、“貼著咽壁吸著唱”的練習
目的:前後、上下所有的共鳴通道都“開啟”。
方法:發聲時先用“後半扇兒唱”的感覺想著後脖梗,在後頸的位置找咽壁,從後頭“張嘴”想著“貼著咽壁吸著唱”。這時小舌頭慶委、鬆弛地上抬,同時喉結下沉,於是拉開了咽腔上下的空間距離,喉嚨便在“吸氣”的感覺中“開啟”了,同時還要憑著“內聽覺”和“內視覺”去“聽”、去“看”產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純淨、鬆弛、柔和的共鳴泛音音色,“貼著咽壁吸著唱”可以產生三個不同方向的“吸氣感”:在口咽腔的咽壁上有一種向後(從嘴到咽壁)吸的感覺;在鼻咽口的後上方有一種向後上方吸的感覺;在胸口直到腰部有一種向下向四周圍吸的感覺。前後、上下所有的共鳴通道都“開啟”了:裡外通氣、上下通氣,感到氣通,聲音也就通了。
練習:1=D 3/4 3 2 1 | 4 3 2 | 5 4 2 | 1 — — ||
m i ma m i ma
要領:A.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
B.從後頸找到咽壁位置,“貼著咽壁吸著唱,聲音碰響咽壁”。
C.在發音過程中,要注意“看”咽壁上具有振動感的音響和集中明亮的共鳴音色,要“聽”到咽腔“管子”裡的聲音。
D. 發聲時,要感覺吸氣源源不斷地向後向下貼著咽壁往裡“倒灌”、“倒流”。音越高,氣兒越大、越深。
E. 隨著音高上升,聲音的共鳴音色往後上方集中,同時感覺氣息反向下沉。
3)、“擴張鼻咽腔,讓音色貼著咽壁往鼻咽腔裡集中”的練習
目的:消除換聲的痕跡。
方法:張嘴一唱,立刻就要找到在鼻咽腔吸氣擴張的感覺。鼻咽腔像個“倒懸的小圓瓶”,口朝下,這個圓的空腔把聲音“攏住”,唱的過程中,一方面讓鼻咽腔擴張等著聲音吹進去,灌進去,另一方面,讓明亮的共鳴音色貼著咽壁往鼻菸腔裡集中,音越高,聲音越貼著咽壁往後、往上集中。在鼻咽腔擴張狀態籠罩下,聲音則像兩條對角線,上面集中交匯,下面敞開。心理上有了這種“貼著咽壁往鼻咽腔裡集中音色”的“對角線”視覺,便可以消除換聲的痕跡。
練習: 1= D 4/4 1 3 5 i 3 5 4 2 | 7 5 4 2 1 — ||
ma(m i)
要領:A.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
B.“貼著咽壁吸著唱,讓聲音碰在咽壁上”,注意“觀察”集中在咽壁上的共鳴音色。
C.隨音高上行,用“吹氣”的感覺擴張鼻咽腔,開啟喉嚨,使整個咽腔通暢,想象著高音貼著咽壁,音色往鼻咽腔裡集中。
D. 貼著咽壁向鼻咽腔裡集中的音色成小共鳴點狀,隨音高上行而略向後上方傾斜(傾斜角度大約45度左右)。
E. 在高音區演唱時,心理想象兩條對角線的“表相”,上端交匯集中在鼻咽腔裡,下端敞開,這種 ∧ 感覺,能幫助歌唱者在高音區獲得自由的感覺。
F. 在換聲區演唱時,a用u關, i 用 ǖ 關。
3、共鳴與母音
目的:“混合母音”是歌唱發聲的重要技巧。它不僅能使母音“圓化”,給聲音潤色,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而且還能調節共鳴狀態、擴充套件音域、統一聲區。
方法:① 用閉口“哼鳴”的方法,哼唱a,e,i,o,u.這五個義大利母音(母音)。這種“閉嘴說話”的方法,可以很容易找到心裡“說”、心裡“聽”的“混合母音”的科學唱法。
② 在單一音高上,將閉嘴哼唱五個母音的感覺,轉為用a母音大開口的口形練唱。練習時口形不變,用心去唱a,e,i,o,u,舌頭自然、鬆弛地跟著母音的變化而動,舌根不能用力。
練習: 1=D 4/4 5 5 5 5 | 5 — — — ||
a e i o u
4、共鳴與方向
從人的生理角度來看,吸氣時,不僅腔體呈“開啟”的擴張狀態,而且有一種氣息向後送的感覺。所以,用“向後吸氣”的感覺來歌唱發聲,是調整共鳴的重要技巧。好的唱法是“既靠前又靠後,前後都有”,因此,“心理指示”調整共鳴時,要同時注意前、後兩個不同方向。
1)、“貼著咽壁吸著唱”(方法同‘共鳴與音源’練習2)
2)、“掛住前面往後倒”
目的:使聲音由低向高過渡,抹掉換聲痕跡,統一音色。
方法:“掛住前面往後倒”是音階上行的唱法。在中聲區練唱,將“貼著咽壁吸著唱”的感覺鞏固之後,就可逐漸擴充套件音域,“聲音好像扇子面似的向後開啟”,音越高,聲音貼著咽壁越向後頭頂的方向集中。
練習: 1=G 4/4 1 2 3 4 | 5 6 7 i ||
a
要領:A.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
B.“貼著咽壁吸著唱,讓聲音碰在咽壁上”。
C.注意尋找上口蓋中間(軟、硬顎交匯處)的共鳴發射點。
D.隨音高上行,感覺上口蓋的共鳴反射點向後移動,“像一把扇子面兒向後開啟”。
E. 聲音進入“換聲區”時,音色向後集中,同時向前反射。
F. 當聲音隨音階上行“掛住前面往後倒”時,主觀上讓聲音“往小裡唱,往暗裡唱,往空裡唱,往柔裡唱。
G、當音高上行時,必須用“吸住”感覺保持呼吸的穩定狀態。這是唱好上行音階的關鍵所在。
3)、“掛住前面往後兜”
目的:使高音的演唱變得輕鬆而又省力。
方法:這是音程大跳式高音唱法。到了高音區演唱時,就要採用“掛住前面往後兜”的方法“關閉”高音。先在中聲區想好“貼著咽壁吸著唱”的發聲共鳴位置及向前反射的位置,做好“掛住音色、掛住勁兒和掛住字頭”的心理準備。等唱高音的一剎那,精神為之一振,立即在心裡想著“掛住前面往後兜”,好像用個兜兜兒把聲音“龍住”、“扣住”,音越高,兜的“兜兒”越大,向腦後“彎”的弧度就越大。
練習:1=G 4/4 1 3 5 i | 7 6 5 4 3 2 1 ||
a
要領:A.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
B.“貼著咽壁吸著唱”。
C.隨音高上行,強化深呼吸的感覺,“開啟喉嚨”,“全身舒展”。
D. 唱高音之前做好心理準備,想好“掛住前面”的位置,想好混合的母音音響,想好“往後兜”的弧度與“兜”的形狀和“氣往下插、往外鋪開”的感覺,同時獲得深呼吸支援。
E.思想上準備好之後,在“想、聽、看”的心理指導下,立即實施“掛住前面往後兜” 的感覺,用很足的“精、氣、神”把高音唱出來。
5、共鳴與位置
就是產生共鳴音響、音色的地方。從三方面來考慮:
1)、用想象中的“高位置”來歌唱發聲。這個“高位置”出現在咽壁頂端,小舌頭後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這是獲得頭腔共鳴的地方。
2)、找到三個共鳴點:鼻咽腔、上口蓋中點、眉心處。
3)、根據歌聲的變化調整共鳴位置:音越高,共鳴點越小、越高。亦既“音高上臺階,感覺下臺階,音高下臺階,感覺上臺階”。
練習: 1=G 4/4 1 3 5 6 5 6 5 6 | 5 4 3 2 1 — ||
m(哼鳴)
要領:A.在小腹處平靜地吸氣。
B.哼唱時,尋找上、下的通氣感。守在鼻咽口上方往上吸氣,下頭守在腰的兩側往下吸,中間在胸口往下嘆氣。“兩頭吸,中間嘆”。
C.發聲時,感覺混著氣兒的聲音貼著咽壁“吹”向鼻咽腔的“小瓶口”。找到這種感覺發聲,很容易找到頭腔共鳴位置和深呼吸支援的穩定狀態。
D. 在“吸”的感覺支配下,整個腔體呈“虛張”之勢,在腔裡“找氣兒,不找勁兒”。氣息越通暢,音色月明亮。
E.記住“哼鳴”的共鳴感覺,將它帶進開口音和咬字吐詞的發聲中,能使演唱變得極為輕鬆、省力。
歌唱共鳴要領口訣
共鳴位置在咽壁,共鳴音響灌咽腔。
共鳴反射找“焦點”,前“哈”後“哼”氣通暢。
音域升高變母音,腔體“開啟”要舒張。
“關閉”攏住共鳴點,聲音脹滿鼻咽腔。
抬起軟顎“打哈欠”,“開啟喉嚨”氣通暢。
“腦後摘筋”“拿咽管”,“氣行於背”翻著唱。
“高位置”掛“深呼吸”,上、下、前、後都不忘。
回覆列表
在我們古典聲樂理論中,提出了“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的論斷.經過幾百年聲樂藝術的發展,人們也總在談及呼吸與塑造聲音形象和感情表達的關係.而吐字、共鳴等等都是與呼吸互為關連的.也就是說,我們有了堅實的呼吸基礎,才能用氣把每個聲音連線好、歌唱唱好.呼吸是歌唱的基礎,但是它只是一種手段,呼吸是不能決定一切的.我們想歌唱好,還必須有共鳴腔體的開啟,咬字、吐字、行腔、歸韻的恰到好處以及感情處理的準確適中等等
優美動聽的歌聲離不開氣息的支援,氣息是一切歌唱運動中的基石.歌唱時旋律的流暢性差,喉頭凝重,聲音的柔韌性差,弊氣、吊氣,聲音位置不高,長音完成不好,無法進行聲音的強弱變化等,這些問題都與唱歌的氣息有關.透過分析歌唱中的發聲器官,探討唱歌的呼吸方法,進而闡述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呼吸練習方式和循序漸進的發展階段,同時提出了呼吸訓練的要求及在聲樂作品中的運用.總之解決了歌唱中的呼吸運用這一難題,聲音才會變得通暢自然、柔和圓潤、清澈明亮.